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8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定性·矛盾性·差异性:喜剧电影构建喜剧性的三重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雪瑶 孟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喜剧性是置于认识喜剧、阐释喜剧之后而形成的抽象概念,是更具指涉性和概括性的范畴,是喜剧艺术独有的美学特性。在喜剧电影中,构建喜剧性主要有假定性、矛盾性、差异性三重路径:假定性是喜剧情境成立的潜在条件,也是喜剧电影顺利抵达... 喜剧性是置于认识喜剧、阐释喜剧之后而形成的抽象概念,是更具指涉性和概括性的范畴,是喜剧艺术独有的美学特性。在喜剧电影中,构建喜剧性主要有假定性、矛盾性、差异性三重路径:假定性是喜剧情境成立的潜在条件,也是喜剧电影顺利抵达喜剧性的前提,它指的是创作者为了制造“笑果”而有意创作的一种虚构情境,这种情境通常会超越现实逻辑或打破现实社会的既定规则,使观众在虚构电影的狂欢空间与现实社会的规范空间之间产生“乖讹”感;矛盾性是喜剧电影的精神内核,喜剧电影常常通过解构—建构—解决矛盾的叙事模式激发喜剧性,通过事物要素的相互背离来获得强烈的喜剧效果;差异性是喜剧电影的文化标签,是平衡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张力的关键点,差异性一方面基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又影响着喜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这正是新时代电影人亟需思考的重要议题。能否巧妙地组合运用构建喜剧性的三重路径,决定了一部喜剧作品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喜剧 假定性 矛盾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安的荔枝》看喜剧元素对悲剧内核的消解与强化
2
作者 周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11-115,共5页
电影《长安的荔枝》以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转运鲜荔枝的荒诞任务为核心叙事,通过喜剧元素与悲剧内核的碰撞构建了独特的情感张力。基于影像叙事视角,探讨喜剧元素对悲剧内核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幽默的人物塑造、荒诞的情节设置与诙谐的... 电影《长安的荔枝》以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转运鲜荔枝的荒诞任务为核心叙事,通过喜剧元素与悲剧内核的碰撞构建了独特的情感张力。基于影像叙事视角,探讨喜剧元素对悲剧内核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幽默的人物塑造、荒诞的情节设置与诙谐的对白缓解了悲剧的沉重感,实现对悲剧内核的消解;另一方面,喜剧与悲剧的叙事反差、对社会结构性矛盾的隐喻性揭露,又强化了个体在权力体系下的宿命性困境这一悲剧本质。这种辩证关系通过悲喜交织的叙事节奏、多元的人物情感与起伏的情节得以呈现,既让观众在荒诞中获得观影快感,又引发对封建制度与人性困境的深沉反思,为国产喜剧电影中“笑中带泪”的情感表达提供了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的荔枝》 喜剧元素 悲剧内核 情感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探1900》:喜剧元素与悬疑叙事的融合
3
作者 胡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151,共5页
电影《唐探1900》作为“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创新之作,巧妙地将喜剧元素与悬疑结构深度融合在一起。影片通过多线叙事和情节反转,巧妙地嵌入喜剧桥段来调节悬疑片的紧张氛围,并增强故事层次感。通过滑稽与智慧互补的角色塑造,增强影片的... 电影《唐探1900》作为“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创新之作,巧妙地将喜剧元素与悬疑结构深度融合在一起。影片通过多线叙事和情节反转,巧妙地嵌入喜剧桥段来调节悬疑片的紧张氛围,并增强故事层次感。通过滑稽与智慧互补的角色塑造,增强影片的幽默与悬疑成分。影片还运用双关语和讽刺手法,增强娱乐性与思想深度,同时融入中医、武术等传统文化元素,为喜剧效果增添源泉。《唐探1900》在创新叙事结构、角色塑造、语言设计及文化融合等方面为同类题材电影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唐探1900》 喜剧元素 悬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娃娃》:后现代喜剧叙事与情感宣泄艺术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丹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在后现代主义的批评语境下,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喜剧电影独特的冲突叙事及其与情感宣泄的内在逻辑,是近年来喜剧电影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情感宣泄机制,采用观众... 在后现代主义的批评语境下,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喜剧电影独特的冲突叙事及其与情感宣泄的内在逻辑,是近年来喜剧电影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情感宣泄机制,采用观众逆向精神分析与情感宣泄的独到视角,对喜剧电影《抓娃娃》进行学术剖析,跳脱了传统喜剧电影研究的既定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精神分析 冲突叙事 情感宣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演闫非与彭大魔喜剧电影中的幽默叙事手法
