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犯商业秘密罪“获取型”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宪权 肖宸彰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5,共13页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主要法益为商业竞争秩序,次要法益为商业秘密权。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获取型”行为不属于预备行为实行化,其具有独立的可罚性。“获取型”行为并非一概构成本罪,需要以法益为指引对本罪的规制范围进行限缩。对于...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主要法益为商业竞争秩序,次要法益为商业秘密权。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获取型”行为不属于预备行为实行化,其具有独立的可罚性。“获取型”行为并非一概构成本罪,需要以法益为指引对本罪的规制范围进行限缩。对于非法获取技术信息的行为,应当以实际许可使用费中的普通许可使用费作为“重大损失”数额的认定标准。没有实际许可使用费的,应该以虚拟许可使用费作为计算“重大损失”的数额。对经营信息的“获取型”行为,或者以经营信息的形成成本作为“重大损失”数额的认定标准,或者以补救费用作为“重大损失”数额的认定标准。若同时存在对技术信息的“获取型”行为与“使用型”行为,应当采用销售利润损失与合理许可费中数额较大的一方作为“重大损失”数额的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获取型”行为 预备行为实行化 虚拟许可使用费 重大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及其防范 被引量:11
2
作者 俞利平 尹显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0,共8页
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义不科学,将“实用性”作为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并无必要;“经行为人采取保密措施”的规定将商业秘密的外延限制过窄,应改为“行为人具有保密的意思”。侵犯商业秘密罪在立法上采用结果犯的模式易导致理论和司法... 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义不科学,将“实用性”作为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并无必要;“经行为人采取保密措施”的规定将商业秘密的外延限制过窄,应改为“行为人具有保密的意思”。侵犯商业秘密罪在立法上采用结果犯的模式易导致理论和司法上的混乱,若将其改为行为犯,有助于理顺侵犯商业秘密罪理论体系中的各种矛盾,解决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处罚过失的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违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应将其非罪化;建议重构完整和科学的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体系,修改、完善商业秘密刑事立法,强化我国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防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认定 行为犯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刑法定视野下的侵犯商业秘密罪 被引量:18
3
作者 唐稷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7,共7页
从罪刑法定主义出发,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规定存在不合理内容:将普通的合同违约行为犯罪化,处罚过失性的间接侵害商业秘密行为;对违反职务或业务活动形成的法定保密义务而泄密的行为采取了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对危害性最严重的商业间... 从罪刑法定主义出发,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规定存在不合理内容:将普通的合同违约行为犯罪化,处罚过失性的间接侵害商业秘密行为;对违反职务或业务活动形成的法定保密义务而泄密的行为采取了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对危害性最严重的商业间谍行为采取与泄露商业秘密行为、间接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相一致的结果犯构成模式和法定刑幅度。克服这种不合理性存在立法与司法两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定 侵犯商业秘密罪 刑法 法治 人权 市场经济 状内容 构成模式 定刑 立法 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司法认定的困境、成因及突破——以“刑、民损失”认定区分为切入点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帆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0,共9页
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司法认定存在"权利人利益损失说"、"侵权人获利说"、"商业秘密成本、价值说"等观点。这些观点或欠缺操作性,或理据不足,造成难以准确、合理认定的现实困境。相关司法... 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司法认定存在"权利人利益损失说"、"侵权人获利说"、"商业秘密成本、价值说"等观点。这些观点或欠缺操作性,或理据不足,造成难以准确、合理认定的现实困境。相关司法解释将该罪基本犯罪罪量要件"造成权利人的重大损失"不当限缩为"造成权利人的经济损失",理论和实务为确定"权利人经济损失"的具体金额不得不援引"民事损失"认定方式;"刑事损失"在导向性、明确度要求等方面与"民事损失"的认定存在重大差异;从而导致司法适用的现实困境。"重大损失"认定标准应引入销售金额、侵权产品数额及造成企业停产、破产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重大损失 刑事损失 民事损失 数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的司法判定——以60个案例为样本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玉忠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8,共6页
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的司法判定存在着"损失说"、"获利说"、"价值说"等诸多观点。通过对侵犯商业秘密案的60个样本分析发现,"重大损失"认定方法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在... 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的司法判定存在着"损失说"、"获利说"、"价值说"等诸多观点。通过对侵犯商业秘密案的60个样本分析发现,"重大损失"认定方法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侵犯商业秘密案认定的困惑。在现实语境下,在侵犯商业秘密案的"重大损失"认定方法选择上,应根据侵犯商业秘密样态来选择较为合理的计算依据,同时,科学地界定损失的范围。在未来图景上,应改变援用"民事损失"认定"刑事损失"的模式,构建侵犯商业秘密罪认定的多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重大损失 计算方法 刑事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扩张与限缩解释 被引量:15
6
