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天池火山气象站期喷发类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潘波 樊祺诚 +2 位作者 仲广培 许建东 万园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2-552,共11页
全面系统地了解一座活火山的喷发特征与历史,对于预测其未来喷发形式及灾害性具有重要意义。长白山天池火山晚更新世或全新世以来存在3期大规模的喷发活动,天文峰期喷发与千年大喷发皆为典型的大规模的布里尼式爆炸喷发,而气象站期喷发... 全面系统地了解一座活火山的喷发特征与历史,对于预测其未来喷发形式及灾害性具有重要意义。长白山天池火山晚更新世或全新世以来存在3期大规模的喷发活动,天文峰期喷发与千年大喷发皆为典型的大规模的布里尼式爆炸喷发,而气象站期喷发方式却在爆炸式或溢流式的喷发类型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气象站期喷发物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以气象站为寄生火口,向北流动长约5.4km,形貌上似一条熔岩流,但文中研究认为是小规模的脉冲式爆炸喷发而形成的岩层形态。主要依据为:1)岩石成分为高黏度的酸性岩浆;2)野外露头与剖面的薄层状堆积特征;3)晶屑的棱角状破碎形态;4)岩石的颗粒支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气象站期的堆积物是爆炸喷发产生的碎屑物沿山坡以火山灰流的形式快速流动,在高温与高流速的剪切力作用下,火山灰流形成1套薄层状的熔结凝灰岩。因此,长白山天池火山晚更新世或全新世以来3期喷发活动均为爆炸式喷发,而非以前认为的爆炸—溢流—爆炸式喷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类型 气象站期喷发 爆炸式喷发 溢流式喷发 熔结凝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大连池老黑山和火烧山火山喷发过程和喷发类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任锦章 陈洪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78-383,共6页
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群中两座近代火山老黑山、火烧山的基本情况,浮岩碎屑堆积物和熔岩流的分布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老黑山火山不是单成因火山,火烧山可归属为单成因火山;火山喷发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先裂隙式喷发、后转... 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群中两座近代火山老黑山、火烧山的基本情况,浮岩碎屑堆积物和熔岩流的分布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老黑山火山不是单成因火山,火烧山可归属为单成因火山;火山喷发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先裂隙式喷发、后转为中心式喷发;浮岩碎屑喷发是同岩浆喷溢伴随发生的。并同冰岛拉基火山(Laki volcanoes)、美国夏威夷火山及意大利斯通博利火山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应把中国黑龙江五大连池老黑山火山喷发类型命名为"五大连池老黑山型",即一种兼有上述火山的特点,又同它们有明显差别的新的火山喷发类型。这种观点对于评估五大连池火山再次喷发的危险性和预测预报火山灾害,以及丰富对火山喷发类型的认识均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过程 火山喷发类型 五大连池火山群 老黑山 火烧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新生代龙岗火山群期次划分及火山喷发类型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彦生 靳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32-338,共7页
吉林省龙岗地区龙岗火山群,新生代火山活动可划分为5个火山喷发期次,由老至新为:船底山期、小椅子山期、大椅子山期、金龙顶子期、四海期。根据对各期火山岩相的研究,确定了它们的火山喷发类型。
关键词 龙岗火山群 火山喷发期次 火山喷发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连池火山带的火山喷发方式及灾害类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邹颖 赵勇伟 樊祺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9-207,共19页
沿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NNW向分布的五大连池火山带上分布了约40座第四纪单成因火山。通过野外地质特征结合火山岩年代学数据分析表明,研究区火山活动分为2期:上新世—早更新世期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科洛火山区,以熔岩溢流式喷... 沿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NNW向分布的五大连池火山带上分布了约40座第四纪单成因火山。通过野外地质特征结合火山岩年代学数据分析表明,研究区火山活动分为2期:上新世—早更新世期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科洛火山区,以熔岩溢流式喷发为主;中更新世—全新世期火山活动分布在整个火山带,爆破式喷发形成大量火山碎屑锥,溢流式喷发产生结壳熔岩、渣状熔岩与块状熔岩,形成广泛分布的熔岩流。野外调查发现了夏威夷型、斯通博利型与强斯通博利型等岩浆爆破式火山喷发的典型堆积剖面,首次发现并报道研究区射汽岩浆型火山喷发堆积剖面。结合火山活动历史与火山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五大连池火山带的火山系统仍有再次活动的潜力。基于火山时空分布与喷发特征,文中对五大连池火山带未来可能喷发的方式和危险区进行评估。如若发生强斯通博利型喷发,将形成高度<10km的喷发柱,产生的火山灰一般不会对航空运输产生影响;斯通博利型喷发产生的火山碎屑最远可抛射约1km;夏威夷型喷发及溢流式喷发产生的熔岩流是主要的灾害源,计算得出结壳熔岩运移的距离为3. 0~13. 5km,渣状熔岩运移的距离为2. 9~14. 9km;射汽岩浆型喷发产生的基浪速度可达200~400m/s,运移距离≤10km,是潜在的重要灾害类型,应该引起更多重视,并积极进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火山带 K-Ar年代学 火山喷发类型 火山灾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晚新生代火山喷发序列研究
