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喻象的贝亚德——埃里希·奥尔巴赫的喻象现实观与但丁研究
1
作者 史笑添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奥尔巴赫思想的一大关键是喻象现实观,他提倡“客观化的主体”,即主体通过感性领会事件并做出行动而合于历史真理。喻象的构成与诠释都有赖这一意识,而最能体现奥尔巴赫喻象现实观的,是他的但丁研究。与弗里切罗认为奥尔巴赫观点不适用... 奥尔巴赫思想的一大关键是喻象现实观,他提倡“客观化的主体”,即主体通过感性领会事件并做出行动而合于历史真理。喻象的构成与诠释都有赖这一意识,而最能体现奥尔巴赫喻象现实观的,是他的但丁研究。与弗里切罗认为奥尔巴赫观点不适用于《神曲·天国篇》相反,奥尔巴赫对贝亚德的诠释表明,《天国篇》中的感性与真理通过贝亚德的喻象交融。没有尘世经历的贝亚德,反而引起但丁对她的尘世感性记忆,使尘世情爱贯穿但丁求索真理的旅途,并成为后者领悟的契机。通过贝亚德喻象,文学人物但丁、作者但丁与《神曲》读者共同得到成全,而奥尔巴赫的喻象现实观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喻象现实观 贝亚德 但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澡雪之境与文人山水画的人格喻象
2
作者 石以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澡雪境界是文人艺术的一种理想境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优秀作品反映出对澡雪境界的人格化自喻,各种喻象随着不同艺术家的运用都有着他们各自的意象趣旨所在。文章就澡雪之境映照下的山水画样态... 澡雪境界是文人艺术的一种理想境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优秀作品反映出对澡雪境界的人格化自喻,各种喻象随着不同艺术家的运用都有着他们各自的意象趣旨所在。文章就澡雪之境映照下的山水画样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详细地论述了山水画中有关境界塑造的人格化的象征性寓意,通过这种寓意的形象化,去探寻文人精神世界中自我生命的真实构建。文人山水画的绘画形态的智慧化呈现,不完全依赖于绘画技能,而是以自我内在修养的超逸清韵来展现自我精神的高维追求。文人绘画之澡雪之境的终极指向是体道精神的形态化表现,是对生命终极的灵魂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澡雪之境 文人山水画 人格喻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形象的喻象暗示模式
3
作者 严云受 刘锋杰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第2期12-17,8,共7页
严云受、刘锋杰合著的《文学象征论》一书(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把文学形象划分的"具象体现"(典型形象)和"喻象暗示"(象征形象)两种模式,通过两者的比较,阐释了象征形象的"双重联结"机制和"从普遍... 严云受、刘锋杰合著的《文学象征论》一书(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把文学形象划分的"具象体现"(典型形象)和"喻象暗示"(象征形象)两种模式,通过两者的比较,阐释了象征形象的"双重联结"机制和"从普遍意义出发"的象征创造规律,并对象征形象的营构和接受的诸种具体类型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例析。本文是该书第二章的第三节,集中体现了作者关于文学象征的基本理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象 喻象 象征形象 相似性 喻义 喻体 暗示 两种模式 象征着 具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中国两性生殖观念的喻象
4
作者 王政 《贵州文史丛刊》 1995年第3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两性生殖 喻象 神话传说 澳洲土著 澳洲土人 《异苑》 中国文化 女子 中国古代民俗 虹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具象与喻象互渗的三种方式
5
作者 云杰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324-332,共9页
论具象与喻象互渗的三种方式云杰具象创造与喻象创造,或者说,典型化的创造活动与象征化的创造活动,作为两种各有特点的形象营构模式,是文学创作中的现象存在。屈原的诗歌与杜甫的诗歌之不同是一种代表,卡夫卡的小说与巴尔扎克的小... 论具象与喻象互渗的三种方式云杰具象创造与喻象创造,或者说,典型化的创造活动与象征化的创造活动,作为两种各有特点的形象营构模式,是文学创作中的现象存在。屈原的诗歌与杜甫的诗歌之不同是一种代表,卡夫卡的小说与巴尔扎克的小说之相异是又一种代表。但这不是说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里高尔·萨姆沙 喻象 卡夫卡 作品 《神曲》 《雷雨》 《变形记》 象征 《日出》 三姐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摹象、喻象、意象:关于中西方“戏剧形象”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杨慧芹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6-102,共7页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其特殊性就在于其形象性。与"戏剧形象"塑造相关的诸多问题中,主体情志与客观物象的不同组合方式是一个核心问题,折射在戏剧本体上则呈现出摹象、喻象、意象三种舞台形象,其创作规律存在着差异性和独...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其特殊性就在于其形象性。与"戏剧形象"塑造相关的诸多问题中,主体情志与客观物象的不同组合方式是一个核心问题,折射在戏剧本体上则呈现出摹象、喻象、意象三种舞台形象,其创作规律存在着差异性和独特性,产生的艺术效果迥然不同。独具异彩的意象戏曲,既不同于西方写实主义的摹象,也不同于现代主义的喻象,其特有的艺术手段与表达方式,使得传统戏曲审美带有鲜明而深刻的中国文化印记,是戏曲真正的生命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形象 摹象戏剧 喻象戏剧 意象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首饰的喻象形式语言
7
作者 彭星星 《中华手工》 2022年第4期28-31,共4页
