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法》的限制性补充适用——兼评“新百伦不正当竞争案”
1
作者 洪轶男 魏晓东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8,共7页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商标法》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应当采取“限制性补充适用”原则,这是我国最高法院一贯坚持的司法政策。这一原则是两法各自法理本质决定的。两法之间不是规范竞合关系,不存在适用结果的相互排斥。无论从形...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商标法》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应当采取“限制性补充适用”原则,这是我国最高法院一贯坚持的司法政策。这一原则是两法各自法理本质决定的。两法之间不是规范竞合关系,不存在适用结果的相互排斥。无论从形式逻辑还是价值取向上进行推理论证,都不能得出否定这一原则的结论。“新百伦不正当竞争案”判决未遵守这一原则。该案判决认为两法属于规范竞合关系,实质是违背《商标法》而不当扩张未注册者“在先使用”范围。该案判决将“在先使用人”权利置于优先注册商标权地位,是对《商标法》的根本违反,也是对我国司法秩序的违反。法官若认为凭文义解释适用法律会得到不正当结论,不得直接作出相反适用,而应当通过法定程序并进行论证说理证明其结论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商标法 一般法 特别法 补充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体系结构的内在逻辑与模式选择——兼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体系结构
2
作者 卢结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17,共17页
体系结构是法的具体内容在结构上的安排,对法律的掌握、理解和适用具有重要影响。商标法的根本性质、基本内容及其逻辑结构是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体系结构的基本因素,商标法的根本性质是私法和实体法,其基本内容既有实体规定... 体系结构是法的具体内容在结构上的安排,对法律的掌握、理解和适用具有重要影响。商标法的根本性质、基本内容及其逻辑结构是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体系结构的基本因素,商标法的根本性质是私法和实体法,其基本内容既有实体规定也有程序规则,是具有一定逻辑和结构的整体构成。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法体系结构安排主要存在程序为主型体系结构模式、实体与程序交错型体系结构模式、实体与程序分立型体系结构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自制定至今一直采用程序为主型体系结构模式,主要按照商标申请注册的程序而构造,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其深层原因在于经验主义立法传统的影响以及学术研究的不成熟。立足于我国商标立法现状,实体与程序分立型体系结构模式在体系化、形式理性、实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我国商标法体系结构的理想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体系结构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建议采用实体与程序分立型体系结构模式重新调整篇章结构,按照“总则—实体—程序”的脉络分别优化总则设置、完善实体内容与程序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体系结构 实体 程序 体系化 商标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私权视角论我国《商标法》的结构与重构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海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共18页
我国《商标法》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既反映了从商标管理向商标权保护的转向,也是商标法向民法回归的过程。面对我国商标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商标法》的修改不仅需要就具体的条文加以改进,更有必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新一轮的《商标法》... 我国《商标法》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既反映了从商标管理向商标权保护的转向,也是商标法向民法回归的过程。面对我国商标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商标法》的修改不仅需要就具体的条文加以改进,更有必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新一轮的《商标法》修订应当遵循《民法典》所确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精神,突出商标法的私权保护目标。通过梳理我国商标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我国《商标法》虽经多次修改,但由于实行以商标管理为优先的宗旨,故其仍然具有明显的公法色彩,整体呈现为程序性公法规范较强而私法规范薄弱的特点。选择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商标法文本进行比较研究,详细分析它们的条文安排与结构特征,可从中归纳出不同的模式,根据“私法为体、公法为用”的原则,参酌国外立法模式,探讨我国《商标法》进行结构调整的可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管理 商标 私权 公法 法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我国商标法理论研究30年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晓青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6-54,共9页
自1982年《商标法》颁布以来,我国商标法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不断走向完善,商标法理论研究也从对域外商标制度理论的借鉴移植,到立足本国国情的深入研究,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为理性地看待商标... 自1982年《商标法》颁布以来,我国商标法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不断走向完善,商标法理论研究也从对域外商标制度理论的借鉴移植,到立足本国国情的深入研究,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为理性地看待商标权的私权属性、如何处理商标权的扩张、如何对待商标涉及的消费者权益及相关公共利益,值得我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制理论 商标法历史 商标法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制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构造研究——兼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相关条款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华胜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80,共12页
