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商人传记中的侠义书写——以明清碑刻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立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1-251,共11页
明清时期,商人地位的上升影响了商人的文本形象。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的交融在无形之中拉大了民众之间的差距,从而导致社会对侠的需求愈加强烈,促使困于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观念的商人积极扮演“侠”这一角色,他们重然诺、乐于助人、为国... 明清时期,商人地位的上升影响了商人的文本形象。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的交融在无形之中拉大了民众之间的差距,从而导致社会对侠的需求愈加强烈,促使困于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观念的商人积极扮演“侠”这一角色,他们重然诺、乐于助人、为国事奔走,以期改变自身形象。士人也在有意识地塑造商人的侠义之风,通过文本宣扬商人的侠义行为,重塑商人职业的形象与价值观,号召更多的商人践行商人职业的侠义精神,以期构建新型的社会网络。因此,明清商人传记呈现出充满侠义精神的商人形象。在塑造商人侠义形象的基础上,士人重点强调商人的侠义行为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商人传记 侠义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士、商融合与文体之变——以王世贞的商人传记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邱江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8-193,共6页
明清之际江南士商融合的社会大背景,使得王世贞的商人传记在文体上有较明显的变化:倾向于选择士、商身份有过置换的传主,并热衷于表现商人身上士的素养和道德节操。士商融合的社会形势还导致了作家以及文学思潮和文学史写作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 士商融合 文体 王世贞 商人传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人传记文本的书写与差异——以明代侨居商人王海传记的考察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绍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5-152,共8页
明中后期,商人从客贩到定居成为趋势。王海作为身系山西阳城、河南夏邑和永城三个不同地域的商人,因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机缘巧合造就了原籍地、入籍地和居住地颇具不同地域特色的传记文本,这些传记文本的内容及书写特点反映了传记写作者... 明中后期,商人从客贩到定居成为趋势。王海作为身系山西阳城、河南夏邑和永城三个不同地域的商人,因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机缘巧合造就了原籍地、入籍地和居住地颇具不同地域特色的传记文本,这些传记文本的内容及书写特点反映了传记写作者的文化观念差异。透过对王海各种传记文本类型和写作者的内在考察,无论是山西还是河南的地方志写作者都具有明显的地域认同印记,而在理学家和文人士大夫笔下则彰显了他们个人的儒家思想主张甚至是人生抱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王海 商人传记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偿的互动:明清商人善举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立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5,共8页
明清文献记载了大量有关商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也塑造了较为完美的商人形象。他人的劝捐和求助,以及商人自身所遇是商人获取善举信息的主要渠道。促使商人产生善举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商人本身因素,如财富观、社会人文环境... 明清文献记载了大量有关商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也塑造了较为完美的商人形象。他人的劝捐和求助,以及商人自身所遇是商人获取善举信息的主要渠道。促使商人产生善举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商人本身因素,如财富观、社会人文环境,商人对安全、尊重、名望的需求等等。对施救者(商人)与求助者(其他群体)而言,善举是一种有偿的互动,双方各取所需。在常态过程中,他们可进行良好的互动;而一旦求助者超出了界限,无休止地索要,商人们便会选择逃离,甚者因此家道中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 商业文化 慈善 经商潮 商人传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