5
作者 邹甜 霍治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导演闫非与彭大魔的喜剧电影作品通过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讽刺意味,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的作品不仅娱乐性强,还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批判。这些电影通过夸张、讽刺、荒诞、身份错位等手法,将社会议题和人... 导演闫非与彭大魔的喜剧电影作品通过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讽刺意味,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的作品不仅娱乐性强,还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批判。这些电影通过夸张、讽刺、荒诞、身份错位等手法,将社会议题和人物情感融入幽默诙谐的叙事之中,让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引发大家对财富、教育、家庭关系、社会与个体等方面问题的思考。通过这些叙事策略,电影传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促进了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闫非 彭大魔 喜剧电影 幽默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剧电影《抓娃娃》的叙事风格、视听语言及社会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艳 药丽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抓娃娃》是一部融合了荒诞与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通过夸张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探讨了教育焦虑、家庭期望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冲突。影片的线性叙事结构和逻辑性推理增强了故事的合理性,同时,其视听语言的运用,如色彩、镜头、音乐等,... 《抓娃娃》是一部融合了荒诞与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通过夸张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探讨了教育焦虑、家庭期望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冲突。影片的线性叙事结构和逻辑性推理增强了故事的合理性,同时,其视听语言的运用,如色彩、镜头、音乐等,为叙事增添了情感深度。影片剖析了社会阶层与教育观念、个体自由与家庭控制、财富与道德的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引发观众对教育、成长和个体自由的思考。影片呼吁尊重个体差异,追求个人价值,并在教育中寻找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娃娃》 喜剧电影 叙事风格 视听语言 社会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喜剧与喜剧美的形态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安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139-143,共5页
关键词 喜剧情境 喜剧性格 喜剧 黑格尔 审美主体 讽刺喜剧 喜剧语言 幽默喜剧 滑稽可笑 车尔尼雪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艺与喜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何妙祺导演访谈录
8
作者 康宁 何妙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1,共7页
