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代文献所记怛逻斯归属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义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关于怛逻斯归属有两种记载,怛逻斯是西突厥城镇,怛逻斯是石国城镇。这两种记载都是有根据的。怛逻斯原为西突厥城镇,突骑施衰落之际,唐天宝元年至十年间,石国乘机将其版图扩张至怛逻斯,怛逻斯遂成为石国城镇。唐代文献关于怛逻斯归属的...
关于怛逻斯归属有两种记载,怛逻斯是西突厥城镇,怛逻斯是石国城镇。这两种记载都是有根据的。怛逻斯原为西突厥城镇,突骑施衰落之际,唐天宝元年至十年间,石国乘机将其版图扩张至怛逻斯,怛逻斯遂成为石国城镇。唐代文献关于怛逻斯归属的两种记载,是怛逻斯在不同时期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献
怛逻斯
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在此,败在此:解读唐代景教文献的启示
被引量:
4
2
作者
孙景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2-78,共7页
景教对基督神、人二性的信仰教理 ,在它入华与中国非神性现世文化碰撞交融时 ,更彰显了它神、人二性的张力特点。现存汉语景教文献的解读 ,不仅清楚地显示其“明明景教 ,言归我唐”的中国化与世俗化的努力 ,同时又同样清楚地表明其“强...
景教对基督神、人二性的信仰教理 ,在它入华与中国非神性现世文化碰撞交融时 ,更彰显了它神、人二性的张力特点。现存汉语景教文献的解读 ,不仅清楚地显示其“明明景教 ,言归我唐”的中国化与世俗化的努力 ,同时又同样清楚地表明其“强名言兮演三一”的神性化教义及其辔勒的两难困境。这既是它在唐代风光两个多世纪的重要原因 ,也是它最终建立不了中国景教神学并被一朝灭教而烟消灰灭的缘故。可谓 :成在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景教
文献
景教
神性
人性
中国化
基督教
兴衰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稻麦复种制产生于唐代长江流域考
被引量:
25
3
作者
李伯重
《农业考古》
1982年第2期65-72,共8页
稻麦复种制是近代我国长江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制度。直至今日,这种种植制度在长江流域各地粮食生产中,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稻麦复种制在长江流域的实行,自宋代以来,已有明确的记载,然而,这种复种制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却众说纷...
稻麦复种制是近代我国长江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制度。直至今日,这种种植制度在长江流域各地粮食生产中,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稻麦复种制在长江流域的实行,自宋代以来,已有明确的记载,然而,这种复种制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杨直民先生提出东汉初年的南阳一带可能已经实行稻麦复种。其主要根据是张衡《南都赋》中的“冬稌夏穱,随时代熟”两句话。但是,仅仅这两句话,还无法证明这就是稻麦复种制,何况对文中的穱字到底指何种作物,也还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稻麦复种制
作物种植制度
唐代文献
复种技术
四时纂要
齐民要术
中晚稻
冬小麦
处理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安徽进士考补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宪华
《学术界》
CSSCI
1989年第5期48-51,共4页
笔者曾撰《唐代安徽进士考》(以下简称《进士考》),网罗进士及第者凡三十二人。年来翻阅地方志与唐代文献,又复捡得有关唐人科第者十二人,兹依《进土考》之体例,分三大区考述。文中不妥的地方,敬希读者指正。
关键词
登科记考
唐代文献
考补
安徽
进士及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人
寿春
徐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前期的杂徭
被引量:
7
5
作者
唐耕耦
《文史哲》
1981年第4期34-38,共5页
杂徭是唐代赋役制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论者较少,现试作初步探讨。一唐代前期的赋役制度,基本的有四项:“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唐会要》卷83《租税上》);杂徭是其中的一项。杂徭,唐代文献又称“轻徭”、“夫役”...
