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商誉本质的研究——兼品牌、商标、商誉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董雪艳 袁建华 颜媛媛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9Z期7-8,11,共3页
本文对商誉的内在本质进行研究,并对品牌、商标等与商誉密切联系的概念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商誉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 商誉本质 质的研究 品牌 商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誉本质的理论解析与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南 袁广达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8,共2页
商誉作为一个会计概念和经济概念,其本质内涵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而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却偏离了商誉的本质,如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着差异。这种偏离主要产生于计量技术的可靠性... 商誉作为一个会计概念和经济概念,其本质内涵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而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却偏离了商誉的本质,如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着差异。这种偏离主要产生于计量技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使用者若能理解这种偏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商誉会计处理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誉本质 商誉会计 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誉本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35
3
作者 董必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3,共5页
一百多年来,会计理论界在商誉本质研究方面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他们的研究主要沿着商誉构成要素、直接计量以及间接计量三方面进行,但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进一步研究首先必须明确商誉的定位,在此基础... 一百多年来,会计理论界在商誉本质研究方面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他们的研究主要沿着商誉构成要素、直接计量以及间接计量三方面进行,但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进一步研究首先必须明确商誉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再应用相关理论论证商誉的本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誉本质 无形资产 商誉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商誉本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常华兵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0-73,共4页
以现有会计文献中对商誉本质问题的争论为背景 ,运用经济学的抽象分析研究方法 ,从企业自身和企业并购两个角度对商誉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商誉在会计学上的本质与在经济学上的本质应保持逻辑一致 ,即商誉的会计本质应定位于企... 以现有会计文献中对商誉本质问题的争论为背景 ,运用经济学的抽象分析研究方法 ,从企业自身和企业并购两个角度对商誉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商誉在会计学上的本质与在经济学上的本质应保持逻辑一致 ,即商誉的会计本质应定位于企业中人力资源与物质生产要素之间及各自内部相互间的协同和配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誉本质 会计本质 企业并购 外购商誉 抽象分析法 经济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者商誉侵权中的损失或者所得利润之范围 被引量:5
5
作者 苟正金 王明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商誉的本质是以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为特征的财产权,基于此,商誉侵权损失或者所得的范围不限于最终商品交易损失或者所得,还包括中间商业交易损失或者所得。在损失或者所得的形态上,受害人的积极损失、可以合理期待的交易损失即"期... 商誉的本质是以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为特征的财产权,基于此,商誉侵权损失或者所得的范围不限于最终商品交易损失或者所得,还包括中间商业交易损失或者所得。在损失或者所得的形态上,受害人的积极损失、可以合理期待的交易损失即"期待利益损失"或者侵权人积极所得、因侵权而成立但尚未履行的交易收益即"法上期待利益所得"属于赔偿范围;受害人尚未履行的交易收益损失即"法上期待利益损失"得具体分析其赔偿与否;侵权人因侵权可能发生的潜在交易收益即"期待利益所得"应排除计入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誉本质 商誉侵权 损失 所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购商誉分解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俊贤 刘建中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9X期19-20,共2页
本文在讨论商誉本质的基础上,得出“外购商誉”中只有一部分是商誉,并将外购实务中收购成本与被购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总和的差额分解为多种因素:有商誉、管理费用、交易费用等,以期使有关外购中商誉的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外购商誉 分解 可辨认资产 商誉本质 公允价值 收购成本 管理费用 交易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购商誉与企业能力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菊 张明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7,共14页
以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并购商誉对企业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并购商誉对企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综合运转效能、行业势能和发展潜能三个维度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 以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并购商誉对企业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并购商誉对企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综合运转效能、行业势能和发展潜能三个维度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外部资源协同效应和内部资源协同效应是并购商誉影响企业能力的两条作用路径。管理层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并购商誉对企业能力的影响,而2018年证监会商誉会计监管行动对于企业利用商誉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产生了有效约束作用,从而提高了并购商誉与企业能力的相关性。并购商誉对于企业能力的正向影响在民营企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和创新环境较好的地区更显著。为解决“商誉会计乱象”,准则完善与加强监管应当“双管齐下”,准则制定机构应根据企业特征和并购目的制定差异化的披露规则。同时,会计监管机构应强化对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此外,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也应关注企业能力,可将能力作为业绩承诺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商誉 企业能力 商誉本质 盈余管理 会计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誉会计的国际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长季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1-23,共3页
商誉是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其众多的特点决定了商誉不应被摊销,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对商誉会计处理的变化,是对商誉会计本质属性的回归。这为我国制定商誉会计处理规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商誉会计 不摊销 商誉本质属性 商誉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誉会计问题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莉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6-127,共2页
第一,商誉的界定。一是商誉的本质。对于商誉本质的认识有以下三种主要观点: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是由于有利的商业地理位置、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总计价账户——认为商誉本身不是单独的会生息的资产,而只是特... 第一,商誉的界定。一是商誉的本质。对于商誉本质的认识有以下三种主要观点: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是由于有利的商业地理位置、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总计价账户——认为商誉本身不是单独的会生息的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企业整体的价值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超额收益的现值。是企业盈利中超过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正常盈利水平折现的那部分,即超额盈利的现值。第一种观点,缺陷在于好感的价值很难用货币尺度去计量;第二种观点,缺陷是没有体现商誉的资产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誉本质 会计问题 好感价值论 超额收益论 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盈利 无形资产 地理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