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哲学认识与基本内容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运龙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解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基本内涵,认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及其相关规律性的认识程度决定训练境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执行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出:&q...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解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基本内涵,认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及其相关规律性的认识程度决定训练境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执行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出:"从实战出发"是"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训练指向,解决了"练什么"的根本问题;"大运动量"是其设计走向,解决了"练多少"的操作问题;"从难、从严"是其实施风向,解决了"怎么练"的要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从一大” 训练原则 训练境界 哲学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科学中的哲学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予云 张予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3-27,共5页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运用于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发展的实际中 ,用辩证唯物观点阐明在体育运动条件下生命运动的特征和其中的哲学问题 ,为人们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 ,提供了新的理念。
关键词 体育科学 哲学认识 系统结构 生命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认识论对旧哲学认识论的超越 被引量:2
3
作者 倪志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8,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对旧哲学认识论的超越,不是像传统教科书阐释的那样,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从"行"决定"知"的纬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而是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从实践理解相关的认识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对旧哲学认识论的超越,不是像传统教科书阐释的那样,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从"行"决定"知"的纬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而是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从实践理解相关的认识问题,才能升华到真正的实践认识论。本文对实践的认识主客体观、实践的认识本质、规律观和实践的真理客观性观的探讨,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思维方式 实践认识 哲学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哲学认识论的主观化倾向与政治思想史研究论析
4
作者 金林南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2-24,共3页
哲学认识论领域"主观化"倾向的日益明显使当代知识标准、来源、生产方式等发生了重大转换。就政治思想史研究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以自然科学为基本典范的政治科学范式从鼎盛走向式微;关注政治思想史的非经典、非连续性;... 哲学认识论领域"主观化"倾向的日益明显使当代知识标准、来源、生产方式等发生了重大转换。就政治思想史研究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以自然科学为基本典范的政治科学范式从鼎盛走向式微;关注政治思想史的非经典、非连续性;进入政治思想的历史实践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认识 主观化 政治思想史 政治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海德格尔的视界看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5
作者 方新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7,共3页
自笛卡尔以降的近代哲学总是习惯于把主、客二分当作构建认识论理论的基石。由此,一方面引发了康德所谓的“哲学的耻辱”(即哲学“没能对‘外部世界的存在’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另一方面,由于主、客二分说不能把人视为“存在先... 自笛卡尔以降的近代哲学总是习惯于把主、客二分当作构建认识论理论的基石。由此,一方面引发了康德所谓的“哲学的耻辱”(即哲学“没能对‘外部世界的存在’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另一方面,由于主、客二分说不能把人视为“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者,从而丧失了先于现象把握存在的可能性。正确的做法应是刚好颠倒过来,从更为本源的人的生存—存在论角度去解释人的认识。舍此,我们便不能对认识有真正切近的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哲学认识 主、客二分说 生存-存在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体育工作的哲学认识和思考
6
作者 栾开封 《体育文化导刊》 1999年第4期18-21,共4页
哲学作为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始终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则始终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因此,要做好体育工作,就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不断地研究和分析我国体育和体育工作中的各... 哲学作为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始终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则始终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因此,要做好体育工作,就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不断地研究和分析我国体育和体育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探索解决的途径,推动体育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工作 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体育场地设施 哲学认识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运动员 普及与提高 非奥运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特征新论
7
作者 胡敏中 《重庆社会科学》 1999年第2期61-64,42,共5页
认识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社会类型,不同的文化传统,必定影响着哲学认识论,从而使哲学认识论具有不同的倾向和特点。 与以探索世界本体为己任的西方哲... 认识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社会类型,不同的文化传统,必定影响着哲学认识论,从而使哲学认识论具有不同的倾向和特点。 与以探索世界本体为己任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不注重人对世界本体知识的探求,不注重人和外部世界的对立,而注重人和外部世界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认识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哲学 思维方式 社会类型 本体 文化传统 生活习俗 主客合一 道德修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新境界
8
作者 陈中立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11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解放思想 优化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识 哲学认识 邓小平理论 思想解放 新思维方式 变革思维方式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实事求是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的哲学认识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春华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哲学 体育行为 体育目标 哲学认识 最大 人的发展 逻辑起点 个人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形成及其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10
作者 罗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8-43,共6页
哲学认识产生的标志在于明确自身的认识对象,而科学认识形成的关键则在于其独特的认识方法的创立和应用。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的分化和形成使人类开始摆脱以神为认识的中心和最终目的的时代,开辟了以研究自然界规律为目的的人类认识新纪... 哲学认识产生的标志在于明确自身的认识对象,而科学认识形成的关键则在于其独特的认识方法的创立和应用。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的分化和形成使人类开始摆脱以神为认识的中心和最终目的的时代,开辟了以研究自然界规律为目的的人类认识新纪元;使人类认识从单纯地解释世界阶段进入运用认识成果改造世界的时代;两种认识形式的分化和形成还给哲学认识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严重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认识 科学认识 人类认识 认识形式 哲学 数学方法 自然哲学 独立地位 牛顿 工匠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信息技术进步对哲学认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英隆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8-61,共4页
