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武术套路运动的“架招显功,喻意神勇”之悦——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于海 李杰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理论认知中"娱人致趣"原理缺失的现实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与观摩法,从游戏与整体论哲学视角探究该运动项目的致趣要素,认为作为起源时最初规则与规律的"架招显功,喻意神勇"一直是武术套... 针对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理论认知中"娱人致趣"原理缺失的现实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与观摩法,从游戏与整体论哲学视角探究该运动项目的致趣要素,认为作为起源时最初规则与规律的"架招显功,喻意神勇"一直是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核心致趣要素。武术套路由最初作为实用技击技术的传习手段,逐步以"假想式实战再现体验"替代真正技击实战,蜕变为具有游戏特征的体育项目。"喻意神勇"像一只无形的手,通过自己的变异影响着"架招显功"风格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拳种与流派,成为娱人致趣的根源。同时对教学训练中有效利用这一原理,提出"四段教学法"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招显功 喻意神勇 娱人致趣 四段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 被引量:6
2
作者 木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赋比兴--有画意象--抽象意象是中国诗歌意象史的三个阶段。"诗中有画"确实是王维代表的唐诗的艺术特质,苏轼将王维"诗中有画"式的意象,变革为内心展延的比喻意象。典故意象是别一种意义上的比喻意象。
关键词 王维 喻意 苏轼 画意 诗中有画 赋比兴 中国诗歌 比喻 象意 典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喻意”
3
作者 章一鸣 《远程教育杂志》 1992年第4期67-68,8,共3页
什么是比喻?按照通常的说法,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比喻的成立,需要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三个要素,而比喻存形式上可分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如果... 什么是比喻?按照通常的说法,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比喻的成立,需要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三个要素,而比喻存形式上可分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如果借用表层和深层的分别来加以表示,可以图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意 比喻词 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大业》的政治喻意
4
作者 汤振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70-71,共2页
《建国大业》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贺礼力作,2009年9月16日开始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这部影片重现了1945年重庆谈判至1949年开国大典时期关于新中国诞生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深刻体现了中共执政的合法性、我国政党制度... 《建国大业》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贺礼力作,2009年9月16日开始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这部影片重现了1945年重庆谈判至1949年开国大典时期关于新中国诞生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深刻体现了中共执政的合法性、我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民主是党和国家的生命”,以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法宝”的政治喻意,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主流教育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大业》 政治喻意 执政合法性 群众路线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求女”喻意之我见——兼论屈原在求女中的矛盾心态
5
作者 白崇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试从《离骚》本身的逻辑来推导“求女”的寓意。本文认为屈原上下求索的对象是一个理想中的贤楚君 ,其追求的心理基础是屈原想消解现实中的悲剧情节。屈原在“求女”中内心是充满矛盾的 ,其根源则在于屈原的完美主义与现实的矛盾 ,... 本文试从《离骚》本身的逻辑来推导“求女”的寓意。本文认为屈原上下求索的对象是一个理想中的贤楚君 ,其追求的心理基础是屈原想消解现实中的悲剧情节。屈原在“求女”中内心是充满矛盾的 ,其根源则在于屈原的完美主义与现实的矛盾 ,这种矛盾束缚了屈原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喻意 追求 矛盾心态 现实 悲剧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与喻意:解析黑泽明电影《梦》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士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134,共4页
"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以影像传达创作者对世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意义,因而我们可以说电影艺术的本体是影像。"1影像既是电影语言的主体,也是电影叙述的载体,本文以电影影像本体论为立论点,从影像镜头... "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以影像传达创作者对世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意义,因而我们可以说电影艺术的本体是影像。"1影像既是电影语言的主体,也是电影叙述的载体,本文以电影影像本体论为立论点,从影像镜头、影像色彩、影像修辞及影像喻意方面,对黑泽明电影《梦》所讲的八个梦境进行逐一的解读,探析电影影像背后的喻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泽明 《梦》 影像 喻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英语成语的喻意和结构特点
