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织锦中含绶鸟纹的设计因子提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彭国华 刘凯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唐代织锦中的含绶鸟纹作为唐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浓缩了传统纹样的精华,极具审美属性与学术研究价值,有必要将其文化传承并进行设计应用。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挖掘、书籍资料的整理,结合图文互证的方式,对其进行文化上的梳理;通过用户感知... 唐代织锦中的含绶鸟纹作为唐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浓缩了传统纹样的精华,极具审美属性与学术研究价值,有必要将其文化传承并进行设计应用。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挖掘、书籍资料的整理,结合图文互证的方式,对其进行文化上的梳理;通过用户感知,提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设计因子,以形状文法进行推敲,设计出既具有唐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图形;最后运用到丝巾设计案例中,已验证其可行性。唐代织锦中的含绶鸟纹在造型与审美上达到了一个特别高的程度,不仅可以为现代丝巾设计提供灵感与素材,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展现唐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织锦 含绶鸟 设计因子 形状文法 丝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织锦团窠纹分析及其创新设计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婉玉 陈宇 周春燕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6-132,共7页
团窠纹是唐代织锦中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其现代化发展出现了演变性差、创新性弱、时尚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唐代团窠纹的文化内涵和构成规律,解构团窠纹的外环纹样和中心纹样,利用分裂语法规则将纹样分解成基本的单元形,结合形状文法规... 团窠纹是唐代织锦中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其现代化发展出现了演变性差、创新性弱、时尚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唐代团窠纹的文化内涵和构成规律,解构团窠纹的外环纹样和中心纹样,利用分裂语法规则将纹样分解成基本的单元形,结合形状文法规则推衍重构,获得新的单元形并进行创新纹样开发,实现唐代织锦团窠纹的现代化设计与应用。文章以立狮宝花纹为例进行现代织锦纹样创新设计,提高了织锦的时尚美观度,在保护团窠纹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更加契合当代审美需要。研究旨在保护、创新唐代团窠纹,并为其他纹样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窠纹 唐代织锦 织锦纹样设计 分裂语法 形状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黄底瓣窠对含绶鸟纹锦残片纹样复原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蓓蓓 贺阳 《服装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66-273,共8页
以实物、图像和文献资料互相对照的方法,对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唐代黄底瓣窠对含绶鸟纹锦残片进行分析。由于实物残缺不全,复原时,通过对比馆藏其他对含绶鸟纹锦实物,结合同时期以绢画、石窟壁画、金银器、岩刻为载体的对含... 以实物、图像和文献资料互相对照的方法,对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唐代黄底瓣窠对含绶鸟纹锦残片进行分析。由于实物残缺不全,复原时,通过对比馆藏其他对含绶鸟纹锦实物,结合同时期以绢画、石窟壁画、金银器、岩刻为载体的对含绶鸟纹,并利用图案的对称性复原其完整纹样。通过对纹样的复原发现:(1)含绶鸟嘴衔绶带,颈后系有飘带,鸟的颈部、腹部、尾部等用联珠装饰,足下踏有棕榈座;(2)填充在瓣窠环外的宾花为十样花,与瓣窠环一起构成四方连续图案的基本单元;(3)从组织结构上来看,这件织锦为斜纹纬锦,以棕黄色作底,黄、绿两色显花,经线加Z捻,纬线无捻。通过研究此件织锦残片,并对比其他以织锦、绢画、石窟壁画为载体的对含绶鸟纹,总结出其在唐代的大体发展、演变过程,反映出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且部分织物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已十分少见,应当加强研究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含绶鸟纹 唐代纬锦 纹样复原 唐代织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