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质炭添加对喀斯特坡耕地黄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1
作者
张连菠
毛天旭
+1 位作者
王爽
杨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7-276,共10页
【目的】贵州喀斯特坡地区土层浅薄、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淋失严重,严重制约当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质炭质轻、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作为新型的土壤结构改良剂施入土壤后可增强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在减少养分淋失和维持土壤肥...
【目的】贵州喀斯特坡地区土层浅薄、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淋失严重,严重制约当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质炭质轻、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作为新型的土壤结构改良剂施入土壤后可增强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在减少养分淋失和维持土壤肥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旨在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生物质炭对黄壤养分淋失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喀斯特坡耕地养分利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试验,设置0%(CK)、1.25%(BC1)、2.5%(BC2)、5%(BC3)4个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观测淋溶液电导率EC、pH、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磷素及钾素含量的变化和淋溶试验结束后黄壤养分含量。【结果】淋溶液EC和pH随生物质炭的添加而增加,与CK相比,EC的增加幅度为4.60%~94.28%,pH的增加幅度为0.60%~1.66%;在整个淋溶周期内,BC1处理DOC的累积淋失量为32.39 mg,较CK降低了11.80%,而BC2和BC3处理分别较CK增加17.10%和28.40%。此外,淋溶液中磷素和钾素的累积淋失量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较CK增加了13.33%和331.80%。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炭的添加也增加了氮素的淋溶损失。与CK相比,TN和NH4+-N的累积淋失量增加了5.61%和10.86%,同时,淋溶液中NO3--N的淋溶损失以BC2处理的累积淋失量最大,较CK增加了329.05%。淋溶试验结束后发现,生物质炭增加了0~20 cm土层DOC、磷素和钾素的含量,与CK相比,平均增幅分别为28.57%、30.59%和13.18%。然而生物质炭对TN、NH4+-N和NO3--N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生物质炭的添加增加了喀斯特坡耕地黄壤DOC、磷素和钾素的养分含量,同时,适量添加生物质炭(1.25%)更有助于保持黄壤DOC含量。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科学合理地调控生物质炭添加量,以实现黄壤碳养分的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养分淋失
生物质炭
土柱淋溶
喀斯特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拟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
被引量:
23
2
作者
彭旭东
戴全厚
李昌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4-634,共11页
喀斯特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不仅是该区土地质量退化、土地生产力衰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该区地下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为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和地下二元空间结构下的土壤养分流失机制,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
喀斯特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不仅是该区土地质量退化、土地生产力衰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该区地下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为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和地下二元空间结构下的土壤养分流失机制,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孔(裂)隙构造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及地下水土及其氮、磷、钾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小雨强(50mm/h)和中雨强下(70mm/h),喀斯特坡耕地坡面产流主要以地下产流为主;大雨强下(90mm/h),地表径流高于地下径流;产沙方式则表现为由小雨的地表和地下产沙并重到中大雨强的地表产沙为主的一个转变过程。(2)在降雨侵蚀过程中,径流各养分输出浓度均表现出一定的初期冲刷效应,受土壤吸附作用影响,雨强对全钾(TK)和全氮(TN)的影响较全磷(TP)明显。(3)地表径流、地表泥沙和总泥沙各养分输出负荷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坡面径流泥沙总的TK输出负荷以泥沙为主,而TN和TP输出负荷则以径流为主;TP和TN在径流的输出负荷上以地下径流输出为主(其中TP地表负荷比在11.6%—46.2%,TN在7.0%—48.5%之间),而TK则以二者并重(地表负荷比在43.5%—57.0%之间);各养分在泥沙的输出负荷上则均以地表泥沙流失为主,其负荷比均在54.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源头控制提供基本参数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机制
养分流失
水土流失
雨强
喀斯特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喀斯特坡耕地水土资源配置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
4
3
作者
关智宏
顾再柯
杨光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282-285,共4页
介绍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并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配置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加强坡耕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研究,以期为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
介绍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并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配置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加强坡耕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研究,以期为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和坡耕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资源优化合配置
贵州
喀斯特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
16
4
作者
高儒学
戴全厚
+2 位作者
甘艺贤
彭旭东
严友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2-1084,共13页
为揭示西南喀斯特坡耕地的养分流失特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过程机制及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从地下过渡到地表的临界雨强在30mm·h^-1~50mm·h^-1之间,产流量和产沙...
