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商业文学发展历史初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沅汶 陈书良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96,共6页
中国商业文学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与壮大的今天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对它的研究。而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清理并描述它演变的过程 ,探讨其发展的规律。本文重在对中国商业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中国 商业文学 经济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文学”范畴之批评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金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4-137,共4页
中国商贾文学研究起步迟、基础薄弱。当前命名上的淆乱即为其证。在分析、归纳和批评已有命名观点基础上,首次提出"商贾文学"概念及其内涵,即:商贾文学就是表现商贾及其社会生活的文学。这一新命名有利于规避混乱和歧义,有利... 中国商贾文学研究起步迟、基础薄弱。当前命名上的淆乱即为其证。在分析、归纳和批评已有命名观点基础上,首次提出"商贾文学"概念及其内涵,即:商贾文学就是表现商贾及其社会生活的文学。这一新命名有利于规避混乱和歧义,有利于克服旧命名方式带来的题材狭隘化、人物平面化等欠缺和不足,有利于中国商贾文学研究早日走上健康平稳的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文学 商贾文学 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商业文学的倾斜
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6-96,共1页
张炯在《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新格局》(《当代文坛》1989年工期)一文中指出:由于我国存在着极不合理的脑体劳动报酬的倒挂,知识分子的收入低下,在当前通货膨胀、全民皆商的大潮冲击下,文学便迅速向商业倾斜。为多得稿费,有些作家不仅粗制滥... 张炯在《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新格局》(《当代文坛》1989年工期)一文中指出:由于我国存在着极不合理的脑体劳动报酬的倒挂,知识分子的收入低下,在当前通货膨胀、全民皆商的大潮冲击下,文学便迅速向商业倾斜。为多得稿费,有些作家不仅粗制滥造,而且不惜迎合某些公众的低级趣味,从而使文学的水平受到严重的损害。这种趋向与文学刊物和出版社着眼多赚钱的普遍追求自然有关。目前宏伟之作、精美之作、深刻之作少,而猥琐之作、粗劣之作、肤浅之作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文学 当代文坛 文学创作 知识分子 追求自然 低级趣味 作家 稿费 新格局 通货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制造的主潮:中国网络文学类型文模式的生成及其商业化面向
4
作者 孙葳 乔焕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类型文模式是中国网络文学在当下阶段的主要形式,尽管这一形式凝聚着网络时代大众作者-读者的共同劳动,但它并非网络文学自我生产的结果,而是已经内在于出版资本主义推动的文学商业化的历史,并成为资本主义向文学、文化领域扩张的新手... 类型文模式是中国网络文学在当下阶段的主要形式,尽管这一形式凝聚着网络时代大众作者-读者的共同劳动,但它并非网络文学自我生产的结果,而是已经内在于出版资本主义推动的文学商业化的历史,并成为资本主义向文学、文化领域扩张的新手段。从早期论坛和文学网站的实体书出版实践,到文学网站“起点模式”的确立,贯穿着连续性的文学商业化脉络。“起点模式”通过对文学活动的闭环运作和系统的抽象化,打造出中国网络文学生产的行业标准,确立了类型文生产模式,同时也使资本的积累逻辑正当化。对网络类型文主潮的认识,忽略文学商业化的连续性历史,就会失去网络文学研究的批判性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类型小说 资本 文学商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永与商业性文学
5
作者 张亚权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柳永的一生仕途不畅 ,“未名未禄” ,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去“奔名竞利” ,但柳永作为一个文化人 ,他的方式就是用媚俗的方式迎合大众趣味 ,以反映大众生活的词来换取自己的生活资本。这种以媚俗为特征 ,以求名求利为目的的文学 ,是商业性... 柳永的一生仕途不畅 ,“未名未禄” ,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去“奔名竞利” ,但柳永作为一个文化人 ,他的方式就是用媚俗的方式迎合大众趣味 ,以反映大众生活的词来换取自己的生活资本。这种以媚俗为特征 ,以求名求利为目的的文学 ,是商业性文学。柳永的叛逆精神和创作实践不仅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且他还是第一个将商业性文学引入文学殿堂使之“大得声称于时”的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商业文学 古代文学研究 写作主体 文风 长调 慢词 表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文学商业化的倾向
6
作者 杨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6-38,共3页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文学发生了某种蜕变。在相当程度上出现的商业化倾向,正扭曲着文学的宝贵价值。坚决克服和反对这种倾向,保证文学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文学商业 文学创作 商业化倾向 亟待解决 经济大潮 社会效益 作品 不良影响 经济效益 社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媚俗:文学创作的一个误区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元龙 赵淑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商业文学 严肃文学 叙事模式 作家 文学走向 程式化 文学市场 通俗文学 商业化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新时期的商业大众类知青小说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可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4-177,共4页
商业大众类知青小说在后新时期知青小说中占据着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池莉、叶辛、晓剑等许多作家都是这类小说的创作者。它主要重视性、寻宝、谋杀、侦破、奇风异俗等常规性猎奇要素,偶尔也会运用狂欢要素和三角恋等古老原型,表现出了强... 商业大众类知青小说在后新时期知青小说中占据着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池莉、叶辛、晓剑等许多作家都是这类小说的创作者。它主要重视性、寻宝、谋杀、侦破、奇风异俗等常规性猎奇要素,偶尔也会运用狂欢要素和三角恋等古老原型,表现出了强烈的娱乐性和刺激性。这种特征也渗透到政治权威类和纯文学类知青小说中,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此类小说的后果是将历史娱乐化、肤浅化,使历史真实被享乐性需求所覆盖,也造就了主体的自欺态度,它同时使作家被物质欲望所俘获而无法超越时代,使文学成为刺激品,进而也使读者失去精神的深度而碎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时期 知青小说 商业大众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旋涡中的清醒与迷误——沈从文海派文学批评之反思
9
作者 文学武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0-186,共7页
作为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沈从文对于海派文学的批评是相当严厉的,其对海派文学商业化、市场化和某种低俗、恶趣的讨伐都显示了一个批评家的责任感,对于20世纪20、30年代文学中出现的某些弊端起着及时纠偏的作用。但同时,沈从文对海派文... 作为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沈从文对于海派文学的批评是相当严厉的,其对海派文学商业化、市场化和某种低俗、恶趣的讨伐都显示了一个批评家的责任感,对于20世纪20、30年代文学中出现的某些弊端起着及时纠偏的作用。但同时,沈从文对海派文学的批评也流露着较为极端的情绪,甚至完全抹杀了海派作家创作的价值,一定程度地暴露出沈从文现代感的缺失和批评态度的偏颇。对沈从文海派文学批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在都市化、现代化的文化背景中做出反思,对于今天健康的文学批评乃至城市文化精神的建构仍然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海派文学批评 文学商业 都市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与“京派”“海派”论争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投文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82-87,共6页
沈从文是三十年代初期京海论争的关键性人物。他不仅是这场论争的引发者,更重要的是他在论争中的观点具有把握文学本质特征的深刻性和敏锐性。他从文学本体论的立场出发,标举文学的独立性,倡导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要求作家摆脱对一... 沈从文是三十年代初期京海论争的关键性人物。他不仅是这场论争的引发者,更重要的是他在论争中的观点具有把握文学本质特征的深刻性和敏锐性。他从文学本体论的立场出发,标举文学的独立性,倡导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要求作家摆脱对一切非文学因素的依附和屈从,真正实现文学自身的价值。这是沈从文的真正用心所在,也是其不容忽视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京派文学 海派文学 创作态度 文学商业 文学政治化 文学理念 现代文学 沈从文 社会政治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