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冷凝温度下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作舟 唐黎明 +3 位作者 罗江玉 陈少杰 何一坚 陈光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4-6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汽车尾气所含的高温余热作为驱动热源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并搭建了试验台进行试验。为适应实际工况中较高的冷凝温度,两级串联喷射器被应用在本系统中。为了能有效使用如汽车尾气中的高温余热,本系统选用水作为制冷工质。... 提出了一种利用汽车尾气所含的高温余热作为驱动热源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并搭建了试验台进行试验。为适应实际工况中较高的冷凝温度,两级串联喷射器被应用在本系统中。为了能有效使用如汽车尾气中的高温余热,本系统选用水作为制冷工质。喷射系统在发生温度150℃,冷凝温度54℃,蒸发温度13℃的工作情况下进行设计。并在设计的基础上在不同工况下运行。试验比较了发生温度在130~150℃区间变化,蒸发温度由13~30℃变化时COP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可初步表明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可以在高冷凝温度条件下进行工作,但效率并不理想,喷射式系统在余热充足的特定场合中的使用有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制冷 两级喷射 废热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季红军 陶乐仁 +3 位作者 王金锋 郑志皋 张海军 黄理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1-514,共4页
选用大金的1P挂壁机FTXD25DV2C,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VCRC)和太阳能喷射式制冷循环(SERC)进行了能耗比较.能耗从火用和一次能源能效比(PEER)方面分析,SERC的火用效率为0.065,VCRC的火用效率可以达到0.392 1.SERC在集热器和喷射器中能... 选用大金的1P挂壁机FTXD25DV2C,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VCRC)和太阳能喷射式制冷循环(SERC)进行了能耗比较.能耗从火用和一次能源能效比(PEER)方面分析,SERC的火用效率为0.065,VCRC的火用效率可以达到0.392 1.SERC在集热器和喷射器中能源的利用率不高,火用损失最大.VCRC的一次能源能效比为2.60,而与此相比SERC的一次能源能效比为5.26.但是即使SERC的使用寿命是VCRC的3倍,SERC的初投资的年度化成本依然比VCRC高出三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循环 [火用] PEER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喷射式制冷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兴春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4-637,共4页
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制冷装置———热管喷射式制冷 .描述了其工作原理 ,讨论了关于喷射系数和系统性能系数COP的计算方法 ,分别采用R2 2和水为制冷工质 ,进行多次计算取得最大喷射系数 ,并对系统性能系数COP作了定量的计算 .分析计算结果... 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制冷装置———热管喷射式制冷 .描述了其工作原理 ,讨论了关于喷射系数和系统性能系数COP的计算方法 ,分别采用R2 2和水为制冷工质 ,进行多次计算取得最大喷射系数 ,并对系统性能系数COP作了定量的计算 .分析计算结果得出喷射系数和COP随蒸发温度和发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同时得到R2 2为制冷工质的系统性能系数COP在te=1 0℃ ,tc=35℃和tg=80℃时可达 0 .38,明显优于水为工质的系统 .结果表明该系统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喷射式制冷 喷射 性能系数 工作原理 太阳能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式制冷系统工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林贵平 袁修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喷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冷工质的选择。为了比较新的无污染工质对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影响,建立了喷射式制冷系统分析和工质热物性计算的简单模型,研究了有无回热两种情况下不同工作温度时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喷射式制冷 制冷 制冷系统 制冷工质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谷宇海 陶乐仁 徐振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3-1077,共5页
针对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利用分析的方法,得到系统各部件的损分布,分析其原因。分别改变发生温度及蒸发温度,探讨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损的影响。
关键词 [火用]分析 太阳能 喷射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喷射式制冷工质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爱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46-250,共5页
通过对利用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来驱动的喷射式制冷机的几种制冷工质的理论分析和热力计算,找到了各种工质的最佳应用温度范围,并筛选出了R600a是比较理想的制冷工质。
关键词 HCFC-123 HFC-134A R600A 喷射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朗肯循环-喷射式制冷功冷联产系统热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新乐 卜淑娟 +2 位作者 戴文智 李惟慷 李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为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在有机朗肯循环(ORC)基础上,结合喷射式制冷系统(ER),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机朗肯循环-喷射式制冷功冷联产系统.以110℃饱和地热水为热源,采用R123为循环工质,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了联产系统热力学理论模型,... 为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在有机朗肯循环(ORC)基础上,结合喷射式制冷系统(ER),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机朗肯循环-喷射式制冷功冷联产系统.以110℃饱和地热水为热源,采用R123为循环工质,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了联产系统热力学理论模型,编制计算程序并以能源利用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热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抽汽份额α在0~0.7内,能源利用率随蒸发压力p3增加而增加,而抽汽份额α在0.8~1之间时,能源利用率随蒸发压力增加而逐渐减小;能源利用率随抽汽压力p6增大而增大,且抽汽份额α越大增幅越高;随冷凝压力p10增加能源利用率不断减小,当p10为0.3 MPa,α为1时,能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值为74.1%;制冷蒸发温度T8越高能源利用率越大,且抽汽份额α越大能源利用率增幅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源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 功冷联产 热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废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的高等分析