为揭示西南喀斯特坡耕地的养分流失特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过程机制及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从地下过渡到地表的临界雨强在30mm·h^-1~50mm·h^-1之间,产流量和产沙量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产流产沙主要以地表为主。(2)小雨强(15mm·h^-1和30mm·h^-1)下,喀斯特坡耕地TN、TP、TK主要通过地下径流进行流失,大雨强(≥50mm·h^-1)下,喀斯特坡耕地TN、TP、TK地表流失比例为地下漏失的3倍左右;TP径流流失量及流失浓度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TN和TK径流流失量及流失浓度却随雨强的增大变化不明显。(3)喀斯特坡耕地泥沙养分流失也主要是以地表流失为主,地表流失量较地下高出约5.03倍,且泥沙中流失的养分浓度均大于径流中流失的养分浓度;地表泥沙养分富集率整体高于地下漏失部分;地表、地下泥沙养分流失总量与养分流失模数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喀斯特坡耕地径流总量与径流养分(TP、TK)、泥沙养分(TN、TP、T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径流总量与径流TN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养分流失防治及面源污染治理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降雨强度
径流
泥沙
养分流失
富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拟降雨条件下喀斯特坡耕地氮磷元素地下漏失特征
被引量:
11
5
作者
杨宇琼
戴全厚
+2 位作者
李昌兰
彭旭东
严友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7,共9页
为揭示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裂隙度对喀斯特坡耕地地下养分漏失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微地貌及地下裂隙度构造特征,探索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裂隙度条件下喀斯特坡耕地氮磷元素地下漏失特征。...
为揭示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裂隙度对喀斯特坡耕地地下养分漏失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微地貌及地下裂隙度构造特征,探索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裂隙度条件下喀斯特坡耕地氮磷元素地下漏失特征。结果表明:1)地下产流量与降雨强度和地下裂隙度成正相关;2)全氮全磷浓度随降雨强度呈波状变化,全氮浓度总体上随降雨强度呈增大趋势,地下裂隙度对全磷浓度的影响不大,对全氮浓度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06;3)全氮全磷流失总量与降雨强度可用线性拟合,与地下裂隙度可用多项式拟合;4)累积径流量与地下径流中全氮全磷的累积流失量有显著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 3和0.997 4。喀斯特坡耕地养分地下漏失浓度总体上与地下裂隙度没有显著的变化规律,而降雨强度则是喀斯特地区土壤养分流失的一个关键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水土及养分流失问题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发展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降雨强度
地下裂隙度
产流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中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含水量对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6
作者
罗爽
黄选华
高华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79-2884,共6页
【目的】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及机理与其土力学性质息息相关,土壤水分特征特别是含水量在成因上较大程度控制着土力学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研究黔中地区坡耕地土壤含水量对土力学性质影响规律,为该地区坡耕地的侵蚀过...
【目的】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及机理与其土力学性质息息相关,土壤水分特征特别是含水量在成因上较大程度控制着土力学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研究黔中地区坡耕地土壤含水量对土力学性质影响规律,为该地区坡耕地的侵蚀过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喀斯特坡耕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对内摩擦角、黏聚力和紧实度的影响规律。【结果】黔中地区喀斯特坡耕地内摩擦角随自然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黏聚力随自然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石灰岩区耕作层、犁底层黏聚力的峰值分别为24.09、23.32 kPa,白云岩区耕作层、犁底层黏聚力的峰值分别为23.57、23.64 kPa;自然含水量对紧实度的变化无显著影响。【结论】土壤内摩擦角及黏聚力对自然含水量较为密切,紧实度对自然含水量的敏感程度低,土壤抗剪强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明显。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前期降水对土壤侵蚀过程比较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自然含水量
内摩擦角
黏聚力
紧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喀斯特坡耕地及其浅层孔(裂)隙土壤侵蚀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
18
7
作者
伏文兵
戴全厚
严友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6,22,共7页
通过模拟喀斯特坡耕地地貌特征和喀斯特地下孔(裂)隙构造,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不同地下孔(裂)隙度及降雨历时条件下地表及地下的土壤侵蚀响应。结果表明,(1)地表径流与降雨强度、坡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
通过模拟喀斯特坡耕地地貌特征和喀斯特地下孔(裂)隙构造,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不同地下孔(裂)隙度及降雨历时条件下地表及地下的土壤侵蚀响应。结果表明,(1)地表径流与降雨强度、坡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孔(裂)隙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下孔(裂)隙流与坡度、降雨强度的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地下孔(裂)隙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地下孔(裂)隙流流量、累积产沙量均随雨强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3)总体上,地表径流随坡度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地下孔(裂)隙流随坡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地表累积推移质和悬移质流失量随坡度的增大总体呈增大趋势,地下孔(裂)隙流的累积悬移质流失量随坡度的增大总体呈减小趋势。(4)地表产流、产沙随地下孔(裂)隙度增大而减小,而地下产流产沙则相反。(5)降雨强度、坡度和地下孔(裂)隙度等因子对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坡度>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喀斯特坡耕地
地下孔(裂)隙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拟雨强和地下裂隙对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
55
8
作者
彭旭东
戴全厚
+2 位作者
李昌兰
袁应飞
赵龙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喀斯特坡面水土地下漏失直接观测难度大,其土壤养分地下漏失的研究仍处于空白,而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度(以下简称地下裂隙)对其土壤养分流失影响作用尚不清楚。该文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裂隙构造特征,采...
