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源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1
作者 李霞 何艺 +5 位作者 蔡旭航 罗润波 郭容利 索朗斯珠 毛立 李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41-5650,共10页
为了解绵羊源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特征,本研究从绵羊腹泻病料中分离了一株MRV,命名为MRV-XJ23株,经RT-PCR、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后,扩增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 为了解绵羊源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特征,本研究从绵羊腹泻病料中分离了一株MRV,命名为MRV-XJ23株,经RT-PCR、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后,扩增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RV-XJ23分离株可在MDBK细胞稳定传代,产生特异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为10^(6)TCID_(50)·mL^(-1)。MRV感染细胞经IFA检测可观察到特异荧光,电镜可观察到直径约70 nm的无囊膜病毒粒子。经RT-PCR扩增和测序获得MRV全基因组,该毒株共10个节段,全长23534 bp。序列对比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RV-XJ23株为MRV-1血清型,其在韩国蝙蝠源BatMRV2/SNU1/Korea/2021毒株基础上,与日本的人源Homo sapiens/Osaka2005株L3、M2、S 4基因、印度牛源C/bovine/Indiana/MRV00304/2014株S 1基因重配,形成一株新的MRV。本研究首次从腹泻绵羊肛拭子中分离获得一株MRV-1型重配毒株,证明绵羊可感染MRV,拓宽了病毒感染宿主谱,且感染毒株为蝙蝠源、人源和牛源MRV重配毒株,证明这些毒株跨物种感染后发生了复杂的重配。本研究揭示了MRV在各物种中循环传播对公共卫生的风险,提升了深入研究MRV在绵羊乃至家畜中的流行病学、重配规律和致病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绵羊 分离鉴定 重配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型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汤文菲 罗宇航 +12 位作者 董覃婷 朱鑫玥 王杨林 韦祖樟 陈樱 欧阳康 覃一峰 钟舒红 谢江 陈集成 王小玲 黄伟坚 潘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9-824,共6页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是双链RNA病毒,可以感染自然宿主的哺乳动物和脊椎动物。为建立一种针对3型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3)的特异且快速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MRV-3(OQ627746-OQ627755)S1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是双链RNA病毒,可以感染自然宿主的哺乳动物和脊椎动物。为建立一种针对3型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3)的特异且快速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MRV-3(OQ627746-OQ627755)S1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并从MRV-3中扩增S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MD18-S1,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作为质粒标准品,经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优化后首次初步建立了检测MRV-3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将质粒标准品10倍倍比稀释后作为模板经该q PCR扩增,建立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质粒标准品在1.3×10^(8)拷贝/μL~1.3×10^(3)拷贝/μL与各自的Ct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为-3.1706,R^(2)为0.9999,熔解曲线为单峰。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水牛匈爱病毒(Buf Hu V)、牛冠状病毒(BCo V)、牛细小病毒(BPV)和MRV-3的基因组DNA/c DNA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q PCR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将质粒标准品10倍倍比稀释至1.3×10^(2)拷贝/μL~1.3×10^(8)拷贝/μL后作为模板,分别利用本研究建立的q PCR和常规PCR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评估本研究建立q PCR方法的敏感性;以1.3×10^(3)拷贝/μL~1.3×10^(7)拷贝/μL 5个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利用该方法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性试验,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检测出MRV-3,其他相关病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q PCR对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为1.3×10^(3)拷贝/μL,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 0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或等于1.0%,表明该q 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检测220份牛粪便样品,结果显示MRV-3的检出率(3.64%,8/220)高于常规PCR的检出率(1.36%,3/220),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达100%,阴性符合率为97.75%,总符合率为97.78%。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建立的检测MRV-3的SYBR Green I q PCR方法可以用于临床牛腹泻病原的检测,为MRV-3尤其是牛源MRV-3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也为MRV-3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SYBR Green I 荧光定量PCR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柯飞 王赟 +2 位作者 侯丽芳 胡兴安 李佩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19,共5页
