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桉蝙蛾嗅觉相关蛋白的鉴定及部分新鉴定蛋白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陈宇 胡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3-584,共12页
桉蝙蛾(Endoclita vietnamensis Buchsbaum&Greha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桉树蛀干害虫,是一种典型的本地昆虫适应外来寄主的实例。成虫将卵散产于林下地面,其幼虫孵化后在落叶层地栖至3龄,后转移树上危害,即使在混交林中幼虫也能准确定... 桉蝙蛾(Endoclita vietnamensis Buchsbaum&Greha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桉树蛀干害虫,是一种典型的本地昆虫适应外来寄主的实例。成虫将卵散产于林下地面,其幼虫孵化后在落叶层地栖至3龄,后转移树上危害,即使在混交林中幼虫也能准确定位寄主,可推测出幼虫的嗅觉系统有助于其选择宿主。此外,嗅觉系统在成虫求偶交配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本研究对桉蝙蛾5龄幼虫头部、12龄幼虫头部及胸腹和成虫触角转录组进行研究,并探讨嗅觉蛋白的表达谱。结果共鉴定出66种嗅觉蛋白,其中14种为新鉴定的嗅觉蛋白,包括3种气味结合蛋白(OBPs)、4种气味受体(ORs)、1种味觉受体(GRs)和6种离子型受体(IRs)。表达谱显示除OR22和OR25在5龄幼虫头部中不表达外,所有的OBPs、ORs和GRs在测定的3个时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EsigOR23在所有嗅觉蛋白中表达量最高,且在5龄幼虫头部显著高表达;EsigGOBP9在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5龄和12龄。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桉蝙蛾的化学感觉提供分子基础。EsigOR23和EsigGOBP9具有独特的表达模式,可能分别是影响幼虫寄主选择的因素和成虫求偶行为中的重要蛋白,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蝙蛾 表达谱 嗅觉相关蛋白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银尺蠖触角转录组及相关嗅觉基因的分析
2
作者 张方梅 尤伟晨 +5 位作者 郭世保 陈俊华 史洪中 耿书宝 周洲 乔利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4,共11页
本研究利用III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Herrich-Schaeffer)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3335条unigenes,N50长度为1151 bp。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有23581条unigenes注释到六大公共数据库中,... 本研究利用III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Herrich-Schaeffer)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3335条unigenes,N50长度为1151 bp。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有23581条unigenes注释到六大公共数据库中,其中注释到NR数据库的unigenes最多,占39.96%,且与家蚕Bombyx mori相似基因数目最多,占20.32%;10718条unigenes注释到GO数据库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大类46个亚类;5464条unigenes注释到KEGG数据库的38个小类代谢通路,其中注释在信号传导通路的unigenes最多,占10.64%。根据注释信息,共筛选得到60个候选嗅觉基因,包含17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Odorant binding protein genes,OBPs)、13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hemosensory protein genes,CSPs)、14个嗅觉受体基因(Olfactory receptor genes,ORs)、13个离子型受体基因(Ionotropic receptor genes,IRs)和3个感觉神经膜蛋白基因(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 genes,SNMPs)。利用FPKM值对SsubOBPs和SsubCSPs基因进行表达量分析发现,SsubOBP2和SsubOBP3在茶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中均高丰度表达(FPKM>2000),SsubCSP4、SsubCSP7和SsubCSP9在茶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中均高丰度表达(FPKM>900)。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茶银尺蠖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候选嗅觉相关基因,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银尺蠖的嗅觉感受机制提供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银尺蠖 触角转录组 嗅觉相关蛋白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与斜纹夜蛾嗅觉味觉相关基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黄钧鸿 张铭淇 +2 位作者 冯启理 崔勇 相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7-946,共10页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近期侵入中国并迅速扩张。与其近缘物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不同,草地贪夜蛾主要偏好玉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农作物,暴食危害重。此外两种害虫在交配、产卵频率等繁殖特征上也存在差异。这...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近期侵入中国并迅速扩张。与其近缘物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不同,草地贪夜蛾主要偏好玉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农作物,暴食危害重。此外两种害虫在交配、产卵频率等繁殖特征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嗅觉、味觉相关蛋白的分歧密切相关。本研究对两种夜蛾科害虫的嗅觉、味觉相关基因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并对部分嗅觉结合蛋白进行了选择信号与氨基酸差异位点分析。分别在草地贪夜蛾中鉴定到261个嗅觉相关基因,数目明显大于斜纹夜蛾(179个);鉴定到233个味觉相关基因,数目略大于斜纹夜蛾(217个)。嗅觉相关基因中气味结合蛋白(OBP)基因数目差异最为明显。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基因存在夜蛾科特异的分支,且该分支中草地贪夜蛾中基因数目远高于斜纹夜蛾;发现位于I类触角结合蛋白(ABPI)分支的一类OBP成员在草地贪夜蛾中拷贝数增加,其中两个基因拷贝受到正选择,且在草地贪夜蛾中特有的氨基酸替换还可能影响蛋白质功能。