喀斯特坡面水土地下漏失直接观测难度大,其土壤养分地下漏失的研究仍处于空白,而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度(以下简称地下裂隙)对其土壤养分流失影响作用尚不清楚。该文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裂隙构造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雨强和地下裂隙对喀斯特坡面氮磷钾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对地表产流产沙影响显著(P<0.05),其产流产沙量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且地表产流产沙临界雨强在30~50 mm/h之间;雨强对地表径流各养分输出负荷、地下径流全氮(TN)输出负荷及径流TN总负荷影响亦显著(P<0.05)。地下裂隙度对地下径流TN输出负荷影响显著(P<0.05),而总体上对其产流产沙、地表径流泥沙各养分输出负荷及总负荷影响不明显。喀斯特坡面TN、全磷(TP)输出负荷总体以径流为主,而全钾(TK)输出负荷则以泥沙为主。雨强是喀斯特坡面土壤养分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地下裂隙度对其养分流失影响不大,但地下径流是喀斯特坡面主要的养分流失方式。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机理揭示及源头控制提供基本参数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产流
产沙
地下裂隙度
雨强
喀斯特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喀斯特典型坡耕地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响应
被引量:
20
9
作者
袁应飞
戴全厚
+1 位作者
李昌兰
彭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为了定量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坡度和孔(裂)隙度条件下坡耕地土壤侵蚀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模拟喀斯特典型坡耕地耕作层和微地貌特征以及孔裂隙构造特征,研究土壤侵蚀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5,30...
为了定量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坡度和孔(裂)隙度条件下坡耕地土壤侵蚀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模拟喀斯特典型坡耕地耕作层和微地貌特征以及孔裂隙构造特征,研究土壤侵蚀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5,30mm/h降雨强度时地表不产流,水土流失形式为地下漏失;50mm/h降雨强度时地表产流产沙,水土流失也以地下漏失为主,地下径流出现最大值。50mm/h以上降雨强度时,土壤侵蚀逐渐向地表侵蚀转变,地表、地下径流泥沙分配呈负相关;(2)在一定条件下,坡度增大,地表径流泥沙量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小,当坡度在10°-15°时地表径流泥沙量急剧增加,25°时坡面产流产沙量达到最大值,其中20°坡面径流泥沙与25°接近;地下泥沙与坡度、孔(裂)隙度间变化规律不明显。(3)径流空间分配特征以地下径流为主,其中90 mm/h降雨强度以地表侵蚀为主。(4)降雨强度、坡度和孔(裂)隙度等因子对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降雨强度〉坡度〉孔(裂)隙度。总之,喀斯特坡耕地以地下漏失为主,地表产流之前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地表径流产生后则反之,极端暴雨(90mm/h)下以地表侵蚀为主;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程度最大,其次坡度,再次孔(裂)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喀斯特坡耕地
孔(裂)隙度
土壤侵蚀
地下漏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坡长对贵州喀斯特区黄壤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高儒学
高华端
+1 位作者
宋江平
李华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57,共5页
为揭示坡长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作用,根据贵州省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坡长为5,10,15,20,25m的径流小区在次降雨条件下土壤侵蚀随坡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坡耕地坡面年内径流深随坡长增加表现...
为揭示坡长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作用,根据贵州省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坡长为5,10,15,20,25m的径流小区在次降雨条件下土壤侵蚀随坡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坡耕地坡面年内径流深随坡长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次降雨量小于30mm时,径流深随着坡长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次降雨量大于30mm时,径流深随坡长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年内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长的变化呈现一次函数关系的增长,拟合度R2=0.9217;次降雨量小于30mm时,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长的变化呈现先急剧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10m;次降雨量大于30mm时,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长的变化亦呈现一次函数的增长关系,拟合度R2=0.9146。在最大30min雨强为25mm/h和41.4mm/h条件下,随着坡长的增加,径流深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土壤侵蚀模数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长
喀斯特坡耕地
土壤侵蚀
径流深
土壤侵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覆盖对喀斯特不同类型坡耕地降雨产流的影响
被引量:
2
11
作者
吴瑶琴
吴攀
+3 位作者
徐勤学
敖利满
张帅普
付智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3,共7页
喀斯特地区土层不连续且常有岩石出露,坡耕地类型多样。为研究秸秆覆盖对不同类型喀斯特坡耕地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裸坡地(BS)、岩石出露型(RE)和砾石覆盖型(RF)3种典型坡耕地类型在4个秸秆覆盖度(0、20%...
