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生境中白鹇的活动节律、时间分配及集群行为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佳 李生强 +3 位作者 汪国海 林建忠 肖治术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6-165,共10页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hm^2森林大样地及其周边地区布设35台红外相机,在12427个相机工作日中共获得白鹇有效照片495张(组),独立有效照片381张(组)。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日行为频次比例和月行为频次比例...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hm^2森林大样地及其周边地区布设35台红外相机,在12427个相机工作日中共获得白鹇有效照片495张(组),独立有效照片381张(组)。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日行为频次比例和月行为频次比例来分析白鹇的活动规律和时间分配,同时统计白鹇的集群情况,结果表明:(1)白鹇每日有4个活动高峰期,且雌性白鹇的活动高峰期比雄性早1~2h;(2)白鹇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总行为频次的51.33%和37.20%,其余4种行为分别为警戒6.29%、对抗2.10%、休息1.68%、梳理1.40%,雌雄白鹇间在移动(t=2.266,df=28,P=0.038)和警戒(Z=-2.270,N=30,P=0.023)这2种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仅雄性白鹇在旱季的觅食行为比例显著高于雨季(t=0.252,df=13,P=0.026),而其他行为频次比例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4)白鹇集群群体的个体数量为2~6只,其中2~3只比例最大,占95.06%;(5)白鹇有雌性集群、雄性集群及混合集群3种方式,在雨季以单性集群(尤其是雌性集群)为主,而在旱季则以混合集群为主,存在显著差异(Х^2=6.984,df=1,P=0.008)。白鹇表现出来的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以及集群行为是对喀斯特石山栖息地的一种行为适应和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白鹇 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集群行为 喀斯特石山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赤麂活动模式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汪国海 施泽攀 +1 位作者 李生强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hm2的森林动态永久监测样地(大样地)中布设35台红外相机,通过对红外相机所拍摄到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照片进行整理,利用3个动物活动模式指标(日活动差异指数α、昼行性指数β、季节... 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hm2的森林动态永久监测样地(大样地)中布设35台红外相机,通过对红外相机所拍摄到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照片进行整理,利用3个动物活动模式指标(日活动差异指数α、昼行性指数β、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对赤麂的活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麂日活动模式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t=6.445,df=11,p<0.01),活动模式呈典型的双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6:00-10:00和16:00-20:00。每月的昼行性指数β存在极显著差异(t=24.459,df=14,p<0.01),但β平均值为0.58,即β>13/24,表明赤麂主要营昼行性生活。每月α值间差异显著(t=13.278,df=14,p<0.01),雨季α值明显高于旱季。日活动模式的峰型(γ值)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t=-0.265,df=22,p>0.05)和年度差异(t=0.043,df=22,p>0.05),但峰值出现的时间都存在季节性和年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麂 红外相机技术 活动节律 喀斯特石山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弄岗同域分布赤腹松鼠和红颊长吻松鼠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友邦 农娟丽 +2 位作者 杨婉琳 赵佳佳 朱琪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8,共8页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动物对时间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同域分布物种间对时间利用的差异是物种共存机制之一。为了研究喀斯特石山生境中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的活动节律,进一步探讨这两者的时间...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动物对时间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同域分布物种间对时间利用的差异是物种共存机制之一。为了研究喀斯特石山生境中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的活动节律,进一步探讨这两者的时间生态位分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这2种松鼠的活动节律进行研究,并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分别计算它们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与活动节律的重叠程度。结果显示:赤腹松鼠和红颊长吻松鼠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51和0.8036,2种松鼠都倾向于昼行性。不同时段获得的独立有效照片数量有显著的变化(赤腹松鼠:t=5.12,df=23,P<0.001;红颊长吻松鼠:t=4.60,df=23,P<0.001)。此外,2种松鼠间的独立有效照片数有显著差异(Z=-2.21,P=0.03)。2种松鼠活动节律曲线的重叠度Δ4为0.8392,日活动节律曲线差异显著(P<0.001),这说明它们在不同时段的活动强度有差异。这种活动节律的差异性,可能是它们减缓竞争,达到共存的生态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赤腹松鼠 红颊长吻松鼠 活动节律 核密度估计 生态位分化 喀斯特石山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顷网格与公里网格红外相机监测方案比较--以广西弄岗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林建忠 李生强 +4 位作者 汪国海 施泽攀 刘佳 王振兴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103,共12页
比较研究并评估红外相机在不同抽样方案中监测差异性和优缺点,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监测性能和特征,从而为红外相机抽样方案的有效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公顷网格抽样方案和公里网... 比较研究并评估红外相机在不同抽样方案中监测差异性和优缺点,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监测性能和特征,从而为红外相机抽样方案的有效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公顷网格抽样方案和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分别布设35台和32台红外相机,对区内兽类及林下鸟类进行连续监测。对比分析2种抽样方案对应季节的监测数据发现:(1)在相同相机有效监测日内,公里网格抽样方案更快速获取兽类物种信息;(2)虽然2种抽样方案监测的物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监测到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3)公里网格抽样方案易于获取大中型兽类的物种信息,独立有效照片的利用率较高,而公顷网格抽样方案相机拍摄率较高,主要表现在小型兽类的拍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多样性 抽样方案 喀斯特石山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