商标法通过拟制方式赋予注册商标以专有权利。注册制度在商标法中具有重要功能,但注册商标并非当然取得商标权。商标恶意注册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引发法律适用风险。域外国家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规制。... 商标法通过拟制方式赋予注册商标以专有权利。注册制度在商标法中具有重要功能,但注册商标并非当然取得商标权。商标恶意注册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引发法律适用风险。域外国家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规制。我国规制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体系在法律规范设置、法律制度安排及法律体系构建方面均有不足。商标法应增设规制商标恶意注册一般条款、商标使用义务、禁止商标权滥用原则、完善保护特定主体民事权利等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引入“阻碍竞争”法律条款,民法典应规定滥用商标权或者恶意诉讼的侵权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通过协同保护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专用权 恶意注册 反不正当竞争法 法律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标法制四十年观念史述略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7-65,共9页
文章以商标法目的观、商标注册观、商标价值观、驰名商标观为例,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商标法制观的变迁,揭示了这一变迁是一个向商标保护的本旨回归的过程,历史后面的逻辑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段观念史的梳理不仅有益于商标法... 文章以商标法目的观、商标注册观、商标价值观、驰名商标观为例,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商标法制观的变迁,揭示了这一变迁是一个向商标保护的本旨回归的过程,历史后面的逻辑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段观念史的梳理不仅有益于商标法制的未来发展,对于反思整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也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法目的 商标注册 商标价值 驰名商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 被引量:11
7
作者 邓宏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已全面展开。这次修改以中国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时代大背景,因此,我们应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具体而言,应当涤除计划经济的理念和制度,删... 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已全面展开。这次修改以中国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时代大背景,因此,我们应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具体而言,应当涤除计划经济的理念和制度,删除《商标法》中"加强商标管理"的立法宗旨,将《商标法》调整对象从"注册商标法律关系"回归到"商标法律关系",重构《商标法》中的商标利益平衡机制,从而推动我国《商标法》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转型 商标法 第三次修改 商标法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商标法》修订的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莲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0,共9页
我国现行《商标法》的名称已不能满足现实生活和立法内容变化的需要,该法的名称应该有所拓展和修改。国际社会商标立法名称的多样化为我国修改立法名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基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国际社会商标立法名称的变革,我国《... 我国现行《商标法》的名称已不能满足现实生活和立法内容变化的需要,该法的名称应该有所拓展和修改。国际社会商标立法名称的多样化为我国修改立法名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基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国际社会商标立法名称的变革,我国《商标法》的名称可修改为《商标和其它标志法》。《商标和其它标志法》是在《商标法》基础上的改造和扩充,该法的命名,一方面传承了商标法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在商标的法律制度上也有所创新,并和国际商标立法发展趋势相适应。时值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商标和其他标志法》的名称不失为目前立法机关的一种务实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名称 修改与选择 商标和其他标志法 商标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十年来中国商标法研究的知识增长与知识转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太平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105,共27页
自1982年《商标法》制定以来,我国商标法研究经历了商标法制度创立期、学理化初期和学理化发展期三个阶段,四十年来我国商标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从浅层次的商标法知识介绍发展到逐渐学理化,商标法的主要范畴、主要制度和内在机... 自1982年《商标法》制定以来,我国商标法研究经历了商标法制度创立期、学理化初期和学理化发展期三个阶段,四十年来我国商标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从浅层次的商标法知识介绍发展到逐渐学理化,商标法的主要范畴、主要制度和内在机理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然而,至今很难说我国已经形成商标法学,急需充分运用法教义学研究方法,构建商标法的理论体系,揭示商标法构造的内在机理,探索商标法研究和实践的独有的方法论基础,促进我国商标法研究进一步学理化,最终形成商标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研究 学理化 知识增长 知识转型 商标法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步中的中国《商标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劭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34,共7页
第三次《商标法》修改历经多年酝酿,经人大常委会反复修改,三度审议,终于高票表决通过。修改后的《商标法》,一方面,因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立法机构尽其所能,尽量广泛征求各方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第三次《商标法》修改历经多年酝酿,经人大常委会反复修改,三度审议,终于高票表决通过。修改后的《商标法》,一方面,因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立法机构尽其所能,尽量广泛征求各方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力求设计出一部符合国情、契合现实、服务建设的法律。相比2001年版的"入世"商标法,已作出较大幅度的修改,进步是明显的,但其完善的程度是相对的。针对此次商标法的修改从积极的角度给予正面评价,同时对法律修改中的遗留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法修改 商标注册 商标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纪念《商标法》施行十周年座谈会”综述
11