喀斯特地区土层不连续且常有岩石出露,坡耕地类型多样。为研究秸秆覆盖对不同类型喀斯特坡耕地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裸坡地(BS)、岩石出露型(RE)和砾石覆盖型(RF)3种典型坡耕地类型在4个秸秆覆盖度(0、20%、50%、80%)下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类型喀斯特坡耕地中,RE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分别为BS和RF的1.8和7.8倍,而RF的平均壤中流径流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分别较BS和RE减少了83.7%和78.9%;②秸秆覆盖在BS和RE减少地表径流的效果优于RF,其中20%覆盖度在BS的减流效果最好,较无覆盖减少了26.2%,50%覆盖度在RE的减流效果最好,较无覆盖减少了44.5%;③秸秆覆盖对壤中流的影响较为复杂。秸秆覆盖在RF均会增加壤中流量,在BS均会减少壤中流量,但对RE壤中流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秸秆覆盖
地表径流
壤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产流产沙模拟试验
被引量:
4
12
作者
王玉红
高儒学
+2 位作者
戴全厚
甘艺贤
姚一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6,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及地下孔(裂)隙度下的坡耕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小降雨强度(30 mm/h)时,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无坡面产流、产沙,主要以地下漏失为主;降...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及地下孔(裂)隙度下的坡耕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小降雨强度(30 mm/h)时,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无坡面产流、产沙,主要以地下漏失为主;降雨强度对坡耕地地表产流、产沙影响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孔(裂)隙度对坡耕地地下产流、产沙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地表产流情况下,地下产流所占比例在35.87%~80.32%之间;地下产沙所占比例在18.47%~72.08%之间,所占比例均较大。产流量随降雨时长的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而产沙量则因降雨强度与地下孔(裂)隙度不同而异。研究结果补充完善了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可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
产沙
降雨强度
地下孔(裂)隙度
喀斯特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玉米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13
作者
杨应冲
戴全厚
+2 位作者
王勇
张友
姚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目的]研究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机理,为解决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和保障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喀斯特裸坡地和玉米坡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短历时强降雨...
[目的]研究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机理,为解决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和保障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喀斯特裸坡地和玉米坡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1)裸坡地和玉米地地表产流产沙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坡度相同时,玉米地地表产流产沙模数显著小于裸坡地(p<0.05);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裸坡地和玉米地地表产流模数呈现出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的趋势,而地表产沙模数则是先增大后减小。(2)裸坡地和玉米地各壤中流产流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坡度相同时,玉米地各壤中流产流量显著小于裸坡地(p<0.05),其中坡度为20°时,玉米地壤中流(15—25 cm)总产流量相对裸坡地减少了62.59%。(3)当坡度不变时,玉米地地下产沙量和产沙模数显著小于裸坡地(p<0.05);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裸坡地与玉米地地下产流模数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而地下产沙模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30 min之间达到最大产沙模数。(4)比较不同坡度裸坡地与玉米地各产流产沙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玉米地相比裸坡地地下产沙与地表产流、地下产流、地表产沙之间相关性增强,而地表产沙与地表产流、地下产流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结论]强降雨下玉米坡地能够增加入渗,具有阻控和缓蚀的作用,其中地表产流产沙模数和壤中流产流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产流模数随降雨历时增加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地下产沙模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短历时强降雨
产流模数
产沙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质炭添加对喀斯特坡耕地黄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1
作者
张连菠
毛天旭
王爽
杨浪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7-27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7006)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20]1Y177)。
文摘
【目的】贵州喀斯特坡地区土层浅薄、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淋失严重,严重制约当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质炭质轻、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作为新型的土壤结构改良剂施入土壤后可增强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在减少养分淋失和维持土壤肥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旨在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生物质炭对黄壤养分淋失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喀斯特坡耕地养分利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试验,设置0%(CK)、1.25%(BC1)、2.5%(BC2)、5%(BC3)4个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观测淋溶液电导率EC、pH、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磷素及钾素含量的变化和淋溶试验结束后黄壤养分含量。【结果】淋溶液EC和pH随生物质炭的添加而增加,与CK相比,EC的增加幅度为4.60%~94.28%,pH的增加幅度为0.60%~1.66%;在整个淋溶周期内,BC1处理DOC的累积淋失量为32.39 mg,较CK降低了11.80%,而BC2和BC3处理分别较CK增加17.10%和28.40%。此外,淋溶液中磷素和钾素的累积淋失量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较CK增加了13.33%和331.80%。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炭的添加也增加了氮素的淋溶损失。与CK相比,TN和NH4+-N的累积淋失量增加了5.61%和10.86%,同时,淋溶液中NO3--N的淋溶损失以BC2处理的累积淋失量最大,较CK增加了329.05%。淋溶试验结束后发现,生物质炭增加了0~20 cm土层DOC、磷素和钾素的含量,与CK相比,平均增幅分别为28.57%、30.59%和13.18%。然而生物质炭对TN、NH4+-N和NO3--N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生物质炭的添加增加了喀斯特坡耕地黄壤DOC、磷素和钾素的养分含量,同时,适量添加生物质炭(1.25%)更有助于保持黄壤DOC含量。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科学合理地调控生物质炭添加量,以实现黄壤碳养分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
