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质量退化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袁菊 刘元生 何腾兵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和利用方式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土地利用方式,即林地、灌木丛地、荒草地等自然植被下的土壤理化性状较好,养分含量高,而经开垦耕作后,...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和利用方式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土地利用方式,即林地、灌木丛地、荒草地等自然植被下的土壤理化性状较好,养分含量高,而经开垦耕作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土层变浅,腐殖质层变薄,颗粒变细,水稳性困粒减少,土壤易于流失,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明显减少,pH值升高,土壤贫瘠化,土壤总体质量表现出明显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土壤质量退化 土地利用方式 成土母质 海拔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林复合模式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林长松 潘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269-5270,5322,共3页
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自然环境、资源概况,认为应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林(果)-药立体种植模式。对林-药复合模式植物种类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农林复合模式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易地扶贫搬迁视角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8
3
作者 封清 周忠发 +1 位作者 陈全 朱昌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08-2717,共10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在助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同时,对改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约占全国总搬迁人口的1/5,...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在助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同时,对改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约占全国总搬迁人口的1/5,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因此,研究选择贵州省县域搬迁人口最多的册亨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9、2015、2020年3期土地利用和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数据,研究选用修正当量因子法及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修复成效。结果表明:(1)搬迁后2015—2020年,册亨县ESV增长8.3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7.97%,比较搬迁前2010—2015年(增幅4.13%)有显著提高。(2)坡妹、冗渡、巧马、丫他、八渡、百口6个乡镇ESV增量占册亨县总增量的82.89%,ESV增量贡献最大。(3)册亨县搬迁力度越大的乡镇其ESV增加越明显,对应的耦合协调水平越高,易地扶贫搬迁与ESV增长有明显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量化易地扶贫搬迁所产生的生态修复成效,有助于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和空间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易地扶贫搬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贵州省开阳磷矿为例
4
作者 杨添亮 周国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9,共9页
以TM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对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配准、滤波、融合、信息提取等工作,提取了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3个基本的自然生态因子,对生态完... 以TM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对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配准、滤波、融合、信息提取等工作,提取了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3个基本的自然生态因子,对生态完整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完成了专题地图的制作。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价期间,开阳磷矿生态环境基本未受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较强,系统恢复再生能力强,生态问题不显著,生态灾害少。研究认为,除自然因素外,政府政策、企业环保意识等人为因素是生态环境影响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磷矿开采 生态环境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开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响应
5
作者 李晨 熊康宁 +1 位作者 李晓娜 刘龙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9-23,共5页
为了评估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效果,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关岭一贞丰花江为例,利用经济和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恢复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揭示生态恢复的响应机制,探讨喀斯特石... 为了评估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效果,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关岭一贞丰花江为例,利用经济和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恢复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揭示生态恢复的响应机制,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区经济可持续的生态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7年3个示范区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及其多样性显著改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显示3个示范区2005~2007年的生态赤字分别下降0.059、0.211和0.142hm^2/人,生态压力指数(腰卯)分别下降0.13、0.137和0.29,每万元生态足迹2005~2007年分别下降0.352、0.538和0.365。结果显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提高了示范区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承载率下降,经济活动对生态生产性空间的占用减少,可持续性潜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综合治理 示范 生态足迹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黔中高原喀斯特脆弱生态区种植皇竹草治理紫茎泽兰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正文 张雪尽 《贵州畜牧兽医》 2003年第3期4-5,共2页
以替代种植方式,利用皇竹草的生长优势影响紫茎泽兰的生存环境进行试验研究。一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紫茎泽兰侵害区域块状种植皇竹草15000m2,根本治理紫茎泽兰9000m2;条状种植皇竹草15000m2,根本治理紫茎泽兰13500m2,能有效抑制紫茎泽... 以替代种植方式,利用皇竹草的生长优势影响紫茎泽兰的生存环境进行试验研究。一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紫茎泽兰侵害区域块状种植皇竹草15000m2,根本治理紫茎泽兰9000m2;条状种植皇竹草15000m2,根本治理紫茎泽兰13500m2,能有效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影响其籽实传播,合理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有效阻止了紫茎泽兰的“生态入侵”,从而达到以草治草,以草促林,以草促畜,实现科学生态治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黔中高原 喀斯特脆弱生态 种植技术 皇竹草 治理工作 紫茎泽兰 生态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的效应与农户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媛 徐筑燕 +1 位作者 吴长勇 周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0-233,共4页
为实现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收集和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试验区生态建设对植被恢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了农户对生态建设的认知与响应... 为实现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收集和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试验区生态建设对植被恢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了农户对生态建设的认知与响应。研究表明,生态建设显著促进了毕节试验区的植被恢复,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初步实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农户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生态建设 生态和经济效益 农户响应 毕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对喀斯特乡土物种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世雄 张广奇 何跃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外来植物入侵导致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遏制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迫在眉睫。本研究解析了外来植物对喀斯特乡土物种多样性影响的过程,分析了外来植物在喀斯特生境中入侵的可能机制,提出将外来植物未入侵、入侵以及入侵种去除... 外来植物入侵导致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遏制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迫在眉睫。本研究解析了外来植物对喀斯特乡土物种多样性影响的过程,分析了外来植物在喀斯特生境中入侵的可能机制,提出将外来植物未入侵、入侵以及入侵种去除三种类型的群落整个到一个框架中,这可能是全面理解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框架,在环境(包括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异质性)和入侵强度(梯度去除入侵种)梯度上,构建如上三种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度量外来植物内禀优势和资源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在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的相对贡献,这应该是未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预测和防治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外来植物入侵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入侵生态学的内容,而且可为其他生态脆弱区的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评价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物种多样性 物种去除 入侵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村资源现状与生态发展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继兰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第9期56-57,共2页
贵州农村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以贵州省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其农村资源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这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由于... 贵州农村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以贵州省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其农村资源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这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由于贵州省地理、环境等因素,资源的分布及存量与其他省区也存在不均匀和相对贫乏的现状。这些特殊农村资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资源 资源现状 贵州省 生态发展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西南喀斯特 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