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计师特征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基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祝继高 王春飞 尤可畅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2,共8页
文章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审计师选择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由于信息效应的作用,本地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但是这... 文章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审计师选择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由于信息效应的作用,本地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但是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四大"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中。上述结果表明,"四大"所发挥了较好的监督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选择"四大"所审计。相比非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城市商业银行更倾向选择小所。如果同时考虑事务所是否为"四大"所和本地所,则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异地"四大"所审计。相比非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城市商业银行更不可能聘请异地"四大"所审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会计师事务所 贷款损失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政策选择动因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蔡逸轩 罗剑群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59-60,共2页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以防范银行出现信用风险。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但由于计提方法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使得贷款损失准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者进行各种操纵行为的工具。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以防范银行出现信用风险。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但由于计提方法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使得贷款损失准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者进行各种操纵行为的工具。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者通过调整贷款损失准备来达到利润操纵、控制风险以及进行信号传递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会计政策选择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永 邓剑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5-27,共3页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水平的差异性分析与影响因素检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潘秀丽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30,共7页
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源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运营方面的差异,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行为动机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水平差异性的分析,笔者发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水平、附担保... 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源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运营方面的差异,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行为动机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水平差异性的分析,笔者发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水平、附担保物贷款比例水平、盈利水平和拨备覆盖率水平方面的差异与贷款损失准备水平差异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商业银行贷款增长速度、运转效率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差异与贷款损失准备水平差异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问题探析
5
作者 陈广垒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4年第5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银行会计 中国 不良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大”审计会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吗? 被引量:8
6
作者 米春蕾 陈超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文章分析"四大"审计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及时性与真实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四大"审计能够显著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真实性。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四大"审计对于商业银行... 文章分析"四大"审计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及时性与真实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四大"审计能够显著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真实性。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四大"审计对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真实性的监督作用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更加显著;相对于非上市商业银行而言,"四大"审计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真实性的监督作用在上市商业银行中更加显著。此外,文章还对于审计师是否关注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及时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审计师更关注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真实性,但不关注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的及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四大”审计 贷款损失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金融科技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的影响:推波助澜还是解危济困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晔 李冰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56,共20页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行为会加剧金融市场的震荡,因此,如何缓释其顺周期性始终是金融监管的一大焦点。本文基于我国233家商业银行2010—2021年间数据,探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对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行为会加剧金融市场的震荡,因此,如何缓释其顺周期性始终是金融监管的一大焦点。本文基于我国233家商业银行2010—2021年间数据,探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对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够显著缓解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性。这一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保持稳健。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显著增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前瞻性,缓解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行为,凸显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赋能效果。从宏微观层面进行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规模较小、外部监管水平较低的商业银行中,以及在宏观经济信心相对不足时期,顺周期问题更为严重;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顺周期行为的缓解作用则在规模较小、外部监管水平较低和报表粉饰程度较弱的银行中更为显著。分解检验发现,金融科技中,“科技管理”对缓释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性的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顺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贷款损失准备重述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姗姗 戴德明 张东旭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3-64,共12页
笔者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重述数据,检验了商业银行通过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所进行的盈余管理对其未来信贷行为的影响。以2005—2014年13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453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本文发现由于会计差错而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重述的商业银行未来一... 笔者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重述数据,检验了商业银行通过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所进行的盈余管理对其未来信贷行为的影响。以2005—2014年13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453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本文发现由于会计差错而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重述的商业银行未来一期的过度放贷倾向显著高于未发生重述的银行,而在会计准则变更导致重述的银行中则不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只有重述调增银行具有高于未重述银行的过度放贷倾向,而重述调减银行与未重述银行的贷款增幅并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重述调增银行的过度贷款增量形成了更高的贷款集中率和不良贷款率。这表明出于向上盈余管理动机而少提贷款损失准备是导致商业银行过度放贷从而信贷业绩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超过应有限额多提贷款损失准备也并不能有效优化信贷决策。因此,监管机构应在注重贷款拨备充足性的同时,考虑提升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会计准则也应降低职业判断空间,避免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损失准备 财务重述 商业银行 信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贷款损失准备和盈余平滑——基于国内外资、中资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有为 史建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8,共10页
笔者以中国21家外资、16家中资上市和150家中资非上市商业银行,共187家、合计766个银行2005—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对贷款损失准备和盈余平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总体上存在盈余平滑行为,即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 笔者以中国21家外资、16家中资上市和150家中资非上市商业银行,共187家、合计766个银行2005—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对贷款损失准备和盈余平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总体上存在盈余平滑行为,即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税及贷款损失准备前盈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中国境内外资商业银行相比,中资商业银行会提取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且贷款损失准备和税及贷款损失准备前盈余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更多地来自于中资非上市商业银行。最后提出建议,第一,监管部门继续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贷款损失准备相关信息的披露工作;第二,监管部门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而指导国内从根本上提高中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资非上市商业银行自身综合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损失准备 盈余平滑 外资商业银行 中资上市商业银行 中资非上市商业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处理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红华 贾建军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8-21,共4页