8
作者 李富娟 罗文华 +1 位作者 郑超瑜 陈武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提升船舶废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基于系统实验样机的运行性能数据,对船舶废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高等分析,全面考察分析系统各部件的外源和内源损失以及可避免和不可避免损失。结果表明,系统部件的优化顺序依次... 为提升船舶废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基于系统实验样机的运行性能数据,对船舶废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高等分析,全面考察分析系统各部件的外源和内源损失以及可避免和不可避免损失。结果表明,系统部件的优化顺序依次为蒸发器、喷射器、冷凝器、发生器、节流阀、工质泵,蒸发器具有最大的优化潜能。与传统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高等分析能够为船舶废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废热回收 喷射式制冷系统 高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郑彬 翁一武 +1 位作者 顾伟 翁史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6-21,共6页
提出一种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该系统将有机物朗肯循环与喷射式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透平排气驱动喷射器工作,同时实现发电和制冷的功能。在定义系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性能优良的有机物R245fa作为工质,建立系统仿真模型... 提出一种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该系统将有机物朗肯循环与喷射式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透平排气驱动喷射器工作,同时实现发电和制冷的功能。在定义系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性能优良的有机物R245fa作为工质,建立系统仿真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源蒸发温度Tg=120℃,制冷蒸发温度Te=7℃,冷凝温度Tc=25℃的标准工况下,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可达37%,热力学第一定律折合效率可达15.6%,火用效率可达37.5%。分析同时表明,提高热源蒸发温度Tg,提高制冷蒸发温度Te,降低冷凝温度Tc,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提高透平膨胀比β可以提高系统电冷比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制冷复合系统 有机物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循环 余热利用 低温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彬 翁一武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9-474,共6页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一种新型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以R600a作为工质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源入口温度为420 K、热源热水流量为0.2kg/s、热源蒸发温度为370 K的标准工况下,系统净发电量为2.74 ...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一种新型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以R600a作为工质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源入口温度为420 K、热源热水流量为0.2kg/s、热源蒸发温度为370 K的标准工况下,系统净发电量为2.74 kW,系统制冷量为11.99 kW,系统的效率达到25.83%,系统能量利用率为45.34%;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蒸汽发生器和喷射器中.在热源蒸发温度提高过程中,系统内部工质流量发生改变,导致系统净发电量和效率小幅下降,制冷量和能量利用率先增后降.当热源蒸发温度为370 K时,系统能量利用率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源 发电制冷复合循环系统 有机物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循环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式J-T制冷器的研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家艾 刘刚 胡颖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研制了一种喷射式的J-T制冷器,与传统的J-T制冷器进行了不同压力下的制冷温度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工作压力下,喷射式J-T制冷器能保持更低和更稳定的制冷温度。
关键词 喷射式J-T制冷 工作过程 制冷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式J-T制冷器的流量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家艾 胡颖涛 刘刚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50-752,共3页
通过对喷射式J-T制冷器的热力分析,推导出了制冷器预冷级与制冷级的流量比的理论最小值,可为此类制冷器的设计提供参考。用实例说明了制冷器流量比在制冷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喷射式J-T制冷 流量比 预冷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元工质太阳能喷射制冷空调系统集热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于峰 田琦 +2 位作者 赵薇 郝红 谢慧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01-905,共5页
用设计工况性价比评价集热器在太阳能制冷系统中的性能时,通常没有考虑系统运行时气象参数变化的影响.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对5种集热器构成的双元工质制冷系统性价比进行了排序对比,并以太原地区为例,对设计气象条件与寿命期气象条件下太... 用设计工况性价比评价集热器在太阳能制冷系统中的性能时,通常没有考虑系统运行时气象参数变化的影响.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对5种集热器构成的双元工质制冷系统性价比进行了排序对比,并以太原地区为例,对设计气象条件与寿命期气象条件下太阳能制冷系统集热器的热性能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参数变化时,各种集热器构成的制冷系统性价比排序也随之变化.这说明采用气象条件特定的设计工况性价比评价集热器不合理,综合考虑寿命期气象条件的寿命期性价比更全面.在太原地区,双层盖板平板集热器用于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寿命期性价比最优;热性能最优的CPC集热器在相同制冷量下,所需集热面积最小,为双层盖板集热器的58.6%,减少了安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喷射式制冷 双元非共沸工质 太阳能集热器 性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 CH_3OH-LiBr-ZnCl_2 吸收-喷射制冷系统变工况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顾兆林 闵东红 +1 位作者 冯诗愚 李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4-259,共6页