黄壤
养分淋失
生物质炭
土柱淋溶
喀斯特坡耕地
Keywords
yellow soil
nutrient leching
biochar
soil column leaching
Karst slope farmland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拟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
被引量:
23
2
作者
彭旭东
戴全厚
李昌兰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4-634,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2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75
+2 种基金
41461057)
贵州省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6]3022号)
贵州省应用基础重大专项(黔科合JZ字[2014]2002)
文摘
喀斯特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不仅是该区土地质量退化、土地生产力衰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该区地下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为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和地下二元空间结构下的土壤养分流失机制,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孔(裂)隙构造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及地下水土及其氮、磷、钾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小雨强(50mm/h)和中雨强下(70mm/h),喀斯特坡耕地坡面产流主要以地下产流为主;大雨强下(90mm/h),地表径流高于地下径流;产沙方式则表现为由小雨的地表和地下产沙并重到中大雨强的地表产沙为主的一个转变过程。(2)在降雨侵蚀过程中,径流各养分输出浓度均表现出一定的初期冲刷效应,受土壤吸附作用影响,雨强对全钾(TK)和全氮(TN)的影响较全磷(TP)明显。(3)地表径流、地表泥沙和总泥沙各养分输出负荷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坡面径流泥沙总的TK输出负荷以泥沙为主,而TN和TP输出负荷则以径流为主;TP和TN在径流的输出负荷上以地下径流输出为主(其中TP地表负荷比在11.6%—46.2%,TN在7.0%—48.5%之间),而TK则以二者并重(地表负荷比在43.5%—57.0%之间);各养分在泥沙的输出负荷上则均以地表泥沙流失为主,其负荷比均在54.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源头控制提供基本参数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输出机制
养分流失
水土流失
雨强
喀斯特坡耕地
Keywords
output mechanism
nutrients loss
soil water loss
rainfall intensity
karst slope farmland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喀斯特坡耕地水土资源配置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
4
3
作者
关智宏
顾再柯
杨光檄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282-285,共4页
基金
贵州省水利重点科技项目(KJZD200801)
贵州省水利科技项目(KT201007)
文摘
介绍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并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配置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加强坡耕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研究,以期为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和坡耕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资源优化合配置
贵州
喀斯特坡耕地
Keywords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ptimum allocation of water-land resource
Kast uplands in Guizhou
分类号
S181.3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
16
4
作者
高儒学
戴全厚
甘艺贤
彭旭东
严友进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水城县森林公安局现场勘验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2-1084,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016YFC0502604)
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 [2017] 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75,41461057)资助~~
文摘
为揭示西南喀斯特坡耕地的养分流失特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过程机制及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从地下过渡到地表的临界雨强在30mm·h^-1~50mm·h^-1之间,产流量和产沙量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产流产沙主要以地表为主。(2)小雨强(15mm·h^-1和30mm·h^-1)下,喀斯特坡耕地TN、TP、TK主要通过地下径流进行流失,大雨强(≥50mm·h^-1)下,喀斯特坡耕地TN、TP、TK地表流失比例为地下漏失的3倍左右;TP径流流失量及流失浓度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TN和TK径流流失量及流失浓度却随雨强的增大变化不明显。(3)喀斯特坡耕地泥沙养分流失也主要是以地表流失为主,地表流失量较地下高出约5.03倍,且泥沙中流失的养分浓度均大于径流中流失的养分浓度;地表泥沙养分富集率整体高于地下漏失部分;地表、地下泥沙养分流失总量与养分流失模数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喀斯特坡耕地径流总量与径流养分(TP、TK)、泥沙养分(TN、TP、T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径流总量与径流TN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养分流失防治及面源污染治理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降雨强度
径流
泥沙
养分流失
富集率
Keywords
Sloping farmland in karst region
Rainfall intensity
Runoff
Sediment
Nutrient loss
Enrichmentrate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8.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拟降雨条件下喀斯特坡耕地氮磷元素地下漏失特征
被引量:
11
5
作者
杨宇琼
戴全厚
李昌兰
彭旭东
