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学-哲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底蕴--《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唯物史观的深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维平 张起梁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5,共7页
马克思《资本论》经济学-哲学批判内在统一的哲学底蕴在于其唯物史观性质。唯物史观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开展提供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依据,而在经济哲学批判中唯物史观得以深化。由于《资本论》学科性质的二重性,唯有从经济学-哲学批判内在... 马克思《资本论》经济学-哲学批判内在统一的哲学底蕴在于其唯物史观性质。唯物史观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开展提供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依据,而在经济哲学批判中唯物史观得以深化。由于《资本论》学科性质的二重性,唯有从经济学-哲学批判内在统一的理论视角,才最有可能在理论上阐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唯物史观的深化,从而揭示、挖掘和把握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唯物史观的新的存在方式和新的发展,并为推进唯物史观的再认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唯物史观 经济学-哲学批判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向度与文化微观视域的历史性介入——从马尔库什的角度谈起
2
作者 温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3,共8页
挖掘并梳理散见于马克思诸经典论断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尔库什后期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借此,他大致归纳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的三重特质:其一,通过抨击先前各种思想幻象所彰显出的论战-揭露性;其二,凭借分析这些幻象由以产生的... 挖掘并梳理散见于马克思诸经典论断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尔库什后期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借此,他大致归纳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的三重特质:其一,通过抨击先前各种思想幻象所彰显出的论战-揭露性;其二,凭借分析这些幻象由以产生的社会根源而突显出的解释-功能性;其三,立足更为广泛的文化视角进而生发出的批判-哲学性。由此可见,针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体系,马尔库什旨在建构一种"思想-日常生活-文化"三位一体的解读模式,从而真正实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从宏观维度向微观视域的历史性转向。值得一提的是,该转向在完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同时,又成为日后马尔库什进行现代文化批判的实践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论战的-揭露性 解释的-功能性 批判-哲学 微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世界四种基本方式的自觉整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7,共7页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与现实创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而人们又总是通过常识、科学、宗教、哲学等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参与并改变上述历史进程,因而考察这些方式作用机制之异同,进而沉淀出能够引领社会良性前行的方式自...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与现实创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而人们又总是通过常识、科学、宗教、哲学等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参与并改变上述历史进程,因而考察这些方式作用机制之异同,进而沉淀出能够引领社会良性前行的方式自觉,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常识以"共同经验"作为"中介",容易导致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宗教以"启示"的方式预设一个超验的神的存在来理解和把握世界,也仅仅停留在"鸦片"的功用层面来化解和消弭现实中的各种矛盾;科学提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感官幸福的前提,也彰显了人类理性,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经验—现象世界及其中的必然规律,并不能直接解决信仰、道德等人类价值世界中的问题;哲学通过理性考量来化解宗教、常识遭遇到的困境以及科学不能达及的领域,试图为人类的道德领域寻找根据,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 常识-直观 宗教-启示 科学-理性 哲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