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唯物主义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长域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3期11-17,共7页
一九八三年,我在《试论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文中,曾就唯物主义方法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发表后,哲学界一些同志有的表示赞成这一见解,也有的持否定的意见.近两年来,我对这个问题进一步作了研究,感到自己仍有理由继续坚... 一九八三年,我在《试论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文中,曾就唯物主义方法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发表后,哲学界一些同志有的表示赞成这一见解,也有的持否定的意见.近两年来,我对这个问题进一步作了研究,感到自己仍有理由继续坚持这一见解.因为根据我的研究还可以证明,唯物主义方法不但是如同辩证方法一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而且它还是首要的或第一位的方法论.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承认和重视这一方法,同时还应当为建立具有完备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方法论学说作出应有的努力.为此,这里再就有关这一方法论的几个问题作一些说明,就教于哲学界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 主观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方法 辩证的方法 再论 世界观与方法 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中的唯物主义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绪蔼 《学术界》 CSSCI 1996年第3期5-10,共6页
《资本论》中的唯物主义方法李绪蔼马克思说《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辩证法。因此理论界的研究多集中于辩证法。而忽视了对这一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证明,在研究中如果不注意运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就会自觉... 《资本论》中的唯物主义方法李绪蔼马克思说《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辩证法。因此理论界的研究多集中于辩证法。而忽视了对这一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证明,在研究中如果不注意运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滑到唯心主义的轨道上去,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马克思 唯物主义方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经济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学 意志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唯物主义方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长域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11-18,共8页
关于唯物主义方法,我在两篇文章中已作过专门的探讨①。现根据有关专家、学者和同志们所提出的问题或意见,继续就这一方法作一些讨论。 一、关于唯物主义方法的独立地位问题 这个问题我在已发的两篇文章中作过一定的说明,但有的同志... 关于唯物主义方法,我在两篇文章中已作过专门的探讨①。现根据有关专家、学者和同志们所提出的问题或意见,继续就这一方法作一些讨论。 一、关于唯物主义方法的独立地位问题 这个问题我在已发的两篇文章中作过一定的说明,但有的同志觉得还不够充分,另外也有的同志持有不同的看法。考虑到这是涉及我们所主张的唯物主义方法的一个颇为关键的问题,也即唯物主义方法究竟可不可以独立地予以提倡和强调的问题,因此这里再作一些补充和较为集中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方法 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识论 方法 倡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列宁 独立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主义方法与主客体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5-31,共7页
在理论界探索哲学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的当代,唯物主义方法作为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被提出来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笔者试图从认识论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在理论界探索哲学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的当代,唯物主义方法作为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被提出来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笔者试图从认识论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方面,也对唯物主义方法进行一些考察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方法 主体和客体 主体评价 主体需要 实践关系 主客体关系 固有属性 列宁 认识关系 改造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批判性到建构性: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时代转换”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2,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在。批判性与建构性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质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与贡献为“时代转换”厚植了实践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与实践方案的提出则是“时代转换”在当下的集中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时代转换” 人类命运共同体 批判性 建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深拓中国哲学史研究
6
作者 杨洋 袁久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72,254,共7页
在中国哲学史百年“书写”与“重写”的叙事探索中,形成了不同的方法和进路,展现了中国学人不断审视本土学问的自觉与反思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冯友兰先生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重写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学史上的重要“公案”,他既系统... 在中国哲学史百年“书写”与“重写”的叙事探索中,形成了不同的方法和进路,展现了中国学人不断审视本土学问的自觉与反思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冯友兰先生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重写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学史上的重要“公案”,他既系统演绎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典范,也为后来学者在方法论层面的再思考带来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传统哲学史书写及中国哲学现代发展的方法论反思,形成了关于“合法性”和“真伪性”讨论的两条反思进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意义渐次消解。基于方法论反思的再反思,有必要重提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其时代意义和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合法性 真伪性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商榷
7
作者 满都夫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刊在1983年第5期、1985年第3期和1986年第2期先后发表了李长域同志的三篇探讨“唯物主义方法”的文章。此后陆续收到一些同志的稿件,有的表示赞同和肯定,也有的提出了商榷。现本着“双百”方针的精神,刊登其中的一篇。
关键词 唯物主义方法 唯物辩证法 唯物主义性质 唯心主义 方法 机械唯物 哲学本体论 第一性 运动法 形而上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者对唯物主义方法的探求 被引量:1
8
作者 华夫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36-42,共7页
