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伟晶岩的富铍成矿特点及向更高处找锂 |
秦克章
周起凤
赵俊兴
何畅通
刘小驰
施睿哲
刘宇超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7
|
|
2
|
萨迦穹隆北侧苦堆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对喜马拉雅造山带演化的约束 |
王宏立
范云松
张进江
古大祥
林超
王晓先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喜马拉雅造山带木斯塘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及其指示意义 |
李雪震
刘小驰
邢璐遥
赵向英
蒲浩澜
胡方泱
吴福元
|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4
|
初论喜马拉雅后碰撞伸展期与新生代花岗岩相关的稀有−锡钨−铅锌−金锑成矿系统:以错那洞矿集区为例 |
张志
李光明
张林奎
焦彦杰
王艺云
马国桃
夏祥标
卿成实
董磊
杨毅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喜马拉雅东段库局中新世淡色花岗岩-伟晶岩中电气石的元素和硼同位素变化:对岩浆熔体演化的见解 |
张凯
刘欣
赵葵东
刘行
陈浩然
张向飞
邹灏
曹华文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喜马拉雅东部库曲淡色花岗岩的成因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意义:来自年代学、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的证据 |
刘朵
杨成业
李玉彬
央宗
张金树
张根
李若铭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新世岩浆型石榴子石的矿物化学特征:从高Sr/Y花岗岩到淡色花岗岩 |
曾令森
赵令浩
高利娥
侯可军
王倩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6
|
|
8
|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 |
曾令森
高利娥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9
|
|
9
|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中新世麻迦淡色花岗岩的构建机制 |
胡古月
曾令森
陈翰
高利娥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0
|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
吴福元
刘志超
刘小驰
纪伟强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81
|
|
11
|
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花岗岩中两类石榴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地壳深熔作用中的意义 |
高利娥
曾令森
石卫刚
陈振宇
胡明月
孙东阳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6
|
|
12
|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因与稀有金属成矿潜力 |
曹华文
李光明
张林奎
张向飞
喻晓
陈勇
林彬
裴秋明
唐利
邹灏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8
|
|
13
|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关键金属Sn-Cs-Tl的富集机制 |
高利娥
曾令森
严立龙
高家昊
赵令浩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6
|
|
14
|
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源区研究 |
张金阳
廖群安
李德威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8
|
|
15
|
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热模拟 |
石耀霖
王其允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8
|
|
16
|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分异机制概述 |
刘志超
吴福元
刘小驰
王建刚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6
|
|
17
|
喜马拉雅康巴淡色花岗岩的高分异成因及岩浆-热液演化特征 |
刘志超
刘小驰
俞良军
王建刚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1
|
|
18
|
西藏东喜马拉雅错那地区亚马荣淡色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
石卿尚
黄春梅
雷杭山
齐宁远
佟鑫
赵志丹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9
|
大陆地壳深熔作用中自由水的贡献——以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为例 |
雷凯
王选策
庞崇进
夏小平
李武显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20
|
喜马拉雅造山带始新世和中新世的地壳深熔条件:来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
高彭
王艳
尹常青
张健
钱加慧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