随着中国美学被日益推崇,当代首饰创作中越来越多地运用意象形式语言进行表达。意象主要有对客观世界的具象造型进行“立象尽意”的仿象;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心物相照”的喻象;自我情感内照之象“由心造物”的心象。其中喻象是中国... 随着中国美学被日益推崇,当代首饰创作中越来越多地运用意象形式语言进行表达。意象主要有对客观世界的具象造型进行“立象尽意”的仿象;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心物相照”的喻象;自我情感内照之象“由心造物”的心象。其中喻象是中国美学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喻象”是以“自我”为主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予以改造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意象就是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象 主体心灵 象征物 立象尽意 自我情感 美学意象 形式语言 主观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中的象喻式批评
8
作者 黄思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
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通过形、声、色、味等形象来譬喻文学艺术中抽象而幽微的精神特征。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存在丰富的象喻式批评,可分为自然象喻、身体象喻与生活象喻。象喻式批评不仅对原有的象喻范畴进行重构... 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通过形、声、色、味等形象来譬喻文学艺术中抽象而幽微的精神特征。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存在丰富的象喻式批评,可分为自然象喻、身体象喻与生活象喻。象喻式批评不仅对原有的象喻范畴进行重构,充实了叙事技法,还为读者建构了极具美感的想象空间,启示当前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追溯象喻源流,从象喻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毛宗岗所使用的象喻类型,挖掘其中的自然万象与文学世界间的相似性,进而分析毛宗岗的叙事标准、阐释意义与话语建构。对当前文学批评研究追求高层次理论品格的同时,兼顾雅俗共赏的学术愿景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宗岗 三国演义 喻象 象喻式批评 阐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智慧的催化剂:水与哲学
9
作者 靳怀堾 《中国水利》 2016年第17期60-64,共5页
哲学不能回避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人应当怎样追求生活的意义?有趣的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经常会想到水——水作为生命之源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的独特功能和形态,在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中... 哲学不能回避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人应当怎样追求生活的意义?有趣的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经常会想到水——水作为生命之源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的独特功能和形态,在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早期人类思维多取形象、直觉和类比象征的方式,因此在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时,常常处于物我混一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智慧 早期人类 喻象 中国传统文化 太一 治水实践 宝瓶口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玉垒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潜喻的类别、形态及破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健 《云梦学刊》 1993年第4期82-83,90,共3页
潜喻,即潜隐式比喻。它是喻词、喻体隐没省略,需根据谓词线索和语境规律的交互指引,推断并确认的一种比喻类型。例如:“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顾城《生命幻想曲》)如果抽去例中的喻体“瀑布”,就变成了潜喻“让阳光洗黑我的皮... 潜喻,即潜隐式比喻。它是喻词、喻体隐没省略,需根据谓词线索和语境规律的交互指引,推断并确认的一种比喻类型。例如:“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顾城《生命幻想曲》)如果抽去例中的喻体“瀑布”,就变成了潜喻“让阳光洗黑我的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喻 喻词 顾城 主谓式 设喻 意象世界 简喻 客观物象 喻象 格式塔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诗学理论的《双城记》隐喻解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至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Z期25-27,共3页
《双城记》不管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取得的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它诞生于狄更斯创作后期,相比狄更斯前期作品,线索更加明确,结构更加严谨。小说主要讲述了马内特医生一家以及得伐石夫妇的故事,用法国大革命前后法国的局势来暗示当时... 《双城记》不管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取得的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它诞生于狄更斯创作后期,相比狄更斯前期作品,线索更加明确,结构更加严谨。小说主要讲述了马内特医生一家以及得伐石夫妇的故事,用法国大革命前后法国的局势来暗示当时英国国内形势。尽管小说整体基调较阴郁,但是苦难绝不是小说主旨,正如作者所说:'不要着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城记》 奈特 巴黎 法国 狄更斯 小说主题 多佛 喻象 城镇 伦敦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兴新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守湘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正】 比兴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又是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被前人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近十年来讨论比兴的文章发表不少。