作者 汪东升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55,共15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进行了大幅修改,契合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背景。这既符合解决司法适用难题的要求,又满足了衔接前置法的需要。修改后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结果犯改为情节犯,降低入罪门槛、提高法定刑、增...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进行了大幅修改,契合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背景。这既符合解决司法适用难题的要求,又满足了衔接前置法的需要。修改后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结果犯改为情节犯,降低入罪门槛、提高法定刑、增加行为方式和扩大商业秘密的认定范围,内容呈现大幅扩张态势。面对该罪在立法上的积极扩张,无论持何种刑法观,都应该坚持司法适用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限缩解释。这既是贯彻刑法谦抑原则的需要,也是由侵犯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立法特点所决定的。未来可以通过对"盗窃""贿赂""欺诈""电子侵入""其他不正当手段""违反保密义务"等术语的合理解释,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方式加以限缩,从而防止处罚范围不当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侵犯商业秘密罪 反不正当竞争 保密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危害结果认定标准新论——基于一种数学模型的考虑 被引量:6
7
作者 庄绪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53,共7页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入罪标准——"重大损失"的认定,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基本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以商业秘密本身的价值为认定标准;二是以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为认定标准;三是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的所获利润为认定标准。然而,通过分析...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入罪标准——"重大损失"的认定,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基本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以商业秘密本身的价值为认定标准;二是以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为认定标准;三是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的所获利润为认定标准。然而,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三种认定标准在价值评判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瑕疵。从刑事法治主义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角度考虑,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之入罪标准"重大损失"的认定应该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涵盖多个影响因素的"综合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损失 认定标准 综合分析 量化公式 侵犯商业秘密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条竞合问题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富友 《政法论丛》 2003年第3期8-11,共4页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法条竞合 中国 刑法 盗窃 泄露国家秘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凯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1期78-84,共7页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其主体是混合主体 ,既包括一定的特殊主体 ,又包括一定的一般主体 ;其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又可以...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其主体是混合主体 ,既包括一定的特殊主体 ,又包括一定的一般主体 ;其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又可以是过失 ,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其在客观方面并不必然以“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为成立犯罪的标志 ;其直接客体是权利人对商业秘密的权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刑法 定义 构成要件 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 主体 客体 故意说 过失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确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90,共5页
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重大损失"既包括可以计算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也包括不可计算的损失,如破产、权利人死亡等。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犯罪行为直接... 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重大损失"既包括可以计算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也包括不可计算的损失,如破产、权利人死亡等。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可以计算的现有财产减少的实际价值和不应有经济性支出的实际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引起的权利人因其竞争优势被削弱或被摊薄甚至丧失而造成的应得而未得到的合理预期收入,以及为挽回所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费用。不可计算损失包括造成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或其他重大损失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重大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不可计算的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秀英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53-55,共3页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罪过只能是故意 ,不存在过失 ,“应知”是推定的“明知”。作为判定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标准的“重大损失” ,应结合商业秘密的智力成果特点 ,综合加以认定 ,但只能是可以计算的物质性的有形损失。