近几十年来(主要是五十年代后期以来),一些国家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对唯物主义方法逐渐有所注意,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工作。其中,中国的一些学者(包括一部分哲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重要的工作。为便于人... 近几十年来(主要是五十年代后期以来),一些国家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对唯物主义方法逐渐有所注意,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工作。其中,中国的一些学者(包括一部分哲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重要的工作。为便于人们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现据本人所掌握的文献和资料作一初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方法 杨献珍 唯物 中国学者 战争 辩证法 哲学工作者 世界观和方法 唯心主义 辩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龚廷泰 陈章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96-100,111,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不仅是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南,而且也是广大劳动群众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向导。加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不仅是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南,而且也是广大劳动群众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向导。加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四化建设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发展 四化建设 相互联系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长域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5期17-2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谈到方法论,就会发现,人们往往对于辩证的方法是最为注意的。所以,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重视。这也是很自然的。继续坚持、深化和发展这一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无疑依然是我们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谈到方法论,就会发现,人们往往对于辩证的方法是最为注意的。所以,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重视。这也是很自然的。继续坚持、深化和发展这一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无疑依然是我们哲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但是,除了辩证的方法而外,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种方法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方法。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方法 理论和实践意义 主观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 观察方法 辩证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 辩证方法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权锡鉴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3期44-50,共7页
恩格斯晚年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庸俗化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论界的思想混乱状态,在其有关的书信和文章中,重新强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 恩格斯晚年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庸俗化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论界的思想混乱状态,在其有关的书信和文章中,重新强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性阐发,从中显示出恩格斯晚年一整套全面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因此,对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的真实原理,而且对于解决目前哲学理论界正在热切讨论的一些重大课题,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历史必然性与随机偶然性的关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历史多线发展的关系等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恩格斯晚年 历史因素 交互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历史发展 经济因素 方法 决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系统探索──《社会研究方法导论》评介
12
作者 周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系统探索──《社会研究方法导论》评介周山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毕生两大发现之一,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方法论内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却重视不够,研究也不深入。这种状况,既影响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发...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系统探索──《社会研究方法导论》评介周山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毕生两大发现之一,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方法论内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却重视不够,研究也不深入。这种状况,既影响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发展和完善,也削弱了它对人们认识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系统探索 唯物史观 方法论体系 方法论系统 方法论研究 社会主义 价值评价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云同志的彻底唯物主义方法
13
作者 李长域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3期4-4,共1页
陈云同志在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此,陈光林同志在《陈云经济工作领导方法与艺术》(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中作了探讨。 作者认为,“陈云同志的经济工作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他的领导艺术就... 陈云同志在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此,陈光林同志在《陈云经济工作领导方法与艺术》(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中作了探讨。 作者认为,“陈云同志的经济工作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他的领导艺术就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陈云同志坚持唯物主义方法,主要表现在:(一)从国情出发;(二)按规律办事;(三)注重调查研究。作者强调,陈云同志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方法是一贯的,尤其突出的是他把坚持这一方法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同志 彻底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方法 马克思主义 领导艺术 领导方法 创造精神 思想路线 工作方法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布斯鲍姆对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探索
14
作者 冯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210,共10页
霍布斯鲍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成员一道,总结出一套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但在关于方法论的具体理解上,他与E.P... 霍布斯鲍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成员一道,总结出一套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但在关于方法论的具体理解上,他与E.P.汤普森存在一定差别。同时,霍布斯鲍姆与年鉴学派的布罗代尔基于共同的研究旨趣,试图打破“独断的结构”,扩大历史学研究的视野,突出普通人民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进20世纪史学研究方法的现代性转向。在此基础上,霍布斯鲍姆回应现实需要,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于世界近现代史的重新建构之中,通过史学作品的大众化传播,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刻板模式,令读者能够广泛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他较好地处理了政治立场与学术立场之间的关系,发掘并践行了具体的、可传播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研究方法,重视学术研究的大众化普及,由此奠定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对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 阶级斗争分析方法 自下而上的历史观 史学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出发”: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15