5
作者 史志伟 白志达 +3 位作者 赵志丹 董国臣 王建伟 金笃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7-2102,共16页
火山喷发序列是恢复火山活动历史的重要基础。锡林浩特火山群是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火山数量最多、喷发时间最长的火山群。本文从火山地质学入手,查明了火山堆积物之间及与沉积地层(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和黑土)的叠置关系,... 火山喷发序列是恢复火山活动历史的重要基础。锡林浩特火山群是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火山数量最多、喷发时间最长的火山群。本文从火山地质学入手,查明了火山堆积物之间及与沉积地层(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和黑土)的叠置关系,并根据火山结构组成、形貌特征、喷发类型、火山岩类型及火山锥体的风化降解程度等,结合光释光(OSL)、^(14)C等定年方法,对火山喷发序列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喷发相对时序和绝对年龄。锡林浩特火山群火山活动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其喷发序列由老到新依次为: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中、晚和末期,以及全新世,共9个火山喷发旋回。晚更新世是火山喷发的鼎盛时期。首次确定了鸽子山火山的最晚喷发年龄距今约6800年,为广义活火山。不同旋回火山喷发方式及火山风化降解程度差异较大。上新世为裂隙式喷发,早、中更新世主要是裂隙-中心式喷发,晚更新世以来为中心式喷发。中心式喷发火山类型有斯通博利型、夏威夷型、玛珥型和亚布里尼型,其中玛珥型火山在本区属首次发现。中更新世及以前的火山锥基本已剥蚀殆尽,晚更新世以来的火山地貌形态保存尚好。每个喷发旋回几乎都呈现从碱性玄武岩向拉斑玄武岩演化的特征,反映了本区深部岩浆房演化与构造活动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喷发序列 喷发类型 鸽子山活火山 锡林浩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古火山机构特征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璞珺 庞颜明 +2 位作者 唐华风 黄玉龙 郑常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4-1073,共10页
在系统总结Hawaiian等7种喷发方式、互层状火山等3种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和垂向序列特征与识别标志基础上,通过剖面火山机构剖析及其与盆内埋藏火山机构对比,总结出营城组2类古火山机构特征。营城组玄武岩火山机构自下而上为枕状、渣状... 在系统总结Hawaiian等7种喷发方式、互层状火山等3种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和垂向序列特征与识别标志基础上,通过剖面火山机构剖析及其与盆内埋藏火山机构对比,总结出营城组2类古火山机构特征。营城组玄武岩火山机构自下而上为枕状、渣状集块熔岩(占总厚度30%),气孔杏仁和致密块状熔岩(70%),喷溢相为主,火山口附近隐爆角砾岩发育,为夏威夷式喷发。火山机构厚度以200-500 m居多,顶面盾状,相对高差100-250 m,以坡角小于10°为特征,属于盾状火山。营城组流纹岩火山机构的纵向序列300-700 m,内部结构呈现上中下三段式:下部火山碎屑(熔)岩为主(30%),爆发相为主,以基浪(basesurge)沉积为标志,喷发方式主要表现为高粘度岩浆强烈气射作用的培雷式喷发;中部主要为气孔、石泡和流纹构造流纹岩(60%),构成火山机构的主体,喷溢相为主,火山口附近常见侵出相珍珠岩穹隆,喷发类型接近于斯通博利式;上部主要为细粒(层)凝灰岩(火山灰湖相沉积,10%),爆发相为主,以普林尼式喷发为主。流纹岩火山机构顶面呈丘状,相对高差200-300 m,以坡角多大于15°为特征,属于互层状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营城组 埋藏古火山机构 火山岩储层 喷发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龙岗火山群南龙湾第四纪火山碎屑颗粒特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于红梅 许建东 +1 位作者 林传勇 赵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21-2630,共10页
爆炸性火山喷发形成的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性、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等特征与火山喷发的机制、岩浆与水作用的程度、搬运过程等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以此为线索,研究了龙岗火山群南龙湾火山的一个剖面,以探讨其喷发类型和特征。在该剖面... 爆炸性火山喷发形成的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性、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等特征与火山喷发的机制、岩浆与水作用的程度、搬运过程等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以此为线索,研究了龙岗火山群南龙湾火山的一个剖面,以探讨其喷发类型和特征。在该剖面上采集了不同层位火山碎屑颗粒样品,然后进行显微形貌观测、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形貌观测。显微镜下观测表明,射汽爆发、射汽岩浆爆发和岩浆爆发的碎屑颗粒具有不同的成分和形貌特征。粒度分析结果显示,粒度与喷发类型之间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的爆发类型具有不同的分维值 D 范围。SEM 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特征对火山碎屑颗粒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南龙湾火山喷发为爆炸式喷发,包括早期的射汽岩浆爆发,到岩浆爆发至晚期以射汽爆发为主的射汽岩浆爆发的不同阶段,该区火山喷发的不同时期,水参与喷发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 显微形貌观测 粒度分析 SEM分析 喷发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