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建洪 王文标 +3 位作者 胡成坤 李唐 叶孙斌 高建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11-2016,共6页
以5-溴靛红和2,5-二溴吡啶为原料,合成了2,8-二溴-11H-吡啶并[2,1-b]喹唑-11-酮(Ⅱ),再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在分子两侧用三芳胺等供电子基团进行了修饰,合成了3个喹唑啉酮衍生物,收率在68%~85%,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通过UV-Vi... 以5-溴靛红和2,5-二溴吡啶为原料,合成了2,8-二溴-11H-吡啶并[2,1-b]喹唑-11-酮(Ⅱ),再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在分子两侧用三芳胺等供电子基团进行了修饰,合成了3个喹唑啉酮衍生物,收率在68%~85%,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通过UV-Vis、FL测试考察了其光学性能,用循环伏安法和理论计算考察了其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喹唑啉酮母体分子两侧接入供电子基团延长了分子的π共轭体系,增加了喹唑啉酮母体两侧的空间位阻,减少了分子间的π-π堆积,两侧的供电子基团与喹唑啉酮母体形成了推挽结构,有利于分子内的电子转移,减少电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能,其中接入三芳胺基团的2,8-双(4-(二苯基氨基)苯基)-11H-吡啶并[2,1-b]喹唑-11-酮(Ⅲa)的能带隙(Egap)最小,为2.2533 eV,而未修饰的喹唑啉酮母环(Ⅰ)的能带隙Egap为2.7231 eV。喹唑啉酮化合物的能带隙具有明显优势,该类化合物是一类潜在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酮类 光学材料 推挽结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酰胺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合成与环氧合酶-2分子对接抗炎活性预测研究
2
作者 张金 刘佳 +3 位作者 马养民 任德成 李姣 付方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4-98,115,共6页
采用以纳米氧化铜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靛红酸酐、酰肼、芳香醛为底物,80℃条件下一锅法合成得到了一系列3-酰胺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产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利用Autodock 4.0分子对接软件对得到... 采用以纳米氧化铜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靛红酸酐、酰肼、芳香醛为底物,80℃条件下一锅法合成得到了一系列3-酰胺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产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利用Autodock 4.0分子对接软件对得到的系列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其对参与生物体抗炎活动的环氧合酶-2(COX-2)有潜在的抑制活性,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酰胺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 环氧合酶-2 分子对接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喹唑啉酮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卫东 孙晓曼 孙绍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8期52-57,共6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3-(2-羟乙基)-2-对甲苯胺基喹唑啉-4(3-H)-酮(HT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SV、表观结合常数Kb以及主要的热力学参数ΔHθ、ΔGθ、ΔSθ等。结果表明,HTQ能强... 应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3-(2-羟乙基)-2-对甲苯胺基喹唑啉-4(3-H)-酮(HT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SV、表观结合常数Kb以及主要的热力学参数ΔHθ、ΔGθ、ΔSθ等。结果表明,HTQ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当HTQ与BSA以摩尔比1∶1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其结合过程主要是熵驱动,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HTQ)之间的结合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酮类衍生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