呼肠孤病毒科是分布最广的病毒类群之一,其中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属于正呼肠孤病毒属,主要感染哺乳动物的呼吸道和肠道。近年来,MRV的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运用该技术,在MRV基因组组装、基... 呼肠孤病毒科是分布最广的病毒类群之一,其中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属于正呼肠孤病毒属,主要感染哺乳动物的呼吸道和肠道。近年来,MRV的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运用该技术,在MRV基因组组装、基因功能及致病机制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突破。综述了MRV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的建立过程及运用该技术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展望了该技术在呼肠孤病毒科其他病毒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反向遗传学 基因功能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牛血液标本中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YNSZ/V207/2017)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占鸿 肖雷 +7 位作者 李卓然 宋子昂 谢佳芮 杨振兴 朱沛 李华春 廖德芳 杨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掌握云南省动物病毒的多样性和传播风险。方法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10头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高通量测序与血清中和试验进行分离病毒的鉴定、全基因组序列获取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7年从... 目的掌握云南省动物病毒的多样性和传播风险。方法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10头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高通量测序与血清中和试验进行分离病毒的鉴定、全基因组序列获取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7年从采集的哨兵牛血液样本中分离出2株蓝舌病病毒、3株帕利亚姆病毒、2株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和1株待鉴定病毒(YNSZ/V207/2017)。电镜下YNSZ/V207/2017病毒粒子直径约80 nm,呈二十面体对称;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其为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血清1型毒株(MRV-1),病毒的不同基因节段分别与人、白尾鹿、水貂、果子狸和棕蝠上分离MRV的序列相似度最高;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当地牛、羊和猪中MRV-1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5%、20.0%和42.5%。结论在云南省牛血液标本中分离出1株MRV-1型毒株,该毒株可能为不同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毒株,MRV-1在当地家畜中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血清型 病毒分离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重配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血清3型Dearingσ1蛋白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婷婷 于美玲 +3 位作者 陶晓莉 李藤菲 林家锋 李永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纯化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血清3型Dearing(T3D)σ1融合蛋白,制备T3Dσ1多克隆抗体。方法将T3DS1-pET28a重组质粒转化至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大量表达,经组氨酸标签Ni-IDA层... 目的纯化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血清3型Dearing(T3D)σ1融合蛋白,制备T3Dσ1多克隆抗体。方法将T3DS1-pET28a重组质粒转化至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大量表达,经组氨酸标签Ni-IDA层析柱纯化得到T3Dσ1融合蛋白。纯化得到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σ1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T3Dσ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2000,主要为包涵体形式,通过变性、复性处理纯化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成功制备出T3Dσ1效价大于1∶10^(6)的多克隆抗体,并成功应用于Western blot法及IFA检测。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效价及高灵敏度T3Dσ1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DS1-pET28a质粒 σ1蛋白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 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中部地区新型鸭正呼肠孤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鹏 冯波 +3 位作者 顾丛丛 李冰 刁有祥 唐熠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8,共7页
