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以影片《风声》论当代电影商业美学 被引量:5
1
作者 米高峰 冯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2,共2页
在祖国60华诞的黄金强档,《建国大业》《天安门》等献礼影片接连上演,精彩云集。风过留声,一股乘着国庆献礼、和着谍战悬疑的强劲旋风席卷了电影市场。影片《风声》声势浩荡、强力打造、奇观赫然、众星参演,观众们嗅到了与过去“主... 在祖国60华诞的黄金强档,《建国大业》《天安门》等献礼影片接连上演,精彩云集。风过留声,一股乘着国庆献礼、和着谍战悬疑的强劲旋风席卷了电影市场。影片《风声》声势浩荡、强力打造、奇观赫然、众星参演,观众们嗅到了与过去“主旋律”电影明显不同的商业电影的味道。在港台与内地的文化交融擦出灿烂火花,并激发出令人欣喜的票房刷新背后,商业与美学、产业与艺术的天平将如何在电影生产中平衡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美学 《风声》 当代电影 影片 “主旋律”电影 《天安门》 电影市场 商业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产动画电影的商业美学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王晓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6-128,共3页
自电影批评家理查德·麦克白提出"商业美学"概念后,商业美学就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研究当代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的视角。目前,国产动画电影与美日之间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但基本都可以归结为商业与艺术上的力有不逮,而商业... 自电影批评家理查德·麦克白提出"商业美学"概念后,商业美学就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研究当代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的视角。目前,国产动画电影与美日之间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但基本都可以归结为商业与艺术上的力有不逮,而商业美学恰恰同时涉及美学表达模式以及商业运作方式。文章即以此为切入点,从梦幻性机制与情节剧式结构、奇观化视听效果、反叛性叙事三方面,分析当代国产动画电影的商业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动画电影 商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解宁浩喜剧电影的商业美学 被引量:3
3
作者 康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2,共2页
宁浩作为中国喜剧电影新生代领军导演,其公映的电影“疯狂”系列《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不仅获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并且体现了中国新电影的商业美学。草根文化、多线索叙事以及黑色幽默构成了宁浩喜剧电影商业美学的三种要素... 宁浩作为中国喜剧电影新生代领军导演,其公映的电影“疯狂”系列《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不仅获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并且体现了中国新电影的商业美学。草根文化、多线索叙事以及黑色幽默构成了宁浩喜剧电影商业美学的三种要素,这三种要素相辅相成,不仅能够成就宁浩的喜剧电影,相信也能引领中国喜剧电影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浩 喜剧电影 商业美学 草根叙事 黑色幽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孤岛时期电影企业家张善琨的商业美学 被引量:2
4
作者 褚亚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0,共3页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早期电影企业家张善琨在孤岛时期从事电影制作不同阶段的商业美学,追述他作为中国早期电影企业家的从业经历,在新史观的理论关照下试图将其从被电影史边缘化的状态中还原出来,展示他作为电影企业家的事业轨迹和商业美学...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早期电影企业家张善琨在孤岛时期从事电影制作不同阶段的商业美学,追述他作为中国早期电影企业家的从业经历,在新史观的理论关照下试图将其从被电影史边缘化的状态中还原出来,展示他作为电影企业家的事业轨迹和商业美学,从而通过张善琨这个线索人物引起对孤岛电影的深度探讨和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善琨 电影企业家 商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电影商业美学的回归与差距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3-164,共2页
自电影产业化转型以来,中国电影发展迅猛,2010年中国电影的产量超过500部,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不仅延续了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积极势头,而且跻身于世界十大电影市场之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大国。①毋庸置疑,中国电影在产业化的道路... 自电影产业化转型以来,中国电影发展迅猛,2010年中国电影的产量超过500部,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不仅延续了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积极势头,而且跻身于世界十大电影市场之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大国。①毋庸置疑,中国电影在产业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票房佳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电影 商业美学 电影产业化 回归 中国电影 2010年 电影发展 电影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阈下AI电影的商业美学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沁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6-29,共4页
