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释放性信息素对番茄潜叶蛾求偶和交配的影响及其防控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丹 黄欣阳 +5 位作者 冮爽 宋露 李艳辉 张万民 孟威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1-1670,共10页
【目的】为了探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效果的因子,并实现在番茄大棚中有较高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监测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观测交配行为、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microextraction,SPME)... 【目的】为了探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效果的因子,并实现在番茄大棚中有较高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监测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观测交配行为、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microextraction,SPME)吸附法提取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测定雌成虫性信息素滴度,于2023-2024年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八音台村开展番茄潜叶蛾干扰交配试验,探索含E3,Z8,Z 11-14∶Ac和E3,Z 8-14∶Ac混合物(9∶1,m,m)的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对番茄潜叶蛾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以及与防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环境下,番茄潜叶蛾雄成虫的活动距离显著增加,但雌成虫的活动距离则没有显著变化;雌成虫的性信息素E3,Z8,Z 11-14∶Ac滴度也从(8.4±2.1)ng显著降低至(1.5±0.6)ng;雌雄成虫的交配率从65.8%±6.0%显著降至37.3%±4.3%。在辽宁沈阳田间,番茄潜叶蛾的求偶行为发生在清晨,雄成虫被性信息素诱捕进入诱捕器的时间长度总计5 h。在田间,采用主动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需要提前3-5 h开始喷射,每隔6 min喷射1次。在田间喷射7 h交配干扰率达到92.2%±3.5%,喷施9 h交配干扰率为95.5%±3.0%。番茄大棚防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释放性信息素的主动型交配干扰释放器处理区的交配干扰率为94.7%±0.63%,聚乙烯(polyethylene,PE)迷向管处理区交配干扰率为98.3%±0.26%。番茄潜叶蛾为害的孔道数量,被动型迷向管处理区为(4.4±0.5)个,主动交配干扰释放器处理区为(3.5±0.4)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1.7)个。幼虫数量调查显示,PE迷向管处理区幼虫数量为(2.8±0.6)头,主动交配干扰释放器处理区为(1.5±0.4)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1.4)头。【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释放的高剂量E3,Z8,Z 11-14∶Ac和E3,Z 8-14∶Ac混合物通过影响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移动、性信息素滴度和交配率,高效干扰了番茄潜叶蛾的求偶和交配,与高密度设置的常用的迷向管释放的E3,Z8,Z 11-14∶Ac和E3,Z 8-14∶Ac混合物一样有效控制了幼虫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交配干扰 性信息素滴度 交配率 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喷射型主动交配干扰技术对水稻害虫的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未英 陈瑜 +2 位作者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3-1301,共9页
探索在丘陵、田块不规则但平坦的水稻田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主动干扰成虫交配的方法防治二化螟等害虫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在交配干扰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对照区... 探索在丘陵、田块不规则但平坦的水稻田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主动干扰成虫交配的方法防治二化螟等害虫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在交配干扰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对照区诱捕蛾量均高于交配干扰区,对二化螟平均迷向率为75.3%,稻纵卷叶螟则为89.9%。二化螟的为害率随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10月20日调查对照组二化螟为害率为1.41%,显著高于交配干扰区的0.17%。交配干扰区每丛二化螟幼虫量为0.02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7头。9月19日和10月7日调查显示,交配干扰区卷叶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多次调查中,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则无显著差异。稻飞虱的种群密度随着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9月19日调查对照区的稻飞虱数量为8.2头/丛,交配干扰区为0.4头/丛。10月20日对照组稻飞虱数量为53.6头/丛,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的1.4头/丛。水稻田中寄生蜂数量在交配干扰区显著高于对照区,交配干扰区中蜘蛛和黑肩绿盲蝽与对照区没有差异。在丘陵水稻种植区,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可以有效控制二化螟种群及其为害,同时也干扰了稻纵卷叶螟的求偶和交配。此外,也间接有效控制了后期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可能是性信息素专一性保护了稻田天敌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喷射型释放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番茄潜叶蛾交配干扰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
3
作者 董义霞 施乾芮 +2 位作者 江洪敏 徐翔 杜永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6,共7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番茄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钻蛀性危害导致农药难以接触幼虫,防控效率较低。为了比较和评价被动型释放器(聚乙烯固体凝胶迷向丝)和主动喷射型释放器对番茄潜叶蛾交配干扰的田间应用效果,以农民自...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番茄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钻蛀性危害导致农药难以接触幼虫,防控效率较低。为了比较和评价被动型释放器(聚乙烯固体凝胶迷向丝)和主动喷射型释放器对番茄潜叶蛾交配干扰的田间应用效果,以农民自防区大棚为对照,交配干扰共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迷向丝900枚·hm^(-2)80 mg、迷向丝900枚·hm^(-2)60 mg、迷向丝900枚·hm^(-2)40 mg、迷向丝600枚·hm^(-2)40 mg、迷向丝300枚·hm^(-2)40 mg、主动喷射型释放器5台·hm^(-2),即迷向丝性信息素剂量为40、60、80 mg,设置密度为300、600、900枚·hm^(-2),调查记录诱蛾量并计算危害率、相对幼虫减退率、防效等指标。结果显示,番茄幼苗移栽后,番茄潜叶蛾成虫和幼虫数量从低逐步上升。大棚成虫虫口密度较低时,诱蛾量与迷向丝设置密度之间呈曲线函数关系;大棚成虫虫口密度较高时,两者呈直线关系。迷向丝3种剂量处理(40、60、80 mg)均能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种群的发生。迷向丝300枚·hm^(-2)40 mg难以控制高密度虫口的危害,性信息素剂量为40 mg时,迷向丝设置密度应该高于300枚·hm^(-2)。当迷向丝设置密度为900枚·hm^(-2)时,随着剂量的增大,防效呈现增高趋势,当信息素剂量为80 mg时,平均防效最高,为86.6%。主动喷射型释放器5台·hm^(-2)的处理防效较高,为77.9%。在性信息素交配干扰处理的大棚中,施药次数明显减少。综上,性信息素交配干扰可以有效控制大棚番茄潜叶蛾的危害,迷向丝900枚·hm^(-2)80 mg和主动喷射型释放器5台·hm^(-2)的防效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被动释放器 主动喷射型释放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