为研究新型鸭正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orthoreovirus,N-DRV)在山东中部地区的流行分布与病原突变情况,试验在山东中部地区肉鸭养殖场收集疑似感染N-DRV的232份肉鸭内脏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样品总阳性率为47... 为研究新型鸭正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orthoreovirus,N-DRV)在山东中部地区的流行分布与病原突变情况,试验在山东中部地区肉鸭养殖场收集疑似感染N-DRV的232份肉鸭内脏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样品总阳性率为47.7%;共分离到26株N-DRV分离株,分离株间σC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核苷酸相似性为97.8%~99.7%,氨基酸相似性为99.4%~100%;肉鸭多发病于1~2周龄,病程5~7 d,死亡率1%~5%;地面平养模式N-DRV检出率最高,达到58.9%;笼养密闭模式检出率最低,仅为20%;在夏秋季节,N-DRV感染率相对较高,占全年发病率的60.9%。研究提示:N-DRV在山东中部地区的肉鸭养殖场中普遍存在,感染率与养殖方式、季节、日龄等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对呼肠孤病毒的监测和防控,并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以降低呼肠孤病毒在肉鸭养殖中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病毒 分离鉴定 σC基因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对与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σNS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筛选
7
作者 孙绿茵 马竹萍 +2 位作者 李润林 李永刚 陶晓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3-1321,共9页
目的:探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中与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NBV)σNS蛋白相互作用(互作)的宿主蛋白,阐明宿主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σNS蛋白的诱饵质粒pGBKT7-S3,采用测序技术验证诱饵质粒在Y2H酵母细胞中的准确表达。将pG... 目的:探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中与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NBV)σNS蛋白相互作用(互作)的宿主蛋白,阐明宿主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σNS蛋白的诱饵质粒pGBKT7-S3,采用测序技术验证诱饵质粒在Y2H酵母细胞中的准确表达。将pGBKT7-S3和pGADT7质粒分别和共同转化至Y2HGold酵母细胞中,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确认σNS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不能自行激活报告基因。诱饵质粒pGBKT7-S3与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的cDNA文库进行杂交,对编码互作蛋白的阳性克隆进行质粒抽提,阳性测序结果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与NBVσNS互作的蛋白。对互作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STRING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筛选出61个阳性克隆。DNA测序分析和BLAST比对分析去除23个未匹配到数据库和测序基本相同的阳性克隆。阳性测序结果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38个与NBVσNS互作的蛋白,31个蛋白参与细胞生物过程,36个蛋白是细胞解剖成分,31个蛋白具有结合功能,5个蛋白是线粒体呼吸链组成部分,7个蛋白是核糖体蛋白和核糖体大小亚基的组成部分,2个蛋白参与铁代谢稳态。GO功能富集分析,互作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BP)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学调节、定位和对刺激的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是细胞解剖成分和含蛋白复合物;分子功能集中在结合、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和转运活性等方面。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蛋白在遗传信息处理途径的翻译、折叠、分类和降解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在机体系统中主要与消化系统有关联;与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和癌症有关联。STRING分析,互作蛋白涉及核糖体蛋白类、蛋白修饰类、代谢类和免疫蛋白类等功能蛋白。结结论论:成功筛选出与NBVσNS蛋白互作的蛋白,宿主蛋白在病毒复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尔逊海湾呼肠病毒 酵母双杂交实验 σNS蛋白 蛋白互相作用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源正呼肠孤病毒2型的检测和分离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吕珽 陈虹吟 +1 位作者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61-2368,共8页
旨在调查川西北牦牛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并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川西北15个牧场的72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和其中5个牧场的15份腹泻牦牛血清样本进行MRV检测,阳性样本进一步用分型PCR确定其血清型。结果显示,... 旨在调查川西北牦牛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并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川西北15个牧场的72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和其中5个牧场的15份腹泻牦牛血清样本进行MRV检测,阳性样本进一步用分型PCR确定其血清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中MRV检出率为20.83%(15/72),血清2型的比例为60%(9/15);血清样本中MRV检出率为40%(6/15),血清2型的比例为83.33%(5/6);未检测到其他血清型。成功地从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MRV血清2型毒株(TCID_(50)为4×10^(-8.56)·mL^(-1)),并获得长度为23587 bp的分离株全基因组,该分离株与中国猪源毒株的遗传关系最近;与GenBank中所有的MRV S1基因相比,该分离株有4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本研究从牦牛中检测到MRV,并分离到1株牛源MRV血清2型毒株,为进一步研究MRV血清2型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检测 血清2型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腹泻仔猪呼肠孤病毒的感染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隆美金 陆颖 +8 位作者 李茂宁 易春华 廖梦娟 余科辰 覃一峰 陈樱 韦祖樟 黄伟坚 欧阳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7,共7页
