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激酶D抑制剂CRT006610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陈娇 吕蝶 +1 位作者 陈红利 张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0-327,共8页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D(PKD)的抑制剂CRT006610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为SACC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将不同浓度的CRT0066101作用于SACC-LM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D(PKD)的抑制剂CRT006610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为SACC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将不同浓度的CRT0066101作用于SACC-LM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RT0066101对细胞PKD磷酸化活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CRT006610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药物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指标蛋白的影响;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CRT0066101作用后的细胞和对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锌指转录因子(Snail)蛋白的表达。结果CRT0066101能抑制PMA诱导的SACC-LM细胞PKD磷酸化;降低细胞迁移数。CRT0066101能降低N-钙黏着蛋白和Snail蛋白表达量,增加E-钙黏着蛋白和CDH1基因的表达。CRT0066101能调控蛋白酶体介导的Snail蛋白降解。结论CRT0066101抑制SACC-LM细胞迁移能力,调节EMT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机制可能与蛋白酶体介导的Snail蛋白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CRT0066101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1通过调控EGFR/ERK信号通路促进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浩 徐万林 +3 位作者 吴一凡 朱云 刘胜文 杨雯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慢病毒(shMUC1)转染对ACC细胞系中MUC1基因进行敲减,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减效果;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慢病毒(shMUC1)转染对ACC细胞系中MUC1基因进行敲减,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减效果;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转录组测序筛选MUC1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Wesern blot验证分析。结果:转染MUC1慢病毒后,ACC细胞中MUC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MUC1敲减后A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转录组测序分析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UC1主要通过调控EGFR/ERK磷酸化水平影响ACC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论:MUC1可通过调控EGFR/ERK磷酸化水平促进ACC细胞的增殖、平板克隆、迁移和侵袭,提示MUC1在ACC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2基因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魏卓 周昊 +2 位作者 费伟 聂雄 李明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1-349,共9页
目的探索转染SOX2-shRNA载体慢病毒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SACC-LM和SACC-8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3种SOX2-shRNA慢病毒载体(817、818、819)并将其转染到SACC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 目的探索转染SOX2-shRNA载体慢病毒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SACC-LM和SACC-8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3种SOX2-shRNA慢病毒载体(817、818、819)并将其转染到SACC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筛选出抑制效果最好的shRNA。将抑制效果最好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到SACC-LM、SACC-83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SOX2、Surviv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变化,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3种慢病毒中SOX2-shRNA-819干扰效果最好。SACCLM、SACC-83细胞转染SOX2-shRNA-819慢病毒后,SOX2、Survivin、N-cadherin的表达下调,E-cadherin的表达上调(P<0.05);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能力增强(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结论shRNA干扰技术降低SOX2表达的同时下调了SACC-LM中Survivin的表达,二者的表达可能具有相关性;SOX2的低表达抑制了SA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了凋亡能力。SOX2可能参与了SACC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为靶向SOX2基因治疗SACC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SOX2 RNA干扰 生物学行为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干扰Mcl-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2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瑞智 张萍 +2 位作者 余波 罗锐 龚正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siRNA干扰髓样细胞白血病-1分子(Mcl-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Mcl-1-siRNA,转染入SACC-2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cl-1 mRNA表达水平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cl-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TT法... 目的:探讨siRNA干扰髓样细胞白血病-1分子(Mcl-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Mcl-1-siRNA,转染入SACC-2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cl-1 mRNA表达水平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cl-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流式细胞法观察Mcl-1对SACC-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和NC-siRNA组相比,Mcl-1-siRNA组SACC-2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减缓;转染48 h后,Mcl-1-siRNA组SACC-2细胞迁移数为(39±9.0)个,明显低于对照组(69±6.0)个;Mcl-1-siRNA组SACC-2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为8.6%(对照组为1.9%)。结论:沉默Mcl-1显著抑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1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确诊困难的复发性鼻窦腺样囊性癌1例
5
作者 王莹 李海 +4 位作者 史雅文 吴中飞 李松 陆美萍 殷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9-1062,共4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2023年7月因“复查发现右侧上颌窦肿物”入院,既往患有干燥综合征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018年7月患者体检行CT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肿物,于外院行鼻内镜手术切除。术后常规病理报告示:涎腺源性肿瘤形...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2023年7月因“复查发现右侧上颌窦肿物”入院,既往患有干燥综合征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018年7月患者体检行CT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肿物,于外院行鼻内镜手术切除。术后常规病理报告示:涎腺源性肿瘤形态,以基底细胞肿瘤形态为主,灶性区伴肌上皮分化,部分呈腺样囊性癌形态,需补做免疫标记及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除外HPV相关性多表型鼻腔鼻窦癌。免疫组化报告示:结合HE切片,符合涎腺源性肿瘤,类型难定,倾向基底细胞肿瘤伴局灶肌上皮分化及灶性区腺样囊性癌样形态。2019年8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出血,查CT及MR发现右侧上颌窦新生物(图1),考虑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癌 上颌窦癌 唾液腺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腺样囊性癌6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6