作者 张优怀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115-115,共1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正式实施十周年到来之际,一个规模庞大的“纪念《商标法》施行十周年暨广州地区著名商标宣传周活动在广州市区隆重举行.“纪念《商标法》施行十周年座谈会”于3月1日在广州花园酒店召开.本次座谈会,是整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正式实施十周年到来之际,一个规模庞大的“纪念《商标法》施行十周年暨广州地区著名商标宣传周活动在广州市区隆重举行.“纪念《商标法》施行十周年座谈会”于3月1日在广州花园酒店召开.本次座谈会,是整个“商标宣传周”活动特别安排的一个高层次的会议,是由广东省工商局、广州市工商局与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海外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这是一次省市业务主管部门携手合作、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紧密结合、共商商标管理决策的会议.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张难生教授、广州市副市长黄伟宁、省工商局副局长乐朝沛、广州市工商局局长周伟球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阐明了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进一步加强商标法制建设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要意义,为今后商标工作指明了方向.令人满意的是:一批具有相当深度、广度和创见的论文与经验介绍提交会议;部分资深的理论专家学者和商标管理权威人士在会上作了精辟的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座谈会 著名商标 广州市区 省工商局 商标管理权 宣传周 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商标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商标注册制度研究——兼评我国商标法第四次修改 被引量:26
12
作者 冯晓青 刘欢欢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共11页
商标注册制度是我国商标制度构建的核心问题。在商标注册问题上,我国商标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使用在先因素,但总体上坚持商标注册取得原则,在享受其所带来的高效率的同时,亦产生了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的恶果。在商标法第四次修改中... 商标注册制度是我国商标制度构建的核心问题。在商标注册问题上,我国商标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使用在先因素,但总体上坚持商标注册取得原则,在享受其所带来的高效率的同时,亦产生了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的恶果。在商标法第四次修改中,应当立足效率与公平,在商标审查中采取绝对理由审查模式和查询报告通知制度,缩短异议期限,发挥行政一审制的效率优势。对商标恶意抢注进行类型化划分,强化商标使用意图,明确恶意注册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真正遏制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行为,实现商标法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注册 绝对理由审查 恶意抢注 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商标法域外适用和国际礼让看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问题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伟君 张韬略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24,共15页
涉外定牌加工是在一国境内实施的商业行为。一国法院依据本国商标法对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行为加以禁止,并非属于该国商标法的域外适用,被告以本国商标法不应适用于域外销售行为作为侵权抗辩理由甚至请求排斥本国法院的管辖,难以... 涉外定牌加工是在一国境内实施的商业行为。一国法院依据本国商标法对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行为加以禁止,并非属于该国商标法的域外适用,被告以本国商标法不应适用于域外销售行为作为侵权抗辩理由甚至请求排斥本国法院的管辖,难以成立。即便被告是受国外合法的注册商标权人的委托加工出口涉案商品,一国法院也无须根据"国际礼让"原则适用外国法而对国外的合法商标权予以尊重或礼让。只要坚持商标权地域性原则,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纠纷案件中既没有必要寻求本国法的域外适用,也没有必要考虑外国法下的知识产权或保护外国权利人的利益,这样既可以保持法律规则的稳定性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又可以维护法律规则的公平性而不至于厚此薄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商标法 涉外定牌加工 地域性原则 域外适用 国际礼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使用在商标制度构建中的作用——写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之际 被引量:59
14
作者 张玉敏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11,共9页
商标最基本的功能是识别,保护商标的识别功能是商标法的核心任务。商标法的修改应当在坚持注册取得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强化使用在商标保护中的作用来克服注册取得原则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一)在注册程序中,要求申请人声明使用意图;在异... 商标最基本的功能是识别,保护商标的识别功能是商标法的核心任务。商标法的修改应当在坚持注册取得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强化使用在商标保护中的作用来克服注册取得原则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一)在注册程序中,要求申请人声明使用意图;在异议和撤销程序中,要求提出异议、撤销的在先注册人提供在注册核定的商品(服务)上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证据;在侵权诉讼中,注册人应提供此前三年内在注册核定的商品(服务)上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证据,不能提供使用证据,又无不使用的正当理由的,被告不承担侵权责任。(二)对未注册商标给予适当保护,包括赋予未注册驰名商标和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所有人异议权和撤销权(不以"以不正当手段抢注"为条件),赋予普通未注册商标所有人制止他人恶意抢注的异议权和撤销权,并确认其先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制度 商标法 商标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第二含义”的文义解释——兼评《商标法》第11条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晓燕 史灿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在明确商标"第二含义"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如何认定具体案件是否适用商标"第二含义",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商标"第二含义"的法条文义,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 在明确商标"第二含义"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如何认定具体案件是否适用商标"第二含义",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商标"第二含义"的法条文义,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界限,文章就商标"第二含义"的文义解释进行了探析,指出《商标法》第11条的不足和立法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含义 商标法 文义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第19条第4款“申请注册”的解释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春 李旭颖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4,共6页