7
作者 黄粉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什么是英语成语?《朗曼英语成语词典》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An idiom is a fixed groupof words with a special different meaning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即“与其组成自身的单独词语有着不同的特殊含意的固定搭配... 什么是英语成语?《朗曼英语成语词典》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An idiom is a fixed groupof words with a special different meaning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即“与其组成自身的单独词语有着不同的特殊含意的固定搭配就是成语”。这一定义精辟地概括了英语成语最显著的两大特点:一是其结构上的不变性,二是其意义上的特殊性。本文拟就英语成语的这两个特点谈谈笔者肤浅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成语 喻意 结构特点 ghost BEAN word 英语成语词典 动宾结构 黄粉 CA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雕塑在景观中的语义表达:探究野口勇作品的象征喻意
8
作者 何基睿 《现代园艺》 2021年第4期73-74,共2页
在当代,单纯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而人们更愿意寻求空间场所中的切身体验,并且希望自己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引入形态语义学概念,然后列举野口勇部分景观雕塑作品,结合野口勇思想观... 在当代,单纯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而人们更愿意寻求空间场所中的切身体验,并且希望自己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引入形态语义学概念,然后列举野口勇部分景观雕塑作品,结合野口勇思想观念的一个变化过程,以语义学的视角去挖掘潜藏于其作品中的设计语义和象征喻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口勇 景观雕塑 形态语义学 象征喻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与心理 被引量:51
9
作者 许朝阳 《外国语文》 1999年第2期57-60,共4页
在双语或多语的言语社团中,语码转换现象经常出现,它又分为情景型、喻意型和会话型。语码转换这一言语策略具有社会功能,它可以改变社会场景以确立新的交谈性质,同时,在交谈过程中,语码的转换也反映了说话者的心理以及人们对某种... 在双语或多语的言语社团中,语码转换现象经常出现,它又分为情景型、喻意型和会话型。语码转换这一言语策略具有社会功能,它可以改变社会场景以确立新的交谈性质,同时,在交谈过程中,语码的转换也反映了说话者的心理以及人们对某种语言或变体所持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 语码转换 情景型 喻意 会话型 社会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艺术设计伦理中的隐喻文化现象诠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志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184,共3页
隐喻是人类思想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人类文化积淀的体现,不同的语言系统和社会背景会产生不同的隐喻方式。伴随着人的生活方式、人的需求、价值观念发生变化,隐喻的产生环境和存在理由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反映在设计对象的选择和表述方式... 隐喻是人类思想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人类文化积淀的体现,不同的语言系统和社会背景会产生不同的隐喻方式。伴随着人的生活方式、人的需求、价值观念发生变化,隐喻的产生环境和存在理由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反映在设计对象的选择和表述方式上。虽然今天的生活不同以往,但传统艺术符号的隐喻特征元素与现代生活方式、时代特征、审美情趣紧密相连。本文从历时与共时、表层与深层、隐意与喻意三个方面诠释中国传统艺术符号"隐喻"特征的分析和归纳,探讨对现代设计文化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学 隐喻 历时与共时 表层与深层 隐意与喻意 设计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经解释学的内涵及其发展概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卫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5-120,共6页
深入、系统地探讨圣经解新学在国内学术界似尚未真正展开,然而它不仅对基督教的研究,而且对哲学解释学相关背景知识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一般读者包括许多学者对它还比较陌生,本文力图从历时的角度,对西方圣经解释学的内涵及... 深入、系统地探讨圣经解新学在国内学术界似尚未真正展开,然而它不仅对基督教的研究,而且对哲学解释学相关背景知识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一般读者包括许多学者对它还比较陌生,本文力图从历时的角度,对西方圣经解释学的内涵及发展过程作一集中的叙述和分析,并将其和解释学哲学联系起来,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及相互影响,当然侧重点在圣经解释学本身的意义的崭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解释学 喻意解释 字义解释 四重解经法 历史批判主义 哲学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子网图案:巨大而神秘的文化象征——对周大新长篇小说《第二十幕》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洛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176,共5页
格子网图案在长篇小说《第二十幕》中的独特创造,让周大新这部凝聚了新时期文坛史诗精神和天下情怀的扛鼎之作,在厚重的现实主义艺术土壤中,开放出象征主义的灵性之花,蕴含着巨大而神秘的文化象征。格子网图案作为解读作品的钥匙和途径... 格子网图案在长篇小说《第二十幕》中的独特创造,让周大新这部凝聚了新时期文坛史诗精神和天下情怀的扛鼎之作,在厚重的现实主义艺术土壤中,开放出象征主义的灵性之花,蕴含着巨大而神秘的文化象征。格子网图案作为解读作品的钥匙和途径,一是通过书中各色人物对于人生世相、生存命运的理解,突出了一种人生哲理解读;二是连缀社会政治时局的风云变幻,观察世事演变的神秘预言和征兆,彰显出一种社会命运解读;三是在丰厚的南阳地域乡土中发掘玄妙神秘的文化符号,传达出一种历史文化的解读。有形无形的符号释义,有解无解的喻意解读,带来其文学书写的巨大张力和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十幕》 格子网图案 文化象征 喻意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的意蕴场——兼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型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41,共9页
