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子代理商对供应商资源的依赖:基于商业社会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万君 李艳军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当前中国种子产业链利益分配中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代理商所获份额明显高于资金、技术等资源占优的种子公司(供应商),这一现象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但至今没有找到满意的解释。本研究基于对湖北、安徽和江西等省30个县... 当前中国种子产业链利益分配中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代理商所获份额明显高于资金、技术等资源占优的种子公司(供应商),这一现象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但至今没有找到满意的解释。本研究基于对湖北、安徽和江西等省30个县(市)440家油菜和水稻种子代理商调查的数据,实证分析主供应商资源对代理商依赖的影响,并检验代理商商业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力图解释前述种业利益分配中的奇怪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主供应商资源对代理商依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代理商与其他供应商的关系以及与同级代理商的关系显著负向调节了这一资源依赖关系。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种业利益分配中的奇怪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商资源 代理商依赖 商业社会资本 调节效应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商业社会对陈洪绶画风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菡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145,共5页
晚明浓郁的商业社会氛围对陈洪绶的绘画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洪绶受教育环境影响,积极读书仕进却屡遭打击,仕途不顺和经济困顿导致其不得不以底层文人的身份投身于商业书画的创作中。但陈洪绶始终秉持着文人风骨,使得他的绘画没有... 晚明浓郁的商业社会氛围对陈洪绶的绘画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洪绶受教育环境影响,积极读书仕进却屡遭打击,仕途不顺和经济困顿导致其不得不以底层文人的身份投身于商业书画的创作中。但陈洪绶始终秉持着文人风骨,使得他的绘画没有完全迎合市场。晚明江南城市的富裕奢华提升了书画作品的需求空间,为了生计,陈洪绶不仅从事书画买卖,而且积极参与用于图书插画的版画制作。陈洪绶绘制的版画作品不仅为版画带来了文人气息,同时他也从版画中吸收了新的绘画方式。通过融汇古今,陈洪绶最终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在晚明画坛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绶 画风 晚明 商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徽州商业社会中的教育特色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琳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9,共8页
明清时期,徽州是个“以货殖为恒产”的商业社会。在徽商和徽州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徽州教育呈现出一些不同于自然经济时代的特色。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新的教育观念的萌生、商业实用教育的推行、教育经费的商业化经营,以及... 明清时期,徽州是个“以货殖为恒产”的商业社会。在徽商和徽州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徽州教育呈现出一些不同于自然经济时代的特色。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新的教育观念的萌生、商业实用教育的推行、教育经费的商业化经营,以及教育的相对平等性和相对开放性等四个方面。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徽州教育仍是浓厚的封建性教育,其近代性是非常微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徽州 商业社会 教育特色 教育观念 教育经费 封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论商业社会的“财富”与“正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康子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2,109,共10页
财富与正义间的关系是商业社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要对财富实施恰当、正义的治理,我们就需要理解商业社会的道德基础。在关于"财富之原因和性质"的论述中,亚当·斯密从"同情"这一人性原则出发,论证了劳动分... 财富与正义间的关系是商业社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要对财富实施恰当、正义的治理,我们就需要理解商业社会的道德基础。在关于"财富之原因和性质"的论述中,亚当·斯密从"同情"这一人性原则出发,论证了劳动分工、社会分化的自然基础;以"劳动"为核心,依"同情"机制求索到价值的自然尺度,交易和商业的自然法。亚当·斯密关于正义的论述带来了政治学思想上的革命:分配正义的基础是交互正义(commutative justice),而不是某种特定的政治结构;只要交易的过程、由价格所体现的交易秩序是正义的,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便是正义且自由的。亚当·斯密的解决方式不仅使商业和商业社会在法理学上获得了正当性,也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了立法者科学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商业社会 财富 正义 自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宪章》与英国初始商业社会 被引量:3