为了规制商标代理机构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的行为,我国现行《商标法》包含了第19条第4款,对商标代理机构的权利进行了限制。通过分析,指出该款项应当解释为对商标代理机构在代理服务范围之外申请商标的权利进行限制,不应解释为同时对代... 为了规制商标代理机构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的行为,我国现行《商标法》包含了第19条第4款,对商标代理机构的权利进行了限制。通过分析,指出该款项应当解释为对商标代理机构在代理服务范围之外申请商标的权利进行限制,不应解释为同时对代理服务范围外获得商标注册的权利进行限制。同时分析了如果解释为后者,将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供了国外针对类似问题的立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代理机构 申请商标 商标注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新加坡条约对我国商标法修改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扬 薛源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9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商标法新加坡条约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商标法领域的最新立法,该条约即将生效。新加坡条约在许多方面对旧有条约作出了修改,体现了商标法的发展方向。新加坡条约承认新型商标,加入电子申请的内容,并对实际使用、商标许可备案、执行业务... 商标法新加坡条约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商标法领域的最新立法,该条约即将生效。新加坡条约在许多方面对旧有条约作出了修改,体现了商标法的发展方向。新加坡条约承认新型商标,加入电子申请的内容,并对实际使用、商标许可备案、执行业务的期限上作出新的规定。我国已签署了该条约,但尚未递交批准书。我国现正进行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应当综合考查新加坡条约所确立的制度对我国商标法的影响,研究加入该条约后实施这些规定的制度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条约 我国商标法 修改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标法中消费者的地位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太平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7,共7页
由于商标的经济功能是消除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关于商品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的认知成为商标功能发挥的心理基础,消费者保护是商标法的重要立法目的,消费者成为商标显著性形成的基本主体标准,而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只能是消费者混淆的可能... 由于商标的经济功能是消除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关于商品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的认知成为商标功能发挥的心理基础,消费者保护是商标法的重要立法目的,消费者成为商标显著性形成的基本主体标准,而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只能是消费者混淆的可能性。故消费者在商标法处于一个中心和基础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消费者 立法目的 显著性 混淆的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标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以《商标法》第63条为中心 被引量:26
19
作者 钱玉文 李安琪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0-65,共6页
惩罚性赔偿是一种不同于补偿性赔偿的民事赔偿制度,具有惩罚和威慑侵权行为的作用。因其赔偿金数额超出了实际损失的数额,而被看作是对民法"损害填平原则"的一大突破。2013年修订的《商标法》第63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即... 惩罚性赔偿是一种不同于补偿性赔偿的民事赔偿制度,具有惩罚和威慑侵权行为的作用。因其赔偿金数额超出了实际损失的数额,而被看作是对民法"损害填平原则"的一大突破。2013年修订的《商标法》第63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即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可以按照实际损失额的一至三倍确定赔偿数额,该规定旨在遏制社会生活中屡禁不止的商标侵权行为。但就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出现一例针对商标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案例。究其原因有四:一是惩罚性赔偿的"惩罚性"缺失;二是法定赔偿的"惩罚性"日渐凸显;三是惩罚性赔偿举证难度较大;四是法官缺乏具体裁判标准,存在制度路径依赖的惯性。惩罚性赔偿并非法定赔偿可以替代,为此需要明确惩罚性赔偿应当优于法定赔偿得到适用。为使《商标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实际发挥作用,同时需要细化"恶意"、"情节严重"的裁量标准,改进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惩罚性赔偿 法定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行商标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孔祥俊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3,共8页
《商标法》的完善,面临着协调不同方案并进行取舍的难题。驰名商标保护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最为根本的应该是降低门槛、回归本意并改变名称;对于不予商标注册的绝对事由和相对事由的划分,应该尽量使两者的区分更加清晰,既要进一步清理... 《商标法》的完善,面临着协调不同方案并进行取舍的难题。驰名商标保护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最为根本的应该是降低门槛、回归本意并改变名称;对于不予商标注册的绝对事由和相对事由的划分,应该尽量使两者的区分更加清晰,既要进一步清理现行规定的不足之处,又要防止增加模糊性规定;在商标授权程序与司法救济方面,应该做到两者的良性互动,才能确保商标法的健康实施和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驰名商标 著名商标 相对事由 绝对事由 商标授权程序 司法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