关键词 意象 虚幻 意蕴 喻意 诗人 诗性 诗词 应当 必然 现实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兴”的滥觞——《诗“兴”论》之一章 被引量:2
14
作者 萧华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16-22,共7页
以“兴”论诗,始于先秦,虽只语片言,简略不详,有的甚至难以诠解,且与诗的审美特质相距甚遥,但追溯后世涛“兴”之论滔滔洪流的滥觞,则又必自先秦始。 先秦以“兴”论诗,以孔子“兴于诗”、“诗可以兴”二语为最明确,也最能体现先秦诗“... 以“兴”论诗,始于先秦,虽只语片言,简略不详,有的甚至难以诠解,且与诗的审美特质相距甚遥,但追溯后世涛“兴”之论滔滔洪流的滥觞,则又必自先秦始。 先秦以“兴”论诗,以孔子“兴于诗”、“诗可以兴”二语为最明确,也最能体现先秦诗“兴”之论的特点与时代精神,故本章以孔子之语为中心与归宿。孔子用的是“兴”的本义:“起”,或曰“起发”、“感发”。汉人释为“引譬连类”,并以“兴者喻”释《诗》(《诗经》),形成“比兴”说,故本章又侧重揭櫫先秦如何以诗为喻及其与“兴”的联系,以与汉人之说“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引诗 引譬 《诗三百》 孔子 实用理性 兴于诗 六诗 喻意 赵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暗喻的种类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卫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97-101,共5页
英语的暗喻,亦称隐喻,是英语中最重要最广为运用的修辞格之一。英语暗喻不用as和like这样的明喻比喻词,而是以不同事物的某一类似点或共性为看不见的纽带。将迥然不同的二者自然巧妙地联系起来,以便唤起联想,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去表示... 英语的暗喻,亦称隐喻,是英语中最重要最广为运用的修辞格之一。英语暗喻不用as和like这样的明喻比喻词,而是以不同事物的某一类似点或共性为看不见的纽带。将迥然不同的二者自然巧妙地联系起来,以便唤起联想,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去表示抽象的思想,微妙的情感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暗喻形式丰富多彩,喻意含蓄深刻,颇难辨认与理解。木文拟就英语暗喻的种类与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暗喻 本体 喻意 博喻 喻用 名词 扩展式 比喻词 水面效应船 《高级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也正名乎?
16
作者 窦俊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得体 字形 名字 千金 称谓 喻意 符号 太太 女儿 夫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氛围与农家院里的悲欢——评田中禾的中篇小说《枸桃树》
17
作者 张德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2-34,共3页
写实文学没有也不可能过时,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换时代,面对这样的多种矛盾复杂冲突胶结的现实,写实文学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生命力。这就是文学不可能对生活中人们的现实处境漠不关心,不可能在人们的悲欢... 写实文学没有也不可能过时,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换时代,面对这样的多种矛盾复杂冲突胶结的现实,写实文学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生命力。这就是文学不可能对生活中人们的现实处境漠不关心,不可能在人们的悲欢苦乐面前闭上眼睛,也不可能对历史的脚步声置若罔闻——文学的本性之一就是关注和描写现实的社会人生。田中禾的中篇小说《枸桃树》(载《十月》1989年第1期)就是一篇描写当今现实人生的较为出色的作品。这部作品描写一个农家院里从栽上那棵枸桃树秧到它刚刚结出果实而又被拔掉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发生的故事。俗话说:“庄稼人的日子,枸树秧子。”枸桃树曲曲弯弯但绵韧不折,因此,作家在这部作品中赋予了它以象征喻意,同时它也成为这五年间常家大院里风风雨雨、悲欢变故的默无声息的目击者和见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时代氛围 中篇小说 农家 八十年代 作品 本能欲望 人物命运 常家 象征喻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有特色的儿童诗集
18
作者 芙蓉风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期53-53,共1页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是近年间全国各地所出综合性儿童诗选中较有特色的一种。 首先,该书较注重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入选作品除了从不同侧面描绘孩子们色彩斑斓的校园生活,打开诗集,你还能看见字...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是近年间全国各地所出综合性儿童诗选中较有特色的一种。 首先,该书较注重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入选作品除了从不同侧面描绘孩子们色彩斑斓的校园生活,打开诗集,你还能看见字典公公家里的有趣争吵,窗前雪人给生病同学投来的深情一瞥,另外,早霞的短笛、星体的絮语、白鸽的歌唱,那形形色色的大自然语言也踏着欢快的旋律跑来叩打你的耳膜。而在表现手法上,诗集中除了富于生活气息的叙事诗、故事诗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诗歌 诗集 折射现实 早霞 当代儿童 少年儿童出版社 耳膜 彩斑 喻意 叙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榕树的品格
19
作者 深山老林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64,共1页
自农行推出"伴你成长"品牌定位以来,头脑中常常浮现"伴你成长"的宣传画面:一株稚嫩的树苗冒出泥土,顽强地向上生长。在笔者眼中,这棵参天大树是南方寻常可见的榕树,是巴金老人笔下的那个"小鸟天堂"。
关键词 榕树 企业 喻意 榕属 企业管理 合规文化 合规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