杂徭是唐代赋役制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论者较少,现试作初步探讨。一唐代前期的赋役制度,基本的有四项:“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唐会要》卷83《租税上》);杂徭是其中的一项。杂徭,唐代文献又称“轻徭”、“夫役”、“夫”、“小徭役”等。《唐律疏议》曰:“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同上书卷28《捕亡律》《诸丁夫杂匠在役及工乐杂户亡者条》)。又说:“其小徭役谓充夫及杂使”(同上书卷13《户婚律》)。所谓“夫”属于小徭役之一种。杂徭是一种所谓轻徭役、小徭役,服役年龄比正役早。《敦煌掇琐》上辑琐三十载:“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问。十六作夫役,廿(二十一)充府兵。”夫役即杂徭。从十六岁起,就要服杂徭,二十一岁起服正役,充当府兵。《唐大诏令集》卷74《亲祭九宫坛大赦天下敕》载:“比者,成童之岁,即挂轻徭;既冠之年,便当正役。悯其劳苦,用轸予怀。自今已后,天下百姓,宜以十八以上为中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前期
赋役制度
租庸调
唐代文献
唐律疏议
唐会要
服役年龄
徭役
府兵
户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作人” 考释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鸿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3-76,共4页
1 朱雷先生曾对麴氏高昌时期的“作人”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预言:“麹氏高昌时期这批相当数量的‘作人’,在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这一名称。”但是笔者在翻阅唐代文献时,不独在文献资料中看到“作人”一词,而...
1 朱雷先生曾对麴氏高昌时期的“作人”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预言:“麹氏高昌时期这批相当数量的‘作人’,在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这一名称。”但是笔者在翻阅唐代文献时,不独在文献资料中看到“作人”一词,而在出土的唐代文书中也屡屡发现。这种作人的属性及其与高昌作人有何关系,是值得讨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
大谷文书
过所
奴婢
受雇
兴胡
唐代文献
王珍
《太平广记》
雇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音乐传说考校献疑二则
被引量:
1
7
作者
秦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4,共7页
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过:“治玄学者与治神学者或无须资料,因其所致力者在瞑想、在直觉、在信仰,不必以客观公认之事为重用也。治科学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罔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以为其研究对象。”(《中国历史研究法》...
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过:“治玄学者与治神学者或无须资料,因其所致力者在瞑想、在直觉、在信仰,不必以客观公认之事为重用也。治科学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罔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以为其研究对象。”(《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这是有道理的。因此,材料的收集和鉴别,是我们从事音乐史研究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没有材料,自然无从进行研究,而建筑在不可靠不扎实的材料上的“研究”,则不论其如何貌似巍然,如何耀眼夺目,也只不过是沙子堆筑的七宝楼台,经不起风雨冲刷浸袭。倘所凭靠的资料是错误的,是虚妄不经的,则其研究有如水中捞月和缘木求鱼,甚至如郭沫若所说,“比没有更要有害”(《十批判书》)。史料的鉴别考订是多方面的,就一般文献史料而言,主要有鉴别伪书、比勘文句及考校史事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音乐
传说
献疑
故事
音乐史
昆仑
文献
史料
唐代文献
段成式
琵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江淮地区经济地位刍议
被引量:
2
8
作者
林志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78-81,共4页
史学界在研究唐代经济史时,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论述了江淮地区的经济问题。笔者认为,其中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唐代江淮地区的地域概念是什么?唐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江淮的地域概念,虽然并不明确,且有前后矛盾之处,但是,大致...
史学界在研究唐代经济史时,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论述了江淮地区的经济问题。笔者认为,其中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唐代江淮地区的地域概念是什么?唐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江淮的地域概念,虽然并不明确,且有前后矛盾之处,但是,大致系指江南道和淮南道是无疑的。如贞元八年诏,“东南两税财赋,自河南、江淮、岭南、东南东道至渭桥,以户部侍郎张涝主之;河东、剑南、山南西道,以户部尚书度支使班宏之。”①。这里的“江淮”,显然指的是江南道和淮南道。如果从经济区域角度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位
淮河以南
唐代文献
江南
经济史
度支使
江淮地区
南方经济
淮南
山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唐代奴婢和其他贱民的身份地位(上)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季平
《齐鲁学刊》
1986年第6期28-34,共7页
唐代奴婢,居于贱民的底层,是当时社会上身份最低、受奴役最深的一个阶层,却是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唐代“良人”“百姓”“奴婢”“贱民”的范围在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等级制度。如地主阶级中有士、庶的等级...
唐代奴婢,居于贱民的底层,是当时社会上身份最低、受奴役最深的一个阶层,却是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唐代“良人”“百姓”“奴婢”“贱民”的范围在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等级制度。如地主阶级中有士、庶的等级划分,在贵族、官僚集团中有品级高低的区别,甚至法律规定他们在车服、器用等方面都不得任意僭越。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象西方国家那样形成封建土地制的等级结构,因而不存在全国土地全部逐级封赐的制度,贵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不存在土地关系上的有条件占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地位
唐律疏议
地主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
试析
奴婢
等级制度
庶族地主
土地关系
唐代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俗谚正误三则
10
作者
曾云
《敦煌学辑刊》
1997年第2期37-37,共1页
唐代俗谚正误三则曾云俗语谣谚是真实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讹,从而影响到古代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此就暇时读书所见唐代俗谚三则略作辨正...
