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外来农村流动人口本地化的体制性困境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王春光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101,共9页
-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社会结构与分层"的经费支持
-
文摘
农村流动人口不仅存在市民化问题,还存在本地化问题,这里从区域分割视角去讨论本地化问题,认为阻碍本地化的最根本因素是区域社会体制,主要有三类具体的社会体制,即唯利型生产体制、分离型消费体制和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唯利型生产体制(特别是拆分型劳动体制)使得农村流动人口失去了本地化的基础,因为在这种生产体制下,他们不能在流入地获得稳定的就业,也不能有效地处理好流出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唯利型生产体制决定了分离型消费体制,而后者又强化了前者;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强化和巩固了分离型消费体制和唯利型生产体制,流入地政府之所以不将农村流动人口纳入到其消费体制,主要还是出于对公共服务成本的考虑,而唯利型生产体制则为非均衡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反过来说,后者进一步强化和加剧了前者。这背后的症结是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流入地政府不愿承担农村流动人口的本地化成本,由此产生了三类阻碍本地化的体制。因此,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建立适应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的开放性社会体制,显得非常急迫和重要。
-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本地化
体制性困境
唯利型生产体制
分离型消费体制
非均衡公共服务体制
-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