本文围绕何秒祺导演的编剧经历、导演经历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并针对导演执导电影作品《我谈的那场恋爱》进行深入的探析,进而挖掘出导演的创作思路与方法。何妙祺因《内衣少女》项目机缘踏入编剧行业,大学服装专业背景使她获聘担任助理,... 本文围绕何秒祺导演的编剧经历、导演经历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并针对导演执导电影作品《我谈的那场恋爱》进行深入的探析,进而挖掘出导演的创作思路与方法。何妙祺因《内衣少女》项目机缘踏入编剧行业,大学服装专业背景使她获聘担任助理,后受监制鼓励将剧本改编为小说,从此开启全职编剧生涯。转向导演源于中国香港首部剧情片计划,面对合拍片主导的市场环境,她以800万预算拍摄爱情喜剧《我谈的那场恋爱》。谈及中国香港电影,她认为各时期有其价值,新港片关注社会议题具现实意义,而自己选择浪漫喜剧是出于“在压抑社会中提供快乐”的创作初衷,坚信喜剧能成为观众短暂逃离现实的窗口。未来计划延续爱情喜剧风格,坦言是否北上取决于市场机会,更专注于将个人特色转化为稳定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喜剧 创作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玉珍诗歌的喜剧精神
9
作者 龙其林 李柏乐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玉珍是90后诗人的重要代表。玉珍诗歌的喜剧性不仅体现在幽默的语言风格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喜剧精神,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生命力和赤子品格的游戏冲动。玉珍诗作的喜剧精神并不是后现代的反崇高与反文化的轻薄态度,而是以终极关怀为旨归... 玉珍是90后诗人的重要代表。玉珍诗歌的喜剧性不仅体现在幽默的语言风格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喜剧精神,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生命力和赤子品格的游戏冲动。玉珍诗作的喜剧精神并不是后现代的反崇高与反文化的轻薄态度,而是以终极关怀为旨归,以庄重的痛苦为底色的,诗作的情感形态也由此冷热交织。诗的喜剧性一直以来与口语诗、庸俗化、大众文化等问题纠缠不清,以至于无法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论域。玉珍为我们展现了诗歌的喜剧性的一种光明的可能,即真正的喜剧精神可以使诗连接个人性和公共性,并使诗兼具形而上的沉思与面向现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珍 喜剧精神 诗歌 90后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适应·打破:开心麻花喜剧电影“戏中戏”手法的梦境化表达
10
作者 周柏言 马秀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0,共5页
“戏中戏”是当下戏剧和电影叙事中的一种特殊套层结构,其描述的是基于虚构作品中的多层虚构时空。开心麻花作为当下国产喜剧电影的一大品牌,常用“戏中戏”手法,将剧中人物以“造梦”的荒诞形式设置在导演创造的多层虚幻情境里,十分贴... “戏中戏”是当下戏剧和电影叙事中的一种特殊套层结构,其描述的是基于虚构作品中的多层虚构时空。开心麻花作为当下国产喜剧电影的一大品牌,常用“戏中戏”手法,将剧中人物以“造梦”的荒诞形式设置在导演创造的多层虚幻情境里,十分贴合喜剧特性。开心麻花喜剧电影将“戏中戏”置于经典的三段式叙事结构中,并从人对梦境的建构、适应与打破三个维度出发对影片的故事情节进行深层次叙述和解构,增强了电影的喜剧效果,继而揭示了喜剧电影传达的现实主题和潜藏在喜剧背后的悲剧色彩,表现出存在于电影梦幻荒诞背后深刻的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麻花 喜剧电影 戏中戏 梦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段子拼贴”到“结构喜剧”:国产喜剧电影叙事的范式转型
11
作者 吴迪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4-128,共5页
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经历了从“段子拼贴”到“结构喜剧”的叙事范式转型。早期喜剧依赖碎片化笑点堆砌,而今转向多线索交叉叙事、时空重构等复杂结构设计,使喜剧效果通过情节编排自然生成。在创作上,也从依赖明星效应转向注重角色塑造... 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经历了从“段子拼贴”到“结构喜剧”的叙事范式转型。早期喜剧依赖碎片化笑点堆砌,而今转向多线索交叉叙事、时空重构等复杂结构设计,使喜剧效果通过情节编排自然生成。在创作上,也从依赖明星效应转向注重角色塑造与情感共鸣。这种转型由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社会文化议题融入以及创作者艺术追求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然而,国产喜剧电影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平衡娱乐性与艺术性、应对短视频对叙事结构的冲击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下创新本土叙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喜剧电影 叙事结构 电影范式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话重述到新主体的生成:《哪吒》系列电影的喜剧美学机制
12
作者 蔡素灵 宋学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2-156,共5页