唐代俗谚正误三则曾云俗语谣谚是真实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讹,从而影响到古代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此就暇时读书所见唐代俗谚三则略作辨正,以就教于同好。1.《新唐书·贾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谚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新唐书》
宋之问
主婚人
苏味道
古代民间文学
武卫将军
唐代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論唐代义仓地税兼及两税法的内容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新野
《文史哲》
1958年第4期37-46,共10页
唐代义仓地稅是史学界尚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在这个問題上还有很大的分歧,許多史学家例如鞠清远、胡如雷等認为义仓就是地稅,有的史学家如岑仲勉等則認为地稅是另外的一种稅收,不是义仓稅。此外,义仓地稅的发展及其...
唐代义仓地稅是史学界尚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在这个問題上还有很大的分歧,許多史学家例如鞠清远、胡如雷等認为义仓就是地稅,有的史学家如岑仲勉等則認为地稅是另外的一种稅收,不是义仓稅。此外,义仓地稅的发展及其具体情况如何,因为研究的人很少,許多問題还不明确。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史学界諸位前輩研究的基础上,針对以上問題提出个人看法,并进而联系到兩稅法的內容,为唐代租稅的討論提供一些粗淺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仓
唐代文献
私有土地
州县
常平仓
册府元龟
两税法
全唐文
户等
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論唐代的兩稅法
被引量:
1
12
作者
金宝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3期1-16,共16页
中唐以后,继租庸调制而兴起的两税法,自是唐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种赋税制度;但两税的内容,在唐代文献上却未曾留下明确的记载,遂使近数十年来,治唐代历史的人,见仁见知,意见纷纷。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大致可分两派,一派以鞠清远先生为...
中唐以后,继租庸调制而兴起的两税法,自是唐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种赋税制度;但两税的内容,在唐代文献上却未曾留下明确的记载,遂使近数十年来,治唐代历史的人,见仁见知,意见纷纷。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大致可分两派,一派以鞠清远先生为代表,鞠氏以为两税的内容是户税和地税,而户税是其主体。①一派以岑仲勉先生为代表,岑氏以为两税的内容,依然是租庸调的正供,只因敛以夏秋,故名两税,与户税地税,并无关系。②由于意见的纷岐,所以关于两税的内容及其在唐代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难作出妥善的定论。现在略抒己见,以就教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所有制
商品生产
两税法
户税
依附关系
唐代
历史
土地所有制
唐代文献
均田制
租庸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的缘竿——中国古代百戏史料汇考之一
被引量:
2
13
作者
王赛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55-59,41,共6页
缘竽古称都卢寻橦,又名竿木、戴竿、爬竿、木熙、缘橦、上竿伎,是古人以竿木为支柱的一种运动,为古代百戏中的一个项目。缘竿时或将竿木固定在平地,或支撑于身体某部位,人缘而上,并做各种惊险优美的动作。也有的只耍弄空竿。明黄一正《...
缘竽古称都卢寻橦,又名竿木、戴竿、爬竿、木熙、缘橦、上竿伎,是古人以竿木为支柱的一种运动,为古代百戏中的一个项目。缘竿时或将竿木固定在平地,或支撑于身体某部位,人缘而上,并做各种惊险优美的动作。也有的只耍弄空竿。明黄一正《事物绀珠》卷16释“都卢”作“缘高”,释“寻橦”作“又云木熙,今之缘竿”;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史料
《全唐诗》
体育活动
《西京赋》
唐代文献
《清诗铎》
《杜阳杂编》
雷州半岛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国唐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在扬州举行 重点研究中晚唐历史若干问题
14
《江苏社会科学》
1981年第18期11-12,共2页
唐史研究会第一届年会,自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江苏扬州举行。高等院校、科研、出版等单位共七十九人出席。会长唐长孺、副会长吴枫及部分理事因公因病请假,会议由副会长王仲荦、史念海、秘书长黄永年及其他理事主持,名誊...