作者 孙慧 宋昕 +11 位作者 赵若华 蒋宁宁 朱佳仪 丁倩倩 赵学科 范宗民 李爱丽 张冬云 马磊 裘一兵 纪爱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E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01年10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7例EACC患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发... 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E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01年10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7例EACC患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发病年龄52~81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EAC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好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HR(95%CI)为3.875(1.607~9.342)]是EAC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是EACC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武骏 赵茜 +5 位作者 马廷耀 杨国梁 张姝晶 赵玥 刘懿萱 陈晓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6,共8页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优化手术范围及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就诊的58例病理确诊外耳道ACC患者为...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优化手术范围及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就诊的58例病理确诊外耳道A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联合辅助放射治疗。主要观察结局为局部复发,次要结局包括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27(3.25,11.30)年。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55%、91.37%和89.66%;T4期病例占比43.10%,提示外耳道ACC确诊时多已进展至局部晚期;23例(39.66%)患者出现局部复发,28例(48.28%)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肺转移占92.86%。多因素分析显示,实体型组织学模式(HR=2.729,95%CI:1.025~7.226,P=0.044)和神经周围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HR=9.891,95%CI:3.525~27.752,P<0.01)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耳道ACC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实体型组织学模式和神经周围浸润是其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周围浸润 实体型组织学模式 局部复发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8
作者 于汶源 赵鹏 +6 位作者 邵禹 徐勇 徐进 谢磊 于承浩 何秋萍 陈正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4,共12页
目的探讨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Rho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SACC病灶和正常唾液腺组织各27例,... 目的探讨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Rho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SACC病灶和正常唾液腺组织各27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hoC的表达水平。针对RhoC基因序列设计3条小干扰RNA(siRNA),转染至SACC-LM和SACC-83细胞系中并评估转染效率。通过Western blot比较RhoC、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OCK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扭曲家族bHLH转录因子1(TWIST1)、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伤口愈合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差异。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hoC可能的上游微小RNA(miRNA)及其在SACC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二者的结合位点。结果RhoC在SACC中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沉默RhoC后,实验组ROCK1、p-p38MAPK、TWIST1、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显著下降,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p38MAP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miR-138-5p在SACC中低表达,miR-138-5p micmic可以显著下调转染RhoC野生型质粒后293T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RhoC在SACC中高表达,沉默RhoC可能靶向下游ROCK1/p38MAPK/TWIST1信号通路从而抑制SACC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同时促进其凋亡。miR-138-5p在SACC中低表达,是RhoC潜在的上游基因,二者可能存在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 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 上皮-间充质转化 miR-138-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球腺腺样囊性癌1例
9
作者 曹均强 冷钱英 +1 位作者 罗伟东 贾浥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7-1028,共2页
患者男,56岁,无明显诱因尿道区疼痛伴尿频1年余,坐位时加重,无血尿、畏寒及发热;5个月前接受左侧腹股沟疝修补术;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控制可;吸烟及饮酒史约40年。查体:左下腹陈旧性瘢痕;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 患者男,56岁,无明显诱因尿道区疼痛伴尿频1年余,坐位时加重,无血尿、畏寒及发热;5个月前接受左侧腹股沟疝修补术;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控制可;吸烟及饮酒史约40年。查体:左下腹陈旧性瘢痕;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尿道膜部、海绵体部局部稍增宽,边缘模糊,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图1A);前列腺、双侧精囊腺形态及大小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球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PF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进展
10
作者 杨心怡 黄薇薇 +1 位作者 黄丽 胡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3-809,共7页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F(centromere protein F,CENPF)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小干扰RNA转染敲低ACC细胞中的CENPF。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划痕实验...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F(centromere protein F,CENPF)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小干扰RNA转染敲低ACC细胞中的CENPF。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测定评估敲低CENPF对A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析改变CENPF表达后ACC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通过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测定评估敲低CENPF联合PI3K抑制剂BKM-120对A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敲低ACC-M中CENPF表达后,CCK-8实验证明其增殖能力减弱;划痕实验表明其迁移能力减弱,Transwell实验表明其侵袭能力减弱,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在下调CENPF的ACC-M中加入PI3K抑制剂,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此外,加入PI3K抑制剂后,CENPF下调的ACC-M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较单纯下调CENPF的ACC-M进一步减弱。结论:CENPF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A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蛋白F PI3K/AKT信号通路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腺样囊性癌6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11