作者 黄光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是人、社会存在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核心和特征在于从人出发、基于社会存在和立足实践。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从人出...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是人、社会存在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核心和特征在于从人出发、基于社会存在和立足实践。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从人出发","从社会存在出发"和"从实践出发"。"三个出发"这种概括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来源、模式和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这种概括符合方法本身的直接性和大众化特性。"三个出发"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立足点、规则,构成方法论体系的第一个层次,由此引发开来第二、第三层次的方法,从而形成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三个出发 方法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苗启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6,共6页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以人的眼界来理解世界的人类学世界观。由此建立的哲学是以人类世界为对象的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它虽然强调实践,但实践不过是"人的感性活动"而已。据此,实践也不过是人类学视界...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以人的眼界来理解世界的人类学世界观。由此建立的哲学是以人类世界为对象的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它虽然强调实践,但实践不过是"人的感性活动"而已。据此,实践也不过是人类学视界的活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不是固守其唯物史观或实践观,而是要适应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弘扬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哲学精神,才能在当代促进马克思极为关心的"世界历史"与"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实践 人类世界 人类学唯物主义 人类解放 唯物主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被引量:19
17
作者 宫敬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7,共19页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包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劳动哲学本体论、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围绕如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而展开,结果具有方法论性质。劳动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思想整体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完成了哲学本体论思想史中的革命且大功告成。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劳动为本体来看待人及其历史,就人论人地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理论是错误的。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劳动的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是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艺特点的理论成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哲学本体论 人学历史唯物主义 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意蕴
18
作者 张应杭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S1期31-36,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决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天才思想营建的产物,这个学说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既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也是我们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决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天才思想营建的产物,这个学说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既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也是我们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我们的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立场、观点体现出来的世界观的含义已作了充分的探讨,但对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意蕴,尚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方法论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原理转化为方法的途径、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论意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等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关注,同时也试图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 理论体系 科学方法 资本主义 历史条件 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9
作者 马中柱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7,4,共4页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它本身是一门科学,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科学。因此,探讨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对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及其理论的发展,将是极为有益的。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社会主义新人 物质文明建设 战略任务 生产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要研究物唯主义方法?——兼答满都夫同志
20
作者 李长域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6期20-26,共7页
近几年来,我在提出应当研究唯物主义方法的看法并尝试对这一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曾在有关文章里就为什么要研究唯物主义方法的问题作过一定的论述。据一些读者反映,对此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本不打算冉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但是... 近几年来,我在提出应当研究唯物主义方法的看法并尝试对这一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曾在有关文章里就为什么要研究唯物主义方法的问题作过一定的论述。据一些读者反映,对此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本不打算冉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但是,从最近一个时期听到的若干读者的意见来看,我感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这一点从满都夫同志的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的《对“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榷》)中,便町以清楚地看出来。如他写道:“总而言之,把唯物辩证法分成两种方法论,甚至进一步要提出独立的“唯物主义方法”这都是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纯粹推理逻辑游戏的产物,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唯物辩证法毫无共同之处。”可以看出,满都夫同志对我研究唯物主义方法以及对唯物主义方法本身的看法,“判决”都是很严厉的。然而事情究竟是否如此呢?我觉得这是需要予以明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方法 唯心主义 主观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 列宁 哲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