统一资本比率的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的主要措施之一。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新制度给予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更大的自主权,对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不同会计... 统一资本比率的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的主要措施之一。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新制度给予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更大的自主权,对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不同会计和税务处理将会影响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计量,从而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统一资本比率的监管。本文以模拟的方法来探讨不同处理方案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为中央银行资本充足比率监管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细则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资本充足率 资本比率 金融监管 会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常柏 邵永同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75,共4页
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对防范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已有的几种典型的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法即现金流折现法、动态准备金法、压力测试准备金法和基于马尔科夫链迁移矩阵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对防范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已有的几种典型的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法即现金流折现法、动态准备金法、压力测试准备金法和基于马尔科夫链迁移矩阵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本研究将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贷款 灰色关联分析 贷款损失拨备 计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相关性研究——基于经理自主权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瑞稳 蒋一聪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6,共7页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作为商业银行调节会计利润的手段,是否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正向信号传...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作为商业银行调节会计利润的手段,是否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正向信号传递作用。其中,基于经理自主权计提的自由裁量部分能缓释经营风险,非自由裁量部分对经营风险产生加速放大效应,从而证明了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能增强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为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监管者合理规范计提准备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经营风险 贷款损失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动机及启示
13
作者 张金若 高洁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4,共4页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应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本充足率管制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西方相关实证文献,银行管理当局主要基于信号传递、盈余平滑和资本充足率管理等目的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予以操控。由于...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应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本充足率管制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西方相关实证文献,银行管理当局主要基于信号传递、盈余平滑和资本充足率管理等目的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予以操控。由于三种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相关文献对这三个动机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结论也是多样化的。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使得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重要性逐渐增强,我国学术界应该注重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动机和经济后果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信号传递 盈余平滑 资本充足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比较
14
作者 吴革 《南方金融》 1998年第9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呆账准备金制度 呆帐准备金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贷款 贷款组合 普通呆帐准备 普通准备 贷款呆帐准备 不良贷款 损失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增强了贷款损失准备的前瞻性吗?--基于我国143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纪佃波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78,共16页
从2018年1月1日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分阶段实施,及时评估其应用的经济后果对于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管政策调整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末已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86家中国商业银行为处理组,选取还未实施预期信用... 从2018年1月1日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分阶段实施,及时评估其应用的经济后果对于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管政策调整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末已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86家中国商业银行为处理组,选取还未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57家中国商业银行为控制组,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是否影响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在整体上增强了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第二,资本市场监管、资本计量方法和盈利水平在其中发挥了调节效应。第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式对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的提升作用受到异质性因素的影响,对上市商业银行、运用权重法进行资本计量商业银行和盈利水平较高商业银行的影响更明显。这些发现揭示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增强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的作用机理,对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变革其他经济后果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违约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研究及其启示
16
作者 赵环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5-48,82,共5页
本文研究了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美国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上曾经存在的冲突和协调完善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同样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贷款损失准备对银... 本文研究了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美国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上曾经存在的冲突和协调完善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同样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抵御风险、真实反映资产和经营业绩都具有重要作用。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完善法规,指导银行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尽快健全我国银行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款损失准备 会计准则 商业银行 银行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与国际惯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顺永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0-65,共6页
招商银行今年上市存在诸多创新,其中首次按国际标准计提呆账准备金引人瞩目。招商银行在上市之前一步到位实现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
关键词 银行贷款 吊账准备金制度 国际惯例 中国 银行上市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 信用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会计处理
18
作者 谭桂荣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77,共2页
商业银行关于贷款业务应当设置的会计科目主要有“贷款”、“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和“利息收入”等。“贷款”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 商业银行关于贷款业务应当设置的会计科目主要有“贷款”、“贷款损失准备”、“资产减值损失”和“利息收入”等。“贷款”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核算商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可按贷款类别、客户.分别设置“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等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银行按规定发放尚未收回贷款的摊余成本。“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是“贷款”科目的备抵科目,核算商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可按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贷款 贷款业务 会计处理 贷款损失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 会计科目 明细核算 利息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国岭 陈柔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35,共4页
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思考刘国岭陈柔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是企业贷款的主要提供者。认真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社会资金的损失和浪费,促使货币资金在产业、行业、地区、部门、企业间合理... 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思考刘国岭陈柔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是企业贷款的主要提供者。认真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社会资金的损失和浪费,促使货币资金在产业、行业、地区、部门、企业间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风险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 风险分析 银行贷款 信贷管理体制 不良贷款 风险防范 保证贷款 风险程度 呆帐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违约概率测度的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荭 刘昱沛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68,共4页
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的全面趋同。其中,金融工具减值不再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型,而是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分三阶段确认减值损失。本文首... 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的全面趋同。其中,金融工具减值不再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型,而是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分三阶段确认减值损失。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具体可行的计算方法指引是模型应用的关键,从而使得基于巴塞尔协议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成为现实可行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计量现状,结合信用评级法及KMV模型,重点研究未实行内部评级法的中小银行违约概率的测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 减值准备 违约概率 商业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