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次喷射下喷油器结构参数对喷油量波动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津韬 张恒 +2 位作者 赵建辉 马尔可夫·弗拉基米尔 雷奥尼德·格列霍夫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2,共7页
针对柴油机在多次喷射情况下喷油量波动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喷油量波动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共轨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利用喷油规律和压力波动实验数据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开展了关键结构参数对主喷油... 针对柴油机在多次喷射情况下喷油量波动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喷油量波动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共轨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利用喷油规律和压力波动实验数据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开展了关键结构参数对主喷油量影响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油管长度和内径的变化是主喷油量波动的显著影响因素,且喷油量波动主要发生在预-主喷策略下的主喷阶段;针阀升程的增加会增大主喷油量,但其增幅随升程的增加而减小;喷孔直径的变化直接影响主喷油量的波动,但其对预喷引起的压力波动影响较小;OA和OZ孔直径的变化对预喷阶段的压力波动产生明显影响,进而影响预喷阶段的喷油量,并主要体现在喷油速率上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量波动 压力波动 多次喷射 关键结构参数 高压共轨系统 动态喷射模型 AMESIM仿真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丙奇 马修真 +3 位作者 范立云 宋恩哲 王昊 白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9-614,共6页
针对系统参数对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循环喷油量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及变化规律,在AMESim仿真平台上建立了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回油压力、电磁阀复位力、控制阀杆升程、出油孔直径、进油孔直径、针阀升程、针阀... 针对系统参数对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循环喷油量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及变化规律,在AMESim仿真平台上建立了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回油压力、电磁阀复位力、控制阀杆升程、出油孔直径、进油孔直径、针阀升程、针阀预紧力和喷油器流量系数在全工况平面内所引起的循环喷油量波动变化规律,得出系统参数对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在小喷油脉宽下更为明显.结果表明,回油压力、控制阀杆升程、出油孔直径、进油孔直径、针阀升程和喷油器流量系数为影响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关键系统参数.该研究可为优化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参数、提高系统工作一致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 喷油系统 循环喷油量波动 特性参数 全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喷油器参数对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影响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马修真 田丙奇 +2 位作者 范立云 宋恩哲 刘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研究电控喷油器参数对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利用AMESim仿真平台建立了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在高压共轨系统试验台上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循环喷油量波动进行分析,揭示... 为研究电控喷油器参数对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利用AMESim仿真平台建立了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在高压共轨系统试验台上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循环喷油量波动进行分析,揭示了喷油器参数对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规律。最后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到了喷油器参数变化引起的循环喷油量波动百分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衔铁残余气隙、电磁阀预紧力、出油孔直径、进油孔直径、针阀预紧力和针阀升程是影响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的主要电控喷油器参数,在不同的轨压和喷油脉宽下,这些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循环喷油量波动百分比分别为5.0%~16.8%、7.8%~26.2%、14.1%~22.9%、17.0%~23.3%、7.5%~33.2%和0~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系统 电控喷油器 循环喷油量波动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多次喷射油量波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菁 兰奇 +1 位作者 范立云 魏云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为实现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射的柔性和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基于搭建的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探究了喷油器不同多次喷射模式下的油量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大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为实现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射的柔性和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基于搭建的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探究了喷油器不同多次喷射模式下的油量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大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小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呈幅值逐渐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总体上,在预喷量为161~660 mm^(3)范围,小升程预喷模式在降低主喷量波动程度方面比大升程预喷模式更占优势.预喷射采用小升程喷射模式且预喷量一定时,升程切换延迟为0.2 ms的靴形主喷模式在降低主喷量波动程度方面略优于相同主喷脉宽或相同单次喷射油量的大升程主喷模式.大升程和小升程后喷模式下的后喷量标准差随主喷脉宽和目标后喷量均呈波动变化趋势,且小升程后喷模式下的后喷量标准差波动程度更小.与大升程后喷模式相比,小升程后喷模式在降低后喷量波动程度方面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高压共轨系统 双升程电控喷油器 多次喷射 喷油量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雾动量法的共轨喷油器喷油稳定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赵建辉 徐煜 +2 位作者 杨贵春 徐丹 王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0,共6页
为研究共轨喷油器各喷孔喷油规律,根据动量法研发了多孔喷油器喷油规律测量装置;在不同的负荷工况下,使用研发的装置测量喷油器各喷孔的喷油量差异性,并与商业单次喷射仪EMI 2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在不同的喷油压力下,针对单一喷孔进行... 为研究共轨喷油器各喷孔喷油规律,根据动量法研发了多孔喷油器喷油规律测量装置;在不同的负荷工况下,使用研发的装置测量喷油器各喷孔的喷油量差异性,并与商业单次喷射仪EMI 2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在不同的喷油压力下,针对单一喷孔进行喷孔喷油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喷油压力下,喷油量波动率随着喷油脉宽的增加而降低,整体上喷油量波动率为10%~20%,此时针阀无法完全打开,针阀-针阀座之间燃油的不稳定流动会造成较大的喷油量波动;在高喷油压力下,针阀更容易达到最大升程,喷孔参数间的不一致性是导致喷孔喷油量波动的关键因素,在0.5~2.0 ms的喷油脉宽范围内,喷油量波动率处于5%之内,远小于相同条件低喷油压力下的喷孔喷油量波动率,针阀无法达到最大升程是导致共轨喷油器喷油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稳定性 喷油量波动 喷雾动量法 循环喷油量 高压共轨燃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