为了解广西地区腹泻仔猪中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及主要流行毒株,应用套式RT-PCR对广西部分地区2020-2022年173份腹泻猪样品进行检测,并选取部分阳性样品进行S 1基因扩增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广西地区MRV主要流行毒株的基因特... 为了解广西地区腹泻仔猪中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及主要流行毒株,应用套式RT-PCR对广西部分地区2020-2022年173份腹泻猪样品进行检测,并选取部分阳性样品进行S 1基因扩增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广西地区MRV主要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结果显示,2020-2022年173份样品MR总阳性率为18%(32/173),各年阳性率分别为29.6%、9.9%和33%。获得1株S 1基因全长序列,序列比对结果发现该序列与其他MRV S 1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43.4%~97.9%,氨基酸同源性为26.1%~97.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获得的毒株序列为MRV3型,与其他猪源MRV3型毒株ZJ2013、IND/MZ/3013789/reo在同一分支上,同属于谱系Ⅳ。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猪群存在一定程度的MRV感染,为进一步防控广西腹泻猪群中MRV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呼肠病毒 S 1基因 序列分析 感染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呼肠孤病毒及其分类学依据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云 刘明 +1 位作者 欧阳岁东 童光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46-49,共4页
正呼肠孤病毒是由编码 10个片段的双链RNA (dsRNA)组成 ,没有囊膜。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正呼肠孤病毒属共有 4个成员 ,分 3个亚群 :第一个亚群包括非融合基因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MRV) ;第二个亚群为融合基因正呼肠孤... 正呼肠孤病毒是由编码 10个片段的双链RNA (dsRNA)组成 ,没有囊膜。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正呼肠孤病毒属共有 4个成员 ,分 3个亚群 :第一个亚群包括非融合基因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MRV) ;第二个亚群为融合基因正呼肠孤病毒 ,包括禽呼肠孤病毒 (ARV)和从飞狐 (flyingfox)分离到的内尔森海湾病毒 (NelsonBay) (NBV) ;第三个亚群包括从狒狒体内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 (B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分类学依据 病毒结构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诊断及防控 被引量:1
11
作者 颜丙桐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22期107-108,共2页
20世纪60年代初,从人类和动物呼吸道或肠道中已成功分离出呼肠孤病毒。这种病毒能对人类、家畜、家禽、水生生物、昆虫和植物等造成伤害。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 20世纪60年代初,从人类和动物呼吸道或肠道中已成功分离出呼肠孤病毒。这种病毒能对人类、家畜、家禽、水生生物、昆虫和植物等造成伤害。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其基因组分阶段,由10个双链RNA片段组成。禽呼肠孤病毒分为鸡源病毒和水禽源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新型鸭呼肠病毒 呼肠病毒 呼肠病毒 双链RNA 基因组分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特征和复制周期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艳萍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2期45-46,共2页
禽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5种病毒之一,该属还包括非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和狒狒呼肠孤,以及从爬行动物中分离的致融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的两个主要类群,尽管它们... 禽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5种病毒之一,该属还包括非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和狒狒呼肠孤,以及从爬行动物中分离的致融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的两个主要类群,尽管它们有许多共同的分子特征和物理化学特征,但它们在宿主范围、致病性和基因组编码能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和血清学特性方面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分子特征 哺乳动物呼肠病毒 血清学特性 物理化学特征 复制周期 宿主范围 基因组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尔逊湾正呼肠孤病毒非结构蛋白μNS和σNS表达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藤菲 王诗雨 +6 位作者 蒋欣如 孙淼 李婷婷 林家锋 王颖 李永刚 陶晓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4-942,共9页
