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喙尾琵琶甲分布及生态环境调查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敏 陈晓鸣 +2 位作者 孙龙 冯颖 叶寿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6-362,共7页
对云南省15个地区26个县(市、区)的调查表明,喙尾琵琶甲在云南民间广泛利用,是一种具有重大利用价值的民族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中、滇东高原分布较为集中,适生区年均气温为13~19℃,年均降水量为750~1 100 mm,... 对云南省15个地区26个县(市、区)的调查表明,喙尾琵琶甲在云南民间广泛利用,是一种具有重大利用价值的民族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中、滇东高原分布较为集中,适生区年均气温为13~19℃,年均降水量为750~1 100 mm,海拔为1 500~2 100 mm。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760~2 450 m之间。喙尾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根据其适生的温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目前通称的云南琵琶甲应为喙尾琵琶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生境 药用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罗建蓉 何江波 +1 位作者 张桢 刘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13-2014,共2页
目的:研究喙尾琵琶甲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喙尾琵琶甲的乙酸乙酯萃取浸膏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中1个长链脂肪醇甘... 目的:研究喙尾琵琶甲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喙尾琵琶甲的乙酸乙酯萃取浸膏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中1个长链脂肪醇甘油醚,1个甾醇,3个苯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基-3,6-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2),2-甲基对苯二酚(3),2-乙基对苯二酚(4),胆甾醇(5)。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昆虫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化学成分 酚类成分 甘油醚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尾琵琶甲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施贵荣 郭美仙 +2 位作者 罗建蓉 肖怀 刘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9-832,共4页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连续灌胃8周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从第9周开始,以护肝片为对照,各组以相应药物连续灌胃4周。末次给药后12 h,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连续灌胃8周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从第9周开始,以护肝片为对照,各组以相应药物连续灌胃4周。末次给药后12 h,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丙二醛(MDA)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低、中剂量喙尾琵琶甲可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肝组织中MDA量,并能提高T-SOD活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低、中剂量喙尾琵琶甲可减轻肝细胞病变。结论低、中剂量喙尾琵琶甲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酒精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尾琵琶甲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施贵荣 庄孝龙 +2 位作者 郭美仙 巫秀美 肖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387-3388,共2页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喙尾琵琶甲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不同极性部分,运用MTT法观察不同部分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粗提物、...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喙尾琵琶甲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不同极性部分,运用MTT法观察不同部分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粗提物、石油醚和氯仿部分三者最高浓度(300μg/ml)对K562、HL-60、A549的生长抑制率均>69%,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100μg/ml。[结论]喙尾琵琶甲粗提物、石油醚和氯仿部分对K562、HL-60、A549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体外培养 人肿瘤细胞株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喙尾琵琶甲药材中氨基酸的含量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培云 杨永寿 +1 位作者 施贵荣 李龙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162-14163,14169,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喙尾琵琶甲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用盐酸水解、邻苯二甲醛和β-巯基乙醇柱前衍生,0.55%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7.80)-甲醇-乙腈为流动相,柱温35℃,检测波长338 nm,梯度洗脱后测定喙尾琵琵甲药材中氨基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喙尾琵琶甲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用盐酸水解、邻苯二甲醛和β-巯基乙醇柱前衍生,0.55%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7.80)-甲醇-乙腈为流动相,柱温35℃,检测波长338 nm,梯度洗脱后测定喙尾琵琵甲药材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各氨基酸衍生物在40 m in内均能得到良好地分离,r为0.997 0~1.000 0(n=6),平均回收率为90.16%~104.1%,RSD为1.89%~5.9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喙尾琵琶甲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氨基酸 柱前衍生化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尾琵琶甲化学防御物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抑菌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明磊 刘建宏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271-1273,共3页
