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优秀的商业伦理精神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少锦 《审计与经济研究》 1997年第5期37-40,42-43,共6页
中国古代优秀的商业伦理精神徐少锦中国古代商业伦理精神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古代商业伦理文化进行历史的回顾与科学的总结,吸取其精华而舍弃其糟粕,作为今天商业经营活动的借鉴,是有... 中国古代优秀的商业伦理精神徐少锦中国古代商业伦理精神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古代商业伦理文化进行历史的回顾与科学的总结,吸取其精华而舍弃其糟粕,作为今天商业经营活动的借鉴,是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古代商业伦理精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商业伦理精神 明清时期 《史记·货殖列传》 买卖公平 司马迁 商品价格 古代商业 《货殖列传》 道德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商业伦理精神及其本质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施祖军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当代中国的商业伦理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及具体规范在商业活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是一个集宏观、中观和微观于一体的内在价值系统。从本质上看,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主义商业交换关系基础上的独特的经济伦... 当代中国的商业伦理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及具体规范在商业活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是一个集宏观、中观和微观于一体的内在价值系统。从本质上看,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主义商业交换关系基础上的独特的经济伦理精神,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商业行业性质和要求的特殊的职业伦理精神,是一种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实践伦理精神。当代中国的商业伦理精神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价值追求上功利性与道义性的辩证统一;经营理念上竞争性与协作性的辩证统一;主体意识上理智性与情感性的辩证统一;观念构成上民族性与全球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伦理精神 本质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商业伦理精神的途径
3
作者 施祖军 《湖湘论坛》 2005年第2期67-69,共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当代商业伦理精神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呼唤当代商业伦理精神主持商业正义、维护社会公正 ,需要当代商业伦理精神帮助商业主体实现自我完善。建构当代商业伦理精神有三个主要途径 :要把握“三个来源”的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当代商业伦理精神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呼唤当代商业伦理精神主持商业正义、维护社会公正 ,需要当代商业伦理精神帮助商业主体实现自我完善。建构当代商业伦理精神有三个主要途径 :要把握“三个来源”的基本方向 ,确立“三个面向”的价值目标 ,发挥“五种精神”的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当代 社会主义 商业伦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交相利”商业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智勇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3-216,共4页
商业关系的伦理调节源于交换的客观存在,在墨子看来商品交换既是生活需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关乎人与人的"生"之大计。基于交换基础上的商业关系当以"交相利"加以规约,惟其这样才能体现"兼相爱"之义,... 商业关系的伦理调节源于交换的客观存在,在墨子看来商品交换既是生活需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关乎人与人的"生"之大计。基于交换基础上的商业关系当以"交相利"加以规约,惟其这样才能体现"兼相爱"之义,以致义利天下。"交相利"既是商业实践的价值所在,也是人类得以"生生"的善之体现。因此,探讨和汲取墨子"交相利"的商业伦理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对当今社会商业行为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与补正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交相利” 商业伦理精神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市场道德建设 营造市场文明氛围──“汉正街币场伦理道德与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吴岩 《理论月刊》 CSSCI 1996年第12期46-48,共3页
加强市场道德建设营造市场文明氛围──“汉正街币场伦理道德与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1996年7月12日,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研口区委和江汉大学联合召开的“汉正街市场伦理道德与文明建设”研讨会在汉正街举行。中国伦理学会... 加强市场道德建设营造市场文明氛围──“汉正街币场伦理道德与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1996年7月12日,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研口区委和江汉大学联合召开的“汉正街市场伦理道德与文明建设”研讨会在汉正街举行。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魏英教教授、副会长许启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道德建设 汉正街 伦理道德 商业伦理精神 道德公共政策 文明建设 研讨会综述 营造市场 经济行为 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