5
作者 龚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MAGNA CARTA)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学者们一般只提及《大宪章》的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意义,有的也引申到了对后来“自由”、“民主”思潮和运动的影响。笔者通过阅读《大宪章》的63款条文,发现《大宪章》认同... 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MAGNA CARTA)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学者们一般只提及《大宪章》的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意义,有的也引申到了对后来“自由”、“民主”思潮和运动的影响。笔者通过阅读《大宪章》的63款条文,发现《大宪章》认同了当时英国商业社会的现实,并对商业社会的各个方面予以了法律的框定。正因如此,《大宪章》对后来英国社会尤其是商业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宪章》 商业社会 认同 框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格兰启蒙学派视野中的商业社会、文明政体及其政治局限 被引量:2
6
作者 谭安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184,共12页
与试图吞噬社会的市场社会理念不同,作为一个韦伯式的"理想类型"概念,苏格兰启蒙学派所说的商业社会指的是一种以高度分工、相互依赖为根本特征的文明社会形态。普遍的相互依赖意味着人们摆脱了对特定他人的依赖和支配关系,... 与试图吞噬社会的市场社会理念不同,作为一个韦伯式的"理想类型"概念,苏格兰启蒙学派所说的商业社会指的是一种以高度分工、相互依赖为根本特征的文明社会形态。普遍的相互依赖意味着人们摆脱了对特定他人的依赖和支配关系,而与商业社会的个人(民事)自由相适应的文明政体,则体现了商业社会理论的全部政治想象。然而,文明政体学说是把政治当作商业社会之派生物的结果,它遮蔽了政治相对于社会的自主性,因此既无法理解建构政治共同体的国内政治需求,更无从解释贸易猜忌的国际政治含义,甚至会导致商业社会的自我挫败。重新认识商业社会本身及其政治意涵和局限,是反思我们所处的商业时代及其政治困惑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启蒙运动 商业社会 市场社会 文明政体 政治的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社会”:英国近代早期的一种新观念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卫良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8,共5页
英国"商业社会"的出现源于海内外商业贸易的迅猛发展。在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思想家们在有关商业贸易获利的正当性和重要性、"市场"概念、商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方面逐渐呈现出相似的意识... 英国"商业社会"的出现源于海内外商业贸易的迅猛发展。在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思想家们在有关商业贸易获利的正当性和重要性、"市场"概念、商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方面逐渐呈现出相似的意识,至古典经济学时代,"商业社会"的观念获得了最为充分的阐释。这一观念对于正确认识和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重商主义 商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闻传播与商业社会文化间的冲突及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聂宝玉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83,共2页
美国新闻媒体受到商业社会文化的强烈冲击。其中既有消费主义影响,也有新闻传播与商业传播的理念冲突。信息时代的公民新闻及大众文化传播泛娱乐化等美国商业社会文化,均与其新闻专业主义发生矛盾冲突。新闻媒体在适应商业社会文化过程... 美国新闻媒体受到商业社会文化的强烈冲击。其中既有消费主义影响,也有新闻传播与商业传播的理念冲突。信息时代的公民新闻及大众文化传播泛娱乐化等美国商业社会文化,均与其新闻专业主义发生矛盾冲突。新闻媒体在适应商业社会文化过程时,其新闻信息传播也会出现某种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新闻传播 商业社会 文化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税收制度与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于北京市经验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闫茂旭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51,共10页
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实施了差异化的税收制度,拉开了工商业个体经营和合作经营之间的税负距离。这种制度安排对工商业改造产生了杠杆作用。税收征管过程中国家与工商业之间一系列博弈行为加快了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实施了差异化的税收制度,拉开了工商业个体经营和合作经营之间的税负距离。这种制度安排对工商业改造产生了杠杆作用。税收征管过程中国家与工商业之间一系列博弈行为加快了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差异化 杠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不见的手”与“商业社会”--亚当·斯密的自利观
10
作者 杨芳 卢少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129,共6页
