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温嗜酸硫杆菌YN12菌株的鉴定及其镉抗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丁建南 朱若林 +3 位作者 康健 张成桂 吴学玲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2-348,共7页
自云南酸性热泉水样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热硫氧化菌YN12。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证明,该菌株归属于喜温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重金属抗性实验表明,YN12菌株对3CdSO4.8H2O具有超强抗性,其... 自云南酸性热泉水样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热硫氧化菌YN12。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证明,该菌株归属于喜温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重金属抗性实验表明,YN12菌株对3CdSO4.8H2O具有超强抗性,其最高初始Cd2+耐受浓度达4.8 g/L。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3CdSO4.8H2O浓度,其最终Cd2+耐受浓度可达31.5 g/L(相当于3CdSO4.8H2O 210 g/L)。在该最终Cd2+耐受浓度下,经过连续3代的适应性生长,YN12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硫氧化活性均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温嗜酸硫杆菌 YN12菌株 镉抗性 最高耐受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浸出铁闪锌矿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帼华 熊先学 +2 位作者 胡可婷 李双棵 张勋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4,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通过考察温度、pH值、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4个因素,研究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对铁闪锌矿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硫细菌的加入,有助于消除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生成的、... 采用正交试验,通过考察温度、pH值、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4个因素,研究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对铁闪锌矿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硫细菌的加入,有助于消除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生成的、覆盖在矿物表面的元素硫,使得硫氧化硫化杆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效果比单一硫氧化硫化杆菌浸出效果好;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时浸出率达到54.2%,而单一硫氧化硫化杆菌浸出时浸出率为46.8%。正交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最优条件为:pH=1.8、第3 d接种喜温嗜酸硫杆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2.5×106个/mL;其中pH值是影响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及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闪锌矿 生物浸出 正交试验 氧化杆菌 喜温嗜酸硫杆菌 黄钾铁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离子对氧化亚铁微螺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雪淞 石倩倩 +1 位作者 李彩霞 张孝松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6-309,共4页
氧化亚铁微螺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是浸矿细菌的一种两种常见的浸矿细菌,为了测定重金属镍离子对它们活性的影响,设置了不同浓度镍离子的摇瓶实验,在温度为45℃,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开展实验。结果表明:镍离子浓度在小于2 g/L时,氧化... 氧化亚铁微螺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是浸矿细菌的一种两种常见的浸矿细菌,为了测定重金属镍离子对它们活性的影响,设置了不同浓度镍离子的摇瓶实验,在温度为45℃,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开展实验。结果表明:镍离子浓度在小于2 g/L时,氧化亚铁微螺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的活性不受影响;镍离子浓度在4 g/L时,细菌的活性受到影响,活性降低,但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还可以继续生长;镍离子浓度大于8 g/L时,细菌几乎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微螺菌 喜温嗜酸硫杆菌 活性 镍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喜温硫杆菌硫加氧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凌凌 吕早生 +1 位作者 左振宇 李尧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6-194,共9页
旨为研究嗜酸喜温硫杆菌硫加氧还原酶的生化特性,以嗜酸喜温硫杆菌TST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硫加氧还原酶基因(sor),构建了表达载体p ET-sor,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后,获得了重组菌株E.coli BL21(p ET-sor2)。SDS-PAG... 旨为研究嗜酸喜温硫杆菌硫加氧还原酶的生化特性,以嗜酸喜温硫杆菌TST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硫加氧还原酶基因(sor),构建了表达载体p ET-sor,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后,获得了重组菌株E.coli BL21(p ET-sor2)。SDS-PAGE实验证明,经IPTG诱导,该重组菌可以表达目的蛋白SOR。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最优的条件下诱导SOR酶表达,再经超声波破碎重组菌,上清液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重组酶,其催化氧化反应的比酶活、Km值和Vmax分别为0.70U/mg,15.672×10-2 g/m L和12.755×10-5 mol/(L·min),而催化的还原反应的比酶活、Km值和Vmax分别为2.21 U/mg,0.507×10-2g/m L和4.876×10-5 mol/(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矿 杆菌 加氧还原酶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耐受定向驯化强化嗜酸喜温硫杆菌浸出贫黄铜矿 被引量:4
