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之际:一个历久弥新的学术史话题——唐宋转型理论与唐宋诗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元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3-56,共4页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转型 唐宋诗歌 宋学 三元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诗歌苍梧意象的丰富内涵与诗美品格
2
作者 侯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苍梧"是唐宋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既承载了唐宋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情和济苍生的坚毅,又承载了唐宋诗人的离愁别忧和超世旷达的情怀。"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是其主流美学品格,而苍梧荒远之地理空间,更是... "苍梧"是唐宋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既承载了唐宋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情和济苍生的坚毅,又承载了唐宋诗人的离愁别忧和超世旷达的情怀。"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是其主流美学品格,而苍梧荒远之地理空间,更是增强了此悲剧情韵。研究唐宋诗歌苍梧意象的丰富内涵与诗美品格,有助于对中国文化意象与唐宋诗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梧意象 内涵 诗美品格 唐宋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诗歌的“时空共寓”思维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52-153,共2页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个人经验往往置身于时空背景之中,构成强烈的时空共寓。以唐宋诗佳句为例论证借景(空间)怀古(时间)的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创作模式;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阐释出时序与景观同步,带有强烈时空意识的审美旨趣是中...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个人经验往往置身于时空背景之中,构成强烈的时空共寓。以唐宋诗佳句为例论证借景(空间)怀古(时间)的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创作模式;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阐释出时序与景观同步,带有强烈时空意识的审美旨趣是中国诗歌的艺术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歌 时空共寓 借景怀古 诗歌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观流辨异中见唐宋诗歌风采─—评阮忠著《唐宋诗风流别史》
4
作者 赵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唐宋诗风 唐宋诗歌 黄庭坚 乐府诗 诗歌创作理论 诗人群体 吕本中 山水田园诗 王孟诗风 创作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佛教歌辞的源流及对唐宋诗歌的影响》获准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
作者 杨梓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唐宋诗歌 敦煌佛教歌辞 佛教 释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要摆脱两种“自卑情结”
6
作者 张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共1页
这些年,国产影片一边起劲地埋怨看电影的人不关心它们,不卖它们的帐;一边又起劲地粗制滥造,为追求“西方模式”或“商业价值”,割断电影与观众的联系,心甘情愿地陷在这样一个深刻的悖论里。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存在的意义,观众。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自卑情结 《红楼梦》 西方模式 观众 唐宋诗歌 商业价值 价值判断 奥斯卡奖 存在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