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半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分类及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武晓东 薛河儒 +2 位作者 苏吉安 施大钊 王万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37-743,共7页
自1988~1993年在内蒙古半荒漠区约11万km2的调查区域内共设置259个样方,布放有效夹日131109个,捕获啮齿动物19种。在此基础上,用其捕获率作为分类量纲,以样方-种的捕获率组成259×19的原始数据矩阵,应用快速聚类法进行鼠类群落划分... 自1988~1993年在内蒙古半荒漠区约11万km2的调查区域内共设置259个样方,布放有效夹日131109个,捕获啮齿动物19种。在此基础上,用其捕获率作为分类量纲,以样方-种的捕获率组成259×19的原始数据矩阵,应用快速聚类法进行鼠类群落划分,根据分类结果,并结合调查区域内各种地带性植被的特点将该地区啮齿动物划分为9个不同的鼠类群落。即群落:戈壁五趾跳鼠+五趾跳鼠+长爪沙鼠群落,群落生境为半荒漠区内典型的高平原、丘陵荒漠草原;群落: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小毛足鼠群落,群落生境为沙地,主要分布于阴山北麓的覆沙地带;群落;草原黄鼠+五趾跳鼠+长爪鼠群落,群落生境为半荒漠区内平原丘陵典型草原和山地典型草原;群落:赤颊黄鼠+黑线毛足鼠+五趾跳鼠群落,群落生境为戈壁针茅-隐子草草原;群落:戈壁五趾跳鼠+三趾跳鼠+蒙古羽尾跳鼠群落,群落生境为草原化荒漠,主要以强旱生灌木和半灌木组成;群落: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小毛足鼠群落,群落生境为人工草地及阴山北麓山顶种植荞麦和莜麦的农田;群落:小毛足鼠+三趾跳鼠+长爪沙鼠群落,群落生境为典型荒漠草原重度退化的短花针茅冷蒿草场;群落:长尾仓鼠+大林姬鼠+棕背群落,群落生境为阴山山脉中段的次生林地如五当召、大桦背及蛮汉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半荒漠区 啮齿动物群落 分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对开垦干扰的响应及其种群生态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帅 付和平 +4 位作者 武晓东 张晓东 查木哈 张福顺 甘红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444-6454,共11页
开垦对功能相对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干扰,这种干扰往往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对动植物群落产生强烈影响。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啮齿动物群落受到开垦干扰后对环境的响应及其群落中种群的生态对策,是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开垦对功能相对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干扰,这种干扰往往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对动植物群落产生强烈影响。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啮齿动物群落受到开垦干扰后对环境的响应及其群落中种群的生态对策,是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维持稳定的重要基础。2006—2011年,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未开垦和开垦草地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及其不同生态对策种群的数量组成进行了专门研究。目的(1)明确开垦干扰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时间尺度变化;(2)验证假设:人为干扰区(开垦区)啮齿动物群落中r-对策者占据优势,未干扰区(未开垦区)以K-对策者为主;(3)依据啮齿动物群落中不同生态对策种群的数量组成来判断群落所受干扰的程度。结果表明,开垦干扰降低了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改变了群落中不同生态对策种群的数量组成,种群以r-对策者为优势;未开垦区啮齿动物群落中以K-对策种群为主。开垦区啮齿动物群落受到严重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群落 干扰 生态对策 生物多样性 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扰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动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查木哈 袁帅 +2 位作者 张晓东 付和平 武晓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79-1886,共8页
干扰广泛被认为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近年来,物种多样性对干扰的响应是生态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002—2011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对人为不同利用(干扰)方式形成的禁牧、轮牧、过牧和开垦4种不同区域中,通... 干扰广泛被认为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近年来,物种多样性对干扰的响应是生态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002—2011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对人为不同利用(干扰)方式形成的禁牧、轮牧、过牧和开垦4种不同区域中,通过对啮齿动物群落的物种数、物种总捕获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等4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的比较,分析了这些变量的年间变动特点及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变动规律,并对不同干扰区各变量的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对不同干扰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4个变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受中等干扰的轮牧区中,物种总捕获率2003年出现了各区的第1个高峰,总捕获率分别为过牧区10.75%、轮牧区19.60%、禁牧区11.20%、开垦区10.55%;2008年出现第2个高峰,4个区物种总捕获率均达到了各区的最高峰,捕获率分别为过牧区29.60%、轮牧区34.15%、禁牧区14.20%、开垦区27.10%。过牧区与轮牧区群落物种总捕获率、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显著相关(p<0.05),变动规律相似。过牧区与轮牧区、禁牧区与过牧区、轮牧区与禁牧区之间的物种总捕获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过牧区与轮牧区相似度较高(I=0.856 8);过牧区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有显著的下降趋势(Y=-0.142 lnt+1.487,F=6.320,p<0.05),表明随着过牧时间的积累,对生境的干扰逐步加重,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会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群落 干扰 物种多样性 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地区草原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尉剑 张和平 胡江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6-31,共6页
草原啮齿动物有36种,分隶于23属、8科又4亚科,啮齿动物总种数占甘肃省啮齿动物总种数的47.4%。该地区的草原啮齿动物可划分为8个群落,各群落都有其适宜的生态环境、优势种和数量组成、分布特点。就全区而言,长爪沙鼠、高原鼠兔、... 草原啮齿动物有36种,分隶于23属、8科又4亚科,啮齿动物总种数占甘肃省啮齿动物总种数的47.4%。该地区的草原啮齿动物可划分为8个群落,各群落都有其适宜的生态环境、优势种和数量组成、分布特点。就全区而言,长爪沙鼠、高原鼠兔、中华鼢鼠分别是半荒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的优势种,它们都具有种群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的特点,是该地区草原的优势害鼠,应该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 草原鼠害 鼠种类组成 啮齿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