作者 姜婷 龚滢欣 +4 位作者 马淼 徐言 周加敏 丁景新 刘晓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宫颈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一种罕见且高度侵袭性的宫颈癌亚型,发病率不到所有宫颈癌的1%。该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绝经期女性,常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其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尽管目... 宫颈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一种罕见且高度侵袭性的宫颈癌亚型,发病率不到所有宫颈癌的1%。该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绝经期女性,常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其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尽管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手术切除结合放疗或同步放化疗被认为是ACC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疗效有限,尤其是在晚期病例中预后较差。ACC的治疗和预后与肿瘤分期、神经周围侵犯及切缘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治疗的6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强调了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ACC) 宫颈癌 宫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下段腺样囊性癌1例
12
作者 杨瑞婷 马迎春 +2 位作者 郭益辰 杨艳丽 刘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15,共2页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好发于唾液腺,发生于消化道者罕见,其中食管部位ACC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04%~0.16%。食管下段ACC预后较好,但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术前较难诊断,易误认为其他占位性病变。收集1例病理学确定来源...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好发于唾液腺,发生于消化道者罕见,其中食管部位ACC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04%~0.16%。食管下段ACC预后较好,但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术前较难诊断,易误认为其他占位性病变。收集1例病理学确定来源于食管下段的A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食管下段ACC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病理特征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王璐瑶 赵晨曦 +1 位作者 张婉泽 刘林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1,共7页
本文作者报道1例第二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患者的诊疗经过。从疾病发生学角度看,该患者先后确诊气管基底细胞腺癌、气管腺样囊性癌,此情况在临床极为罕见,为研究不同类型气管癌的发病相关性及差异性提供参考。同时,在治疗过程中... 本文作者报道1例第二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患者的诊疗经过。从疾病发生学角度看,该患者先后确诊气管基底细胞腺癌、气管腺样囊性癌,此情况在临床极为罕见,为研究不同类型气管癌的发病相关性及差异性提供参考。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放疗期间突发气管切开术后切口大量出血的情况,加深了对TACC放疗并发症的认识。患者,女性,61岁,5年前因行气管基底细胞腺癌手术治疗,1年前,患者自觉劳力性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遂入院寻求进一步诊疗。体格检查见右颈部有一2 cm×1 cm包块,形态不规则,表面皮温和皮色正常,无触痛、无压痛,活动度良好。喉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气管右侧壁及后壁可见菜花样软组织样肿块影,右侧锁骨上区胸锁乳突肌前缘结节,考虑为气管内肿瘤复发。需与气管鳞状细胞癌等相鉴别,鳞状细胞癌在病理形态上多有角化珠形成,细胞异型性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也存在差异,通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可有效区分。后行肿物连同气管壁切除,并行右侧锁骨上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气管肿物腺样囊性癌,局部神经可见累及。鉴于患者已出现气管阻塞症状且有TACC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手术治疗是首要选择。术后放疗进一步控制局部残留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提高局部控制率。放疗后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迹象。临床医生应强化诊断思维,高度警惕气管部位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可能,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进行全面评估,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漏诊,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放射治疗 第二原发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腺样囊性癌特征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HPV感染状态分析
14
作者 孟祥超 王映梅 +5 位作者 李轩 倪文静 秦扬 徐红 曾淑俊 张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37,443,共7页
目的探讨伴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特征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状态、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0例具有ACC特征的子宫颈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伴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特征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状态、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0例具有ACC特征的子宫颈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EnVision法),并进行涵盖18种hrHPV E6/E7 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7.5岁,包括4例活检标本和6例手术标本。除2例因体检偶然发现外,其余8例均存在无诱因阴道出血或接触性出血。肿瘤平均最大径4.5 cm(范围2.5~9.0 cm),8例患者获知肿瘤分期(Ⅰ期5例,Ⅱ、Ⅲ和Ⅳ期各1例)。随访时间8~42个月,除1例失访外,2例(ⅢC1和ⅣB期)术后1年内死亡。组织学上,4例具有单纯性ACC形态,5例为混合性癌(分别合并鳞状细胞癌、腺样基底细胞癌、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或癌肉瘤),ACC形态学表现为筛状、假腺样、管状、小梁状和(或)实性结构,1例混合性癌的淋巴结转移癌仅具有ACC形态。免疫表型:10例肿瘤p16和p63均呈弥漫强阳性、Ki67细胞增殖指数高(40%~90%),p53均为野生型,50%病例c-MYB仅少部分细胞阳性;此外,SOX10(8/9)和CD117(7/10)呈阳性。hrHPV E6/E7 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证实病例均存在具有转录活性的HPV感染。结论具有ACC特征的子宫颈癌罕见,常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属于HPV相关型高级别癌,临床分期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D117和SOX10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类型肿瘤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mRNA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腺样囊性癌1例
15
作者 张哲 孙淼淼 +4 位作者 罗婷 刘肖楠 于丽莹 余兰燕 陈奎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28,共2页
