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0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唯物辩证法视野下幸福汾河建设评价
1
作者 谢欣龙 孙雪岚 +2 位作者 段京京 王雪 杨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9,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人为过度开发和气候水文条件的变化,汾河出现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河道萎缩等问题。为实现流域人水和谐和永续发展,从唯物辩证法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河流幸福观出发,构建包含安全畅流、资源优质、生... 近年来,随着人为过度开发和气候水文条件的变化,汾河出现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河道萎缩等问题。为实现流域人水和谐和永续发展,从唯物辩证法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河流幸福观出发,构建包含安全畅流、资源优质、生态健康、环境宜居、文化弘扬、发展富民6个维度27个指标的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组合赋权G2-AEW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半偏减法集对势(SSSPP)评价模型,按照各河段功能差异动态赋权,分析2016~2021年间汾河中下游幸福河建设水平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识别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汾河中下游段幸福河建设水平整体均呈上升态势,且中游幸福程度高于下游,其中,人均水资源占有指数、水土流失治理率、水质状况指数指标为影响中游段的主要障碍因子,水系连通性、平滩流量满足率、人均GDP指数指标为影响下游段的主要障碍因子,与汾河各段实际状况基本吻合,可为后续的幸福汾河建设指明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 唯物辩证法 半偏减法集对势 动态赋权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廉洁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2
作者 蒋来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5,F0002,共10页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在社会转型期掌握大量资源的国有企业成为被“围猎”的对象,导致其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因此,构建有效的国有企业廉洁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紧迫性。目前,学界主要使用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研究国有...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在社会转型期掌握大量资源的国有企业成为被“围猎”的对象,导致其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因此,构建有效的国有企业廉洁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紧迫性。目前,学界主要使用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研究国有企业腐败治理问题,但没有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系统考虑廉洁体系的构建问题。为此,本文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以共性与个性作为基本视角分析国有企业廉洁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构建以监督、制度、惩治、精神、保障为支撑的国有企业廉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廉洁体系 唯物辩证法 构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显荣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基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语境分析,《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是多方面的。《矛盾论》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从而把宇宙观、发展观、认识论统一起来。《矛盾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对客观矛盾... 基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语境分析,《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是多方面的。《矛盾论》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从而把宇宙观、发展观、认识论统一起来。《矛盾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对客观矛盾和主观矛盾的普遍性及两者关系有创新性揭示。《矛盾论》揭示了矛盾的特殊性与事物本质、与事物的阶段、与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的深层关系。《矛盾论》用中国话语创新性地揭示了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阐述了一个深刻的原理,即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矛盾论》 唯物辩证法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唯物辩证法意蕴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喜平 刘一帆 郑家璇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M0003,共10页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的。从转型的过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经由历史的中国文化否定之否定而形成。从转型的方式看,“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转型的原则看,坚持和巩固中国文化主体性,防止文化转型走向极端,是对质量互变规律适度原则的坚持。唯物辩证法视角的审视为深度理解把握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提供了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转型 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主体到绝对身体——巴迪欧主体理论对唯物辩证法的重构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宛直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49,共7页
巴迪欧的主体理论是吸收了阿尔都塞政治主体中“力与位的辩证法”的事件性结构和萨特的“虚无”实存的绝对性观念的理论成果。巴迪欧通过将绝对的“空”之本体置入力与位的辩证结构中,揭示了事件主体的存在机制,呈现出身体主体的生成原... 巴迪欧的主体理论是吸收了阿尔都塞政治主体中“力与位的辩证法”的事件性结构和萨特的“虚无”实存的绝对性观念的理论成果。巴迪欧通过将绝对的“空”之本体置入力与位的辩证结构中,揭示了事件主体的存在机制,呈现出身体主体的生成原则,阐明有限主体在真理的类性延展中呈现出绝对身体的实存样态。通过回到康德绝对主体的有限性,巴迪欧尝试解构阿尔都塞的非辩证的二元结构和萨特的非反思的否定虚无所内置的黑格尔的哲学逻辑,展现出有限主体的内在无限性意蕴。由此,他意在阐明异质于黑格尔同一性逻辑的断裂性逻辑,阐明无产阶级这一历史性“非在”的实在性何以可能的关键问题。这种对有限主体的内在无限性觉解,不仅是巴迪欧对阿尔都塞“政治主体”和萨特“历史主体”的双重改造,更凸显出他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进行主体性抉择后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主体 绝对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恩格斯:对三种误解唯物辩证法模式的批判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德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共11页
自恩格斯逝世后,对于唯物辩证法就存在诸多误解。大致看来,主要有三种比较流行的解读模式:形式化解读、主体化解读和否定化解读。这三种模式的共同错误主要在于误解了黑格尔与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关联性,而难以真正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 自恩格斯逝世后,对于唯物辩证法就存在诸多误解。大致看来,主要有三种比较流行的解读模式:形式化解读、主体化解读和否定化解读。这三种模式的共同错误主要在于误解了黑格尔与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关联性,而难以真正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义。恩格斯晚年弥补了马克思没能专门论述辩证法的缺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近黑格尔”阐释、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和对唯物辩证法科学性的维护,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义,即唯物辩证法是富有内容的辩证法、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历史性的辩证法。很多论者出于各式偏见或误解,片面地把恩格斯的辩证法同马克思的辩证法割裂并对立起来,以此制造所谓的马恩“对立论”思潮。