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标识保护中“过度财产化”现象的“原则”治理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山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2,共9页
近年来,包括商标在内的商业标识保护中出现了“过度财产化”现象,对一些本不属于合法利益的范畴以“利益”之名给予保护,对一些本应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保护的合法利益采取设定或推定绝对权的方式予以救济,民事主体所能主张的财产范围形成... 近年来,包括商标在内的商业标识保护中出现了“过度财产化”现象,对一些本不属于合法利益的范畴以“利益”之名给予保护,对一些本应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保护的合法利益采取设定或推定绝对权的方式予以救济,民事主体所能主张的财产范围形成了超越成文法规范或违背基本法理逻辑的扩张。“过度财产化”现象的化解存在多种路径,考虑到我国修法进程较慢的传统与现状,除妥当解释《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现有基本原则条款外,依据上位法《民法典》中基本原则条款实施弹性调整,也是一种妥当、务实的治理模式。商业标识保护中“过度财产化”现象的“原则”治理模式,需要在绝对权法定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商业标识之上“权利和利益”的区分保护,推进商业标识保护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商标 过度财产化 法益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之评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太平 袁振宗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4,共12页
正确解释和评价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该制度的地位和所提供的保护的特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在商标保护上的补充地位决定了其提供的保护具有非设权性、补充性和有限性。2017年《反不正当竞... 正确解释和评价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该制度的地位和所提供的保护的特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在商标保护上的补充地位决定了其提供的保护具有非设权性、补充性和有限性。2017年《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厘清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拓宽了商业标识的范围,重构了商业标识的构成要件,虽未规定适用例外,但并不足虑。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标识保护制度的关键是确定受保护商业标识的范围和"有一定影响"的标准,弄清商业标识使用的含义,明确混淆可能性的侵权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 商业标识 有一定影响 使用 混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选择——基于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莲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7,共9页
现代社会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可分为知识产权法典模式、商业标识法模式、商标法模式、商标法基础上的扩充模式、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融合体模式。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应基于中国立法的现实基础和目标取向进行选择,以主导... 现代社会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可分为知识产权法典模式、商业标识法模式、商标法模式、商标法基础上的扩充模式、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融合体模式。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应基于中国立法的现实基础和目标取向进行选择,以主导式法律模式为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法律模式。我国应以《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为契机,在现行《商标法》基础上整合成《商标和其他标识法》,以此作为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主导式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立法体系 模式选择 商标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标识共存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哲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5-192,共8页
近年来,商业标识共存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有效路径,其可分为商业标识协议共存与商业标识法定共存两种类型。从成因上看,商业标识共存既是商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基于现有商业标识多头立法下的无奈选择,亦是实用主义哲学在... 近年来,商业标识共存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有效路径,其可分为商业标识协议共存与商业标识法定共存两种类型。从成因上看,商业标识共存既是商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基于现有商业标识多头立法下的无奈选择,亦是实用主义哲学在法律上适用的结果。考虑到商业标识形态下符号表达的有限性,以及保护财产利益的客观要求,法律应当准予商业标识间的共存,商业标识共存具有正当性。商业标识共存之认定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不造成相关公众混淆的情况下,法院应尊重商业标识使用所形成的市场格局,允许经过善意、规范性使用的商业标识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共存 商标法 考量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标识权”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升权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53,共6页
"商业标识权"是一个法学理论中人为创造出来的集合概念,具有走向闭合的特征。在知识产权法学基础理论中创造并引入"商业标识权"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将之应用于知识产权范围界定等问题中,还可以通过对系统论与私权保... "商业标识权"是一个法学理论中人为创造出来的集合概念,具有走向闭合的特征。在知识产权法学基础理论中创造并引入"商业标识权"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将之应用于知识产权范围界定等问题中,还可以通过对系统论与私权保护理念的确立和强调来促进我国商业标识保护立法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集合概念 立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商业标识保护的思考
6