唐史研究会第一届年会,自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江苏扬州举行。高等院校、科研、出版等单位共七十九人出席。会长唐长孺、副会长吴枫及部分理事因公因病请假,会议由副会长王仲荦、史念海、秘书长黄永年及其他理事主持,名誊会长郭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熊德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周邨、扬州师范学院院长成克坚、副院长孙达伍出席了会议。递交年会分发的学术论文有四十三篇,这些论文涉及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地理、兄弟民族、人物评价、文物考古、史籍史学等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史研究
中晚唐
历史地理
江苏扬州
学术论文
年会
唐代文献
哲学社会科学
史念海
文物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师范大学古藉整理研究所
15
作者
谷其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2,共1页
陕西师范大学古藉整理研究所是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藉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之一,1983年经原教育部批准建立。该所现已有专职研究人员9人,秘书、资料员各1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3人;教授以下的研究人员均有硕士学位。所长...
陕西师范大学古藉整理研究所是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藉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之一,1983年经原教育部批准建立。该所现已有专职研究人员9人,秘书、资料员各1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3人;教授以下的研究人员均有硕士学位。所长黄永年教授为著名文史专家和古文献专家,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在西北地区唯一的委员。该所的研究领域侧重于唐代文献、版本目录、民俗小说等方面,已经公开出版和即将出版若干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地区
唐代文献
古
文献
文史
中国古代史
整理研究
古籍整理
敦煌写本
唐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文献所记怛逻斯归属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义康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文摘
关于怛逻斯归属有两种记载,怛逻斯是西突厥城镇,怛逻斯是石国城镇。这两种记载都是有根据的。怛逻斯原为西突厥城镇,突骑施衰落之际,唐天宝元年至十年间,石国乘机将其版图扩张至怛逻斯,怛逻斯遂成为石国城镇。唐代文献关于怛逻斯归属的两种记载,是怛逻斯在不同时期的归属。
关键词
唐代文献
怛逻斯
归属
Keywords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Talas
Attribution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在此,败在此:解读唐代景教文献的启示
被引量:
4
2
作者
孙景尧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2-78,共7页
文摘
景教对基督神、人二性的信仰教理 ,在它入华与中国非神性现世文化碰撞交融时 ,更彰显了它神、人二性的张力特点。现存汉语景教文献的解读 ,不仅清楚地显示其“明明景教 ,言归我唐”的中国化与世俗化的努力 ,同时又同样清楚地表明其“强名言兮演三一”的神性化教义及其辔勒的两难困境。这既是它在唐代风光两个多世纪的重要原因 ,也是它最终建立不了中国景教神学并被一朝灭教而烟消灰灭的缘故。可谓 :成在此 。
关键词
唐代
景教
文献
景教
神性
人性
中国化
基督教
兴衰成因
Keywords
Nestorianism, divinity, humanity, secularization, success and failure
分类号
B97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稻麦复种制产生于唐代长江流域考
被引量:
25
3
作者
李伯重
机构
厦门大学
出处
《农业考古》
1982年第2期65-72,共8页
文摘
稻麦复种制是近代我国长江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制度。直至今日,这种种植制度在长江流域各地粮食生产中,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稻麦复种制在长江流域的实行,自宋代以来,已有明确的记载,然而,这种复种制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杨直民先生提出东汉初年的南阳一带可能已经实行稻麦复种。其主要根据是张衡《南都赋》中的“冬稌夏穱,随时代熟”两句话。但是,仅仅这两句话,还无法证明这就是稻麦复种制,何况对文中的穱字到底指何种作物,也还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因此。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稻麦复种制
作物种植制度
唐代文献
复种技术
四时纂要
齐民要术
中晚稻
冬小麦
处理办法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安徽进士考补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宪华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学术界》
CSSCI
1989年第5期48-51,共4页
文摘
笔者曾撰《唐代安徽进士考》(以下简称《进士考》),网罗进士及第者凡三十二人。年来翻阅地方志与唐代文献,又复捡得有关唐人科第者十二人,兹依《进土考》之体例,分三大区考述。文中不妥的地方,敬希读者指正。
关键词
登科记考
唐代文献
考补
安徽
进士及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人
寿春
徐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前期的杂徭
被引量:
7
5
作者
唐耕耦
出处
《文史哲》
1981年第4期34-38,共5页
文摘
