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型大学哲学通识课程的学习质量——基于南京大学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林海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78,107,共8页
对于哲学通识课程的实施效果,需要从学生学习质量的视角加以审视。通过南京大学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选课动机偏向于内部动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较高,更倾向于采用深层学习方法,学生对于哲学通识课程具有较高的认同感... 对于哲学通识课程的实施效果,需要从学生学习质量的视角加以审视。通过南京大学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选课动机偏向于内部动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较高,更倾向于采用深层学习方法,学生对于哲学通识课程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学习的兴趣也较为浓厚,学生对哲学通识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也较高。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还需提高,特别是在课堂及师生互动、同伴互动等方面。基于上述发现,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深层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习参与度的提升,是未来哲学通识课程需要加以思考和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识课程 学习质量 I-E-0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