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乐技术心理调控与审美感受的哲理思辨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勋国 庄虹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对于声乐技术而言,实践经验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自然科学原理,揭开了歌唱活动既看不见又模不着的神秘面纱,有力推动了声乐技术的发展;从完型心理学"同形论"角度看,声乐技术是一种"心物同形同构"性操作方法和技能;... 对于声乐技术而言,实践经验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自然科学原理,揭开了歌唱活动既看不见又模不着的神秘面纱,有力推动了声乐技术的发展;从完型心理学"同形论"角度看,声乐技术是一种"心物同形同构"性操作方法和技能;声乐技术进入到人文视野后,就具有了从物质到精神,再回归到自然现象的审美内蕴。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当代声乐技术中悟出"变"、"和"、"化"等思辨性哲理。总之,适时对声乐技术进行再认识,对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技术 心理调控性 审美感受 哲理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哲理思辨——谈高考时评类作文的有效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钟万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Z期41-43,共3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单独列出,其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近年来,高考写作越来越关注理性思辨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单独列出,其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近年来,高考写作越来越关注理性思辨与表达。但是,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学生不会思考,尤其是不会具体深入思考,使得理性思辨仅停留在口号上,这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提升思辨能力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考写作 有效策略 哲理思辨 作文 时评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思辨写作功能类型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荣维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9-14,共6页
议论文向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导类型,其中“思辨写作”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一种类别。本文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尝试将思辨写作划分为观点表达型、观点阐释型、哲理思辨型、学术分析型、宣教说服型五种类型,并结合具体的高考作文命题,... 议论文向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导类型,其中“思辨写作”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一种类别。本文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尝试将思辨写作划分为观点表达型、观点阐释型、哲理思辨型、学术分析型、宣教说服型五种类型,并结合具体的高考作文命题,对它们不同的内涵特征、思维方式与写作规范展开分析。研究这些思辨写作类型,有助于澄清高考命题的目标意识和导向意识,推进写作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文 思辨写作 观点表达 观点阐释 哲理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撕裂:体味萧何之痛——新编京剧《成败萧何》题旨的思辨性探析
4
作者 万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上海京剧院新编创的京剧作品《成败萧何》将人物投放到滚滚滔滔、雄浑磅礴的历史大势裹挟之下,去审视他们个体生命的局限和陷入群体的无奈,并由此进入人性反思。作品涉及了道德、责任、友情、生命、人格、天性、人的尊严及国家与个体关... 上海京剧院新编创的京剧作品《成败萧何》将人物投放到滚滚滔滔、雄浑磅礴的历史大势裹挟之下,去审视他们个体生命的局限和陷入群体的无奈,并由此进入人性反思。作品涉及了道德、责任、友情、生命、人格、天性、人的尊严及国家与个体关系等伦理范畴,颇具人文品格,力求由审美判断进入更加深邃的哲理思辨层面。作品对社会、历史、时代与现实具有锐利的穿透力,渗透了对生命价值、人生境界、理想信念和精神价值取向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京剧 《成败萧何》 艺术创作 人性反思 人文品格 艺术作品 哲理思辨 精神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思辨史片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以西方思辨史为参照系着重探索中国思辨史的内在缺陷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认为:中国思辨史没有走完符合历史与逻辑的思想史大圆圈,它是一个动静混沌结合的朴素的思维模式,并与生命哲学、道德哲学高度粘合,最终没能走出准宗教的氛围... 本文以西方思辨史为参照系着重探索中国思辨史的内在缺陷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认为:中国思辨史没有走完符合历史与逻辑的思想史大圆圈,它是一个动静混沌结合的朴素的思维模式,并与生命哲学、道德哲学高度粘合,最终没能走出准宗教的氛围。这一切是构成中国思辨思想在复兴、变异与湮没命运中沉浮的文化因素。这种命运又使中国哲学缺少高级的机械唯物论和精密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这两个相连的环节。它们的缺如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深层结构上的某种断裂。人类思维之桥是很难飞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理思辨 中国古代 王夫之 名辨思想 思维模式 玄学 易学 主静 庄学 方以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莱的道德思想研究
6
作者 刘曲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5期99-100,共2页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8.4~1822.7.8),英国著名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著名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雪莱出身于乡村地主家庭,从小家境富裕,少时就读于伊顿中学,20岁时考入牛津大学,...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8.4~1822.7.8),英国著名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著名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雪莱出身于乡村地主家庭,从小家境富裕,少时就读于伊顿中学,20岁时考入牛津大学,但因宣传反宗教思想而被迫退学。回家后又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而被迫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雪莱继续支持当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但不幸于1822年因冒雨驾船渡海而船沉溺亡。