对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化学防御物质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喙尾琵琶甲化学防御物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好于革兰氏阴性菌;用二氯甲烷萃取喙尾琵琶甲化学防御物质,经过气相色谱... 对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化学防御物质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喙尾琵琶甲化学防御物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好于革兰氏阴性菌;用二氯甲烷萃取喙尾琵琶甲化学防御物质,经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0.15%,其最主要成分是2-乙基-2,5-环己二烯-1,4-二酮、二十二碳烯酰胺、十八碳烯酰胺、十三碳烯、2-甲基-2,5-环己二烯-1,4-二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 化学防御物质 抑菌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尾琵琶甲雌雄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明磊 刘建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索对活体无损伤、易于掌握的喙尾琵琶甲雌雄成虫鉴别方法。[方法]对喙尾琵琶甲雌雄虫形态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并从中选取几个主要特征(体长、体宽、长宽比、腹部刚毛刷和尾突)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喙尾琵琶甲雌雄二... [目的]探索对活体无损伤、易于掌握的喙尾琵琶甲雌雄成虫鉴别方法。[方法]对喙尾琵琶甲雌雄虫形态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并从中选取几个主要特征(体长、体宽、长宽比、腹部刚毛刷和尾突)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喙尾琵琶甲雌雄二型与个体大小关系不大;通过尾突和刚毛刷可明显区分其性别;也可采用长宽比区分,即雄虫呈狭长状,雌虫略显矮胖。[结论]利用上述特征来鉴别,不仅能有效区别喙尾琵琶甲雌雄性而且不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性二型 雌雄鉴定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基质对喙尾琵琶甲产卵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托 堵晶晶 刘海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究影响喙尾琵琶甲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喙尾琵琶甲及该属昆虫的人工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从饲养温度、产卵基质颗粒大小和基质含水量等方面比较研究雌虫的平均日产卵量差异。【结果】结果表明:饲养温度为20℃、室温(平... 【目的】探究影响喙尾琵琶甲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喙尾琵琶甲及该属昆虫的人工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从饲养温度、产卵基质颗粒大小和基质含水量等方面比较研究雌虫的平均日产卵量差异。【结果】结果表明:饲养温度为20℃、室温(平均温度:21.8℃)、15℃、25℃时单雌日平均产卵量分别为4.790、3.919、2.151、1.568粒,20℃时雌虫的产卵量极显著高于15℃和25℃饲养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室温时的产卵量极显著高于25℃饲养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15℃时的产卵量。温度达到30℃时出现大量死亡;采用小颗粒产卵基质(>30目)时雌虫的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基质颗粒过大(<30目)时的产卵量,基质颗粒>40目、30~40目、20~30目、10~20目、无基质时单雌日产卵均值分别为2.525、2.412、1.418、1.266、1.519粒;在含水量为10%~15%基质中的产卵量远多于其他含水量组,占总产卵量的68.49%。同时发现,喙尾琵琶甲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00:00-06:00时间段,占全天产卵量的73.48%。【结论】温度、产卵基质颗粒大小及含水量多少对雌虫的产卵量影响较大,雌虫对产卵环境具有极强的选择偏好性。20℃左右、小颗粒产卵基质(>30目)、基质含水量10%~15%等条件较适合喙尾琵琶甲产卵。喙尾琵琶甲在长期的进化选择下更偏好于在静谧的深夜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产卵量 温度 基质含水量 基质颗粒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喙尾琵琶甲幼虫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建云 倪俊 +3 位作者 高玉婷 杨旭 佘容 肖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10期21-26,共6页
以云南喙尾琵琶甲幼虫为材料,经冻干磨碎后,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提取其活性成分,并通过DPPH法、ABTS法、FRAP法评价甲醇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喙尾琵琶甲幼虫甲醇粗提物浓度为3 mg·mL^(-1)时,其对DPPH自由... 以云南喙尾琵琶甲幼虫为材料,经冻干磨碎后,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提取其活性成分,并通过DPPH法、ABTS法、FRAP法评价甲醇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喙尾琵琶甲幼虫甲醇粗提物浓度为3 mg·mL^(-1)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2.53±2.26)%,IC50值为1.086 mg·mL^(-1);浓度为1 mg·mL-1时,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9.60±0.49)%,IC50值为0.177 mg·mL^(-1);浓度为8 mg·mL^(-1)时,其总抗氧化活性的FRAP值为0.70。3种评价结果均显示喙尾琵琶甲幼虫提取物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利用喙尾琵琶甲幼虫开发天然优质抗氧化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幼虫 抗氧化活性 DPPH法 ABTS法 FRA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肠道抗菌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明明 殷鹏凯 +3 位作者 李铭晖 杨自忠 杨大松 杨银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6-1114,共9页
【目的】探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肠道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放线菌资源。【方法】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分离放线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 【目的】探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肠道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放线菌资源。【方法】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分离放线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6株致病细菌以及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和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 3株致病真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试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随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显著的18株放线菌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76株共生放线菌,初步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其中46株放线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多株放线菌对致病菌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且抑菌圈直径超过阳性对照药。选择抑菌圈直径大于15 mm的18株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喙尾琵琶甲肠道含有丰富的抗菌活性放线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肠道放线菌 抗菌活性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尾琵琶甲防御液季节性变化及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琪 龚高芬 +6 位作者 袁近津 郝虹杰 孟迪 许静蕾 刘衡 李跃华 肖怀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10,共7页