这些文章主要是通过阐述前人比兴说的内涵,或揭示比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或探... 【正】 比兴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又是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被前人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近十年来讨论比兴的文章发表不少。这些文章主要是通过阐述前人比兴说的内涵,或揭示比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或探讨比兴做为诗歌表现方法的意义,或对历代比兴说作综合介绍。各具慧眼,不乏精妙之见。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获得深入的讨论,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涉及。如:一、比兴究竟是一种表现手法,还是两种表现手法?二、《诗经》对比兴做了何种程度的开拓?比是否只有用两物的某一相似的自然属性打比方这样一种模式?三、比兴有何基本的特性,其审美创造功能和审美欣赏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手法 审美欣赏 比兴说 诗经 象征体系 比喻 诗歌创作 喻象 古代诗论 审美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登·怀特与历史叙述的“事件转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嘉年 《北方论丛》 2023年第4期49-57,共9页
语言论转向之后,叙述主义历史理论正迎来“事件转向”,强调历史叙述中生成、动变的不稳定性,以及对结构主义旗下文本理论之悖反。海登·怀特是其中值得关注的案例。怀特的事件思想可分为事件本体与事件性两条研究路径。前者通过区... 语言论转向之后,叙述主义历史理论正迎来“事件转向”,强调历史叙述中生成、动变的不稳定性,以及对结构主义旗下文本理论之悖反。海登·怀特是其中值得关注的案例。怀特的事件思想可分为事件本体与事件性两条研究路径。前者通过区分事实与事件,将二者分别划归实在—陈述和文本—叙述领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泛文本主义与历史客观性论者的争论。后者强调“现代主义事件”对传统再现话语的颠覆与超越,并通过“喻象阐释”说明事件的“预表—实现”关系,将事件从文本问题还原为诠释学与生存论问题,从而赋予事件思想以现实和伦理关怀。但怀特并从语言结构本身考察叙述与叙述之关系,这也限制其事件论的深入发展。考察怀特的事件思想,有利于把握其理论转向的内在逻辑,也为时兴的事件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登·怀特 历史叙述 事件 现代主义事件 喻象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心海诗歌世界描述——《情海集》《绿水集》综论
14
作者 李万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6-111,共6页
诗人牟心海于1983年、1988年两度访朝,随访随写,共得诗144首,分别题名为《情海集》、《绿水集》先后出版。这些诗以真挚淳朴的情感,记叙了中朝两国两党的伟大友谊,塑造了朝鲜民族的英雄性格,歌颂了朝鲜人民的建设业绩和三千里锦绣河山... 诗人牟心海于1983年、1988年两度访朝,随访随写,共得诗144首,分别题名为《情海集》、《绿水集》先后出版。这些诗以真挚淳朴的情感,记叙了中朝两国两党的伟大友谊,塑造了朝鲜民族的英雄性格,歌颂了朝鲜人民的建设业绩和三千里锦绣河山。这些诗不仅为颂扬传统中朝友谊的当代文学谱写了新曲,而且在诗美创造和喻象抒情及新诗的格律化三个维度上进行了颇具特色的掘进。这些访朝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民族 格律化 喻象 诗歌世界 抒情方式 朝鲜人 中朝两国 当代文学 具象 友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化”的舞台空间
15
作者 党现义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5期133-133,共1页
舞美设计的形式不同,手法各异,但共同遵循的原则是:努力创造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和立体化、人性化的舞台,给观众以更多的剧场感受。通常情况下,剧中不同的场景表现不同的时空关系,就是说特定场景表现的是特定时空。一般来讲,舞台时空的... 舞美设计的形式不同,手法各异,但共同遵循的原则是:努力创造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和立体化、人性化的舞台,给观众以更多的剧场感受。通常情况下,剧中不同的场景表现不同的时空关系,就是说特定场景表现的是特定时空。一般来讲,舞台时空的变化,主要靠的是场景的移动、变换、和灯光的变化来转换空间。话剧《白夜》的空间布局及其舞台上的演员调度,主要是围绕演区中央弯曲枯朽的"大树"、上场门的"钢琴"、及下场们的"火炉",这三组意象设计的陈设道具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化 特定时空 舞美设计 空间分割 共享空间 喻象 表演区 空间意识 心理交流 假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悟意象
16
作者 党现义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4期16-16,22,共2页
创新和探索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设计观念就要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舞台工作者放开思想,不能墨守成规,落后于时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新观念、新形式、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概念化并且缺乏创新精... 创新和探索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设计观念就要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舞台工作者放开思想,不能墨守成规,落后于时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新观念、新形式、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概念化并且缺乏创新精神的设计逐渐远离现代设计的理念,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化 场景设计 客观物象 创新精神 喻象 主观情意 具象 现实生活 金属质感 寄托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