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 |
许子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5
|
|
2
|
论旧市民电影《啼笑因缘》的老和《南国之春》的新 |
袁庆丰
|
《扬子江(评论)》
|
2007 |
20
|
|
3
|
张恨水《啼笑因缘》与20世纪30年代武侠电影叙事模式的嬗变 |
陈伟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4
|
论幻象叙事之断裂生成——重读张恨水长篇小说《啼笑因缘》 |
熊玫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5
|
张恨水为《啼笑因缘》纠纷案致汤笔花的信 |
张向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6
|
不同的“轰动”:商业运作视角下副刊与小报连载小说创作差异比较——以《啼笑因缘》和《亭子间嫂嫂》为中心 |
石娟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2 |
0 |
|
7
|
女性主义批评视阈下的《啼笑因缘》 |
慕芳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8
|
从《啼笑因缘》看张恨水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 |
赵爱玲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9
|
《啼笑因缘》摄片案 |
晓薇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0
|
张恨水的《啼笑姻缘》 |
崔金生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1
|
张恨水论 |
袁进
|
《江淮论坛》
|
1988 |
5
|
|
12
|
评王蒙新作《奇葩奇葩处处哀》 |
杨一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3
|
张恨水的副刊编辑艺术 |
余望
袁丰雪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4
|
老北京天桥的平民文化 |
黄宗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2
|
|
15
|
论张恨水小说创作的文化价值取向 |
箫笛
|
《学术界》
CSSCI
|
1995 |
2
|
|
16
|
张恨水武侠小说中的侠义观 |
刘熹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7
|
张恨水与沈阳 |
杨志和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3 |
1
|
|
18
|
言情小说叙事模式的接受心理剖析 |
张芙鸣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2
|
|
19
|
外译《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史略》两篇 |
范伯群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20
|
说“俏皮话儿” |
刘广和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