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1
作者 何芳 王秦韵 +7 位作者 肖梅 张玉泉 蔡丽君 刘浩 李明富 陈鹏 谌利民 阙品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二级68种。此外,还包括中国特有鸟类29种,占中国鸟类特有种总数的26.6%。相较于历史文献记载的鸟种,新增鸟类66种,其中有9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保护区的鸟类组成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丰富和特有物种丰富等特征,完善后的鸟类名录可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国家公园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冬季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维超 黎大勇 +3 位作者 谌利民 胡刚 陈万里 胡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1,共4页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约60只)川金丝猴群采用直接跟踪观察,并结合植物样方调查对该猴群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猴群的活动位点,设置了75个20m×20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12个生态因子(植被类...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约60只)川金丝猴群采用直接跟踪观察,并结合植物样方调查对该猴群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猴群的活动位点,设置了75个20m×20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12个生态因子(植被类型、乔木的胸径、郁闭度、乔木的高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坡形、距水源距离、乔木密度、灌木盖度)。研究发现,冬季猴群主要在海拔2000~2500m、乔木平均胸径11~30cm、乔木平均树高为10~29m、乔木密度为20~40棵/20m×20m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阳坡中活动,还偏好在郁闭度为25%~49%、坡度为6°~20°、坡形为凸坡和复合坡、坡位为脊中部和下部、距水源距离0~300m的生境中活动。研究表明,冬季的食物资源、气候条件是影响川金丝猴群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栖息地选择 冬季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线粒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彪 赖康 +6 位作者 鲜方海 向国栋 周明 欧阳菠 钟赟 余姣姣 杨建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6-391,共6页
【目的】了解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唐家河中华蜜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基因片段mt DNA t RNAleu^COⅡ的非编码区作为分子标记,对唐家河各个地区共37个中蜂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及相关分... 【目的】了解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唐家河中华蜜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基因片段mt DNA t RNAleu^COⅡ的非编码区作为分子标记,对唐家河各个地区共37个中蜂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及相关分析。【结果】唐家河中蜂的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30 34,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39±0.041;共发现14个单倍型,主体单倍型TJH2和TJH4分别占总样本数的29.73%和27.03%。此外本研究首次报道了3个新发现的单倍型。【结论】唐家河中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单倍型的分布与地理、气候等因素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19
4
作者 黎大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对对一群数量50只~60只的野生藏酋猴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根据藏酋猴的活动位点,设置了96个20 m×20 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植被类型、乔木密度、乔木胸径、乔木高度、郁闭度...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对对一群数量50只~60只的野生藏酋猴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根据藏酋猴的活动位点,设置了96个20 m×20 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植被类型、乔木密度、乔木胸径、乔木高度、郁闭度、灌丛盖度、地理性、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水源距离、干扰距离等13个生态因子。对该群藏酋猴生境选择喜好程度分析表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酋猴偏好利用常绿落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猴群选择在乔木平均胸径20 cm^30 cm和平均高度为11 m^20 m的森林活动。它们不选择郁闭度<20%的树林,主要位于海拔1 500 m^2 000 m的地带活动。该群藏酋猴主要栖息于山坡面的森林,活动地点的坡度多介于20°~40°之间。该群藏酋猴对水源距离和干扰距离没有严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生境选择 海拔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跟踪影响评价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枫 尤蓉凯 马山俊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对规划已经和正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是应对规划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针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见。本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对规划已经和正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是应对规划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针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见。本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为例,从环境保护和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目的、技术路线、评价内容及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保护区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规划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3
6
作者 白洢露 李艳红 +4 位作者 郑维超 陈万里 谌利民 黎大勇 胡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60-4468,共9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栖息于温带森林的、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位于岷山山系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之一,但涉及该地区川金丝猴的生境信息...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栖息于温带森林的、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位于岷山山系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之一,但涉及该地区川金丝猴的生境信息却较缺乏。运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四个季节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超过0.8,说明模型预测结果较好。结果显示:(1)影响不同季节川金丝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海拔、河流和道路。(2)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的适宜生境面积最大,为233.9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48%;夏季的次之,为192.75 km^(2),占48.19%;秋冬季的适宜生境面积相对较低,分别为145.54 km^(2)(占36.39%)和142.63 km^(2)(占35.66%)。(3)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变化。