吸收-喷射制冷循环系统改变了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热力参数间相互制约关系,具有参数调节范围宽的特点。对变工况条件下温度、压力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喷射式制冷 制冷循环 变工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喷射式电冷联供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向明 翁一武 郑彬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2-466,472,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有机物喷射式电冷联供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热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R245fa作为工质,采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发生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涡轮膨胀比及太阳辐照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有机物喷射式电冷联供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热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R245fa作为工质,采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发生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涡轮膨胀比及太阳辐照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辐照度为800W/m2的条件下,在57.3m2的集热面积上可以获得2.03kW的净发电功率和2.85kW的制冷功率,完全能满足普通家庭的日常用电和制冷;提高发生温度、提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或增加太阳辐照度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提高涡轮膨胀比可以提高系统的电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电冷联供系统 有机物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循环 热力学模型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冷剂喷射制冷性能计算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菲 沈胜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80,共6页
引入制冷剂的实际物性,建立了喷射器热力学模型;比较了沸点相近工质在喷射器内的压力和速度变化趋势及喷射系数,探讨了引起喷射器性能差异的主要物性因素;比较了几组具有相近沸点制冷剂的喷射制冷性能。结果表明:对沸点相近的工质来说,... 引入制冷剂的实际物性,建立了喷射器热力学模型;比较了沸点相近工质在喷射器内的压力和速度变化趋势及喷射系数,探讨了引起喷射器性能差异的主要物性因素;比较了几组具有相近沸点制冷剂的喷射制冷性能。结果表明:对沸点相近的工质来说,一般工作蒸气的比焓值越高,喷射系数越高;沸点相近的工质对中,R717的性能优于R290,R152a优于R134a,R141b优于R123,R142b优于R600a;在研究的所有制冷剂中,R717的制冷性能最好,R152a次之,两者的COP(性能系数)值差随发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制冷 喷射系数 COP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建伟 杨文磊 +2 位作者 陈景华 洪仁龙 刘悦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6,51,共4页
介绍了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的原理与工作流程。对于在确定的蒸发器与冷凝器工作压力条件下太阳能集热器内水温的变化对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制冷机平均制冷量随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能有效集热量变化的规律。结... 介绍了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的原理与工作流程。对于在确定的蒸发器与冷凝器工作压力条件下太阳能集热器内水温的变化对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制冷机平均制冷量随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能有效集热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式制冷技术能够较好的满足实际制冷需求,符合节能低碳的用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直膨式 喷射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冷太阳能双级氨喷射制冷系统冷藏工况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洪杰 卢苇 +2 位作者 覃文奇 郑立星 聂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8,共5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额定制冷量为9.4kW的冷藏库用风冷太阳能双级氨喷射制冷系统进行了变工况性能分析。该系统的制冷量随冷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太阳辐照度增强而增大;COP的变化规律与制冷量类似,其差别是随太阳...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额定制冷量为9.4kW的冷藏库用风冷太阳能双级氨喷射制冷系统进行了变工况性能分析。该系统的制冷量随冷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太阳辐照度增强而增大;COP的变化规律与制冷量类似,其差别是随太阳辐照度增强先迅速增大,但当太阳辐照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COP的变化趋于平缓。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冷藏温度不低于4℃,环境温度不高于38℃,太阳辐照度不低于500W/m2),系统的制冷量为6.3~26kW,COP为0.042~0.087。该系统能较好地与亚热带典型城市南宁的果蔬盛产季节气候条件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喷射式制冷性能 热力计算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源喷射式冷电联产系统经济性分析
19
作者 张新铭 丁崇安 +1 位作者 洪光 游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5,共7页
建立了低温热源喷射式冷电联产系统热力学模型,提出以换热器的总面积与输出有效能之比值Rap以及膨胀机入口比体积与输出有效能之比值Rvp为目标函数,对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所选5种有机工质进行比较筛选.结果表明:在电冷比r=0.5... 建立了低温热源喷射式冷电联产系统热力学模型,提出以换热器的总面积与输出有效能之比值Rap以及膨胀机入口比体积与输出有效能之比值Rvp为目标函数,对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所选5种有机工质进行比较筛选.结果表明:在电冷比r=0.5的情况下,存在最佳冷凝温度tc=30℃左右和最佳制冷蒸发温度te=8℃左右,且有机工质R600为最优工作工质;低温热源喷射式冷电联产系统适宜电冷比较低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电联产系统 有机物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流动模型用于喷射器关键结构设计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博 沈胜强 李海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8-391,共4页
在试验验证了喷射器二维可压缩流动模型可行性和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上,应用该模型对喷射器结构与性能和流场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维流动模型在没有引入经验参数的条件下,能够较好地预测喷射器的工作特性和性能指标.... 在试验验证了喷射器二维可压缩流动模型可行性和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上,应用该模型对喷射器结构与性能和流场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维流动模型在没有引入经验参数的条件下,能够较好地预测喷射器的工作特性和性能指标.喷射器内流场直观地显示了混合室截面大小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流动模型 喷射 结构设计 计算流体动力学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