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唐宋之际的贡奉
- 1
-
-
作者
盛险峰
-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76-86,共11页
-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资料汇编·安徽卷”(AHSHZD2023D01)。
-
文摘
唐代中期出现具有赋税性质的进奉,贡奉之弊由此而生,这一现象反映了唐宋之际君臣关系及中央与地方关系。五代承唐末藩镇割据之余绪,尽管朝廷致力于藩镇州县化,但实际上地方与中央财政关系仍然遗留藩镇特征。以后梁时期“四镇”、魏博、镇、定来看五代财政中央集权路径:朱温据有“四镇”,易代后直接州县化,属易代型;魏博依附朱温,通过集权和武力手段州县化,为依附型;镇、定是以武力征服州县化的,属贡献型。以上州县化路径不同,大体反映出五代财政中央集权的基本情形。而五代藩镇州县化形成了上供和贡奉互济的中央财政模式,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也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藩镇性,这表明五代并没有解决唐末遗留的历史问题。宋初成功地革除贡奉之弊,走出唐末五代历史的“逆向”,重建中央集权,开辟了一个新的王朝时代。
-
关键词
唐宋之际
贡奉
上供
藩镇州县化
-
Keywords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ribute
offering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litary governance region into prefecture and county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宋之际亲情诗的变迁与士人家族观念的转型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谢琰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0期73-77,共5页
-
文摘
唐宋之际的亲情诗可分为思亲诗、家居诗、训诫诗三类。思亲诗的衰弱与家居诗的壮大,体现了亲情诗抒情性的降低和叙述性的增强;训诫诗内容的变化,则体现了士人家族观念从"家园"转为"伦理",从精神性转为实践性;而士人家族观念的转型,从根本上决定了亲情诗的变迁。
-
关键词
亲情诗
唐宋之际
家族观念
转型
-
Keywords
family poems
betwee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amily ideas
transition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体系意识:以唐宋变革与南宋认知为例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张邦炜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1,共8页
-
文摘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是地域格局、政治态势、社会结构,还是文学艺术、经学思想等诸方面所发生的迥然变异,令后世举目、今人寻味,也引起海内外中国史学者持续而广泛的关注与探讨。从日本学者的唐宋变革假说到欧美学者的两宋之际变革说、宋代经济革命说,再到近年来的宋元变革论、唐宋会通论、中国本土学者的唐宋变革认识论等,以唐宋变革为主题的学术讨论始终未曾落下帷幕。正是在这样诸说纷纭、各为己见的境况下,史学研究者更应以贯通、融会的历史大局观来探究唐宋之际发生的社会变迁,以客观、求实的研究态度剖析唐宋变革学说在国内外的不同学术发展路径。以下几位先生正是秉承着理性、求是、本真、严谨的史学态度对唐宋变革乃至更早并与之相关的魏晋隋唐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以期进一步阐释中国学者对唐宋变革论的认知、客观呈现唐宋历史的真实面相。
-
关键词
唐宋变革
体系意识
认知
中国历史
日本学者
南宋
唐宋之际
学术讨论
-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青峦为黛金作笺——林锦荣金笺青绿的探险
- 4
-
-
作者
徐东树
黄小我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福建省艺术研究所
-
出处
《福建艺术》
2006年第5期65-66,共2页
-
文摘
中国绘画雅称“丹青”,原来就有重色的传统。至唐宋之际,青绿山水尉然成大观,其富华典雅兴盛一时。可惜,及至宋末元初赵孟颊、钱选之后,青绿山水的渊雅传统在中国主流绘画中几成绝响。这不仅是指后继者稀少,更在于一种深厚温婉的内在意蕴的丧失。比如明季的青绿大家,虽仇英勤勉奋发,却多刻意炫奇,难免伤之于硬;而“浙派殿军”蓝瑛以粗笔率意入青绿,则又失之于野。
-
关键词
探险
中国绘画
青绿山水
“丹青”
唐宋之际
宋末元初
内在意蕴
赵孟颊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后蜀榷铁考辩
- 5
-
-
作者
解洪旺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23期214-214,共1页
-
基金
黑龙江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
-
文摘
五代十国时期榷铁制度重新在后蜀兴起,源于当时后蜀政权所面临外来的军需供应压力,同时也与官营铸币、国家财政等财政内在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更与割据政权的定位有着本质联系。这一落后的禁榷制度随着北宋国家的统一与税制整合而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关键词
榷铁
唐宋之际
后蜀
-
分类号
O614.811
[理学—无机化学]
-
-
题名宋代的社会自治
- 6
-
-
作者
吴钩
-
出处
《中国社会组织》
2014年第7期52-54,共3页
-
文摘
当历史发展到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大转型:唐代,世家大族犹在,门阀社会的余绪尚存.唐太宗时,大臣高士廉等奉命修《氏族志》,将山东崔氏列为士族第一等,李世民对此大为不满,要求按“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原则重新修谱,第二次修订的结果是,皇族李姓为士族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崔氏降为第三等.
-
关键词
社会自治
宋代
唐宋之际
中国社会
世家大族
唐太宗
李世民
士族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安徽书法教育纵横谈
- 7
-
-
作者
傅爱国
-
出处
《书画世界》
1999年第5期8-12,共5页
-
文摘
书法教育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内容中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书法艺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经久不衰绵延几千年,书家辈出,灿若星辰。这其中固然是历代书法艺术家们勤奋学书、勇于探索的结果,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这与古代书法教育是分不开的。位于华东腹地,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的安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同时也有着书法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文人生涯与翰事联结难分,凡文化兴盛之地,书法必能发达,这一必然律是文人士大夫受惠于书法的实用功能使然。安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先秦已有老庄道家学派生成;秦汉尊儒术、兴学校风起;魏晋南北朝文艺亦呈全面繁荣,书法方面亦出现了与羊欣齐名的书家薄绍之;
-
关键词
书法教育
当代书法
安徽
中国书法艺术
文人士大夫
魏晋南北朝
我国古代
书法教学
唐宋之际
纵横谈
-
分类号
J292.1-4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