对观众期待视野的满足是电影商业价值实现的前提。以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理论关照可发现,AI电影文本将技术设置为叙事的关键行动元并普遍采用了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通过这样的操作,AI电影迎合了大众重建新感性、协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 对观众期待视野的满足是电影商业价值实现的前提。以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理论关照可发现,AI电影文本将技术设置为叙事的关键行动元并普遍采用了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通过这样的操作,AI电影迎合了大众重建新感性、协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心理需求,致力于对更普通大众的更一般的期待视野的满足与不断重构,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马斯 行动元模型 符号矩阵 AI电影 商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商业美学与中国西部电影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文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8,共2页
电影商业美学与电影艺术美学并不是两个平行的研究范畴,当前众多在文本层面讨论电影艺术与商业博弈的行为不仅是对电影商业美学的根本误读,而且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实践中都缺乏理论引导意义。本文以已有的商业美学研究体系为参照,尝试... 电影商业美学与电影艺术美学并不是两个平行的研究范畴,当前众多在文本层面讨论电影艺术与商业博弈的行为不仅是对电影商业美学的根本误读,而且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实践中都缺乏理论引导意义。本文以已有的商业美学研究体系为参照,尝试厘清当前艺术与商业纠结一团的电影商业美学研究状态,简要勾勒电影商业美学的研究体系,并运用它的整体观照原则,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部电影业衰退的原因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商业美学 艺术美学 整体观照原则 西部电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迈克尔·贝看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 被引量:1
8
作者 戚博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84,共3页
迈克尔·贝是好莱坞商业美学实践之中较具代表性的当代导演。他所导演的《勇闯夺命岛》《珍珠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等尽管受到一定的争议与质疑,但始终保有极占优势的票房纪录与市场吸引力。可以说,当好莱坞已经成为具有商业美... 迈克尔·贝是好莱坞商业美学实践之中较具代表性的当代导演。他所导演的《勇闯夺命岛》《珍珠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等尽管受到一定的争议与质疑,但始终保有极占优势的票房纪录与市场吸引力。可以说,当好莱坞已经成为具有商业美学特质的电影运作的典范时,迈克尔就是商业美学上的一面旗帜。文章从电影的类型化生产、数字技术下的奇观营造、对观众审美认同的迎合三方面,以迈克尔·贝为例,分析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贝 好莱坞电影 商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美学下的符号修辞实验——评《九层妖塔》中的“空间编码”
9
作者 赵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符号学视野下,当前艺术电影在商业美学中的复杂面向,体现了创作过程的符号文本修辞术。陆川在《九层妖塔》中以神话象征系统为基础,有意落入具有较强理据性的历史文本,造成了空间对峙的修辞效果。电影文类的转型,并不必然导致艺术电影... 符号学视野下,当前艺术电影在商业美学中的复杂面向,体现了创作过程的符号文本修辞术。陆川在《九层妖塔》中以神话象征系统为基础,有意落入具有较强理据性的历史文本,造成了空间对峙的修辞效果。电影文类的转型,并不必然导致艺术电影完全走向商业美学,一个成长的电影类型框架恰恰需要文本内符号元素的多元流动与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美学 符号修辞 《九层妖塔》 空间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超贤“行动三部曲”的商业美学与经典叙事
10
作者 吕优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2-95,共4页
林超贤的“行动三部曲”已经成为新时代主旋律影片的典型代表,作为北上的香港导演,林超贤将香港电影类型片的拍摄手法和思维方式与主旋律影片的主流价值相结合,创造出新时代主流电影的现代观念。影片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影像语言在... 林超贤的“行动三部曲”已经成为新时代主旋律影片的典型代表,作为北上的香港导演,林超贤将香港电影类型片的拍摄手法和思维方式与主旋律影片的主流价值相结合,创造出新时代主流电影的现代观念。影片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影像语言在商业类型片的模式下凸显了英雄人物的时代风貌。小人物的成长、情感成为三部曲影片叙事的核心。影片以真实的事件为蓝本,突出中国军人在国际事件中的英勇表现,传达新时代中国军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结构 类型人物 商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孤》:政治美学与商业美学的合谋
11
作者 王婷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2,共2页
继《亲爱的》之后,近来出现了一大批以儿童被拐这一社会现实为题材的影片,《失孤》便是其中之一,并且其凭借刘德华、吴君如等明星优势和儿童被拐的火热话题,排名榜首,关信辉执导的关于儿童题材的影片《可爱的你》内地票房成绩也排在前... 继《亲爱的》之后,近来出现了一大批以儿童被拐这一社会现实为题材的影片,《失孤》便是其中之一,并且其凭借刘德华、吴君如等明星优势和儿童被拐的火热话题,排名榜首,关信辉执导的关于儿童题材的影片《可爱的你》内地票房成绩也排在前五名。然而,我们在为之欣喜之时,应不忘低头沉思,该片是否真正地触摸了社会现实,承载了人性关怀的理想。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陈可辛导演作品《亲爱的》,揭露《失孤》文艺片表层下的主旋律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美学 吴君如 票房成绩 陈可辛 文艺片 刘德华 人性关怀 主旋律电影 命若琴弦 主旋律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速度与激情》看好莱坞电影商业美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晓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153,共3页