杂徭是唐代赋役制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论者较少,现试作初步探讨。一唐代前期的赋役制度,基本的有四项:“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唐会要》卷83《租税上》);杂徭是其中的一项。杂徭,唐代文献又称“轻徭”、“夫役”、“夫”、“小徭役”等。《唐律疏议》曰:“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同上书卷28《捕亡律》《诸丁夫杂匠在役及工乐杂户亡者条》)。又说:“其小徭役谓充夫及杂使”(同上书卷13《户婚律》)。所谓“夫”属于小徭役之一种。杂徭是一种所谓轻徭役、小徭役,服役年龄比正役早。《敦煌掇琐》上辑琐三十载:“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问。十六作夫役,廿(二十一)充府兵。”夫役即杂徭。从十六岁起,就要服杂徭,二十一岁起服正役,充当府兵。《唐大诏令集》卷74《亲祭九宫坛大赦天下敕》载:“比者,成童之岁,即挂轻徭;既冠之年,便当正役。悯其劳苦,用轸予怀。自今已后,天下百姓,宜以十八以上为中男。
关键词
唐代
前期
赋役制度
租庸调
唐代文献
唐律疏议
唐会要
服役年龄
徭役
府兵
户婚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作人” 考释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鸿宾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3-76,共4页
文摘
1 朱雷先生曾对麴氏高昌时期的“作人”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预言:“麹氏高昌时期这批相当数量的‘作人’,在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这一名称。”但是笔者在翻阅唐代文献时,不独在文献资料中看到“作人”一词,而在出土的唐代文书中也屡屡发现。这种作人的属性及其与高昌作人有何关系,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词
高昌
大谷文书
过所
奴婢
受雇
兴胡
唐代文献
王珍
《太平广记》
雇佣关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音乐传说考校献疑二则
被引量:
1
7
作者
秦序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4,共7页
文摘
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过:“治玄学者与治神学者或无须资料,因其所致力者在瞑想、在直觉、在信仰,不必以客观公认之事为重用也。治科学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罔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以为其研究对象。”(《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这是有道理的。因此,材料的收集和鉴别,是我们从事音乐史研究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没有材料,自然无从进行研究,而建筑在不可靠不扎实的材料上的“研究”,则不论其如何貌似巍然,如何耀眼夺目,也只不过是沙子堆筑的七宝楼台,经不起风雨冲刷浸袭。倘所凭靠的资料是错误的,是虚妄不经的,则其研究有如水中捞月和缘木求鱼,甚至如郭沫若所说,“比没有更要有害”(《十批判书》)。史料的鉴别考订是多方面的,就一般文献史料而言,主要有鉴别伪书、比勘文句及考校史事等内容。
关键词
唐代
音乐
传说
献疑
故事
音乐史
昆仑
文献
史料
唐代文献
段成式
琵琶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江淮地区经济地位刍议
被引量:
2
8
作者
林志华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78-81,共4页
文摘
史学界在研究唐代经济史时,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论述了江淮地区的经济问题。笔者认为,其中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唐代江淮地区的地域概念是什么?唐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江淮的地域概念,虽然并不明确,且有前后矛盾之处,但是,大致系指江南道和淮南道是无疑的。如贞元八年诏,“东南两税财赋,自河南、江淮、岭南、东南东道至渭桥,以户部侍郎张涝主之;河东、剑南、山南西道,以户部尚书度支使班宏之。”①。这里的“江淮”,显然指的是江南道和淮南道。如果从经济区域角度来考察。
关键词
经济地位
淮河以南
唐代文献
江南
经济史
度支使
江淮地区
南方经济
淮南
山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唐代奴婢和其他贱民的身份地位(上)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季平
出处
《齐鲁学刊》
1986年第6期28-34,共7页
文摘
唐代奴婢,居于贱民的底层,是当时社会上身份最低、受奴役最深的一个阶层,却是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唐代“良人”“百姓”“奴婢”“贱民”的范围在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等级制度。如地主阶级中有士、庶的等级划分,在贵族、官僚集团中有品级高低的区别,甚至法律规定他们在车服、器用等方面都不得任意僭越。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象西方国家那样形成封建土地制的等级结构,因而不存在全国土地全部逐级封赐的制度,贵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不存在土地关系上的有条件占有制,
关键词
身份地位
唐律疏议
地主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
试析
奴婢
等级制度
庶族地主
土地关系
唐代文献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俗谚正误三则
10
作者
曾云
出处
《敦煌学辑刊》
1997年第2期37-37,共1页
文摘
唐代俗谚正误三则曾云俗语谣谚是真实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讹,从而影响到古代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此就暇时读书所见唐代俗谚三则略作辨正,以就教于同好。1.《新唐书·贾敦...