5
作者 崔亚铨 冯守帅 +2 位作者 黄兴 陈金才 杨海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102,共8页
生物浸出贫黄铜矿后期,累积的Cu^2+会对微生物产生胁迫效应从而影响浸出效率,因此该类微生物的铜耐受性定向驯化变得非常关键。对嗜酸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进行6个月铜耐受定向驯化,将出发菌株与驯化菌株在不同铜胁迫... 生物浸出贫黄铜矿后期,累积的Cu^2+会对微生物产生胁迫效应从而影响浸出效率,因此该类微生物的铜耐受性定向驯化变得非常关键。对嗜酸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进行6个月铜耐受定向驯化,将出发菌株与驯化菌株在不同铜胁迫浓度下(0、1和3g/LCu^2+)纯培养及浸出贫黄铜矿,并比较分析关键参数变化。在纯培养体系中,3g/LCu2+胁迫下最高比生长速率(μmax)由驯化前0.21d-1(13d)提升至0.54d-1(10d)。在0、1和3g/LCu^2+浸出体系中,菌株驯化后铜浸出率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17.64%、70.93%及306.09%。扫描电镜(SEM)分析矿渣形貌差异表明伴随胁迫作用增强菌体对矿物腐蚀程度变弱,在相同铜胁迫水平下,驯化菌株浸出体系矿渣表面呈现更多潜在的吸附位点及明显腐蚀痕迹。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矿渣表面关键官能团变化,驯化菌株浸出体系的矿渣呈现更多含硫基团。X射线衍射(XRD)分析矿渣成分表明驯化菌株浸出体系中呈现较为丰富的铁硫衍生物如Fe3O4、FeS。综上,驯化后A.caldus具备较强抵御铜胁迫能力,在浸出体系中保持了更活跃的生化浸出效应,有望在类似的工业生物浸出过程中发挥其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贫黄铜矿 杆菌 铜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中等嗜热混合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雪淞 王冬旭 +2 位作者 刘鑫 石倩倩 史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通过金属耐受试验,测定了金属离子Mo^(6+)、Cu^(2+)、Zn^(2+)对中等嗜热混合菌(喜温嗜酸硫杆菌和氧化亚铁微螺菌共培养体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提高,细菌的活性降低,受试菌对上述3种金属离子的耐受浓度分别为0.6g/... 通过金属耐受试验,测定了金属离子Mo^(6+)、Cu^(2+)、Zn^(2+)对中等嗜热混合菌(喜温嗜酸硫杆菌和氧化亚铁微螺菌共培养体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提高,细菌的活性降低,受试菌对上述3种金属离子的耐受浓度分别为0.6g/L、10 g/L和30 g/L,3种金属离子的毒性顺序为:Mo^(6+)>Cu^(2+)>Zn^(2+)。喜温嗜酸硫杆菌对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高于氧化亚铁微螺菌。结果说明喜温嗜酸硫杆菌和氧化亚铁微螺菌共培养体系具有较强的金属离子耐受能力,特别是耐受钼的能力很强,适于含钼硫化矿、含钼废料以及含钼污泥等的生物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中等热菌 喜温嗜酸硫杆菌 氧化亚铁微螺菌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三种细菌在黄铁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利沙 贺治国 赵洪侠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88,共6页
实验研究了中等嗜热浸矿菌(A.c菌、S.t菌和L.f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通过测定在不同溶液pH值(1.6、2.0和2.5)和温度(40℃和45℃)条件下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分析培养条件对细菌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f菌在矿表面具有较强... 实验研究了中等嗜热浸矿菌(A.c菌、S.t菌和L.f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通过测定在不同溶液pH值(1.6、2.0和2.5)和温度(40℃和45℃)条件下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分析培养条件对细菌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f菌在矿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温度为40℃,pH=2.0时,吸附量达到89.47%;pH=1.6时,混合菌(A.c菌∶S.t菌∶L.f菌为1∶1∶1)的吸附量达到75.54%。溶液初始温度的变化,对矿驯化菌的接触角和Zeta电位影响不明显,但是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菌的接触角和Zeta电位均有所下降。静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细菌在黄铁矿表面呈单细胞或簇状排列,且大量的细菌吸附在黄铁矿的裂缝或凹陷处,这对矿物的浸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温嗜酸硫杆菌A.c 氧化杆菌S.t 铁钩端螺旋菌L.f 生物浸出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from several typical environments in China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洪波 刘晰 +5 位作者 符波 邱冠周 霍强 曾伟民 柳建设 陈新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163-169,共7页
Six strains of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several different typical environments in China. The identities of the isolates were confirmed by analyses of their 16S rRNA genes, a... Six strains of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several different typical environments in China. The identities of the isolates were confirmed by analyses of their 16S rRNA genes, and some key physiological traits. The isolates are Gram negative, rod-shaped bacteria, their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for growth are 45-50℃ and 2.5-3.5 respectively. They are autotrophic and used elemental sulfur, sodium thiosulfate and potassium tetrathionate as electron donor, while a little glucose stimulated their growth. 16S rDNA sequences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strains are phylogenetically clustered to 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othermophile biochemical traits 16S rDNA sequence 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