好莱坞电影是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典范,它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电影业的繁荣。好莱坞电影中最具商业性的是动作片,而在最近的动作片中,著名华裔导演林诣彬执导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堪称商业价值较高的典范。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 好莱坞电影是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典范,它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电影业的繁荣。好莱坞电影中最具商业性的是动作片,而在最近的动作片中,著名华裔导演林诣彬执导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堪称商业价值较高的典范。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速度与激情》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本文从好莱坞电影商业美学建构概要、《速度与激情》中的情节设置与市场宣传、奇观特效、明星阵容四方面,由《速度与激情》看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与激情》 好莱坞电影 商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修·沃恩电影的商业美学概论
13
作者 吴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96,共3页
在电影的不均衡发展过程中,欧洲电影常常以其艺术性来对抗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形成的霸权。事实上,一部分欧洲导演也着眼于其电影在商业美学上的优化,立足于本土进行创作。这些导演的成功之路既不能单纯以好莱坞标准进行比照,又在操作模式... 在电影的不均衡发展过程中,欧洲电影常常以其艺术性来对抗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形成的霸权。事实上,一部分欧洲导演也着眼于其电影在商业美学上的优化,立足于本土进行创作。这些导演的成功之路既不能单纯以好莱坞标准进行比照,又在操作模式上与欧洲文艺片截然不同,英国新锐导演马修·沃恩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文章在厘清商业美学概念的基础上,从主题与类型选择、视听效果营造两方面,分析马修·沃恩电影的商业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沃恩 电影 商业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商业化与英雄情结——再谈“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英雄人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婷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电影和电视剧的商业化运作是中国影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由于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因此,中国影视的商业化环境和制作也处在一个过渡和完善的阶段。于是,影视创作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浮躁、生硬和幼稚的现象,"红色经典"改编电视... 电影和电视剧的商业化运作是中国影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由于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因此,中国影视的商业化环境和制作也处在一个过渡和完善的阶段。于是,影视创作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浮躁、生硬和幼稚的现象,"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中英雄人物的塑造问题就是一个例证。"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热潮的掀起除却"红色"招牌、经济利益之外,更有深层的文化心理原因,那就是潜藏在人们心中的英雄情结。一些不成功的"红色经典"改编在审美文化判断上出现失误,把商业化运作和英雄形象对立起来,伤害了观众的感情。事实上,影视商业化与英雄情结、英雄形象之间存在着共生共荣关系,"红色经典"的英雄神话带有一定的商业类型特征,完全有可能把"红色经典"中英雄人物的政治神话成功置换为商业神话。从影视商业化的规律看,商业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从来不违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而是巧妙地包装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商业 英雄情结 红色经典 影视改编 影视商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商业化与英雄神话——再谈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英雄人物
15
作者 韩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4-6,共3页
电影和电视剧的商业化运作是中国影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由于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因此,中国影视的商业化环境和制作也处在一个过渡和完善的阶段。于是,影视创作相应的出现了一些浮躁、生硬和幼稚的现象,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中英雄人物... 电影和电视剧的商业化运作是中国影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由于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因此,中国影视的商业化环境和制作也处在一个过渡和完善的阶段。于是,影视创作相应的出现了一些浮躁、生硬和幼稚的现象,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中英雄人物的塑造问题就是一个例证。之前许多文章主要从意识形态和二度创作的角度对此发表了观点。从影视商业化的视角切入,阐明影视商业化与英雄情结、英雄形象共生共荣的关系,指出业内对于影视商业化理解的偏颇和错误,以及自身影视商业美学素养的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商业 英雄 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 影视商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发展的“第四次高潮”——论新世纪以来的电影创作 被引量:24
