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匀浆法提取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史伟国 祖元刚 +2 位作者 赵春建 杨磊 李佳慧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以喜树果和喜树叶为原料,对匀浆法提取喜树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55%的乙醇,匀浆时间为8min,料液比为1:15(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得率分别为... 以喜树果和喜树叶为原料,对匀浆法提取喜树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55%的乙醇,匀浆时间为8min,料液比为1:15(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得率分别为0.0801%和0.0679%。将该法与超声波提取、回流提取、常温冷浸提取、水浴振荡提取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匀浆提取具有得率高、时间省等优势,是一种高效提取喜树碱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浆法 树果 喜树叶 树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叶用园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家胜 应叶青 +4 位作者 周国模 石柏林 江峰 张豪杰 洪祖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施肥与喜树叶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因素对喜树叶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两因素交互效...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施肥与喜树叶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因素对喜树叶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两因素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氮钾、氮磷、磷钾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对于肥力较差地区水稻土上的喜树叶用园,氮、磷、钾因素的最佳施肥组合方案为N 351.6~454.6kg·hm-2、P2O5 242.5~332.5 kg·hm-2、K2O 161.4~376.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用园 施肥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培养条件下喜树叶片细胞壁酸性降解的pH值观察(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祖元刚 于景华 +3 位作者 唐中华 郭晓瑞 孟庆焕 张宇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喜树叶片外植体经组织培养第13d和23d后进行解剖学观察,同时比较正常叶片的解剖学特征,发现在pH值为5.8的酸性培养基中,喜树叶片外植体中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薄壁细胞相继发生明显的细胞壁降解,而表皮细胞发生较微弱的细胞壁降解现象... 喜树叶片外植体经组织培养第13d和23d后进行解剖学观察,同时比较正常叶片的解剖学特征,发现在pH值为5.8的酸性培养基中,喜树叶片外植体中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薄壁细胞相继发生明显的细胞壁降解,而表皮细胞发生较微弱的细胞壁降解现象;进行组织培养前,正常叶片的各类细胞未观察到细胞壁降解现象发生。应用BCECFAMpH荧光探标记并采用激光共聚焦在480nm波长下进行pH值测定发现,喜树叶片外植体经组织培养第13d和第23d后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薄壁细胞部位的pH值均为5.2,但表皮细胞部位的pH值则为5.7~5.8,而正常叶片各类细胞的pH值平均为5.7。这说明,pH值为5.8的酸性培养基和喜树叶片薄壁细胞内的酸性成分自泌可能共同诱导了其细胞壁的酸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喜树叶 细胞壁酸性降解 PH值 组织培养条件 细胞壁降解 叶片外植体 PH值测定 酸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叶提取物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3
4
作者 胡强 韩宝瑜 +2 位作者 马建义 汤丹 杨坚 《中国茶叶》 2009年第5期32-33,共2页
用喜树叶提取物的两种乳油剂和水剂各2个浓度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并以茶园中常用防治刺吸式害虫的农药吡虫啉的常规剂量为参比。结果表明,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剂、B乳油剂和水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都有防效,防效大小依次为A乳油剂... 用喜树叶提取物的两种乳油剂和水剂各2个浓度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并以茶园中常用防治刺吸式害虫的农药吡虫啉的常规剂量为参比。结果表明,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剂、B乳油剂和水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都有防效,防效大小依次为A乳油剂>B乳油剂>水剂,高浓度的效果优于低浓度的效果;吡虫啉的效果最好,其次为0.05%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150倍液,药后3天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和61.4%。喜树叶片中的喜树碱是主要的杀虫活性物质,非化学合成品,可考虑将喜树叶提取物乳油剂用于茶园叶蝉的绿色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提取物 假眼小绿叶蝉 吡虫啉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叶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冬雪 顾采琴 柯德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87-89,共3页
以喜树叶为原料,研究了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液中黄酮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喜树叶黄酮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乙醇浓度30%、微波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2.47%,提取率92.4%。提取... 以喜树叶为原料,研究了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液中黄酮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喜树叶黄酮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乙醇浓度30%、微波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2.47%,提取率92.4%。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和不同浓度的乙醇分离纯化后,确定最适宜的乙醇洗脱浓度为30%,黄酮纯度最高可达79.83%,其抗氧化效果最好,过氧化值(POV值)明显低于对照。不同纯度的黄酮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随添加量的增加明显增强,最高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黄酮 微波辅助提取 分离纯化 抗氧化性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毛胜凤 雷应飞 +1 位作者 薛勇 张立钦 《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3-25,共3页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ventricu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木霉(Trichoderma virid...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ventricu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木霉(Trichoderma virid)和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好;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对3种霉菌都有抑菌效果,水提物对霉菌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提取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毛胜凤 雷应飞 +1 位作者 吴建 张立钦 《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25-27,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对所选15种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并对筛选出抑菌效果较明显的11种植物病原菌做了不同浓度的抑菌效果试验。其结果表明,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各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且对黄瓜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对所选15种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并对筛选出抑菌效果较明显的11种植物病原菌做了不同浓度的抑菌效果试验。其结果表明,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各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且对黄瓜菌核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193.6675、198.1948和256.4144μg/mL,各样品对植物病原菌的毒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植物病原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图谱分析