严友进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人民政府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2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喀斯特坡耕地浅层孔(裂)隙水文过程及土壤侵蚀响应机制"
+4 种基金
"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地下裂隙度流失特征与机理"(41671275
41461057)
贵州省重大专项"草海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支撑技术集成示范"(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6]3022号)
贵州省应用基础重大专项"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容量与可供给植被恢复潜力研究"(黔科合JZ字[2014]2002)
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7)
文摘
为揭示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裂隙度对喀斯特坡耕地地下养分漏失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微地貌及地下裂隙度构造特征,探索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裂隙度条件下喀斯特坡耕地氮磷元素地下漏失特征。结果表明:1)地下产流量与降雨强度和地下裂隙度成正相关;2)全氮全磷浓度随降雨强度呈波状变化,全氮浓度总体上随降雨强度呈增大趋势,地下裂隙度对全磷浓度的影响不大,对全氮浓度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06;3)全氮全磷流失总量与降雨强度可用线性拟合,与地下裂隙度可用多项式拟合;4)累积径流量与地下径流中全氮全磷的累积流失量有显著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 3和0.997 4。喀斯特坡耕地养分地下漏失浓度总体上与地下裂隙度没有显著的变化规律,而降雨强度则是喀斯特地区土壤养分流失的一个关键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水土及养分流失问题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发展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降雨强度
地下裂隙度
产流
氮磷流失
Keywords
karst slope farmland
rainfall intensity
underground pore fissure degree
runoff
nitrogenand phosphorus loss
分类号
S158.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中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含水量对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6
作者
罗爽
黄选华
高华端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79-288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喀斯特坡耕地浅层孔(裂)隙水文过程及土壤侵蚀响应机制”(41671275)。
文摘
【目的】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及机理与其土力学性质息息相关,土壤水分特征特别是含水量在成因上较大程度控制着土力学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研究黔中地区坡耕地土壤含水量对土力学性质影响规律,为该地区坡耕地的侵蚀过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喀斯特坡耕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对内摩擦角、黏聚力和紧实度的影响规律。【结果】黔中地区喀斯特坡耕地内摩擦角随自然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黏聚力随自然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石灰岩区耕作层、犁底层黏聚力的峰值分别为24.09、23.32 kPa,白云岩区耕作层、犁底层黏聚力的峰值分别为23.57、23.64 kPa;自然含水量对紧实度的变化无显著影响。【结论】土壤内摩擦角及黏聚力对自然含水量较为密切,紧实度对自然含水量的敏感程度低,土壤抗剪强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明显。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前期降水对土壤侵蚀过程比较重要。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自然含水量
内摩擦角
黏聚力
紧实度
Keywords
Karst slope cropland
Natural moisture content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Cohesion
Compaction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斯特坡耕地及其浅层孔(裂)隙土壤侵蚀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
18
7
作者
伏文兵
戴全厚
严友进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6,2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57
41061029)
贵州省重大专项(黔科合JZ字[2014]2002)
文摘
通过模拟喀斯特坡耕地地貌特征和喀斯特地下孔(裂)隙构造,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不同地下孔(裂)隙度及降雨历时条件下地表及地下的土壤侵蚀响应。结果表明,(1)地表径流与降雨强度、坡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孔(裂)隙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下孔(裂)隙流与坡度、降雨强度的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地下孔(裂)隙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地下孔(裂)隙流流量、累积产沙量均随雨强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3)总体上,地表径流随坡度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地下孔(裂)隙流随坡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地表累积推移质和悬移质流失量随坡度的增大总体呈增大趋势,地下孔(裂)隙流的累积悬移质流失量随坡度的增大总体呈减小趋势。(4)地表产流、产沙随地下孔(裂)隙度增大而减小,而地下产流产沙则相反。(5)降雨强度、坡度和地下孔(裂)隙度等因子对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坡度>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喀斯特坡耕地
地下孔(裂)隙
土壤侵蚀
Keywords
artificial simulated rainfall
Karst slope
underground crevasse ratios
soil erosi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拟雨强和地下裂隙对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
55
8
作者
彭旭东
戴全厚
李昌兰
袁应飞
赵龙山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2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75
+1 种基金
41461057)
贵州省应用基础重大专项(黔科合JZ字[2014]2002)
文摘
