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伴随的快速隆升作用:热年代学证据
1
作者 李海兵 VALLI Franck +6 位作者 ARNAUD Nicolas 陈松永 许志琴 TAPPONNIER Paul LACASSIN Robin 司家亮 邱祝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52-1566,共15页
喀喇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大型右旋走滑断裂带,它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侧重要的地质边界。本文在岩石学、变形构造的研究基础上,对喀喇昆仑断裂带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噶尔盆地地区的喀喇昆仑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岩石的同构造矿... 喀喇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大型右旋走滑断裂带,它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侧重要的地质边界。本文在岩石学、变形构造的研究基础上,对喀喇昆仑断裂带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噶尔盆地地区的喀喇昆仑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岩石的同构造矿物进行了^(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剪切带中的矿物记录了从高温(>600℃)到低温(<250℃)条件下的连续变形,表现为近水平的右旋剪切运动转变成斜向的右旋正滑,使绿片岩相的变形作用叠加在中-高温变形之上,暗示出走滑过程中存在隆升作用,热年代学结果显示其连续剪切变形作用从早中新世以来至少持续到4Ma,并且出现三个快速冷却阶段:第一个快速冷却阶段为从25~22Ma 到21~18Ma 期间,可能代表的是浅部高温剪切过程中变形局部停止或减慢的过程;第二个快速冷却时期为从15Ma 到12~10Ma,是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阿伊拉日居山的快速隆升、噶尔盆地开始形成以及主要河流深切过程阶段;9Ma 以来是第三个快速冷却过程,使阿伊拉日居山脉进一步快速隆升、噶尔盆地定形过程。根据不同年代地表地貌特征的右旋错位距离以及不同层次变形特征,估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带长期滑移速率为8~10mm/a,伴随的隆升速率为1mm/a。从显微构造和热年代学证据表明,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经历了强烈的右旋走滑运动的同时伴随强烈的隆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热年代学 冷却历史 隆升 喀喇昆仑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南部格仁错断裂张剪性质及其区域动力学意义
2
作者 杨攀新 陈正位 +1 位作者 张俊 任金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85-3295,共11页
喀拉昆仑—嘉黎断裂带(KJFZ)是青藏高原中南部一条规模宏大断裂带,因其是青藏高原向东运移的南边界,其构造展布和活动性质与高原隆升、侧向挤出和东西向伸展等科学问题关系密切,也是研究高原变形机制和地球动力学重要场所.本文选取该断... 喀拉昆仑—嘉黎断裂带(KJFZ)是青藏高原中南部一条规模宏大断裂带,因其是青藏高原向东运移的南边界,其构造展布和活动性质与高原隆升、侧向挤出和东西向伸展等科学问题关系密切,也是研究高原变形机制和地球动力学重要场所.本文选取该断裂带中部NW向格仁错断裂(GRCF),对断裂沿线进行较详细地质地貌调查,对冲沟位错和断层陡坎等地貌单元进行测量,并进行探槽开挖,结合天然剖面揭示了断裂产状,详细研究断裂活动性质,发现断裂除前人认为的右旋走滑性质外,还具有明显的张性正断性质,断裂向北陡倾,且北盘相对南盘下降,全新世以来右旋走滑速率和正断速率分别为2.98mm/a和0.2~0.5mm/a之间.前人在共轭的北东向断裂研究中,也发现除左旋走滑性质外,同样具有正断分量,表明现今高原中南部上地壳除传统认为处东西向张性应力场环境外,南北向也具有明显张性特征.而受印度板块向北东向挤压作用,高原岩石圈总体应处于挤压应力状态.因此,推测现今该区域上下地壳处于应力解耦状态,并尝试建立区域张剪性地壳动力学模型:在南北向挤压应力场的作用下,中下地壳缩短凸起隆升,导致上地壳在各方向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张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仁错断裂 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 青藏高原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