18世纪的西欧,"自利"作为一种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成为众多思想家争论的敏感话题。斯密揭示了自利的两层含义——自保与虚荣,并通过阐释"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利用斯多葛派的部分与整体的和谐观整合了其他思想家对自... 18世纪的西欧,"自利"作为一种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成为众多思想家争论的敏感话题。斯密揭示了自利的两层含义——自保与虚荣,并通过阐释"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利用斯多葛派的部分与整体的和谐观整合了其他思想家对自利的理解。他肯定了在商业社会里,追求自利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并把制度作为联结自利和公益的纽带,从而使人们的自利追求摆脱了传统的道德谴责,也为抨击政府以公益为借口牺牲民众自利的暴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 自利 公益 商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语课堂——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迎接商业社会竞争中扮演的角色
11
作者 杜大卫 黄少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80-83,89,共5页
本文讨论一些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因素,而教师能够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学生在课堂、社会、工作中的表现效果。本文也就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传统的弱点、发扬优点方面的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口语课 商业社会 角色扮演 高校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社会视阈中的公仆意识再造——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性的复归与再生产
12
作者 高信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3-35,共3页
良序和谐社会的建构必须实现个体性与公共性之间的有效平衡,因此,在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商业社会里,重塑日益式微的公共性、公共精神就是一个急迫而又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对公职人员、领导干部来说,就是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公仆意... 良序和谐社会的建构必须实现个体性与公共性之间的有效平衡,因此,在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商业社会里,重塑日益式微的公共性、公共精神就是一个急迫而又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对公职人员、领导干部来说,就是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公仆意识。重塑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必须坚持以下的"建设路线",即坚持把现代公民理念作为公仆意识再造的身份前提,把公共精神培养视为公仆意识的价值内涵,把责任感激发视为公仆意识的特质,把服务视为公仆意识再生产的关键,把为人民服务纳入到具体的、现实的日常生活行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社会 公共性 公仆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和主要经验
13
作者 顾纪瑞 《江苏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38-43,共6页
本文研究江苏省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和主要的经验,集中地剖析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扩展到全行业合营的背景、做法、政策措施以及各个时期存在的问题上,而对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则不再叙述。
关键词 公私合营企业 工业部门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无锡市 汽车公司 高级技术人员 工业企业 新记录 不变价 产品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商业社会中英国人的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风云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商业社会 英国人 特性 商业广告 协调作用 文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社会与普通人的美德--亚当·斯密的人性科学解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7,共9页
伴随商业文明的兴起,人性科学成为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理解人类社会的一把钥匙。亚当·斯密认为,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其社会性激情同情与合宜,是人们行为规范的生发之源;实际的旁观者和公正的旁观者分别充当低级法庭和高级法... 伴随商业文明的兴起,人性科学成为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理解人类社会的一把钥匙。亚当·斯密认为,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其社会性激情同情与合宜,是人们行为规范的生发之源;实际的旁观者和公正的旁观者分别充当低级法庭和高级法庭,维系着人们的上述激情。将合宜具体化为“完美的审慎”、“严格的正义”和“恰当的仁慈”,从而将人性中的同情原理由一般的道德领域延伸到商业社会必需的智力美德、经济美德和现代法权领域。斯密的人性科学,实为一种针对普通人的美德激情论,实现了伦理学在道德主体、来源及其范畴方面的现代性转向,为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普通人规范自身行为、追求自身权利和促进社会发展找到了一个内在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人性科学 普通人 同情 合宜 商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宪章》对英国政治民主和商业社会发展的影响
16
作者 陈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5,共5页