喀斯特坡面水土地下漏失直接观测难度大,其土壤养分地下漏失的研究仍处于空白,而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度(以下简称地下裂隙)对其土壤养分流失影响作用尚不清楚。该文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裂隙构造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雨强和地下裂隙对喀斯特坡面氮磷钾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对地表产流产沙影响显著(P<0.05),其产流产沙量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且地表产流产沙临界雨强在30~50 mm/h之间;雨强对地表径流各养分输出负荷、地下径流全氮(TN)输出负荷及径流TN总负荷影响亦显著(P<0.05)。地下裂隙度对地下径流TN输出负荷影响显著(P<0.05),而总体上对其产流产沙、地表径流泥沙各养分输出负荷及总负荷影响不明显。喀斯特坡面TN、全磷(TP)输出负荷总体以径流为主,而全钾(TK)输出负荷则以泥沙为主。雨强是喀斯特坡面土壤养分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地下裂隙度对其养分流失影响不大,但地下径流是喀斯特坡面主要的养分流失方式。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机理揭示及源头控制提供基本参数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养分
产流
产沙
地下裂隙度
雨强
喀斯特坡耕地
Keywords
nutrients
runoff
sediments
underground pore fissure degree
rainfall intensity
karst slope farmland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斯特典型坡耕地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响应
被引量:
20
9
作者
袁应飞
戴全厚
李昌兰
彭旭东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57
41061029)
贵州省重大专项(黔科合JZ字[2014]2002)
文摘
为了定量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坡度和孔(裂)隙度条件下坡耕地土壤侵蚀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模拟喀斯特典型坡耕地耕作层和微地貌特征以及孔裂隙构造特征,研究土壤侵蚀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5,30mm/h降雨强度时地表不产流,水土流失形式为地下漏失;50mm/h降雨强度时地表产流产沙,水土流失也以地下漏失为主,地下径流出现最大值。50mm/h以上降雨强度时,土壤侵蚀逐渐向地表侵蚀转变,地表、地下径流泥沙分配呈负相关;(2)在一定条件下,坡度增大,地表径流泥沙量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小,当坡度在10°-15°时地表径流泥沙量急剧增加,25°时坡面产流产沙量达到最大值,其中20°坡面径流泥沙与25°接近;地下泥沙与坡度、孔(裂)隙度间变化规律不明显。(3)径流空间分配特征以地下径流为主,其中90 mm/h降雨强度以地表侵蚀为主。(4)降雨强度、坡度和孔(裂)隙度等因子对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降雨强度〉坡度〉孔(裂)隙度。总之,喀斯特坡耕地以地下漏失为主,地表产流之前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地表径流产生后则反之,极端暴雨(90mm/h)下以地表侵蚀为主;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程度最大,其次坡度,再次孔(裂)隙度。
关键词
模拟降雨
喀斯特坡耕地
孔(裂)隙度
土壤侵蚀
地下漏失
Keywords
simulated rainfall
the Karst slope farmland
crevasse ratios
soil erosion
underground leakage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坡长对贵州喀斯特区黄壤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高儒学
高华端
宋江平
李华林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57,共5页
基金
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项目"贵州省喀斯特生态与环境研究"(黔教研合JYSZ字[2014]003)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小流域监测项目
文摘
为揭示坡长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作用,根据贵州省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坡长为5,10,15,20,25m的径流小区在次降雨条件下土壤侵蚀随坡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坡耕地坡面年内径流深随坡长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次降雨量小于30mm时,径流深随着坡长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次降雨量大于30mm时,径流深随坡长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年内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长的变化呈现一次函数关系的增长,拟合度R2=0.9217;次降雨量小于30mm时,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长的变化呈现先急剧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10m;次降雨量大于30mm时,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长的变化亦呈现一次函数的增长关系,拟合度R2=0.9146。在最大30min雨强为25mm/h和41.4mm/h条件下,随着坡长的增加,径流深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土壤侵蚀模数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
关键词
坡长
喀斯特坡耕地
土壤侵蚀
径流深
土壤侵蚀模数
Keywords
slope length
karst slope cropland
soil erosion
runoff depth
soil erosion modulus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P931.5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覆盖对喀斯特不同类型坡耕地降雨产流的影响
被引量:
2
11
作者
吴瑶琴
吴攀
徐勤学
敖利满
张帅普
付智勇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
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3,共7页
基金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2035058)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301289)。
文摘
喀斯特地区土层不连续且常有岩石出露,坡耕地类型多样。为研究秸秆覆盖对不同类型喀斯特坡耕地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裸坡地(BS)、岩石出露型(RE)和砾石覆盖型(RF)3种典型坡耕地类型在4个秸秆覆盖度(0、20%、50%、80%)下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类型喀斯特坡耕地中,RE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分别为BS和RF的1.8和7.8倍,而RF的平均壤中流径流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分别较BS和RE减少了83.7%和78.9%;②秸秆覆盖在BS和RE减少地表径流的效果优于RF,其中20%覆盖度在BS的减流效果最好,较无覆盖减少了26.2%,50%覆盖度在RE的减流效果最好,较无覆盖减少了44.5%;③秸秆覆盖对壤中流的影响较为复杂。秸秆覆盖在RF均会增加壤中流量,在BS均会减少壤中流量,但对RE壤中流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秸秆覆盖
地表径流
壤中流
Keywords
karst slope farmland
straw mulching
surface runoff
subsurface runoff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27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产流产沙模拟试验
被引量:
4
12
作者
王玉红
高儒学
戴全厚
甘艺贤
姚一文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6,共9页
基金