目的:检测非结构蛋白μNS和σN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合区域,阐明纳尔逊湾正呼肠孤病毒(NBV)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Lipo3000转染试剂将pCAG M3和pEFHAσNS质粒分别和共同转染至BHK细胞中,免疫荧光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和... 目的:检测非结构蛋白μNS和σN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合区域,阐明纳尔逊湾正呼肠孤病毒(NBV)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Lipo3000转染试剂将pCAG M3和pEFHAσNS质粒分别和共同转染至BHK细胞中,免疫荧光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用NBV感染BHK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构建σNS蛋白N末端10~60个氨基酸(aa)残基缺失的质粒,免疫荧光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细胞内共定位的结合区域,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μNS和σNS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区域。结果:亚细胞定位显示,NBV的μNS蛋白在无其他病毒蛋白的情况下会形成包涵体结构,而σNS蛋白弥散地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μNS和σNS蛋白在感染细胞中表达。采用偶联抗体进行免疫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μNS和σNS蛋白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检测到与μNS蛋白相互作用的σNS蛋白的基本区域位于σNS蛋白N末端区域的60个aa残基区域内。结论:NBV自噬相关蛋白σNS蛋白可以通过与μNS蛋白相互作用而共同表达于病毒包涵体中,σNS蛋白与μNS蛋白的结合区域位于σNS蛋白N末端的60个aa残基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尔逊湾呼肠病毒 蛋白互作 非结构蛋白 免疫荧光法 酵母双杂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系统及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冬 邵钰 +1 位作者 王睿智 包世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8期73-78,共6页
正呼肠孤病毒(orthoreovirus)是一种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其宿主范围广泛,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正呼肠孤病毒结构复杂,反向遗传系统构建困难,导致其相关研究滞后于其他RNA病毒。自2007年一种完全基于质粒的正呼肠孤病毒... 正呼肠孤病毒(orthoreovirus)是一种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其宿主范围广泛,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正呼肠孤病毒结构复杂,反向遗传系统构建困难,导致其相关研究滞后于其他RNA病毒。自2007年一种完全基于质粒的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系统被报道以来,关于正呼肠孤病毒基因和蛋白功能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以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和禽正呼肠孤病毒(avian orthoreovirus,ARV)为例,概述了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系统和病毒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正呼肠孤病毒载体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反向遗传 病毒载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株不同基因型树鼩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建生 陶玉芬 +5 位作者 李晓菲 李超 李晓飞 孙晓梅 代解杰 刘红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从腹泻树鼩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和鉴定病毒。方法树鼩腹泻粪便样本分别接种Vero、LLCMK2和KMB17细胞,经连续传代,观察记录细胞病变,并对培养上清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病毒RNA-PAGE电泳分析、轮状病毒鉴别筛查、S1全长基因片段扩增和生物... 目的从腹泻树鼩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和鉴定病毒。方法树鼩腹泻粪便样本分别接种Vero、LLCMK2和KMB17细胞,经连续传代,观察记录细胞病变,并对培养上清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病毒RNA-PAGE电泳分析、轮状病毒鉴别筛查、S1全长基因片段扩增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树鼩腹泻粪便样品在KMB17、Vero和LLC-MK2细胞上经连续3代次传代后,均能产生细胞病变。经电镜检查、病毒RNA-PAGE电泳分析和轮状病毒鉴别筛查,推测其为呼肠孤病毒。病毒基因组全长S1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KMB17培养上清中获得的病毒与I型原型株T1L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和90%,因此该病毒定义为呼肠孤病毒I型。而LLC-MK2和Vero细胞上清中的病毒S1基因与III型原型株T3D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和92%,因此为呼肠孤病毒III型。结论对今后树鼩和其他宿主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呼肠病毒 树鼩 基因型 S1基因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呼肠孤病毒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晓飞 殷安国 +3 位作者 张媛 罗军 孙晓梅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目的建立树鼩呼肠孤病毒(TRV)RT-nPCR检测方法,为树鼩的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从三批野外来源的具有感染临床症状的树鼩粪便中分离得到三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根据GenBank中已发... 