受原始的军事民主制传统、封君封臣契约关系、基督教神权政治的影响,加上约翰王的横征暴敛,《大宪章》在1215年产生。《大宪章》保护了教俗贵族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规定了公正的法庭审判原则,保护了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自由。它还具体规... 受原始的军事民主制传统、封君封臣契约关系、基督教神权政治的影响,加上约翰王的横征暴敛,《大宪章》在1215年产生。《大宪章》保护了教俗贵族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规定了公正的法庭审判原则,保护了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自由。它还具体规定了城市特权、商人通商权利、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大宪章》为"王在法下""王在议会"商人和商业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同王权斗争的法律武器,为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宪章》 人身自由 私人财产 商人和商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的自然史与约翰·米勒对商业社会的构想
17
作者 张正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7-154,160,共9页
18世纪约翰·米勒在其《等级差序的起源》一书中将家庭的历史置于“狩猎、游牧、农业、商业”的四阶段中论述。他对个体权利的历史叙述与他的商业社会构想密切相关。米勒注意到商业社会中妇女地位的改善,并视其为商业社会的一大优势... 18世纪约翰·米勒在其《等级差序的起源》一书中将家庭的历史置于“狩猎、游牧、农业、商业”的四阶段中论述。他对个体权利的历史叙述与他的商业社会构想密切相关。米勒注意到商业社会中妇女地位的改善,并视其为商业社会的一大优势,同时他也注意到商业精神对道德情感的腐蚀。他希望家庭能够作为培养道德情感、对抗道德败坏的温床,并将家庭经济作为抵御贫困的一个手段。米勒对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成员权利的论断为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米勒 家庭 自然史 商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邵纬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5-51,共7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回顾党领导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光辉业绩和历史经验,对于宣传党的历史,认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回顾党领导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光辉业绩和历史经验,对于宣传党的历史,认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区分两类资产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资产阶级 国家资本主义 历史经验 毛泽东 公私合营企业 相结合 中共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社会的人性与政治曼德维尔论社会性与商业国家
19
作者 张帅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0-207,共28页
晚近的思想史研究对商业社会性和商业国家的考察,揭示了政治道德哲学在18世纪相对于此前的决定性推进,但是学者们尚未注意到曼德维尔在这一变革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曼德维尔借助以礼貌和虚伪为核心的“社会性”概念革新了霍布斯的人... 晚近的思想史研究对商业社会性和商业国家的考察,揭示了政治道德哲学在18世纪相对于此前的决定性推进,但是学者们尚未注意到曼德维尔在这一变革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曼德维尔借助以礼貌和虚伪为核心的“社会性”概念革新了霍布斯的人性论图景,阐释了商业社会秩序背后的人性逻辑;另一方面,他始终重视政治视野,强调国家在建立和维持大型商业社会方面的重要意义。事实上,曼德维尔之所以愿意接受在道德上相当可疑的现代商业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对国际环境的清醒认识。他对商业社会的政治力量和道德困境的深刻洞察,决定性地塑造了此后政治道德哲学的发展走向。只有将道德和政治维度纳入考察视野,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商业社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维尔 商业社会 道德哲学 政治哲学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论优雅艺术与商业社会的需要
20
作者 张正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亚当·斯密对优雅艺术的评论是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斯密不认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会败坏道德风俗,主张优雅艺术有助于矫正商业社会的弊端。他承认艺术批评的社会相对性,故审慎看待商业社会中艺术的作用。斯密认为商业社会需要优雅的... 亚当·斯密对优雅艺术的评论是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斯密不认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会败坏道德风俗,主张优雅艺术有助于矫正商业社会的弊端。他承认艺术批评的社会相对性,故审慎看待商业社会中艺术的作用。斯密认为商业社会需要优雅的艺术,它们可以充当迷信和狂热的解毒剂。他肯定艺术创作这种非生产性劳动的价值,对创作者提出较高的要求,并赞同以消费优雅艺术时的愉悦来弥补商业社会中智力的、社会的和军事的才能的残缺。斯密对优雅艺术的论断表明他关注的不只是财富的创造,还有人的完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思想在19世纪约翰·密尔和杰文斯等思想家“人的科学”中得到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优雅艺术 商业社会 非生产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