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失衡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基于中国农村地区的研究发现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雪燕 伊莎贝尔.阿塔尼 李树茁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7,共14页
基于2008年安徽省CH市JC区的调查数据,通过与同年龄段已婚男性的对比,对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国性别失衡背景下,男性婚姻挤压导致大龄未婚男性难以获取... 基于2008年安徽省CH市JC区的调查数据,通过与同年龄段已婚男性的对比,对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国性别失衡背景下,男性婚姻挤压导致大龄未婚男性难以获取正常、稳定的性行为,商业性行为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和弥补方式,其发生率在农村地区的大龄未婚男性当中存在显著升高的可能性;相对于较高的商业性行为发生率而言,大龄未婚男性的安全套使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使得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具有高风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龄未婚男性 商业性行为 性别失衡 婚姻挤压 安全套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姻挤压和流动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基于中国西安的调查发现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雪燕 王珺 伊莎贝尔.阿塔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9,共9页
基于西安市男性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通过与同年龄段的已婚男性对比,对性别失衡背景下的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发生率达到37.2%,显著高于已婚分居男性中30.1%和已婚同居男性中17.2%的... 基于西安市男性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通过与同年龄段的已婚男性对比,对性别失衡背景下的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发生率达到37.2%,显著高于已婚分居男性中30.1%和已婚同居男性中17.2%的发生率(Chi2=31.33,p=0.000);婚姻状况、艾滋病知识得分、年龄、收入等变量均与商业性行为发生率及发生频度显著相关;同时,大龄未婚男性的安全套使用频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并受到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商业性行为发生频度、婚姻状况及年龄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性行为 大龄未婚男性 婚姻挤压 性别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男性商业性行为的HIV/AIDS累积风险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博 李树茁 吴正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4,共10页
婚姻挤压下的未婚流动男性参与商业性行为的现象可能增多,而商业性行为是普通人群直接感染HIV/AIDS的途径之一。有必要在婚姻挤压背景下分析流动男性由于商业性行为而具有的HIV/AIDS风险及其应对策略。通过生存分析方法估计流动男性各... 婚姻挤压下的未婚流动男性参与商业性行为的现象可能增多,而商业性行为是普通人群直接感染HIV/AIDS的途径之一。有必要在婚姻挤压背景下分析流动男性由于商业性行为而具有的HIV/AIDS风险及其应对策略。通过生存分析方法估计流动男性各个年龄段的商业性行为比例,探讨HIV/AIDS累积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验证了婚姻挤压、人口流动以及文化变迁是分析流动男性商业性行为的重要情境;发现流动男性存在明显的HIV/AIDS累积风险,28-35岁未婚男性是HIV/AIDS累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婚姻挤压对28-35岁未婚男性的HIV/AIDS累积风险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宏观结构因素和微观规范因素是流动男性HIV/AIDS累积风险的显著影响因素。在结论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启示,建议公共卫生部门明确HIV/AIDS的累积风险趋势,完善风险阻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挤压 流动男性 商业性行为 HIV/AIDS累积风险 政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建筑男工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展 王英 +4 位作者 李睿 贾萌萌 蔡泳 汤真清 王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建筑男工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随机抽取3个建筑工地,对1 850名外来建筑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建筑男工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随机抽取3个建筑工地,对1 850名外来建筑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在商业性行为中影响安全套使用的社会认知因素,包括艾滋病(AIDS)认知、安全套使用的自我效能和技巧策略、社会心理问题和安全套可及性。结果在完成调查的1 850名外来建筑男工中,有459人(24.8%)承认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家乡地区、收入和性取向三者与之有关。在发生商业性行为的人中仅51人能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占11.1%。单因素分析发现,社会认知因素如AIDS预防相关认知、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安全套使用技巧和策略以及安全套可及性与坚持使用安全套有关(P〈0.05)。通过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AIDS预防相关认知(ORm=1.51,95%CI=1.29-1.76)、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ORm=1.29,95%CI=1.07-1.55)以及安全套可及性(ORm=1.79,95%CI=1.19-2.70)决定了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建筑男工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较高且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很低,应该通过加强该人群AIDS预防相关认知、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安全套可及性的干预来降低性传播疾病和AIDS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理论 外来建筑男工 安全套使用 商业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