然而,通过重返恩格斯曾经的工作,可以发现,恩格斯正是积极扬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才对唯物辩证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解读模式 批判 “近黑格尔” 马恩“对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两个结合”的唯物辩证法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进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的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精神在新时代的展现。“两个结合”及其提出和内在关系的展开,不仅贯彻了历史唯物论的精髓,更体现了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运用。为更好地运用“两个结合”这一思维方法,有必...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的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精神在新时代的展现。“两个结合”及其提出和内在关系的展开,不仅贯彻了历史唯物论的精髓,更体现了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运用。为更好地运用“两个结合”这一思维方法,有必要将蕴含其中的唯物辩证法精神贯彻到底: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促进思想解放;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阐释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指引,促进“第二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唯物辩证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烁着唯物辩证法光辉的党建思想——邓小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色及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姚桓 李国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3期45-49,共5页
唯物辩证法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对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作了成功探索,为我们研究解决新世纪党的建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党建思想 邓小平 廉政建设 党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与唯物辩证法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国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8-66,共9页
 考察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形成的过程及其内容界定,揭示了这一科学方法论的客观根据和主要特点,然后重点论述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深化。
关键词 钱学森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科学方法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视野下“两个必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契合关系的四维考察
10
作者 王坤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9,共8页
“两个必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关乎“两制”关系的重要理论探索,其契合与否的关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表面上考察,而应深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把握两大理论在时代背景、内容规定、价值旨向、思维方式上的系统契合。在历史阶段性与连续... “两个必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关乎“两制”关系的重要理论探索,其契合与否的关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表面上考察,而应深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把握两大理论在时代背景、内容规定、价值旨向、思维方式上的系统契合。在历史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辩证法上,两大理论作为不同历史阶段下的时代产物,具有从属于马克思所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这一背景契合。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辩证法上,既立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张力使两大理论具有一定契合空间,同时呈现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理论以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等理论资源与思想智慧。在人民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基础上,两大理论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特性上彰显的关于两种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之间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既吸收借鉴又超越替代的价值包容性,凝练着两大理论的价值契合。在斗争性与同一性相统一的辩证法上,两大理论在探讨处理与资本主义关系上既斗争又合作、既批判又建构的辩证方式,体现着两者思维方式上的内在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两个必然” 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制度分析的个人主义方法、整体主义方法与唯物辩证法——新制度经济学、老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之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凤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制度分析的方法论包括新制度学派的个人主义方法、老制度学派的整体主义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唯物辩证法三种范式。个人主义方法和整体主义方法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方法论体系,它们在制度研究中对个体与整体、个人与制度之间关系的分... 制度分析的方法论包括新制度学派的个人主义方法、老制度学派的整体主义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唯物辩证法三种范式。个人主义方法和整体主义方法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方法论体系,它们在制度研究中对个体与整体、个人与制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各执一端,都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这两种方法论本质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基础上的分析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唯物辩证法,它从根本上克服了个人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缺陷,科学揭示了个体与整体、个人与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因而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个人主义方法 整体主义方法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唯物辩证法“合理形态”的生成及其意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方法论的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7,共7页
唯物辩证法作为无产阶级变革社会的理论武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和不同的理论功用。在革命时期,它的“合理形态”是“否定辩证法”;在建设时期,它的“合理形态”是“建设辩证法”。与此相应,前者倚重于“矛盾斗争性”的作... 唯物辩证法作为无产阶级变革社会的理论武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和不同的理论功用。在革命时期,它的“合理形态”是“否定辩证法”;在建设时期,它的“合理形态”是“建设辩证法”。与此相应,前者倚重于“矛盾斗争性”的作用,后者则倚重于“矛盾统一性”的作用。过去我国在运用唯物辩证法中曾出现重大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适时地从“否定辩证法”向“建设辩证法”转化,以至于过分重视“矛盾斗争性”的作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充分认识“建设辩证法”的理论形态,重视“矛盾统一性”的作用,对于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合理形态” 否定辩证法 建设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借助唯物辩证法应用阶级分析方法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亚利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58,共6页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借助唯物辩证法应用阶级分析方法是十分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他既重视从经济地位上分析各阶级,又不忽视对各个阶级从经济地位而产生的不同政治态度的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一般性即共同点分析,又特...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借助唯物辩证法应用阶级分析方法是十分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他既重视从经济地位上分析各阶级,又不忽视对各个阶级从经济地位而产生的不同政治态度的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一般性即共同点分析,又特别重视把这些阶级放到旧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中分析其特殊点;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整体性分析,又不忽视对其作阶层性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定性分析,又特别重视对其作定量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分析,又不忽视对中国同外国帝国主义民族矛盾的分析;他既重视对各个阶级状况作共时态的静态分析,又重视对其作历时态的动态分析。无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阶级分析的方法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红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唯物辩证法 阶级分析 中国社会 共同点 特殊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唯物辩证法在我国乡村振兴实践中的运用