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是云南彝族长期广泛使用的昆虫药物,其虫体和防御液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明确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刺激性防御液的组成、组分含量及抗菌活性的季节性变化,本研究通过常规饲养喙尾琵琶甲成虫,... 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是云南彝族长期广泛使用的昆虫药物,其虫体和防御液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明确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刺激性防御液的组成、组分含量及抗菌活性的季节性变化,本研究通过常规饲养喙尾琵琶甲成虫,每月初对该昆虫尾部采用直接刺激法收集防御液,观察其状态特征,应用GC-MS分析其组成及组分含量变化,并选择具有季节特征月份的防御液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防御液月采集率为0.06%~0.40%,年均采集率0.22%,月间分泌量差异较大。不同月份采集的防御液的状态及抑菌效果亦有所差异,在气温较低月份采集的防御液不分层,颜色为红棕色,采集的量相对偏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等于或大于512μg/mL;气温较高的月份所得防御液,分层情况良好,液体呈现黄棕色,采集的量相对偏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4μg/mL,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56μg/mL,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为512μg/mL。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喙尾琵琶甲防御液中的6个主要组分:对苯醌,2-甲基-1,4-苯醌,2-乙基-1,4-苯醌,1-十三烯、2-甲基-1,4-苯二酚和4-乙基-1,3-苯二酚,比较发现1-12月间采集防御液的主要成分及各组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综上所述,喙尾琵琶甲刺激性防御液的组成、组分含量及抗菌活性会呈现出季节性的差异,其抗菌活性的差异与醌类、酚类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防御液 GC-MS 牛津杯法 季节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喙尾琵琶甲幼虫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春慧 王顺晶 +2 位作者 严亚 杨旭 杨建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11期23-26,36,共5页
以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超纯水)依次提取人工饲养的喙尾琵琶甲幼虫活性成分,采用DPPH法和ABTS法探究了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以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超纯水)依次提取人工饲养的喙尾琵琶甲幼虫活性成分,采用DPPH法和ABTS法探究了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说明喙尾琵琶甲幼虫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中,并且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值较低。该研究为开发云南喙尾琵琶甲幼虫的利用价值、进一步确认其抗氧化活性有效分子及抗氧化机制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幼虫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尾琵琶甲肠道来源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抗肿瘤活性筛选
13
作者 李铭晖 王明明 +4 位作者 殷鹏凯 杨自忠 肖怀 杨大松 杨银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5-893,共9页
目的研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成虫肠道的活性真菌,为抗菌、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新的真菌资源。方法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对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以9株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 目的研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成虫肠道的活性真菌,为抗菌、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新的真菌资源。方法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对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以9株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肠道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结合形态学,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ITS序列比对,鉴定抗菌活性显著的真菌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5株肿瘤细胞,对已鉴定的菌株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从喙尾琵琶甲肠道中分离获得108株真菌,其中17株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选择7株抑菌活性显著(抑菌圈直径≥14 mm)的真菌进行鉴定;研究还显示3株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结论喙尾琵琶甲肠道来源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抗菌及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肠道真菌 抗菌活性 抗肿瘤活性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昆虫甲壳素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宝华 何钊 +1 位作者 冯颖 陈晓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1-565,共5页
以含氮量和灰分含量为指标,采用酸碱法对蝉蜕、中华稻蝗和喙尾琵琶甲中甲壳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三种昆虫最佳提取甲壳素的方法:从蝉蜕中提取甲壳素方法为80℃下与NaOH(6%)反应1 h脱蛋白、再在常温下与HCl(0.2 mol.L-1)反... 以含氮量和灰分含量为指标,采用酸碱法对蝉蜕、中华稻蝗和喙尾琵琶甲中甲壳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三种昆虫最佳提取甲壳素的方法:从蝉蜕中提取甲壳素方法为80℃下与NaOH(6%)反应1 h脱蛋白、再在常温下与HCl(0.2 mol.L-1)反应20 min,脱除无机盐;从中华稻蝗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为80℃下与NaOH(7%)反应1 h脱蛋白,再在常温下与HCl(0.3 mol.L-1)反应10 min,脱除无机盐;从喙尾琵琶甲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为80℃下与NaOH(7%)反应5 h脱蛋白,再在常温下与HCl(0.2 mol.L-1)反应10 min,脱除无机盐;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生分析表征的结果表明,三种昆虫中提取的甲壳素与标样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蜕 中华稻蝗 琵琶 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