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变迁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默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3-59,共7页
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也经历了多次变迁,逐渐形成了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构,尤其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猛。本文以1997-2011年STIC分类商品出口的季... 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也经历了多次变迁,逐渐形成了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构,尤其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猛。本文以1997-2011年STIC分类商品出口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判别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并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出口商品贸易结构,通过添加我国经济增长规模和FDI及虚拟变量WTO,考察这三者对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出口总额影响较大,对不同类别商品出口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汇率 出口商品贸易结构 VE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开放、贸易商品结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袁冬梅 魏后凯 杨焕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6,共10页
本文描述了199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贸易开放度、贸易商品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及扩展的H-O理论提出了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假说,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以及分地区来... 本文描述了199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贸易开放度、贸易商品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及扩展的H-O理论提出了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假说,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以及分地区来看,贸易开放度的扩大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均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外资的流入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各省份外资依存度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缓和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3)当前劳动力的不充分流动、各省份海外市场接近度的差异等仍是制造业空间布局扩散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促进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跨区域充分流动,优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贸易商品结构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商品结构视角下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模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韩琳琳 田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0-65,共6页
笔者从贸易商品结构的角度,借助引力模型度量了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因素对不同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中、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通关效率、物流效率的提升对中、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 笔者从贸易商品结构的角度,借助引力模型度量了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因素对不同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中、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通关效率、物流效率的提升对中、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大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拉动各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贸易商品结构 上海自贸区 跨境电子商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对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歌 史安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5,共7页
一国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体现为商品技术含量的提升,由劳动密集型商品向技术密集型商品为主的贸易结构转变,众多贸易商品中,高技术产品作为相对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商品,其贸易额对我国贸易商品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011年我国... 一国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体现为商品技术含量的提升,由劳动密集型商品向技术密集型商品为主的贸易结构转变,众多贸易商品中,高技术产品作为相对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商品,其贸易额对我国贸易商品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8.79万亿元,电动汽车、光伏太阳能等产业竞争力居世界前列,本文针对高技术产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高技术产品贸易与其自身产业发展的相关关系,并以1995年为基年,测算了近年来的技术进步系数,论证了技术进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整体贸易商品结构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贸易商品结构 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品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家瑞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5,50,共3页
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成为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中日之间贸易结构的变化正随着中日之间贸易量的不断增大和两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而逐渐发生变化,本文以分析... 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成为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中日之间贸易结构的变化正随着中日之间贸易量的不断增大和两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而逐渐发生变化,本文以分析中日两国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及特点为基础,探讨了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贸易商品结构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事华茶贸易的双面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兰日旭 徐生忠 《农业考古》 1999年第2期219-221,共3页
关键词 英国东印度公司 茶叶贸易 商品贸易结构 茶叶生产 毛纺织品 茶叶出口贸易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萌芽 雇佣劳动 毛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出口萎缩对近代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基于历史计量的视角
7
作者 潘彪 李军 田志宏 《古今农业》 2019年第2期91-101,90,共12页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实力和利益获得的重要指标,1867-1931年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出中国贸易条件存在恶化趋势,同期茶叶作为近代中国最具有比较优势和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也经历了由盛及衰的变化过程。茶叶出口萎缩是近代中...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实力和利益获得的重要指标,1867-1931年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出中国贸易条件存在恶化趋势,同期茶叶作为近代中国最具有比较优势和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也经历了由盛及衰的变化过程。茶叶出口萎缩是近代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吗?本文试图通过历史计量研究来回答这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出口对贸易条件变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茶叶出口萎缩确实是引发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作者进一步将生丝出口和棉纱进口因素纳入模型,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本研究印证了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近代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规律一个可信的解释,相关结论也可为当前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形势评估和政策制定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条件恶化 近代茶叶出口 比较优势 商品贸易结构 历史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交叉发展趋势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春明 焦军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40,共7页