今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人们社会实践认识来源和发展的新问题。信息意识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信息意识作为意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 ;作为信息实践的产物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与人脑的相互作用等三个层... 今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人们社会实践认识来源和发展的新问题。信息意识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信息意识作为意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 ;作为信息实践的产物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与人脑的相互作用等三个层面。从认识来源和认识的运动规律来看 ,收集处理信息的活动成为人们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构成了重要的后天性特征 ,开阔了认识与实践交互作用的空间与时间 ;作为信息的决策需求推动律、信息指数增长律、信息加速传播律、信息非均衡涨落波动律等必然渗入认识过程中。因此 ,要求认识主体需要在自主性、信息素质、认识可积性和可传递性、智能性和思想性、开放性和可交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意识 当代信息技术 认识主体 哲学认识 信息运动规律 物质世界 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素质 认识来源 社会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比较方法在哲学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渝生 宋有 《求是学刊》 1987年第1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比较方法 哲学认识 地位和作用 参照物 行比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人类认识 运用比较 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哲学认识论思想体系
13
作者 赖宇辉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5年第2期7-10,共4页
邓小平的哲学认识论思想体系是由“四大块”构成的。它们分别是:“主体实践论”;“主体认识过程论”;“主体认识标准论”和“主体认识方法论”。这里的“主体”,是指认识主体。这一认识主体不是指邓小平个人,而是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群... 邓小平的哲学认识论思想体系是由“四大块”构成的。它们分别是:“主体实践论”;“主体认识过程论”;“主体认识标准论”和“主体认识方法论”。这里的“主体”,是指认识主体。这一认识主体不是指邓小平个人,而是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群体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文选》 实践观 哲学认识 生产力标准 发展生产力 主体认识 水平标准 认识方法论 认识主体 过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哲学认识与科学认识的特征
14
作者 罗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3-9,共7页
当今哲学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危机的产生并不仅仅由于哲学体系、观点相内容的陈旧,更重要的是古老的哲学在现代科学广泛发展和繁荣的今天,还有没有独立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功能,还有没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要合理解释这一问题,首... 当今哲学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危机的产生并不仅仅由于哲学体系、观点相内容的陈旧,更重要的是古老的哲学在现代科学广泛发展和繁荣的今天,还有没有独立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功能,还有没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要合理解释这一问题,首先的任务就是对哲学和科学两种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对哲学认识和科学认识的区别作出恰当的分析,对两种认识的特征达到深刻的把握。本文就试图在这方面作些粗浅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认识 比较研究 哲学 认识功能 哲学体系 认识对象 现代科学 合理解释 独立学科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品格——哲学文化·哲学精神·哲学认识
15
作者 范鹏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90年第6期5-8,共4页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让哲学家十分头痛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哲学定义可以让每一个哲学家都接受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不去急着下定义,而是从哲学现象的描述中,来把握哲学的品格呢?我想是可以的,本文正是这样一种...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让哲学家十分头痛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哲学定义可以让每一个哲学家都接受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不去急着下定义,而是从哲学现象的描述中,来把握哲学的品格呢?我想是可以的,本文正是这样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认识 哲学精神 哲学文化 品格 哲学定义 哲学 下定义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史是哲学认识的历史
16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1-101,共1页
所谓哲学,李培湘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即哲学认识,哲学史不是一般的认识史,而是哲学认识的历史。哲学认识不同于日常生活认识,也不同于科学认识,而是以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世界整体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无... 所谓哲学,李培湘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即哲学认识,哲学史不是一般的认识史,而是哲学认识的历史。哲学认识不同于日常生活认识,也不同于科学认识,而是以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世界整体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无限”是无限的现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认识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认识 认识 世界整体 人类思维 现实世界 人类社会 自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开放政策的哲学认识
17
作者 赵树元 李祯盛 《中州学刊》 1985年第2期37-39,共3页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重申了对外开放政策,将其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继续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近几年,已有不少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对提高人们的认识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重申了对外开放政策,将其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继续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近几年,已有不少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对提高人们的认识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人们的某些陈旧观念仍未突破,有必要把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总体上进行再认识。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首先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则。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经济技术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当前国际上又正在出现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政策 哲学认识 闭关自守 自力 经济体制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 《决定》 唯物主义 引进先进技术 共产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白沙哲学认识论的特征及其内在结构
18
作者 辛朝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7-22,共6页
陈白沙在《书自题大塘书屋诗后》中说:“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者为之主,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庶能有所契合,不为影响依附以陷于徇外自欺之弊,此心学法门也。”这里白沙指出,心是求学的处所,理首先应该向心中去求索,在明白“... 陈白沙在《书自题大塘书屋诗后》中说:“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者为之主,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庶能有所契合,不为影响依附以陷于徇外自欺之弊,此心学法门也。”这里白沙指出,心是求学的处所,理首先应该向心中去求索,在明白“心在体认物理”中的主导地位后,则必须做心的工夫,静而致虚立本,然后“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哲学认识 禅学 湛甘泉 体认 内在结构 主静 书册 心学 隐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禅宗中的哲学认识论玄机
19
作者 吴汉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哲学认识 替代物 物的属性 禅宗 象物 自由归类 逻辑推理 内在机制 无念为宗 差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山哲学认识论的主客体范畴系
20
作者 张加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船山哲学认识论的主客体范畴系张加才中国古典哲学走着一条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性。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当然,人类认识发展又具有共同规律,作为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组结,范畴和... 船山哲学认识论的主客体范畴系张加才中国古典哲学走着一条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性。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当然,人类认识发展又具有共同规律,作为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组结,范畴和概念大多成对出现,哲学家们也总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范畴 哲学认识 王船山 “物” 认识主体 中国哲学 双向运动 《张子正蒙注》 《庄子》 认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