保密措施的合...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罪过只能是故意 ,不存在过失 ,“应知”是推定的“明知”。作为判定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标准的“重大损失” ,应结合商业秘密的智力成果特点 ,综合加以认定 ,但只能是可以计算的物质性的有形损失。保密措施的合理性仅是法律义务关系上的约束 ,以义务人能否知悉为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构成 保密措施 中国 《刑法》 主观 损害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华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商业秘密由于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经常受到侵害。我国现行刑法第219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对于那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泄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刑法遏制机能。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构成特征 侵犯商业秘密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保护法益的秩序化界定及其教义学展开 被引量:40
13
作者 王志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53,共1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成立条件,不再要求“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只要满足“情节严重”这一定量要素就可构成该罪。这一立法变动,既意味着入罪门槛的进一步降低,也反映出立法者侧重保护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成立条件,不再要求“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只要满足“情节严重”这一定量要素就可构成该罪。这一立法变动,既意味着入罪门槛的进一步降低,也反映出立法者侧重保护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目的。商业秘密民事保护体系的完善和力度的不断增强,对刑事保护的重心定位产生深刻影响。将权利人财产利益作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唯一保护客体或主要客体,不仅与现行刑法的体系安排相冲突,在危害后果的判断方面,也给司法实践增加了困难,造成了刑事法网的不周延。复杂客体说混淆了事实与价值两个不同层次的还原问题,错误地将价值上的“应还原”理解为事实上的“需还原”,造成了秩序法益与个人法益的纠缠不清,不当贬低了秩序法益独立存在的价值。侵犯商业秘密罪本质上是制度依存性犯罪,立足于激励理论;只有当行为人的侵权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创新激励机制,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才应动用刑法予以制裁。将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作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保护客体,进而在行为类型的确定和情节严重的判断上,剔除与商业秘密保护目的不相契合的因素,才可以更为合理地构建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制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个人法益 秩序法益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之辩护及释法完善 被引量:20
14
作者 贺志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53,共15页
2020年6月,全国人大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拟就我国《刑法》第219条侵犯商业秘密罪取消“重大损失”要素,修改为情节犯。这一修法动议可能是履行2020年1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 2020年6月,全国人大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拟就我国《刑法》第219条侵犯商业秘密罪取消“重大损失”要素,修改为情节犯。这一修法动议可能是履行2020年1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规定的商业秘密刑法保护义务的应对表现。考察该协议中英文本可以发现,“取消义务”仅涉及我国启动刑事调查时应取消“商业秘密权利人证实实际损失”的条件,与“重大损失”的入罪门槛无涉;“列入义务”仅涉及入罪行为类型的范围设定,也未涉及是否设定“定量”的入罪门槛。相反,现阶段我国保留“重大损失”的入罪门槛地位仍具有合理性。我国履约宜采取“释法优于修法”的策略,重新认识商业秘密致损机制和设计其定损机制,来解决“获取型”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入罪不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重大损失 司法解释 条约义务 中美经贸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国强 《知识产权》 CSSCI 2002年第3期34-36,共3页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现行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关于本罪的罪过形式,目前在我国刑法学界争议较大,从而直接影响到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正确认定和处理,妨碍了刑法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以下笔者拟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过形式 行刑法 刑法学 司法实践 认定 社会保障功能 确认 直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文生 《知识产权》 CSSCI 2000年第4期43-44,共2页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其法律保护尤其是刑法保护的需要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共识。新刑法设立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这一新罪名,作为保护商业秘密的刑事制裁措施。但是,在盗窃附有商业秘密的载体的行为如何定性上,以及对“给权利人造...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其法律保护尤其是刑法保护的需要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共识。新刑法设立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这一新罪名,作为保护商业秘密的刑事制裁措施。但是,在盗窃附有商业秘密的载体的行为如何定性上,以及对“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标准上,还存在较多的争论,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对此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商业秘密 "重大损失"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商业秘密的刑法实质认定——以企业数据类商业秘密为视角
17