作者 韩学志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7-151,共5页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市场将向世界开放,也意味着中国必须面对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通过分析商业标识在经济领域中的价值及商业标识的法律保护问题,提出加入WTO,实施商业标识战略的重要意义,以揭示这一法律制度的信息经济学本质,从...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市场将向世界开放,也意味着中国必须面对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通过分析商业标识在经济领域中的价值及商业标识的法律保护问题,提出加入WTO,实施商业标识战略的重要意义,以揭示这一法律制度的信息经济学本质,从而为我们认识、评价商业标识的功能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商业标识 知识产权 经济价值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司法裁量
7
作者 魏玮 《知识产权》 CSSCI 2005年第2期41-44,共4页
近几年来,因商标权与商号权相互冲突引发的商业标识1权利冲突案件越来越多,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商业标识权利冲突已成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问题中的热点和难点。因此,从理论上关注此类案件已成为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权利冲突 商业标识 司法裁量 知识产权权利 冲突问题 审判实践 商号权 商标权 案件 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商业标识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8
作者 郑海味 《华东经济管理》 2004年第4期188-190,共3页
商业标识即商业意义上的“识别性标记” ,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竞争进入了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阶段之后 ,商业标识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立足长远发展的现代企业应当考虑商业标识的保护策略 。
关键词 企业 商业标识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添附理论的商业标识保护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刁舜 陈家宏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8,共8页
商业标识与劳动结合后的权利归属与利益分享产生的冲突纠纷较为频繁,我国现有的保护路径主要倾向于片面地保护特定主体的权益,导致利益失衡;抑或是将商业标识产生的权益交由各方主体共有,不利于商业标识的后续流转。现行的法律规则未对... 商业标识与劳动结合后的权利归属与利益分享产生的冲突纠纷较为频繁,我国现有的保护路径主要倾向于片面地保护特定主体的权益,导致利益失衡;抑或是将商业标识产生的权益交由各方主体共有,不利于商业标识的后续流转。现行的法律规则未对此提供有效指引,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诸如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公司包装装潢案法律适用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弊端,通过糅合式的立法模式,在财产法编中引入传统物权的添附规则是必要的,遵循当事人约定优先的任意性法律规范,应以"转换化测试标准"为主、"价值差异测试标准"为辅来判断其是否形成了商业标识的添附物,再根据贡献较大的一方取得商业标识的专有权,并弥补另一方相应的投入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附 商业标识 包装装潢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业标识法律保护制度的协调与完善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晓玲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7-209,共13页
商业标识的保护模式一种是设权保护模式,以《商标法》为代表;另一种是侵权法保护模式,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代表。以法益保护模式相关理论为指导,重在厘清《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业标识的界限。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反向... 商业标识的保护模式一种是设权保护模式,以《商标法》为代表;另一种是侵权法保护模式,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代表。以法益保护模式相关理论为指导,重在厘清《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业标识的界限。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反向假冒和抢注域名不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应当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在混淆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之外,增加淡化和阻碍竞争两类针对商业标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如此,《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商业标识或可得到周延、恰当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保护 设权保护模式 侵权法保护模式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城市商业招牌标识的多元化发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建新 朱琦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3-184,197,共3页
城市商业环境中的招牌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味,引导消费的重要语汇。从城市招牌设计的形态、色彩、字体以及地域文化的个性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城市招牌标识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商业招牌标识 标识设计 多元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语:短句中的法律复杂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段芸蕾 谢晓尧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38,共7页
广告语涉及众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广告语具有可版权性的特点,表达量并非独创性的决定性因素,相反,文字的简洁性恰好是独创性的表现;高度提炼后的表达,不能简单地归为思想的范畴。广告语及其组成片段具有识别功能,一旦获得第二含义,即具... 广告语涉及众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广告语具有可版权性的特点,表达量并非独创性的决定性因素,相反,文字的简洁性恰好是独创性的表现;高度提炼后的表达,不能简单地归为思想的范畴。广告语及其组成片段具有识别功能,一旦获得第二含义,即具有保护的必要性。对广告语的侵犯关涉竞争秩序,运用一般条款进行商业伦理的判断,有利于保护广告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 版权保护 商业标识 一般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商品化权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鹏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5,共12页
