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俄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和特点 |
张建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2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工商业政策思想 |
任萍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1999 |
2
|
|
3
|
十七世纪英国革命结局的经济分析——兼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
顾晓鸣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1 |
1
|
|
4
|
清末商会与抵制美货运动 |
朱英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5 |
15
|
|
5
|
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 |
朱英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8 |
5
|
|
6
|
辛亥革命时期的苏州市民公社 |
廖志豪
李茂高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1
|
|
7
|
华盛顿解决内阁分歧的艺术 |
颜邦华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8
|
也谈美国南部重建的结果和民主党人的重新与政问题——对一种史学评价的商榷 |
李荣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9
|
也谈1825—1830年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原因 |
王启生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0
|
要十分重视城市调查——学习毛主席《寻乌调查》的体会 |
高新庆
|
《企业经济》
|
1983 |
0 |
|
11
|
论清末“新政”期间的苏州社团 |
张海林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2
|
《死魂灵》与现实主义 |
易晓明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3
|
不“仅仅是个人恩怨”——也谈《基度山伯爵》的社会意义 |
张履嶽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9 |
3
|
|
14
|
敬答靳鉴同志 |
毅人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60 |
0 |
|
15
|
非洲近代史研究综述 |
王静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