目的建立树鼩呼肠孤病毒(TRV)RT-nPCR检测方法,为树鼩的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从三批野外来源的具有感染临床症状的树鼩粪便中分离得到三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MRV L1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合成巢式引物,对所分离的三株树鼩呼肠孤病毒(TRV1、TRV2、TRV3)的RNA进行RT-n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应用RT-nPCR方法对25只野外来源的相同症状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检测。结果针对分离到的三株树鼩呼肠孤病毒的RNA进行RT-nPCR扩增,均得到513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培养细胞及甲肝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阴性对照均未扩增出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可检测到的最小RNA模板浓度为0.01 pg/μL。25只树鼩粪便样本经RT-nPCR检测,有14只TRV阳性,其中死亡动物组10只,检出率为100%;存活动物组15只,检出率为27%。结论建立的TRV RT-n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可用于TRV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哺乳动物呼肠病毒 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巢式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呼肠孤病毒L2基因的序列分析
17
作者 许丰 马国明 +4 位作者 黄瑜 王丹 施佳健 李焕荣 张大丙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34,39,共4页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是危害番鸭养殖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病原是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1]。MDRV感染于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2],随后在法国[1]、以色列[3]等国亦有发生,1997年后,该病出现于我国,并广泛流行于...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是危害番鸭养殖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病原是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1]。MDRV感染于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2],随后在法国[1]、以色列[3]等国亦有发生,1997年后,该病出现于我国,并广泛流行于福建、广东、浙江、广西、江苏等地[4-11]。该病分为两种"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L2 重要传染病 序列分析 呼肠病毒 病型 基因片段 进化分析 REOVIRUS 分离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窦丽丽 陶晓莉 +3 位作者 李婷婷 李藤菲 林家锋 李永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5-739,共5页
目的建立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奠定基础。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Miyazaki病毒株感染L929细胞和BSR细胞情况,病毒RNA水平凝胶电泳验证Miyazaki病毒株核酸成分。建立呼肠孤病毒... 目的建立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奠定基础。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Miyazaki病毒株感染L929细胞和BSR细胞情况,病毒RNA水平凝胶电泳验证Miyazaki病毒株核酸成分。建立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计算病毒滴度。结果Miyazaki病毒株能成功感染L929细胞和BSR细胞,水平凝胶电泳验证病毒株核酸成分正确,病毒株感染的L929细胞出现空斑,计算得出病毒滴度结果为2.2×108 PFU/mL。结论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成功建立,该方法可以形成清晰可见的空斑,能稳定地对病毒滴度进行定量测定,为进一步研究呼肠孤病毒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尔逊海湾呼肠病毒 L929细胞 BSR细胞 空斑试验 病毒滴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融合特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9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62,共1页
近来研究证实禽呼肠孤病毒不同于哺乳动物的呼肠孤病毒,它具有独特的分子特性。禽呼肠孤病毒的S1基因是一个三顺反子基因即包含3个异相部分重叠的开放式阅读框架。对于三顺反子的翻译启动的调控以及编码蛋白的特性的研究显示,禽呼肠... 近来研究证实禽呼肠孤病毒不同于哺乳动物的呼肠孤病毒,它具有独特的分子特性。禽呼肠孤病毒的S1基因是一个三顺反子基因即包含3个异相部分重叠的开放式阅读框架。对于三顺反子的翻译启动的调控以及编码蛋白的特性的研究显示,禽呼肠孤病毒这种非囊膜病毒能导致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分子特性 生物学基础 S1基因 哺乳动物 编码蛋白 囊膜病毒 顺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军法 李莉娟 《当代水产》 2020年第3期73-73,共1页
1什么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亿万人的心。先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该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近日... 1什么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亿万人的心。先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该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疾病称为COVID-19。现已查明,引发本轮疫情的病原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已有研究发现其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不存在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哺乳动物 水生动物 呼肠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