16
作者 尹鸿 梁君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8,共9页
新世纪以来的20年是中国电影产业重构、观念重构、形态重构、本体重构、文化重构的20年。它奠定了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市场经济基础,确立了商业美学的创作共识,形成了大众、分众和小众创作并存的格局,建构了影院性为特征的现代电影美学,... 新世纪以来的20年是中国电影产业重构、观念重构、形态重构、本体重构、文化重构的20年。它奠定了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市场经济基础,确立了商业美学的创作共识,形成了大众、分众和小众创作并存的格局,建构了影院性为特征的现代电影美学,探索着"中国特色"主流电影体系,这20年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第四个"高潮期"。在全球影响、市场推动、国家导向、观众更迭、艺术创新、行业重建、技术赋能、社会演进等复杂力量的制约、规定、助力、引导下所出现的电影主题、题材、类型、风格、样态的发展和变化,阐释了电影与时代、观众、政治和市场的复杂互动。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强国面临机遇也面临新的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商业美学 影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新文艺电影:思想和实验的边界与空间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安华 卢苇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所谓“青电影”(也称“现象电影”)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初诞生,是一个重要标志。由此,中国电影在集聚性关注与强劲投资浪潮的促动下,开启了商业美学的多元探索和迅捷沉淀,它第一次非常密集显示出商业元素丰沛的银幕娱乐景观—诸如阴错... 所谓“青电影”(也称“现象电影”)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初诞生,是一个重要标志。由此,中国电影在集聚性关注与强劲投资浪潮的促动下,开启了商业美学的多元探索和迅捷沉淀,它第一次非常密集显示出商业元素丰沛的银幕娱乐景观—诸如阴错阳差的悲喜旅程(《泰囧》)、异国他乡的爱恨反转(《北京遇见西雅图》)、西部旷野的传奇故事(《无人区》)等等,不断追高的票房让不少商业电影成为网上热词,话题性不断。与此同时,文艺片也伴随中国电影板块整体的升温,而出现“各文其文”、“各说各话”,机构创作与独立影像、粗放出品与精细生产各尽其能的局面,其人文内涵和艺术风致在当代现实题材映照下,熠熠生辉,由此我们能说中国电影的文艺感获得了空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新文艺 当代 实验 商业美学 商业元素 传奇故事 商业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剧作品的评价标准——第二届“艺术与传媒”高端论坛综述
18
作者 戴清 吴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6-157,共2页
2016年4月2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光明日报》文艺部、《现代传播》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二届"艺术与传媒"高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关键词 高端论坛 中国传媒大学 现代传播 文艺评论 中国文联 评价标准 艺术构成 商业美学 国际交流中心 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味文学:绝响中换味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一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共4页
置身于20世纪80年代文化寻根热潮中的京味文学第二代作家对京味文学的兴起和鼎盛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把老舍开创而有待于命名和发展的京味文学推向后人难以企及的美学高峰。王朔标志着京味文学第三代勃然兴起及京味文学被推举到商业热与... 置身于20世纪80年代文化寻根热潮中的京味文学第二代作家对京味文学的兴起和鼎盛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把老舍开创而有待于命名和发展的京味文学推向后人难以企及的美学高峰。王朔标志着京味文学第三代勃然兴起及京味文学被推举到商业热与美学热的双热巅峰,这时的京味文学无可挽回地以天鹅绝唱般辉煌方式走向终结。作为一种以品味故都流兴为集中标志的现代地域文学现象的京味文学终结了,但京味文学正以其第三代为界碑,在绝响中换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文学 文化寻根 商业美学双热 绝响 换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年来台湾电影的脉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4,共3页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大众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勃兴,以及对大陆电影市场的考量等多重因素,台湾电影步入一个新的转型阶段,呈现出三大特征:其一是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反映当代本土民众的生活状态,折射社会变迁;其二是关注...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大众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勃兴,以及对大陆电影市场的考量等多重因素,台湾电影步入一个新的转型阶段,呈现出三大特征:其一是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反映当代本土民众的生活状态,折射社会变迁;其二是关注普通民众,倾注悲悯的人文关怀;其三是不断探寻着适合主流电影市场的影像表现形式,在保持影片艺术品格的同时,注重商业美学的对接,提升观赏性,力求创作出能够满足广大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社会变迁 人文关怀 艺术品格 商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