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种茎栽培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玲 王孝华 +5 位作者 阮培均 梅艳 张俊 赵明勇 邵继庆 杨远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101-102,105,共3页
为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考察半夏不同种茎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栽培种茎,选用0.5 cm<半夏种茎≤1.0cm、1.0 cm<半夏种茎≤1.5 cm、1.5 cm<半夏种茎≤2.0 cm、半夏种茎>2.0 cm等4个半夏不同种茎进行试验,... 为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考察半夏不同种茎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栽培种茎,选用0.5 cm<半夏种茎≤1.0cm、1.0 cm<半夏种茎≤1.5 cm、1.5 cm<半夏种茎≤2.0 cm、半夏种茎>2.0 cm等4个半夏不同种茎进行试验,以半夏干产和粒数、粒重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半夏产量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4个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茎大于2.0 cm栽培的半夏产量可达2 333.3 kg/hm2,但净增产量却出现负增长;种茎1.0~1.5 cm栽培的半夏净增加量最多,可达973.5 kg/hm2;种茎1.0~1.5cm栽培的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0.051%。因此,人工栽培半夏,宜采用直径1.0~1.5 cm的种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种茎 产量 地下茎 生育期 总生物碱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