贵州省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6]3022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2604)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喀斯特坡耕地浅层孔(裂)隙水文过程及土壤侵蚀响应机制”(41671275),“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地下裂隙度流失特征与机理”(41461057)
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7)。
文摘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及地下孔(裂)隙度下的坡耕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小降雨强度(30 mm/h)时,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无坡面产流、产沙,主要以地下漏失为主;降雨强度对坡耕地地表产流、产沙影响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孔(裂)隙度对坡耕地地下产流、产沙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地表产流情况下,地下产流所占比例在35.87%~80.32%之间;地下产沙所占比例在18.47%~72.08%之间,所占比例均较大。产流量随降雨时长的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而产沙量则因降雨强度与地下孔(裂)隙度不同而异。研究结果补充完善了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可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产流
产沙
降雨强度
地下孔(裂)隙度
喀斯特坡耕地
Keywords
runoff
sediment yield
rainfall intensity
underground pore fissure degree
sloping farmland in karst regi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8.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玉米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13
作者
杨应冲
戴全厚
王勇
张友
姚一文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大学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斯特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互区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42167044)。
文摘
[目的]研究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机理,为解决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和保障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喀斯特裸坡地和玉米坡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1)裸坡地和玉米地地表产流产沙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坡度相同时,玉米地地表产流产沙模数显著小于裸坡地(p<0.05);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裸坡地和玉米地地表产流模数呈现出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的趋势,而地表产沙模数则是先增大后减小。(2)裸坡地和玉米地各壤中流产流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坡度相同时,玉米地各壤中流产流量显著小于裸坡地(p<0.05),其中坡度为20°时,玉米地壤中流(15—25 cm)总产流量相对裸坡地减少了62.59%。(3)当坡度不变时,玉米地地下产沙量和产沙模数显著小于裸坡地(p<0.05);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裸坡地与玉米地地下产流模数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而地下产沙模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30 min之间达到最大产沙模数。(4)比较不同坡度裸坡地与玉米地各产流产沙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玉米地相比裸坡地地下产沙与地表产流、地下产流、地表产沙之间相关性增强,而地表产沙与地表产流、地下产流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结论]强降雨下玉米坡地能够增加入渗,具有阻控和缓蚀的作用,其中地表产流产沙模数和壤中流产流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产流模数随降雨历时增加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地下产沙模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短历时强降雨
产流模数
产沙模数
Keywords
karst slope farmland
short-duration high-intensity rainfall
runoff yield modulus
sediment yield modulus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质炭添加对喀斯特坡耕地黄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张连菠
毛天旭
王爽
杨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模拟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
彭旭东
戴全厚
李昌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贵州喀斯特坡耕地水土资源配置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关智宏
顾再柯
杨光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高儒学
戴全厚
甘艺贤
彭旭东
严友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模拟降雨条件下喀斯特坡耕地氮磷元素地下漏失特征
杨宇琼
戴全厚
李昌兰
彭旭东
严友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黔中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含水量对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罗爽
黄选华
高华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喀斯特坡耕地及其浅层孔(裂)隙土壤侵蚀响应试验研究
伏文兵
戴全厚
严友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模拟雨强和地下裂隙对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彭旭东
戴全厚
李昌兰
袁应飞
赵龙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喀斯特典型坡耕地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响应
袁应飞
戴全厚
李昌兰
彭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坡长对贵州喀斯特区黄壤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高儒学
高华端
宋江平
李华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秸秆覆盖对喀斯特不同类型坡耕地降雨产流的影响
吴瑶琴
吴攀
徐勤学
敖利满
张帅普
付智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产流产沙模拟试验
王玉红
高儒学
戴全厚
甘艺贤
姚一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玉米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杨应冲
戴全厚
王勇
张友
姚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