作者 王文华 姚津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8,共12页
数字时代,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与企业数据的商业秘密保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张趋势。这一趋势体现了我国对知识产权严格保护的决心,但也使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界限不清的痼疾进一步显露,需要刑法在适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限缩。现有研究多聚... 数字时代,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与企业数据的商业秘密保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张趋势。这一趋势体现了我国对知识产权严格保护的决心,但也使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界限不清的痼疾进一步显露,需要刑法在适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限缩。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对行为、结果等构成要件要素的限缩,忽视了作为对象要素的商业秘密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导致实践中刑法规制更多地只能以罪量标准进行界分。刑法加强对商业秘密的实质认定,有助于明确侵犯商业秘密刑法与前置法规制之间“质”的差异。以企业数据这一数字时代的新型商业秘密为视角,刑法需要坚持动态思维,以其具有合法性、不存在权属争议为前提,认定其“三性”时,仍须强调其实质创造性、更关注基于竞争优势的商业价值、避免将可控性误认为保密措施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企业数据 竞争优势 实质性创造 商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刑法规制
18
作者 田曳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60,共14页
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国际合作的新需求等现实因素,对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提出新要求。实践中通过不同解释路径适度扩张了刑事保护的半径,以回应尚未造成实际损失时的入罪困境。作为刑事保护的前提,刑法应与前置法在“商业秘密”的判断上... 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国际合作的新需求等现实因素,对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提出新要求。实践中通过不同解释路径适度扩张了刑事保护的半径,以回应尚未造成实际损失时的入罪困境。作为刑事保护的前提,刑法应与前置法在“商业秘密”的判断上保持统一,对于“非公知性”“价值性”“保密性”要件也应遵循相对统一的标准。就保护法益而言,“复杂客体说”更加符合实践的现实需要,其中市场竞争秩序法益的内容正日益被重视与强调。“不正当手段获取型”与“违约型”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基于合法正当的基础获取商业秘密,手段行为的不法性并不会直接影响法益侵害性的高低。除了损失数额与违法所得数额外,“情节严重”也应以保护法益为中心,结合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性质、对企业生产经营及市场竞争秩序造成的现实与潜在影响、行为人的目的与动机等主客观要素,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认定体系。在把握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刑民边界时,既应关注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刑民构成要件本身的区别,也应关注刑民诉讼程序在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商业秘密 不正当手段获取型 违约型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商业秘密民刑交叉案件法律适用重难点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武双 谭宇航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5,共12页
实现对商业秘密宽严相济的保护,需要澄清商业秘密民刑交叉的重难点问题。首先是实体问题:民事法与刑事法认定侵害行为成立时,原则上应对相关构成要件的内涵持一致理解,刑事法仅可在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作出一些限缩。民事法与刑事法认定... 实现对商业秘密宽严相济的保护,需要澄清商业秘密民刑交叉的重难点问题。首先是实体问题:民事法与刑事法认定侵害行为成立时,原则上应对相关构成要件的内涵持一致理解,刑事法仅可在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作出一些限缩。民事法与刑事法认定侵害行为造成损害时,存在一定区别,需要从刑事法角度,独立考量民事法的规则是否能在刑事诉讼中适用,但在刑事诉讼能认定的损害,民事诉讼也能认定,是民事损害的底线。其次是程序问题:民事诉讼采用举证义务转移规则,刑事诉讼采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规则,两者不相互排斥;“民刑并行”不存在根本性问题,反而可构建层次分明、作用不同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发挥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各自优势。最后是在先裁判约束力上:就在先刑事裁判对在后民事诉讼的约束力,应区分刑事裁判的裁判主文、主要及定罪案件事实、主要及定罪案件事实所依赖的证据,形成具有梯度的约束力;就在先民事裁判对在后刑事诉讼的约束力,民事裁判对刑事诉讼的约束力较弱,刑事诉讼应按照刑事诉讼自身的法律标准,审查民事裁判所确定的案件事实、所依赖的证据是否应当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商业秘密民事侵权 民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秘密保护的民刑界限——以跳槽后使用原单位的图纸进行营利行为的性质认定为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兴培 朱可人 《法治研究》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本文以行为人从原单位"跳槽"后以不正当手段继续使用原单位进行保密的技术图纸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性质认定为视角,通过对刑事法的二次违法性属性等理论、刑法谦抑性原则以及契约自由精神进行详细地阐述,对案件争议焦点中的侵... 本文以行为人从原单位"跳槽"后以不正当手段继续使用原单位进行保密的技术图纸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性质认定为视角,通过对刑事法的二次违法性属性等理论、刑法谦抑性原则以及契约自由精神进行详细地阐述,对案件争议焦点中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商业秘密本身以及数额认定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在认定本案可以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同时,在法条之外另辟蹊径,着重运用刑法谦抑原则和契约自由对本案涉及的另一个焦点——刑事立法该如何界定刑民的应有隔离地带进行详尽地分析,以厘清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入罪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评价 侵犯商业秘密罪 刑民交叉 刑民区别 契约自由 刑法谦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