《哪吒》系列电影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典范性创作,以颠覆性叙事重构传统神话故事,凭借其独特的喜剧美学机制,成功搭建起了跨代际观众群体的情感空间。主创者通过喜剧视听符号元素的系统编码,唤起了新时代历史主体的革命性生成,实现了艺术... 《哪吒》系列电影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典范性创作,以颠覆性叙事重构传统神话故事,凭借其独特的喜剧美学机制,成功搭建起了跨代际观众群体的情感空间。主创者通过喜剧视听符号元素的系统编码,唤起了新时代历史主体的革命性生成,实现了艺术性、商业性与社会性的高度统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 神话 喜剧美学 新大众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诡才之道》惊恐喜剧新探索
13
作者 罗昱焜 黄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8-164,共7页
《诡才之道》是一部中国台湾惊恐喜剧电影,以戏中戏结构,融合赛博民俗、媒介超自然性和社会讽刺进行了叙事创新。惊恐喜剧从19世纪文学开始出现,在当代影视创作中不断演变,在中国台湾惊恐喜剧中出现了“赛博民俗爆米花”的新形式。影片... 《诡才之道》是一部中国台湾惊恐喜剧电影,以戏中戏结构,融合赛博民俗、媒介超自然性和社会讽刺进行了叙事创新。惊恐喜剧从19世纪文学开始出现,在当代影视创作中不断演变,在中国台湾惊恐喜剧中出现了“赛博民俗爆米花”的新形式。影片运用“核类美学”迎合Z世代审美,同时以直播为剧情核心,批判优绩主义与媒介的超自然诱惑。结合媒介考古学与“影响机器”理论可知,影片反映对技术隐形控制的焦虑,并对数字时代的身份与文化记忆进行了深刻而幽默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恐喜剧 媒介物质性 核类美学 赛博民俗 影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开门红》:导演易小星喜剧电影风格的转型与突破
14
作者 孟繁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92-96,共5页
《人生开门红》是导演易小星“人生”系列喜剧的第二部作品,展现了其喜剧风格的转型与突破。影片在叙事结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视听语言和思想情感等方面均展现出明显进步,从早期的段子拼贴转向完整叙事,从纯粹搞笑到批判社会现实,... 《人生开门红》是导演易小星“人生”系列喜剧的第二部作品,展现了其喜剧风格的转型与突破。影片在叙事结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视听语言和思想情感等方面均展现出明显进步,从早期的段子拼贴转向完整叙事,从纯粹搞笑到批判社会现实,从角色的扁平化到立体化成长,从网络短剧风格到电影化表达等。这些转型不仅体现了易小星对喜剧电影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也反映了他个人成长经历对其创作理念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进步对电影制作方式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开门红》 导演易小星 喜剧电影 风格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本位”意识下新世纪国产儿童喜剧电影中顽童形象塑造
15
作者 毛燕兰 张起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1-85,共5页
新世纪中国儿童喜剧电影以“儿童本位”为核心,借顽童形象建构独特童年叙事美学。创作者依托声效韵律、视觉符号与数字技术等视听策略,将顽童的“自然之美”与“力之美”转化为可感影像符号,既解构成人规训秩序,又重构儿童主体性认知。... 新世纪中国儿童喜剧电影以“儿童本位”为核心,借顽童形象建构独特童年叙事美学。创作者依托声效韵律、视觉符号与数字技术等视听策略,将顽童的“自然之美”与“力之美”转化为可感影像符号,既解构成人规训秩序,又重构儿童主体性认知。虽在角色心理真实度上有所突破,却存在成人化叙事、娱乐与教育失衡等问题。未来需以发展心理学为支撑深化人物塑造,融合本土文化与现代技术创新叙事,推动顽童形象升华为的童年精神镜像,助力儿童影视美学体系本土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本位 中国儿童喜剧电影 顽童形象 美学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短视频思维对喜剧电影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林素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8-72,共5页
在短视频时代,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和快节奏剪辑,促使喜剧电影的叙事结构向“微缩化”与“模块化”转变,叙事节奏加快,信息密度提升,笑点设计也从情境幽默转向“梗文化”。这种转变虽然适应了观众的碎片化观看习惯,但也导致叙事深度的削... 在短视频时代,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和快节奏剪辑,促使喜剧电影的叙事结构向“微缩化”与“模块化”转变,叙事节奏加快,信息密度提升,笑点设计也从情境幽默转向“梗文化”。这种转变虽然适应了观众的碎片化观看习惯,但也导致叙事深度的削弱和情感共鸣的弱化。因此,喜剧电影创作者需在短视频思维与传统电影艺术之间寻找平衡点,探索保留深度叙事的结构性喜剧,创造性地转化短视频表现手法,强化影院沉浸式体验,并深植社会议题,以维护喜剧电影的社会批判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思维 喜剧电影 叙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照耀青春里》:“楚门叙事”的当代映照与“喜剧叙事”的现实主义承创