日本的商品化权概念,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实践中逐渐定型为从人格权理论出发,为自然人人格要素的财产价值提供保护的制度。但是学说上对该权利性质与构成的认识并未局限于人格权理论,而是以顾客吸引力学说或商业标识法体系为中心尝试建... 日本的商品化权概念,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实践中逐渐定型为从人格权理论出发,为自然人人格要素的财产价值提供保护的制度。但是学说上对该权利性质与构成的认识并未局限于人格权理论,而是以顾客吸引力学说或商业标识法体系为中心尝试建立更为综合性的商品化权理论。面对相同的利益关系,到底是通过立法或是司法创设一个更加广义的商品化权,还是以人格权理论着手定义商品化权概念,成为摆在日本学界与实务界面前的未竟课题。与之相对应,对商品化权的主体、客体、存续期间、权利的转移与继承、侵权的判定与抗辩、权利救济等问题也需要放在日本商品化权的理论背景下予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争议具有全面的认识,进而在比较法上具有共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化权 形象权 人格权理论 顾客吸引力 商业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条款的修改和完善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伟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32,共11页
针对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征求意见中的《修订草案》关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条款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应改变长期以来在该规定中将"知名商品"和"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并列为两个... 针对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征求意见中的《修订草案》关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条款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应改变长期以来在该规定中将"知名商品"和"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并列为两个不同要件的错误做法;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防止可能对商品来源的"造成混淆",同时也应该制止那些导致损害或利用未注册知名商业标识的商业声誉或减弱其显著特征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冒 未注册商业标识 混淆 商誉 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号权效力地域限制质疑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冬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8,共7页
按照目前学界主流观点,商号权的效力受到地域限制。这种将商号取得中的问题扩展至商号权效力全部的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商号权的效力取决于对其性质的认定,而不取决于其登记管理制度。作为知识产权的商号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名称权的商... 按照目前学界主流观点,商号权的效力受到地域限制。这种将商号取得中的问题扩展至商号权效力全部的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商号权的效力取决于对其性质的认定,而不取决于其登记管理制度。作为知识产权的商号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名称权的商业标识权的商号权,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混淆的规定即是商号禁止权的内容。无论从商号使用权还是从商号禁止权的角度,均应得出商号权的效力不受地域限制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号权 名称权 商业标识 地域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体育赞助法律关系的法理阐释、规范进路与制度供给——以《体育法》第三次修订为背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世扬 李运达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50,共10页
体育赞助法律关系同时涉及合同与侵权问题。基于关涉法域的多元性等因素,《体育法》并未专门规定“体育赞助合同”类型,故只能通过解释论寻求规范依归。考量体育赞助协议的典型合同目的等因素,可以发现“赠与合同说”等传统解释路径存... 体育赞助法律关系同时涉及合同与侵权问题。基于关涉法域的多元性等因素,《体育法》并未专门规定“体育赞助合同”类型,故只能通过解释论寻求规范依归。考量体育赞助协议的典型合同目的等因素,可以发现“赠与合同说”等传统解释路径存在逻辑错误或规制不足问题。对此,根据体育赞助的营利性、对价性和“品牌传播”目的,将之认定为商业标识许可使用合同的特殊类型,并以《民法典》第993条及《体育法》第52条第2款作为规范框架,既符合合同层面的规范现实,又能够实现侵权层面的逻辑自洽;同时,应考虑以体育商业标识保护为重点,通过明确使用权流转规则、标识瑕疵担保义务法定化等措施,从合同及侵权两个层面共同为体育赞助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赞助 民法典 体育法 商业标识许可使用合同 标识瑕疵担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期刊版式权之法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淑君 《现代情报》 2004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图书期刊出版者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就是版式权 ,即图书期刊出版者保护其版式设计的权利。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属于出版者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 ,其版式权性质上应属于广义著作权中的邻接权范畴。图书期刊版式权与狭义著作权、外观设计权... 图书期刊出版者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就是版式权 ,即图书期刊出版者保护其版式设计的权利。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属于出版者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 ,其版式权性质上应属于广义著作权中的邻接权范畴。图书期刊版式权与狭义著作权、外观设计权、装帧设计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出版 期刊出版 版式权 版式设计 著作权 邻接权 外观设计权 装帧设计权 商业标识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话广告诗词
18
作者 刘连城 《商业研究》 1984年第4期25-26,共2页
我国广告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在《外储说右上》写道:“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可见,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已有广告性质的商业标识。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商业和文化也跟着发展,反映在广告的形式... 我国广告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在《外储说右上》写道:“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可见,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已有广告性质的商业标识。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商业和文化也跟着发展,反映在广告的形式和手段上也逐渐复杂就来。用诗词作广告就是其中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诗 公元前 诗词 发展 商业标识 韩非子 生产力 战国 宋人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