雪莱一生涉猎广泛,建树颇深,其作品热情而富哲理思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莱 散文随笔 哲理思辨 Percy 道德思想 宗教思想 珀西 地主家庭 著名小说家 比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豪之概与清峻之美──刘禹锡诗论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总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41-45,66,共6页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以其独具风貌,在中唐诗坛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政治家,刘禹锡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与豪迈的生性,使其在逆境中文学创作优伤而不消沉;作为思想家,刘禹锡又具有深邃的哲理思维,为其诗增添一种新的思想精髓与内质。充溢...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以其独具风貌,在中唐诗坛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政治家,刘禹锡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与豪迈的生性,使其在逆境中文学创作优伤而不消沉;作为思想家,刘禹锡又具有深邃的哲理思维,为其诗增添一种新的思想精髓与内质。充溢于刘禹锡诗中的雄豪之概与清峻之美,实际上涵盖了其全部诗歌创作,表现为其诗歌审美形态的最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诗歌创作 政治意识 哲理思辨 审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与哲学
8
作者 王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共1页
语文教育与哲学有何关系?除了语言文学的知识和能力,语文教育对于构成每一个独立个体的思想体系、思维方式以及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批判性思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缺乏哲理思辨的语言文字结构,往往导致思想的匮乏、表达的贫瘠、认识的因循... 语文教育与哲学有何关系?除了语言文学的知识和能力,语文教育对于构成每一个独立个体的思想体系、思维方式以及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批判性思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缺乏哲理思辨的语言文字结构,往往导致思想的匮乏、表达的贫瘠、认识的因循和行为的盲从.因此,不应忽视在语言文学的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揭示其中的哲理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学 哲理内涵 哲理思辨 语文教育 语言文字 批判性思维 文明进步 独立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9
作者 傅德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7-69,共3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必将进入经济大发展,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的新时代。在这新旧体制交替、更换、发展的时期,冷静而深层地思考和探索散文的发展及其命运,无疑对散文更快地适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必将进入经济大发展,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的新时代。在这新旧体制交替、更换、发展的时期,冷静而深层地思考和探索散文的发展及其命运,无疑对散文更快地适应变革与更新,更好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有极大的助益。 散文的“走俏”与“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家 辨型 “误区” 市场经济 人生随笔 散文创作 人生问题 “大散文” 哲理思辨 适应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结构
10
作者 李以建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7期15-22,14,共9页
“美是呈现真理的途径。”鲁迅小说的人物,无一不是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它们之所以蕴含深广的哲理内涵,不仅由于作家本身能以哲理思辨的眼光,看待变幻无穷、错综复杂的客观世界的诸种现象,从而窥其内在的秩序和必然的联系,探索并揭示... “美是呈现真理的途径。”鲁迅小说的人物,无一不是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它们之所以蕴含深广的哲理内涵,不仅由于作家本身能以哲理思辨的眼光,看待变幻无穷、错综复杂的客观世界的诸种现象,从而窥其内在的秩序和必然的联系,探索并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更由于作家始终遵循艺术的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审美理想 哲理思辨 哲理内涵 艺术形象 作家 发展规律 深层结构 真理 客观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转·延迟·凝滞--中国电影家国叙事的时间样态
11
作者 张雁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2-76,共5页
关于时间的概念多元且易变,难以找到既定的、现成的答案,但时间研究在文艺理论中的地位却居高不下,既有表现说的经验感悟,也有本体论的哲理思辨;既关乎内容的现实指涉,也联结着形式本身的美学价值。就创作实践来看,时间的实在与虚存、... 关于时间的概念多元且易变,难以找到既定的、现成的答案,但时间研究在文艺理论中的地位却居高不下,既有表现说的经验感悟,也有本体论的哲理思辨;既关乎内容的现实指涉,也联结着形式本身的美学价值。就创作实践来看,时间的实在与虚存、可见与可感,一直是中国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小说叙事传统中对于历史的追溯和言说呈现出长时间跨度的个体颠簸、家族兴衰或社会更迭,诗歌中的时间描写既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的宏阔体悟,也有“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个体感伤。同样,影像语言有着与生俱来的时间特质,传统社会的“家国一体”的格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基础。在中国电影家国叙事的文本中,影片的叙事进程既可以遵循时间样貌,使其可见可感,也可以将时间的威力隐匿在文化中,表征为一种稳定的文化结构;既可以围绕某个大事件来凸显极限境遇下的真相沉浮与人性抉择,也可以呈现特定历史段落对个体心理造成的时间闭环与记忆“围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文艺理论 小说叙事 叙事进程 哲理思辨 影像语言 个体心理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思考展望——谈高考作文应试
12
作者 张长贵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1,共2页
1998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之所以得到社会的肯定,受到师生的好评,是因为它真正实现了社会和人生、道德和文章、品质和治学、意志和立业、理想和现实、应试和素质等等的统一,也是时代和社会... 1998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之所以得到社会的肯定,受到师生的好评,是因为它真正实现了社会和人生、道德和文章、品质和治学、意志和立业、理想和现实、应试和素质等等的统一,也是时代和社会主旋律的呼唤。下面通过对197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思考 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 写作水平 社会人生 议论文 作文类型 哲理思辨 道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