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后应激障碍啮齿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邱连丽 戚荣丰(综述) 卢光明(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9-633,共5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暴露于严重心理创伤后产生的一种应激相关障碍,会使得个体变得脆弱,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近年各种类型的创伤事件不断增多,PTS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关于PTSD的研究也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暴露于严重心理创伤后产生的一种应激相关障碍,会使得个体变得脆弱,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近年各种类型的创伤事件不断增多,PTS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关于PTSD的研究也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方向。动物模型是揭示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有效工具,且可用于探究新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实现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文章总结了动物模型的一般评估标准以及针对PTSD动物模型构建的评估标准,列举了几种常见的PTSD啮齿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和应用,并提出一些建议,为PTSD啮齿动物模型的选择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标准 啮齿动物模型 评估标准 理想的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动物条件性恐惧模型建立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梦圆 于功昌 +1 位作者 孙鹏(综述) 李丽(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2-656,共5页
条件性恐惧模型是基于中性的条件刺激(CS)与厌恶性非条件刺激(US)配对并反射性激活非条件恐惧反应(UR)建立的一种恐惧学习和记忆的行为范式模型。而造模过程中动物品系和性别的选择、配对类型和次数、CS和US参数以及评估方法的不同均会... 条件性恐惧模型是基于中性的条件刺激(CS)与厌恶性非条件刺激(US)配对并反射性激活非条件恐惧反应(UR)建立的一种恐惧学习和记忆的行为范式模型。而造模过程中动物品系和性别的选择、配对类型和次数、CS和US参数以及评估方法的不同均会影响模型的建立。因此,文章就条件性恐惧模型的构建方法和评价指标及其涉及的脑区和神经回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恐惧 啮齿动物模型 建模方法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发的同基因妊娠BALB/c和NOD/SCID小鼠早产模型
3
作者 林羿 刘兆宇 +1 位作者 狄静芳 曾耀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发同基因妊娠BALB/c小鼠和非肥胖性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早产的机制。方法:在预先阻断或未阻断Toll样受体4(TLR4)的条件下采用LPS刺激,并比较各组BALB/c和NOD/SCID小鼠的早产率和胚胎死亡率。...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发同基因妊娠BALB/c小鼠和非肥胖性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早产的机制。方法:在预先阻断或未阻断Toll样受体4(TLR4)的条件下采用LPS刺激,并比较各组BALB/c和NOD/SCID小鼠的早产率和胚胎死亡率。由于预实验显示预期的早产均发生于孕16d,因此,实验中在早产发生之前处死小鼠,收集每只孕鼠的胎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胎盘CD45+细胞表面TLR4、CD80和细胞内TNF-α的表达率。结果:采用LPS可诱发BALB/c小鼠早产,而NOD/SCID小鼠则对LPS的诱导有抵抗。经LPS刺激后,TLR4的表达在BALB/c和NOD/SCID小鼠均无显著改变,但是两组小鼠CD45+CD80+细胞的百分率均升高。相反,LPS刺激后仅BALB/c小鼠CD45+TNF-α+细胞的百分率升高,而NOD/SCID小鼠则否。通过预先阻断TLR4的表达可消除LPS对BALB/c小鼠CD80和TNF-α表达的影响,并显著降低LPS诱发的早产率。结论:虽然LPS未能改变TLR4的表达,但是二者相互作用,可激发CD45+CD80+细胞的动员,导致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增多,并最终导致早产。BALB/c和NOD/SCID小鼠对LPS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提示NOD/SCID小鼠缺乏功能正常的T细胞和NK细胞,可能是这种小鼠对LPS诱发的早产有抵抗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 妊娠耐受 早产 啮齿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啮齿类动物的决策行为研究及其脑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程九清 李勇辉 隋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1-725,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以啮齿类动物为对象,关于决策的行为表现及其内在脑机制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决策的概念,以及啮齿类动物的决策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决策模型的共同的心理过程:计算、动机和记忆,并且介绍了业已发现的参... 介绍了近年来以啮齿类动物为对象,关于决策的行为表现及其内在脑机制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决策的概念,以及啮齿类动物的决策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决策模型的共同的心理过程:计算、动机和记忆,并且介绍了业已发现的参与这些心理机制的脑机制。最后,还从决策的角度探讨了其与药物成瘾之间的关系,包括成瘾药物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决策个体差异与药物成瘾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脑机制 药物成瘾 啮齿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萦倩 赵光义 +4 位作者 韩雨薇 张静怡 曹成琦 王力 张昆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14,共17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学的精神疾病,多发生于个体受到重大创伤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到环境和遗传易感性的共同作用,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门研究多变环境因素调控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学的精神疾病,多发生于个体受到重大创伤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到环境和遗传易感性的共同作用,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门研究多变环境因素调控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的学科,近年来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表观遗传机制之一——组蛋白修饰机制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由于组蛋白修饰可以受到多种酶的调控,其灵活的可逆化和精细调控为相应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因此,深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机制,对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研究主要使用动物模型,临床研究较少;组蛋白的类型则主要关注组蛋白H3和H4乙酰化;此外,同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组蛋白修饰水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前额叶、海马体和杏仁核区域,参与免疫系统、血清素系统和神经肽Y能系统等相关通路的调节。当前PTSD组蛋白修饰的研究结果间还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未来的研究应采用更加一致和实用的分析和报道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组蛋白修饰 PTSD啮齿动物模型 药物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