研究揭示保护好完整的森林植被带对川金丝猴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要重视对人为干扰较强的低海拔生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范元英 黎大勇 +5 位作者 黄小富 李艳红 谌利民 王晓军 夏万才 胡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2-836,共5页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特点,于2014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岷山山系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辅助投食成功的一个川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该猴群共有138只个体,包括16只成年雄性,48只成年雌性...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特点,于2014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岷山山系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辅助投食成功的一个川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该猴群共有138只个体,包括16只成年雄性,48只成年雌性,11只亚成年雌性,3只亚成年雄性,36只青少年猴以及24只婴幼猴;猴群中成年个体与未成年个体的比例为0.86∶1。唐家河川金丝猴群具有典型的重层社会结构:即由11个一雄多雌单元(one-male units,OMUs)组成2个繁殖分队(breeding band),并分别与1个密切联系的全雄单元(all-male unit,AMU)共同构成。其中,每个OMU分别由6~15只个体组成,平均为10.64只±2.77只;AMU共21只个体,以青少年个体最多,占61.9%。方差分析表明:2个繁殖分队中的OMU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社会结构 岷山山系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研究脊椎动物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尸体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刁鲲鹏 李明富 +3 位作者 潘世玥 顾伟龙 张晓鸥 闻丞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623,共8页
通过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死亡的8具动物尸体周围布设红外相机,详细记录了动物尸体在保护良好的自然条件下的分解过程。研究发现,除微生物与无脊椎动物外,脊椎动物在尸体分解过程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动物尸体会吸引多种... 通过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死亡的8具动物尸体周围布设红外相机,详细记录了动物尸体在保护良好的自然条件下的分解过程。研究发现,除微生物与无脊椎动物外,脊椎动物在尸体分解过程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动物尸体会吸引多种脊椎动物前来取食,不同脊椎动物对尸体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不一样。其中利用强度最高的动物为野猪Sus scrof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hos,实际贡献率分别为:87.15%、9.08%、3.72%,占所有脊椎动物对尸体取食强度的99.9%,其他动物贡献0.1%,如果子狸Paguma larvata、啮齿动物。(2)野猪有同类相食和拖动尸体的行为;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有采集尸体毛发筑巢的行为;未发现灵长类动物在尸体旁长时间逗留。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保护区在不污染水源的情况下,让自然死亡的尸体自然分解而不作深埋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分解 食腐动物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纪事
9
作者 王昌大 《野生动物》 2004年第2期4-5,共2页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绵阳约160公里,仅半天车程,路况良好,是一个优良的生态旅游、科考探险和三国循踪考察的宝地。2002年10月底和12月初,两次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考察。第一次只带两个小伙子作助手,沿北路沟进入石桥河一带。第...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绵阳约160公里,仅半天车程,路况良好,是一个优良的生态旅游、科考探险和三国循踪考察的宝地。2002年10月底和12月初,两次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考察。第一次只带两个小伙子作助手,沿北路沟进入石桥河一带。第二次邀师院历史系教授蒋志同往,过红军桥直上摩天岭。现将有关考察情况记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 藏猕猴 动物 物种多样性 牛羚 毛冠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初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谌利民 《野生动物》 2003年第5期48-49,共2页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唐家河)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及岷山山系的末端,是广元市海拔分布区的最高点,也是我国大熊猫避难所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那么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如何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呢?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 自然资源 管理 职工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11
作者 吴长波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3期33-33,共1页
2009年5月19日,国家林业局已同意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圈 世界 国家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鸟类新纪录——白喉矶鸫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杰 李艳红 +1 位作者 黎大勇 谌利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4,共1页
2011年7月18日,笔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期间,在毛香坝小环线一带(32°34'50.23″N,104°45'38.92″E,海拔1529m)拍摄到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一只,经鉴定,确定为鸫... 2011年7月18日,笔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期间,在毛香坝小环线一带(32°34'50.23″N,104°45'38.92″E,海拔1529m)拍摄到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一只,经鉴定,确定为鸫科Turdidae的白喉矶鸫Monticola gularis,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为一雄性个体,头顶蓝色,头侧黑色,下体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喉块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鸟类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专家组 灵长类 青川县 雀形目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受伤黑熊救治技术初探
13
作者 杨国祥 陈婧 +3 位作者 卢卫民 齐智 毕延台 李明富 《湖北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救治技术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熊 受伤 野生动物 亚洲大陆 生态链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E编码的岷山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行为谱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俊 郑维超 +1 位作者 金贵祥 黎大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55-60,共6页
2015年3月至11月,在位于岷山山系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EA编码系统,对藏酋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构建PEA行为谱。分辨... 2015年3月至11月,在位于岷山山系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EA编码系统,对藏酋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构建PEA行为谱。分辨并记录了藏酋猴的15种姿势,91种动作以及116种行为,描绘了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成年雄性、成年雌性、未成年个体、婴幼猴等不同性别/年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