患者女性,64岁,因绝经20余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2周就诊。妇科检查:可见最大径约4 cm的肉芽样赘生物。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示:子宫颈处可见大小45 mm×41 mm低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盆腔MRI示:子宫颈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可能。HPV... 患者女性,64岁,因绝经20余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2周就诊。妇科检查:可见最大径约4 cm的肉芽样赘生物。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示:子宫颈处可见大小45 mm×41 mm低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盆腔MRI示:子宫颈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可能。HPV 16阳性,TCT检查示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遂对患者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眼观:子宫颈黏膜面可见一外生性肿物,切面灰黄色,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基因沉默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欣 杨军 +2 位作者 许波 熊宇 张从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后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及其与caspase-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构建表达载体pGenesil-shRNA-survivin,将重组质粒导入人腺样囊性癌ACC-... 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后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及其与caspase-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构建表达载体pGenesil-shRNA-survivin,将重组质粒导入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G418筛选阳性克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的ACC-2细胞中survivin、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细胞凋亡。结果测序证实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pGenesil-shRNA-survivin的ACC-2细胞株中,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survivin与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33,P<0.05)。ACC-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透射电镜及TUNEL法可见细胞出现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survivin基因的RNAi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shRNA-survivin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癌细胞 SURVIVIN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擎 韩楠男 +4 位作者 刘胜文 王丽珍 阮敏 杨雯君 张陈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颈部淋巴结的临床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616例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2例腺样囊性癌...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颈部淋巴结的临床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616例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2例腺样囊性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临床统计学分析。结果: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0%,原发于舌根、舌体及口底部的腺样囊性癌较其他部位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9.2%、17.6%和15.3%,转移部位多发生在Ⅰb区与Ⅱ区。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以经典的管道性转移为主,直接浸润型转移仅常见于下颌下腺的腺样囊性癌累及颌下淋巴结。原发部位及瘤周淋巴血管浸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临床预后明显较差(P<0.01)。结论:舌-口底复合体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常见原发部位,在临床治疗及随访上应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碱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亚娟 周洪澜 +5 位作者 葛岩 张丽红 王心蕊 廖翔宇 高婷 王医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1-604,共4页
目的:研究槲寄生碱对人腺样囊性癌(AC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5-氟尿嘧啶(5-FU)作用组为阳性对照组,以不加药组为阴性对照组,实验组为0.625、1.250、2.500和5.000mg·L-1槲寄生组。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槲寄生碱对ACC细胞的抑... 目的:研究槲寄生碱对人腺样囊性癌(AC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5-氟尿嘧啶(5-FU)作用组为阳性对照组,以不加药组为阴性对照组,实验组为0.625、1.250、2.500和5.000mg·L-1槲寄生组。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槲寄生碱对ACC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状态。利用PCNA免疫化学染色观察槲寄生碱对ACC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槲寄生碱可抑制ACC细胞的生长,其IC50值为2.24mg·L-1;生长曲线显示,药物作用后的ACC细胞生长较对照组缓慢;形态学观察显示药物作用后的ACC细胞逐渐变为圆形,附壁性减弱;药物作用后的ACC细胞PCNA的表达率明显弱于对照组(P<0.001)。结论:槲寄生碱可以抑制ACC细胞生长、增殖,有望成为临床治疗ACC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碱 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子超 胡志强 +3 位作者 吴宝磊 贾森 雷德林 杨新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目的:研究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5例SACC组织中Slug、EMMPRIN和E-cadherin... 目的:研究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5例SACC组织中Slug、EMMP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5例SACC标本中Slug和EMMP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和69.6%,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51.3%。Slug和EMMPRIN的表达与SACC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袭、复发、远处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袭、远处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Slug的表达与EMMPR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EMMPRIN、Slug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SACC中的表达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 EMMPRIN E-CADHERIN 唾液腺 肿瘤转移与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甙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美华 张桂珍 王医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2-315,319,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红景天甙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2生长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红景天甙对体外培养的SACC-2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红景天甙作用后SACC-2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 目的体外研究红景天甙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2生长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红景天甙对体外培养的SACC-2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红景天甙作用后SACC-2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3和Caspase 8)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根据CCK-8测定法,红景天甙对SACC-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4.99±0.23)μg/mL。生长曲线显示红景天甙组活细胞数随着培养天数增加而降低;红景天甙组SACC-2细胞的Caspase 3及Caspase 8蛋白表达均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均为弱阳性表达,二组间差异显著(P<0.01);红景天甙组SACC-2细胞的PCNA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少,二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红景天甙可能抑制了SACC-2细胞增殖及诱发其凋亡,有望成为临床抗癌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甙 唾液腺 半胱氨酸蛋白酶类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