传统上,人们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视作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并分别加以研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二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表现出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交叉发展特征。从发展趋势来看,贸易与投资的联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传统上,人们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视作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并分别加以研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二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表现出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交叉发展特征。从发展趋势来看,贸易与投资的联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且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重要表现而具有越来越强的不可分割性。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相互融合、相互间的影响及现实表现出这一特征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产业国际化 贸易商品结构 贸易政策 贸易模式 乌拉圭回合谈判 国际直接投资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能源市场消费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鑫全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主体,但近年来逐渐被机电产品所取代,由此带来能源消费的下降。在中国出口贸易行业中,传统行业的能源消费往往比较高,而高新技术、机电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主体,但近年来逐渐被机电产品所取代,由此带来能源消费的下降。在中国出口贸易行业中,传统行业的能源消费往往比较高,而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行业的能源消费相对较低。在分析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及出口贸易结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费及其与出口贸易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市场消费 出口贸易方式 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关系研究——基于2001#1#2013年增加值贸易核算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珺 钟湘玥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10,共9页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六个地区,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六个地区,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的增加值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向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存在地区差异,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竞争性贸易为主,与东北亚、西亚、中东欧地区以互补性贸易为主,而与南亚、中亚地区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均较为明显;整体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工业制品,而"一带一路"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则差异较大。应根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贸易关系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加强货物贸易合作的同时开拓服务贸易合作新领域;要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优惠的贸易制度安排构建互惠互利的多赢贸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增加值贸易 贸易竞争性 贸易互补性 产业内贸易 出口相似度 贸易商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重点问题辅导
11
作者 王社荣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5年第3期20-26,共7页
1.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由于地理大发现的结果,国际贸易在范围上和规模上都有了显著的扩大。国际贸易的扩大,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由于地理大发现的结果,国际贸易在范围上和规模上都有了显著的扩大。国际贸易的扩大,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经济上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了任何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对外贸易政策 国际分工 重点问题 发展中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国际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 地理大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当前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锡嘏 《国际贸易》 1982年第7期30-35,63-64,共8页
本文提出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发展十分迅速;二、对外贸易在世界生产和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三、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集团贸易日益重要;四、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国际贸易的... 本文提出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发展十分迅速;二、对外贸易在世界生产和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三、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集团贸易日益重要;四、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国际贸易的主要变化是:一、国际贸易量增长速度放慢;二、工业发达国家贸贸地位相对削弱,发展中国家贸易地位加强;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四、出口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工业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贸易 国际贸易发展 对外贸易发展 主要特点 年平均增长率 出口贸易 增长速度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德国和中国的贸易统计分析
13
作者 耿志忠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8-40,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联邦德国与中国只有民间的贸易往来。朝鲜停战以后,联邦德国的半官方开始同我国交往,但双边贸易发展缓慢。1972年联邦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为1.06亿美元,仅占其进口总额的0.27%;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65亿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联邦德国与中国只有民间的贸易往来。朝鲜停战以后,联邦德国的半官方开始同我国交往,但双边贸易发展缓慢。1972年联邦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为1.06亿美元,仅占其进口总额的0.27%;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65亿美元,仅占其出口总额的0.36%。1972年联邦德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经贸关系有了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德国 中国 双边贸易 统计分析 贸易顺差 贸易商品结构 贸易摩擦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共同体再次扩大与国际贸易
14
作者 邹蓝 《国际贸易》 1984年第7期28-30,共3页
从1984年1月1日起,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废除各自的工业品关税,已申请加入共同体的葡萄牙事实上已进入共同体。今年2月的共同体外长会议决定,西班牙将于1986年1月1日正式加入共同体。这两件事表明,欧洲共同体继接纳希腊之后的... 从1984年1月1日起,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废除各自的工业品关税,已申请加入共同体的葡萄牙事实上已进入共同体。今年2月的共同体外长会议决定,西班牙将于1986年1月1日正式加入共同体。这两件事表明,欧洲共同体继接纳希腊之后的再次扩大已成定局。共同体的这次扩大,将会对世界经济、国际经贸关系、西方军事战略以至于东西方力量对比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仅就共同体的这次扩大将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进行一些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共同体 西班牙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葡萄牙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纺织品 农产品 工业品 出口 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概念的要点提示
15
作者 骆人授 《远程教育杂志》 1994年第2期6-7,共2页
一、各章的重点名词和主要问题 第一章 导论 重点名词: 国际贸易 有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 转口贸易 贸易条件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所需研究的主要问题什么? 2.经营国际贸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国际贸易和国内贸... 一、各章的重点名词和主要问题 第一章 导论 重点名词: 国际贸易 有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 转口贸易 贸易条件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所需研究的主要问题什么? 2.经营国际贸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有哪些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主要问题 对外贸易政策 国际分工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无形商品贸易 国际价值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简析
16
作者 孔祥平 《经济前沿》 2003年第12期39-40,共2页
一、中俄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今天,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从1949年10月到80年代初期,可以看成是中苏(俄)经贸联系的第一个高潮及随后的第一次低谷时期,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与经... 一、中俄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今天,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从1949年10月到80年代初期,可以看成是中苏(俄)经贸联系的第一个高潮及随后的第一次低谷时期,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只能在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进行,我国对苏联的外贸依赖程度最高,达到56.9%(195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贸易关系 贸易秩序 商品贸易结构 逆差 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 关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与扩大出口
17
作者 徐海宁 《国际商务研究》 1986年第3期22-27,21,共7页
国际经济合作异乎寻常的发展是战后国际经济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战后初期,国际经济合作首先在地区的范围内得到了发展.1948年,为接受美国的马歇尔援助计划而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首先开了先例.继而,最为重要的是1949年成立的经济互助委... 国际经济合作异乎寻常的发展是战后国际经济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战后初期,国际经济合作首先在地区的范围内得到了发展.1948年,为接受美国的马歇尔援助计划而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首先开了先例.继而,最为重要的是1949年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和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除此之外,在六十年代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合作 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 对外经济合作 引进技术 六十年代 扩大出口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技术引进 工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