关键词
俗谚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新唐书》
宋之问
主婚人
苏味道
古代民间文学
武卫将军
唐代文献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論唐代义仓地税兼及两税法的内容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新野
出处
《文史哲》
1958年第4期37-46,共10页
文摘
唐代义仓地稅是史学界尚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在这个問題上还有很大的分歧,許多史学家例如鞠清远、胡如雷等認为义仓就是地稅,有的史学家如岑仲勉等則認为地稅是另外的一种稅收,不是义仓稅。此外,义仓地稅的发展及其具体情况如何,因为研究的人很少,許多問題还不明确。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史学界諸位前輩研究的基础上,針对以上問題提出个人看法,并进而联系到兩稅法的內容,为唐代租稅的討論提供一些粗淺意见。
关键词
义仓
唐代文献
私有土地
州县
常平仓
册府元龟
两税法
全唐文
户等
史学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論唐代的兩稅法
被引量:
1
12
作者
金宝祥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3期1-16,共16页
文摘
中唐以后,继租庸调制而兴起的两税法,自是唐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种赋税制度;但两税的内容,在唐代文献上却未曾留下明确的记载,遂使近数十年来,治唐代历史的人,见仁见知,意见纷纷。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大致可分两派,一派以鞠清远先生为代表,鞠氏以为两税的内容是户税和地税,而户税是其主体。①一派以岑仲勉先生为代表,岑氏以为两税的内容,依然是租庸调的正供,只因敛以夏秋,故名两税,与户税地税,并无关系。②由于意见的纷岐,所以关于两税的内容及其在唐代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难作出妥善的定论。现在略抒己见,以就教同好.
关键词
地主所有制
商品生产
两税法
户税
依附关系
唐代
历史
土地所有制
唐代文献
均田制
租庸调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的缘竿——中国古代百戏史料汇考之一
被引量:
2
13
作者
王赛时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55-59,41,共6页
文摘
缘竽古称都卢寻橦,又名竿木、戴竿、爬竿、木熙、缘橦、上竿伎,是古人以竿木为支柱的一种运动,为古代百戏中的一个项目。缘竿时或将竿木固定在平地,或支撑于身体某部位,人缘而上,并做各种惊险优美的动作。也有的只耍弄空竿。明黄一正《事物绀珠》卷16释“都卢”作“缘高”,释“寻橦”作“又云木熙,今之缘竿”;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史料
《全唐诗》
体育活动
《西京赋》
唐代文献
《清诗铎》
《杜阳杂编》
雷州半岛
明清时期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国唐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在扬州举行 重点研究中晚唐历史若干问题
14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1981年第18期11-12,共2页
文摘
唐史研究会第一届年会,自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江苏扬州举行。高等院校、科研、出版等单位共七十九人出席。会长唐长孺、副会长吴枫及部分理事因公因病请假,会议由副会长王仲荦、史念海、秘书长黄永年及其他理事主持,名誊会长郭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熊德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周邨、扬州师范学院院长成克坚、副院长孙达伍出席了会议。递交年会分发的学术论文有四十三篇,这些论文涉及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地理、兄弟民族、人物评价、文物考古、史籍史学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
唐史研究
中晚唐
历史地理
江苏扬州
学术论文
年会
唐代文献
哲学社会科学
史念海
文物考古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师范大学古藉整理研究所
15
作者
谷其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2,共1页
文摘
陕西师范大学古藉整理研究所是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藉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之一,1983年经原教育部批准建立。该所现已有专职研究人员9人,秘书、资料员各1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3人;教授以下的研究人员均有硕士学位。所长黄永年教授为著名文史专家和古文献专家,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在西北地区唯一的委员。该所的研究领域侧重于唐代文献、版本目录、民俗小说等方面,已经公开出版和即将出版若干专著。
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地区
唐代文献
古
文献
文史
中国古代史
整理研究
古籍整理
敦煌写本
唐史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代文献所记怛逻斯归属考
王义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成在此,败在此:解读唐代景教文献的启示
孙景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稻麦复种制产生于唐代长江流域考
李伯重
《农业考古》
1982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代安徽进士考补
张宪华
《学术界》
CSSCI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唐代前期的杂徭
唐耕耦
《文史哲》
198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唐代“作人” 考释
李鸿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唐代音乐传说考校献疑二则
秦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唐代江淮地区经济地位刍议
林志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析唐代奴婢和其他贱民的身份地位(上)
李季平
《齐鲁学刊》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唐代俗谚正误三则
曾云
《敦煌学辑刊》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論唐代义仓地税兼及两税法的内容
王新野
《文史哲》
195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論唐代的兩稅法
金宝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古代的缘竿——中国古代百戏史料汇考之一
王赛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8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全国唐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在扬州举行 重点研究中晚唐历史若干问题
《江苏社会科学》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陕西师范大学古藉整理研究所
谷其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