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商丹缝合带寒武纪斜长花岗岩的成因机制——对原特提斯洋俯冲起始的启示
1
作者 郭祺 张建新 +1 位作者 毛小红 武亚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29,共26页
大洋斜长花岗岩是指分布在蛇绿岩或现今洋壳中的少量长英质侵入体,可形成在洋中脊及俯冲带等多种构造环境,虽然其在洋壳和蛇绿岩中所在体积很小,但对探究大洋岩石圈演化、俯冲起始及洋-陆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秦岭造山带西段... 大洋斜长花岗岩是指分布在蛇绿岩或现今洋壳中的少量长英质侵入体,可形成在洋中脊及俯冲带等多种构造环境,虽然其在洋壳和蛇绿岩中所在体积很小,但对探究大洋岩石圈演化、俯冲起始及洋-陆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秦岭造山带西段商丹缝合带内新识别出的斜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综合研究。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指示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SiO2、Al2O3含量以及较低的K2O、TiO2含量,属于低钾亚碱性、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Sr、贫Nb、Ta和Ti,具有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是弧前环境中由俯冲板片在浅部层次部分熔融成因的大洋斜长花岗岩。3个斜长花岗岩样品分别记录了526±4 Ma、515±4 Ma和517±6 Ma的锆石U-Pb年龄,结合前人同时代的玻安岩、高镁安山岩的报道,西秦岭商丹缝合带保留有与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带相似的弧前岩石组合,这些弧前的玻安岩、高镁安山岩和斜长花岗岩表明商丹洋在早寒武世发生了洋壳的初始俯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中央造山带可能在寒武纪发生了与IBM俯冲带规模相当的俯冲起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商丹缝合带 斜长花岗岩 部分熔融 俯冲起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商丹缝合带沉积岩系内石英脉及其中流体包裹体成因初探
2
作者 赵桂萍 刘树文 于在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沉积岩 石英脉 商丹缝合带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3
3
作者 宋传中 张国伟 +2 位作者 任升莲 李加好 黄文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80,共13页
目的研究秦岭—大别造山带内几条重要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探讨其动力学过程。方法通过该造山带中各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分析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和大陆动力学体系演化等地质过程。结果①洛栾构造带是二郎坪... 目的研究秦岭—大别造山带内几条重要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探讨其动力学过程。方法通过该造山带中各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分析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和大陆动力学体系演化等地质过程。结果①洛栾构造带是二郎坪弧后盆地与华北板块南缘的陆内构造拼合带,形成于365 Ma±,挤压方向为240→60°;②商丹断裂带在260 Ma±形成,挤压方向为220→40,°以压扁作用为主,正花状构造,显示出板块碰撞带的构造特征;③襄广断裂带是扬子板块在220 Ma±,由185→5°方向与大别造山带斜向汇聚的结果;④殷马断裂带为一条右行平移的韧性剪切带;⑤武穴构造对接带是大别造山带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的构造复合带,是在140 Ma±扬子板块总体由S→N挤压所致;⑥宜鲁构造带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界,为S→N逆冲的叠瓦状推覆构造,上地壳缩短率为52%;⑦郯庐断裂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东端的一条多期活动的剪切带。结论秦岭—大别造山带经历了不同构造体制转换、板块构造系统发展、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以及大陆动力学体系发展演化等地质过程;显示出古生代以来逆时针"转动挤压"到"三面围限"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 商丹缝合带 大陆动力学 斜向汇聚 变形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祁连结合带扫帚滩辉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桐 巨银娟 +4 位作者 赖绍聪 张泽中 王江波 秦江锋 甘保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9-230,共12页
对北秦岭-祁连结合带关山地区扫帚滩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扫帚滩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36±3.8)Ma(n=15,MSWD=1.5)。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SiO_2含量为46.32... 对北秦岭-祁连结合带关山地区扫帚滩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扫帚滩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36±3.8)Ma(n=15,MSWD=1.5)。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SiO_2含量为46.32%~52.89%,TiO_2含量有两组区间(1.24%~1.37%和2.11%~2.55%),富Na_2O(2.17%~2.48%),贫K_2O(0.36%~0.62%),Na_2O/K_2O比值介于5.43~6.03之间,里特曼指数σ变化于0.79~2.15之间;岩石的Mg#值为42.65~57.28,分异指数DI=20.92~30.89,固结指数SI=23.68~35.04,表明岩浆分异程度较低。