17
作者 童晓康 王逸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3-38,共6页
《阳光照耀青春里》以时间为生命的刻度,在荒诞中生长出温暖现实的枝叶。影片在对主人公遭遇“楚门式困境”的全景敞视中,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被资本异化与规训的现实困境。《阳光照耀青春里》尝试在“现实荒诞化”与“荒诞现实化”此... 《阳光照耀青春里》以时间为生命的刻度,在荒诞中生长出温暖现实的枝叶。影片在对主人公遭遇“楚门式困境”的全景敞视中,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被资本异化与规训的现实困境。《阳光照耀青春里》尝试在“现实荒诞化”与“荒诞现实化”此消彼长的喜剧叙事变奏中内置对社会边缘群体的现实观照,却在“疯癫-治愈”影像的诗意化编码与现实性建构中落入了难以调和的叙事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照耀青春里》 楚门叙事 喜剧叙事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喜剧电影的在地化叙事与日常化传播
18
作者 刘志宇 王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4,共5页
喜剧一般蕴含普遍性的“笑”,是非地域的。然而,在近年的中国喜剧电影中,却常见创作者利用在地化叙事追求一种富含地域气质、书写本真生活的诙谐之意。这些喜剧电影不仅在叙事上拒斥奇观与狂欢化,更在传播场域建立日常化的传播机制。由... 喜剧一般蕴含普遍性的“笑”,是非地域的。然而,在近年的中国喜剧电影中,却常见创作者利用在地化叙事追求一种富含地域气质、书写本真生活的诙谐之意。这些喜剧电影不仅在叙事上拒斥奇观与狂欢化,更在传播场域建立日常化的传播机制。由此,在地化叙事与日常化传播,作为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之间继起的两种现象,共同印证着中国喜剧电影在话语形态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喜剧电影 在地化叙事 日常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骗骗”喜欢你》:电影音乐设计与喜剧效果的完美结合
19
作者 郑丽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6-100,共5页
《“骗骗”喜欢你》是一部将音乐设计与喜剧效果完美结合的爱情喜剧电影。导演通过多样化的音乐设计,强化了喜剧氛围和情感表达。影片设计了风格迥异的主题曲,巧妙运用电子音乐叙事,通过节奏与画面的紧密配合,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同... 《“骗骗”喜欢你》是一部将音乐设计与喜剧效果完美结合的爱情喜剧电影。导演通过多样化的音乐设计,强化了喜剧氛围和情感表达。影片设计了风格迥异的主题曲,巧妙运用电子音乐叙事,通过节奏与画面的紧密配合,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同时,影片对古典音乐的改编与反差运用,为角色塑造和情节发展增添了独特的喜剧效果。此外,夸张的音效设计与肢体表演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喜剧场景的感染力。这些音乐设计策略也为我国喜剧电影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骗骗”喜欢你》 音乐设计 喜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娃娃》:喜剧电影的创作转型、语言风格与叙事功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刁志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8-102,共5页
《抓娃娃》将幽默与讽刺交织在一起,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在现实题材与荒诞元素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影片运用荒诞的情节和精心的设定,提升剧情的戏剧张力和视觉观赏性,赋予影片各种元素以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象并剖析了人... 《抓娃娃》将幽默与讽刺交织在一起,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在现实题材与荒诞元素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影片运用荒诞的情节和精心的设定,提升剧情的戏剧张力和视觉观赏性,赋予影片各种元素以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象并剖析了人性的复杂特点。影片还通过细腻入微的情感描绘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并进一步激发观众对于人生哲理、教育意义以及个人成长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娃娃》 开心麻花 喜剧电影 喜剧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