14
作者 张芳兰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9期35-37,共3页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基础和“活的灵魂”,是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我国乡村振兴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用辩证的思维探析“乡村振兴之困”、用辩证的态度看待“乡村振兴之...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基础和“活的灵魂”,是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我国乡村振兴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用辩证的思维探析“乡村振兴之困”、用辩证的态度看待“乡村振兴之局”、用辩证的方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创造了中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新成就,书写了中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唯物辩证法 实践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导向下的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茶叶营销人才培养为例
15
作者 荆郭霞 赵恩北 《福建茶叶》 2024年第5期110-112,共3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应充发挥各要素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改革而言,应该抓住教学内容改革这一主要矛盾,协同课程其他要素改革,着力提升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改革成效。本文在阐述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应充发挥各要素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改革而言,应该抓住教学内容改革这一主要矛盾,协同课程其他要素改革,着力提升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改革成效。本文在阐述唯物辩证法在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内容改革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茶叶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回答了如何完善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内容改革,以期为茶叶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茶企输送茶叶营销人才提供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教学内容改革 茶叶营销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工作方法与唯物辩证法
16
作者 胡为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8,共8页
毛泽东对实际工作的辩证思考,更丰富、更充分、更广泛地表现出他的辩证法理论。诸如从"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的原则,看问题看到全体,胸中有数,主动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抓典型、由点到面,波浪式前进,随时掌握工作进程,... 毛泽东对实际工作的辩证思考,更丰富、更充分、更广泛地表现出他的辩证法理论。诸如从"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的原则,看问题看到全体,胸中有数,主动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抓典型、由点到面,波浪式前进,随时掌握工作进程,学会"弹钢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总结经验、有所创造等观点,均是其辩证法理论的运用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新探索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国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现实究竟是在事物与环境关系中即"一与多和多与一"中的现实,还是在事物对事物即"一对一"关系中的"现实",这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与抽象的辩证法在研究对象上的不同。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是真正现实的辩证法,... 现实究竟是在事物与环境关系中即"一与多和多与一"中的现实,还是在事物对事物即"一对一"关系中的"现实",这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与抽象的辩证法在研究对象上的不同。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是真正现实的辩证法,抽象的辩证法却是貌似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和诡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辩证法 抽象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群体——整体——唯物辩证法范畴立体化之十 被引量:4
18
作者 坚毅 《求实》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2,共2页
过去所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不全面 ,应该扩充为个体、群体、整体或者说整体、系统、个体的关系。个体是基本 ,系统为中介 ,整体才是统一体。把系统插入进来 ,意义重大。个体———群体—整体或者说整体———系统———个体应上升为... 过去所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不全面 ,应该扩充为个体、群体、整体或者说整体、系统、个体的关系。个体是基本 ,系统为中介 ,整体才是统一体。把系统插入进来 ,意义重大。个体———群体—整体或者说整体———系统———个体应上升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范畴 个体 群体 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新认识 被引量:2
19
作者 龙叶先 龙延平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6期30-37,共8页
将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理解为"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并回归起点"是片面的、欠完整的。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较为全面完整的内涵应是"双重否定"和"永续否定"。"双重否定"指否... 将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理解为"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并回归起点"是片面的、欠完整的。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较为全面完整的内涵应是"双重否定"和"永续否定"。"双重否定"指否定过程中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相互否定;"永续否定"指事物否定在时间维度上的永恒连续性。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较为全面完整的内涵,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和更强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否定规律 新认识 双重否定 永续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分为三”应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与肖太陶同志商榷 被引量:7
20
作者 坚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0,共6页
中介连接对立双方 ,是独立的第三者。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都可以成立 ,但一分为三更全面、更深刻、更基本 ,一分为二是它的简化 ,一分为多是它的延伸。在唯物辩证法中 ,一分为三是实质和核心。
关键词 一分为三 一分为二 唯物辩证法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