8
作者 王博文 王萍 +2 位作者 潘华 王洋 阎秀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0,共2页
借鉴中药指纹图谱的思想,建立了一种快速、全面分析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图谱分析方法: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2%(体积分数)乙彰水(mL/mL)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85... 借鉴中药指纹图谱的思想,建立了一种快速、全面分析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图谱分析方法: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2%(体积分数)乙彰水(mL/mL)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85min),检测波长210~400nm,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运用该方法从喜树叶片中检测出11种次生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高效液相图谱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喜树叶中连续分离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
9
作者 罗虹 戴汉松 +1 位作者 王家文 王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231-233,共3页
以喜树叶为原料,用0.3%NaOH碱法提取,加入生石灰过滤去除果胶,用乙醇萃取滤液,然后用盐酸调pH=3。经柱层析用梯度淋洗法可分别得到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淋洗条件为:2%甲醇的氯仿溶液和4%甲醇的氯仿溶液。喜树碱的收率为O.3... 以喜树叶为原料,用0.3%NaOH碱法提取,加入生石灰过滤去除果胶,用乙醇萃取滤液,然后用盐酸调pH=3。经柱层析用梯度淋洗法可分别得到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淋洗条件为:2%甲醇的氯仿溶液和4%甲醇的氯仿溶液。喜树碱的收率为O.34‰,羟基喜树碱的收率为0.02‰。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纯度均在9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树碱 10-羟基树碱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叶中生物碱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尚潇潇 朱琳 +4 位作者 罗孝菁 饶毅 唐祥 张程瑞 蒲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50-2156,2137,共8页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喜树叶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并考察总生物碱提取物的抗菌及抗氧化活性。本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定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并进一步选取料液比、超声功率、甲醇比例为自变量,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喜树叶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并考察总生物碱提取物的抗菌及抗氧化活性。本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定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并进一步选取料液比、超声功率、甲醇比例为自变量,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甲醇:甲酸:水=17. 5∶1∶1. 5,料液比1∶22 g/m L,超声功率240 W。在此条件下,生物碱的得率为1. 67±0. 08 mg/g。抗菌结果表明喜树叶总生物碱提取物(LAE)对S. aureus、E. coli和P. aeruginosa MIC值分别为4. 38,8. 75,8. 75μg/m L。LAE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好,其FRAP值为0. 16±0. 01 mmol·L-1,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半抑制浓度分别为4μg/m L和3μg/m L。本研究为喜树次生代谢产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生物碱 响应面分析法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刷式喜树叶采摘收集机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邸雷 杨自栋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8期28-31,共4页
喜树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喜树叶的采摘仍然以手工采摘为主,效率低且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人工采摘已不能适应经济林树叶规模化加工利用的需要。为解决喜树叶的采收问题,研制出一款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作业的梳刷式喜树叶采摘收集机... 喜树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喜树叶的采摘仍然以手工采摘为主,效率低且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人工采摘已不能适应经济林树叶规模化加工利用的需要。为解决喜树叶的采收问题,研制出一款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作业的梳刷式喜树叶采摘收集机。通过电机驱动刷叶轮轴带动梳刷齿旋转完成对喜树叶的梳刷采摘,梳刷齿采用尼龙制作,不会损伤树枝,梳刷下的喜树叶落到集叶板后被风机吸入到集叶箱,从而完成采摘收集作业。该设备对于减轻喜树叶采摘劳动强度,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叶 采摘机械 机械化采收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喜树苗期叶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新建 张秋娟 +3 位作者 禹明甫 钟显 郑蕾 石俊阁 《河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7-9,共3页
以 1年生喜树苗为材料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喜树苗期叶SOD、Chl、MDA、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10天 8℃低温胁迫下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 (30℃± 2 )下降2 5 31%、11 91% ,丙二醛、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 14 82 %、50 72 ... 以 1年生喜树苗为材料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喜树苗期叶SOD、Chl、MDA、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10天 8℃低温胁迫下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 (30℃± 2 )下降2 5 31%、11 91% ,丙二醛、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 14 82 %、50 72 % ;18天 4℃低温胁迫下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 2 2 56 %、37 19% ,丙二醛、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2 9 4 2 %、58 7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喜树叶 生理指标 树苗 C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树叶栽培香菇
13
《企业经济》 1985年第1期55-55,共1页
福建崇安县食用菌厂负责人、助理工程师刘仙姣,用树叶栽培香菇成功,为大量生产袋栽香菇开辟了一条新路。刘仙姣在一九八○年曾和崇安县科技情报所所长陈致勇,用切碎的乌桕树叶代替锯糠作培养基,栽培香菇成功。去年以来,他又用枫扬树叶。
关键词 袋栽香菇 栽培 喜树叶 食用菌 培养基 科技情报所 助理工程师 崇安 新路 负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