本研究为草地贪夜蛾食性特征的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线索,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基因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斜纹夜蛾 嗅觉相关蛋白 气味分子结合蛋白 味觉受体 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嗅觉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吴仲南 邹志华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99-807,共9页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也是探索研究生物体嗅觉奥秘的理想材料。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黑腹果蝇嗅觉机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对气味分子受体及其识别机理、嗅...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也是探索研究生物体嗅觉奥秘的理想材料。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黑腹果蝇嗅觉机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对气味分子受体及其识别机理、嗅觉神经电信号的产生和传递、嗅觉信息的加工、编码以及记忆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研究表明,果蝇约1300个嗅神经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ORNs)共表达62种不同的气味受体蛋白(olfactory receptor proteins,ORs),用以检测和识别其所感受的所有化学气味分子。许多OR所识别的气味分子配体已鉴定出来,普通的气味(如水果的气味)由数种不同的OR组合来识别,而信息素(pheromone)分子则由单种特定的OR来检测。气味信息在嗅神经元内转换成神经电信号,嗅觉电信号沿嗅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触角叶,再经投射神经元(projection neurons,PNs)将信息送至高级中枢如蘑菇体(mushroom body,MB)和侧角(lateral horn,LH),最终引发行为反应。在黑腹果蝇嗅觉信息传递通路中,某些蛋白如Dock,N-cadherin,Fruitless等起着重要作用,缺失这些蛋白会导致嗅觉异常。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嗅觉机理 嗅觉编码 嗅觉相关蛋白 嗅觉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嗅觉感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培丹 易欣 +3 位作者 王政 齐江卫 翁群芳 桑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3,共8页
昆虫感受外界化学信号是由嗅觉系统控制的,多种蛋白参与了这一过程,昆虫嗅觉参与其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使昆虫对寄主的选择、寻找配偶、觅食、群居、忌避及信息传递等行为作出反应。对嗅觉系统的结构、重要的相关蛋白及化学信号的传导机... 昆虫感受外界化学信号是由嗅觉系统控制的,多种蛋白参与了这一过程,昆虫嗅觉参与其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使昆虫对寄主的选择、寻找配偶、觅食、群居、忌避及信息传递等行为作出反应。对嗅觉系统的结构、重要的相关蛋白及化学信号的传导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昆虫的嗅觉机制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嗅觉系统 嗅觉相关蛋白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嗅觉和视觉研究概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樊智智 张真 张苏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6-174,共9页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其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国家,20世纪初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而后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危害加重...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其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国家,20世纪初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而后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危害加重。其在我国主要危害的是引进的北美白蜡树种,如美国红梣(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毡毛梣(绒毛白蜡)F.velutina Torr与美国白蜡F.americana Linn.等,目前白蜡窄吉丁的防治是森林害虫防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感觉器官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嗅觉和视觉在白蜡窄吉丁交配、产卵与寄主定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昆虫视觉和嗅觉感受系统和感受机制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白蜡窄吉丁嗅觉和视觉的应用研究,列出了白蜡窄吉丁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鉴定结果以及嗅觉感受蛋白和视觉感受蛋白的鉴定情况。同时对白蜡窄吉丁视觉和嗅觉的综合作用机理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完善利用嗅觉和视觉防治白蜡窄吉丁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嗅觉 视觉 嗅觉相关蛋白 OP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及其感受机理新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慧 严善春 彭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是鳞翅目昆虫化学通讯的主要工具,将种间、种内及无机环境各种化学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使昆虫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及化学感受机理新进展,包括嗅觉途径、嗅觉感受相关蛋白、信... 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是鳞翅目昆虫化学通讯的主要工具,将种间、种内及无机环境各种化学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使昆虫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及化学感受机理新进展,包括嗅觉途径、嗅觉感受相关蛋白、信息传导、编码、加工处理、整合输出、感受谱及味觉感受机理,为探索利用鳞翅目昆虫行为控制剂来监测、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嗅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机理 嗅觉感受相关蛋白 味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机理 化学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