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谢红江 李艳锋 +4 位作者 陶炼 杨文渊 代安国 左力 宦云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 【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39'~30°35',东经92°09'~95°12,海拔2800~3300 m,呈带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冲积土形成的河床半湿地,或河岸的阔叶林缘或针阔叶混交林缘,处于原始野生状态。调查山荆子自然变异类型表明:树龄最大400年生以上,80~140年生的占35.73%;自然授粉坐果率高,花序坐果3~8个;西藏高海拔区的山荆子无论是果色、果柄长度、果形及果实大小都存在多样性。【结论】结合河流走向、地貌特征、树龄分布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分析推断:喜马拉雅山荆子经多年演化、筛选、淘汰形成独特的群体,可能为山荆子组的地理亚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荆子 西藏 地理分布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