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均呈现出两种明显的形态:洋中脊玄武岩型(MORB)和岛弧玄武岩型(IAB)。其中MORB型呈LREE富集的右倾型,(La/Yb)N=1.88~2.51,δEu变化于0.84~1.00之间,IAB型表现出明显的La-Nd及高场强元素(HFSE)负异常,(La/Yb)N=1.57~2.26,δEu介于0.96~1.03之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扫帚滩辉长岩是兼具MORB和IAB型组分的共生基性岩,该岩体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这一结论对于研究秦祁结合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祁结合 早古生代 辉长岩 商丹缝合带 弧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天水地区龙王洞蛇绿混杂岩U–Pb年龄与俯冲-碰撞时限
5
作者 时超 辜平阳 +2 位作者 彭璇 潘晓萍 田绒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0-1971,共12页
【研究目的 】西秦岭天水地区龙王洞蛇绿混杂岩是一套典型的蛇绿岩体,是秦岭商丹缝合带西延的重要证据,对其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对该... 【研究目的 】西秦岭天水地区龙王洞蛇绿混杂岩是一套典型的蛇绿岩体,是秦岭商丹缝合带西延的重要证据,对其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对该套蛇绿岩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由变辉长岩、变玄武岩、辉石岩等组成。【研究结果 】通过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变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74.6±6.7)Ma,指示该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变玄武岩属于高钛、富镁、富铁、拉斑系列;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现稀土总量偏低、Eu负异常不明显的平坦型曲线;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为Cs、Th和Nb相对亏损的平坦型曲线,Zr/Nb比值低,总体表现出与E–MORB相似的特征。【结论 】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龙王洞蛇绿混杂岩可能形成于岛弧区拉张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进一步认为其形成于俯冲带上弧后盆地环境,进一步暗示了西秦岭天水地区在早奥陶世处于商丹洋的大洋俯冲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早奥陶世 构造环境 西秦岭 地质调查工程 商丹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关子镇蛇绿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6
作者 董云鹏 杨钊 +3 位作者 张国伟 赵霞 徐静刚 姚安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86-1194,共9页
关子镇蛇绿岩是东秦岭商丹缝合带西延的标志,主要由蛇纹岩、变质辉长岩、斜长角闪片岩(变玄武岩)组成。变玄武岩总体均以高SiO2、MgO,低TiO2、Al2O3,Na2O>>K2O,LREE和LILE亏损,以及HFSE不分异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变玄武岩又可以... 关子镇蛇绿岩是东秦岭商丹缝合带西延的标志,主要由蛇纹岩、变质辉长岩、斜长角闪片岩(变玄武岩)组成。变玄武岩总体均以高SiO2、MgO,低TiO2、Al2O3,Na2O>>K2O,LREE和LILE亏损,以及HFSE不分异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变玄武岩又可以划分为A类(主要分布南部区段)和B类(主要分布北部区段),B类相对于A类而言,具有更低的TiO2、Al2O3、MgO含量和高ΣFe2O3含量特征。同时,B类岩石LREE亏损程度较A类岩石更为明显。综合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两类岩石均源于亏损地幔源区,形成于古大洋中脊构造环境,但成生于不同的岩浆演化阶段,是古洋盆扩张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西秦岭关子镇蛇绿岩性质的确定,为商丹古洋盆西延与演化,以及中国大陆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关子镇 商丹缝合带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南缘弧前盆地沉积作用及盆地发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孟庆任 于在平 梅志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秦岭被商丹缝合带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部分,在北秦岭南缘残留着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火山岩以及弧前沉积体。对沿海丹带两个地区(黑河地区和黑山地区)弧前沉积体岩相组合和相序的研究显示,它们主要由深水浊积岩系。火山碎屑岩,... 秦岭被商丹缝合带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部分,在北秦岭南缘残留着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火山岩以及弧前沉积体。对沿海丹带两个地区(黑河地区和黑山地区)弧前沉积体岩相组合和相序的研究显示,它们主要由深水浊积岩系。火山碎屑岩,扇三角洲沉积以及局限性台地碳酸盐岩和陆棚碎屑岩组成。总的沉积序列显示向上变浅趋势,但在弧前内侧边缘则表现为向上变深趋势。两个不同地区岩相和相序的差异明显受物源、海平面变化以及特别是构造作用的挫制。深水浊积岩系所反映的线状物源供给形式、扇三角洲体系的发育和其内部不同沉积段反复重叠的特征指示一种活动构造环境。弧前区构造发展一方面与其前部加积或下部垫底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则在很大程度上受由斜向俯冲而导致的伸展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商丹缝合带 弧前盆地 沉积作用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